可见光通讯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6年9月19日) |
可见光通讯(英语: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缩写为VLC),是一种光通讯方式,利用萤光灯或发光二极管(LED)等物体发出的明暗闪烁信号来达成讯息传输的通信技术。可见光的频率介于400 THz(波长780 nm)至800 THz(波长375 nm)之间。使用普通的日光灯时,它的传输能力为10 kbit/s。使用LED灯时,则可以到达500 Mbit/s。传输距离则可达1-2公里。它最大的特色是可以结合固态照明技术。
可见光通讯可以应用于光照上网、可见光点播电视业务、可见光新型无线广播、可见光精确定位等领域。
历史
[编辑]2000年,日本学者论证了家里照明用LED做可见光通信的可行性,提出了Wireless Homelink 的概念。2003年,可见光通信联盟(VLCC)成立。2008年,欧州框架7中的欧米伽计划,美国的智能照明中心,中国科学院的半导体照明信息网是政府或机构层面的科研资助。2008年,德国物理学家哈洛德海斯团队发现光可用于双向资料传输,并于2011年提出“光照上网”(英语:Light Fidelity, Li-fi)。[1]
这个技术最早在2003年,由日本庆应大学的实验室实作出来。
目前,可见光通讯研究者,主要以白光LED传输,每秒传输速率最高为1Gbit,传输距离约5米。2014年,台北科技大学光电工程系教授吕海涵以红光激光光进行传输研究,达到每秒传输速率10Gbit,传输距离远至17.5米,为全球首位用红光激光光建构超高速可见光通讯的研究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是中国国家863计划可见光通信项目牵头单位,2015年11月,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测试认证,该校“可见光通信系统”实时通信速率提高至50Gbps(比特每秒)。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在2015年实现了照明常用的荧光型1瓦LED单路实时传输610Mbps,由工信部泰尔实验室出第三方检测报告。2016年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报道了这一研究成果。
标准
[编辑]目前推动这个技术的主要组织是可见光通讯联盟,成员包括卡西欧、NEC、松下电器、三星、夏普、东芝与NTT Docomo等电信厂商。他们正致力于推动IEEE 802.15 无线个人局域网络(WPAN)标准委员会增加‘.7’的计划,以期将可见光通讯提升到与RF和红外线相同的无线状态。
2019年4月,IEEE发布802.15.7标准[2]。2023年7月,发布802.11bb标准,实现LiFi和Wi-Fi的互操作性。[3][4]
参见
[编辑]- ^ What is Li-Fi? Could It Be the Future for Internet Connection?. CNET. [2024-09-18] (英语).
- ^ IEEE Standards Association. IEEE Standards Association. [2024-09-18] (英语).
- ^ Manners, David. LiFi standard released - IEEE 802.11bb. Electronics Weekly. 2023-07-12 [2024-09-18] (英语).
- ^ Jackson, Mark. 802.11bb Standard Released for WiFi Style Visible Light LiFi Networks. ISPreview UK. 2023-07-12 [2023-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3) (英语).
参看
[编辑]- 光照上网技术(Li-Fi, Light Fidelity)
外部链接
[编辑]- VLC论坛
- IEEE 802.15 WPAN Task Group 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G7)可见光通讯工作小组
- 光无线通讯系统推进协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