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蓝子鱼
外观
(重定向自刺籃子魚)
刺蓝子鱼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目: |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
科: | 蓝子鱼科 Siganidae |
属: | 蓝子鱼属 Siganus |
种: | 刺蓝子鱼 S. spinus
|
双名法 | |
Siganus spinus | |
异名 | |
|
刺蓝子鱼(学名:Siganus spinus,俗名臭肚鱼、象鱼)为辐鳍鱼纲蓝子鱼科蓝子鱼属的鱼类。1758年,卡尔林奈 (Carl Linnaeus)在《自然系统》第10版中首次将Siganus spinus正式描述为Sparus spinus,模式产地在爪哇。[2]
分布
[编辑]本鱼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斯里兰卡、安达曼海、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台湾、越南、中国沿海、印尼、新几内亚、澳洲、密克罗尼西亚、帕劳、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诺鲁、所罗门群岛、斐济群岛、新喀里多尼亚、东加、万纳杜、萨摩亚群岛、库克群岛、纽埃、基里巴斯等海域。
分度
[编辑]水深1至50米。
特征
[编辑]本鱼体呈椭圆形且侧扁,其深度是其标准长度的2.3至2.8倍。头部的背部轮廓在眼睛上方凹陷,口鼻凸且钝,前鼻孔有一个长瓣,至少达到后鼻孔的三分之二[3]。身体上半部呈黄褐色,下半部呈白色。体测具灰白色卷曲似虫的纹路,有时条纹之间形成不规则的网状格,有时散布若干不规则的小黑斑。头部棕褐色,虫状纹不显著。幼鱼的尾鳍微凹,成鱼的尾鳍截形。背鳍硬棘13枚、软条10枚;臀鳍硬棘7枚、软条9枚。它体长可达28厘米,一般为18厘米。[4]另外各鳍鳍棘上有毒腺,被刺到会引起剧痛,须小心。
生态
[编辑]本鱼属于暖水性近岸鱼类小型鱼类,栖息在岩礁和珊瑚礁区,成群活动,主要以附生在礁石的藻类为食。
经济利用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Carpenter, K.E. & Smith-Vaniz, W.F. Siganus spin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7: e.T69738881A115471415 [errata version of 2016 assessment] [2 Sept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6-3.RLTS.T69738881A69742639.en .
-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刺蓝子鱼.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D.J. Woodland. Siganidae. Carpenter, K.E.; Niem, V.H. (编). FAO species identification guide for fishery purposes. The living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ume 6. Bony fishes part 4 (Labridae to Latimeriidae), estuarine crocodiles, sea turtles, sea snakes and marine mammal (PDF). FAO Rome. 2001: 3644 [2024-04-19]. ISBN 92-5-104587-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10-03).
-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0). Siganus spinus. FishBase. Version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