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冈瓦纳大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冈瓦那大陆
5.5亿年前形成后的冈瓦纳大陆
4.2亿年前的冈瓦纳大陆,此视角下中心对准地理南极

地质学中,冈瓦纳大陆(英语:Gondwana/ɡɒndˈwɑːnə/[1][2],或Gondwanaland[3]),也称冈瓦那大陆冈瓦纳古陆冈瓦纳古大陆[3]冈瓦那古大陆冈瓦那超大陆南方大陆,是存在于新元古代侏罗纪前期(约5.73亿至1.8亿年前)的超大陆,它是从罗迪尼亚大陆分裂出来的两块超大陆之一(另一个超大陆为劳亚大陆),存在于南半球。 从最早的定义来看,冈瓦纳没有被认为是超大陆,因为波罗的大陆劳伦大陆西伯利亚大陆与之分离。[4]它是由几个克拉通增生形成的。最终,冈瓦纳成为古生代以来最大的超大陆,覆盖面积约100,000,000km²,约占地球表面的五分之一。[5]石炭纪时期,它与欧美大陆合并成一个更大的超大陆 - 盘古大陆。在中生代,冈瓦纳(和盘古大陆)逐渐破裂。 冈瓦纳的残余物约占当今大陆面积的三分之二,包括南美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印度次大陆西兰大陆阿拉伯半岛

冈瓦纳形成始于8亿至6.5亿年前东非造山运动(印度和马达加斯加与东非的碰撞),并完成于6亿至5.3亿年前Brasiliano和Kuunga造山带重合。[6]

名字的由来

[编辑]

冈瓦纳名称源于印度中部的冈瓦纳地区英语Gondwana (India),该地名取自梵语,意为“贡德人的森林”(Gonda “贡德人” + vana "森林")。[7] 在这个地方发现了岩石与南半球...等其他大陆的共通性,爱德华·休斯于是以此来取名冈瓦纳大陆。此名称曾在1872年被H.B. Medlicott第一次用于地质学来描述冈瓦纳二叠纪三叠纪的沉积层序。[8] 一些科学家更喜欢使用“冈瓦纳兰(Gondwanaland)”一词,以便在该地区和超大陆之间做出明确区分。[9]

罗迪尼亚大陆的南部分裂而成。进一步分裂成:新西兰岛屿、澳洲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马达加斯加非洲大陆,以及已经漂流到北半球的印度古陆、阿拉伯半岛

走向分裂

[编辑]

位于超大陆中心的南极洲与冈瓦纳的其他板块都相邻,冈瓦纳的破碎陆块围绕其顺时针传播。超大陆的分裂是Karoo-Ferrar火成岩区域喷发的结果,该区域形成了地球上最广的大型火成岩区域之一。但是南美、非洲与南极洲之间最古老的磁异常发现于160 to 180 Ma的侏罗纪的威德尔海南部。 [10]

西印度洋的初始
[编辑]
非洲与马达加斯加之间的洋底形成150 Ma (左),以及印度与马达加斯加之间洋底形成c. 70 Ma (右).

在c. 184 Ma.Karoo-Ferrar洪流玄武岩快速大范围的侵入之后,冈瓦纳在侏罗纪早期开始分裂。在Karoo plume开创非洲和南极洲之间裂谷之前,它把一些较小的陆块与冈瓦纳南部及原始太平洋边缘(沿着现在的跨南极山脉)隔开了。

东印度洋的序幕

[编辑]
印度和南极之间形成的第一个海床 c. 120 Ma (左). Kerguelen LIP开始形成90东脊 c. 80 Ma (中央). 印度和澳大利亚板块合并 c. 40 Ma (右).

由南极洲,马达加斯加,印度和澳大利亚组成的东冈瓦纳开始与非洲分离。

南大西洋的生成

[编辑]
在 c. 126 Ma (左) 福克兰高地开始滑过南部非洲以及拍力那-厄星茶卡LIP(Paraná-EtendekaLIP)开启了中大西洋海脊。在c. 83 Ma (右)完全开放,Romanche 断裂带在赤道附近形成。

南大西洋的开放使西冈瓦纳(南美和非洲)分裂,但是对于此分裂的确切时间点,仍存在很多争议。

早期安第斯造山运动

[编辑]

侏罗纪白垩纪安第斯造山运动的第一阶段的特征是伸展构造裂谷弧后盆地的发展和大型岩磐的形成。[11][12]

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分离

[编辑]

证据

[编辑]

中龙类化石非洲南美都有发现,而它们是淡水动物不可能跨越海洋游到对岸。只能说明大陆本相连。

  • 岩石证据
  • 其他证据

对动物地理的影响

[编辑]

很多动物起源于冈瓦纳大陆,如长鼻类(大象)、古腭类(鸵鸟等),解释了南亚和非洲,非洲和南美之间动物区系的类似性。解释了新西兰没有土生哺乳动物(蝙蝠除外)的原因等。

参考文献

[编辑]
  1. ^ gondwana. Dictionary.com. Lexico Publishing Group. [2010-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2. ^ Gondwanaland. 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 [2010-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3. ^ 3.0 3.1 周定国(主编).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10: 338 (中文(中国大陆)). Gondwanaland 冈瓦纳古大陆 
  4. ^ Bradley, Dwight C., "Secular Trends in the Geologic Record and the Supercontinent Cycle". Earth Science Review. (2011): 1–18.
  5. ^ Torsvik & Cocks 2013,Abstract
  6. ^ Meert & Van Der Voo 1997,Abstract
  7. ^ Chakrabarti, Pratik. Gondwana and the Politics of Deep Past. Past & Present. 2019, 242 (1): 119–153. doi:10.1093/pastj/gty016可免费查阅. 
  8. ^ Suess 1885,第768页: "Wir nennen es Gondwána-Land, nach der gemeinsamen alten Gondwána-Flora, … "(We name it Gondwána-Land, after the common ancient flora of Gondwána …)
  9. ^ McLoughlin 2001,Gondwana or Gondwanaland?, pp. 272–273
  10. ^ Jokat et al. 2003,Introduction, pp. 1–2
  11. ^ Ramos 2009,Abstract
  12. ^ Charrier, Pinto & Rodríguez 2006,第45–46页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