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光谱
外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d/Zh_conversion_icon_m.svg/35px-Zh_conversion_icon_m.svg.png)
(重定向自发射线)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8/MHL.png/300px-MHL.pn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f/Cmglee_Cambridge_Science_Festival_2016_sodium_lines.jpg/300px-Cmglee_Cambridge_Science_Festival_2016_sodium_lines.jpg)
发射光谱(英语:emission spectrum)是当一个元素被激发(加热)时,在相对于电磁辐射的每一个频率中,某些频率的辐射强度增加的现象。
当化学元素中的电子被激发时,它会跃迁至能量较高的轨道上,而当这个电子离开激态,返回低能量的轨道时,能量会被再辐射出来,分离出来的发射谱线就是所提到的波长。注意,辐射的谱线频率会比原来的频率宽一些,这是谱线致宽的效应。
这个项目虽然经常提到可见光的发射光谱,但实际上它存在于整个的电磁频谱,从低能量的无线电波到高能量的γ射线都有。
发射光谱可以用来确定材料的组成,因为在周期表上的每一种化学元素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射光谱。例如,分析接收到的光谱可以确认恒星的组成。
当光线通过冷且稀薄的气体物质会产生吸收光谱,在气体中的原子会吸收特定的频率,当他们再辐射出来时不会遵循原来被吸收光子的方向前行进,在原先的光谱上形成暗线(光线被吸收)。由被激发的原子辐射出来的光,不会朝向观测者,因此这条谱线会从原来的连续光谱中消失。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3/Emission_spectrum-Fe.pn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c/Emission_spectrum-H.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