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航站楼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候机楼
“航站楼”的各地常用名称
伦敦希斯罗机场5B卫星航站楼
中国大陆航站楼
台湾航空站大厦、航厦
港澳客运大楼
新马搭客大厦
香港国际机场一号航站楼的离境大厅

航站楼(英语:Airport terminal),是机场内的一个设施,提供搭机乘客转换陆上交通与空中交通的设施,方便他们上下飞机。乘客购票后需办理报到、托运行李,并经过安全检查岗位及证照查验方能登机。

规模较小的机场通常只会有一个航站楼,而规模较大的机场会扩建多个航站楼,乘客可透过走道、天桥、地下道或机场内的旅客捷运系统从航站楼通往不同的登机大楼(例如丹佛国际机场),以容纳较多旅客及处理更多航班。也有些机场会设置多个航站楼,每个航站楼都附设登机大楼(如纽约拉瓜地亚机场)。大型机场大多数机场的航站楼设计相当朴实,但由于不少航站楼在设计时并未考量整体长远规划,之后扩建时形成迂回的连接通道,是不少大型机场的通病。

不过,自90年代起伦敦斯坦斯特德机场香港国际机场启用后,愈来愈多新建的机场开始运用现代手法去设计机场及于设计时考虑到方便乘客的使用,同时亦很注重功能上要方便乘客往返市区、往返登机囗、航机停泊、屋宇装备设施空间分布及行李处理空间等。如香港国际机场航站楼就采用现代化设计,一开始设计时建筑师设计时就十分注重旅客的行人流线,把旅客转换楼层的次数减至最少,务求让旅客使用起来更方便、在短时间内处理庞大的客流及货流时更高效率,另还设全球首创的市区预办登机手续,让市民可以在香港市区的机场快线铁路站及部分位于中国广东的客运码头内(如:番禺莲花山港),直接办理登机及行李寄舱手续,乘客亦无需携带大型行李前往机场,方便省时。另外,有些航站楼内部设有旅客捷运系统,方便在短时间内运送大量乘客往返登机囗及行李提领处,令机场运作更高效率,同时又方便乘客。

某些新一代的航站楼在外观设计上也会融入当地文化特色,例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三号航站楼,外型似一条巨龙。

近年来低成本航空兴起,有些机场设有专属低成本客运楼,内装和设施较为简单朴实,且通常不设空桥贵宾室,借此降低机场运营成本,向旅客征收较低的税费,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也可随着降低。

美国亚特兰大机场
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

航站楼设计

[编辑]

1930及1940年代,客运航班迅速增加,当时建立的美国航站楼大多反映了当代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潮,其中一个现存的例子是1940年的休斯顿市机场航站大楼英语1940 Air Terminal Museum(今日已改作为博物馆用途)。早期的航站楼直接通往停机坪地面,乘客需步行或乘坐巴士到飞机旁才可登机。这种设计在小型机场仍相当常见,甚至许多大型机场仍有“巴士接驳登机口”,接送无法停靠航站楼的飞机的乘客,如平壤顺安国际机场、香港启德机场台北松山机场德黑兰梅赫拉巴德国际机场皆有类似的设施。

典型航站楼设计
左上:简易式 中上:线性式 右上:大厅式
左下:标准式 中下:码头式 右下:卫星式

码头式航站楼

[编辑]
关西国际机场第一航站楼

码头式设计的航站楼为狭长型建筑,飞机停靠在两侧,末端连接到票务和行李提取处。这种设计较为简单,能容纳较多的飞机,但缺点就是登机柜台距离登机口的距离太长,例如关西国际机场的柜台和登机口就隔了将近半英里(约800米)之远,因此需设有旅客捷运系统电动步道。几乎所有大型国际机场都有码头式的设计,包括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伦敦希思罗机场曼谷国际机场高雄小港机场香港国际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等。

卫星式航站楼

[编辑]

卫星式航站楼独立于其他机场建筑,飞机可停放在航站楼的四周,就像卫星环绕行星一样。第一个使用如此设计的机场为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该机场使用了地下地下通道以连接卫星楼和主航站楼。第一个使用自动旅客捷运系统连接主航站楼与卫星楼的机场是坦帕国际机场,为今日机场的标准。其他例子还有吉隆坡国际机场戴高乐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西雅图-塔科马国际机场等。

半圆式航站楼

[编辑]

一些机场的航站楼采用半圆式设计,飞机停靠在圆外侧,内侧则停靠汽车。这样的设计需让乘客长途步行,但可减少报到柜台和登机口间的距离。知名的例子包括:戴高乐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印度孟买机场(2号航站楼)、首尔仁川国际机场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札幌新千岁机场赫尔辛基万塔国际机场等。

登机方式

[编辑]

大部分大型航站楼采用空桥登机,也有部分航站楼为小型飞机或停靠在远机位的飞机提供接驳巴士,把乘客从登机口运送到飞机。

传统的码头式航站楼、半圆式航站楼,由于多半属于单一航站楼形式,故有助于旅客转机,如香港、阿姆斯特丹、赫尔辛基机场。混合式航站楼也有机场使用,如东京成田国际机场阿姆斯特丹斯希普霍尔机场旧金山国际机场墨尔本机场使用的是码头和半圆形混合式设计的航站楼;而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则采用码头式加卫星式的混合设计,登机口和航站楼以天桥连结;北京首都机场第三航站楼则是卫星式与半圆式的结合体。

纪录

[编辑]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

机场运输

[编辑]

许多小型和中型机场会有一条双向道或三线道的环状公路,方便当地私营的巴士和车辆接送乘客。

国际机场可能有两层的单向环状道路,一层供入境使用,另一层供离境使用。其他运输方式还包含区域铁路轻轨地铁,通往市中心或主要城市的商业区。最大的机场可直接连接到最近的高速公路,汽车租赁公司和出租车公司会在航站楼附近经营。此外部分机场设有水运码头,提供交通船渡轮服务。

航站楼分区

[编辑]
非管制区
管制区(仅已办妥手续的出境或入境旅客可进入)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