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台语族
外观
(重定向自侗台语族)
侗台语族 ? | |
---|---|
Kam-Tai | |
地理分布 | 中国西南及东南亚 |
谱系学分类 | 侗台语系 |
分支 |
临高语 ?
拉珈语 ?
|
语言代码 | |
– | |
ISO 639-6 | kmti |
侗台语族是侗台语系的一个可能分支,包括台语支和侗水语支,有人认为[谁?]还应包括临高语。台语支和侗水语支有大量的同源词,所以传统上把他们归为一个语族。但是有学者(如Weera Ostapirat(许家平))认为原始语的构拟表明侗水语支和仡央语支应该归为一个语族,而台语支应该和黎语支归为一个语支。
泰语、老挝语、壮语、布依语、高栏语、侬语、傣仂语、傣哪语、傣担语、傣雅语等,都属于侗台语族中的台语支。
原始侗台语
[编辑]一般认为,原始侗台语的音系整体而言比现代诸侗台语要复杂。
- 韵母:可以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头有i、u、ɯ,韵尾有i、u、ɯ、m、n、ŋ、p、t、k。
- 声母:塞音声母有先喉塞音、不送气清音、送气音、不送气浊音四套,鼻音声母有先喉塞音、清音、浊音三套。还有大量的复辅音声母。通常没有浊软腭塞音g。
- 声调:有三个舒声调A、B、C,一个促声调D,分别与中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相应。
原始台-卡岱语可能没有声调,后来在韵尾的作用下形成了声调,ʔ和h韵尾消失分别形成了B调和C调。
语音演变
[编辑]- 韵母简化:本语族很多语言中,韵头和韵腹已经合并成单元音,有时有长短音的差别。韵尾一般保持不变,但壮语文马土语的塞音韵尾已经消失。
- 复辅音声母简化。
- 阴阳调的分化和浊塞音声母的清化:原始侗台语的A、B、C、D四调根据声母的清浊不同各自分为阴阳两类,成为八个调类:A1、B1、A2、B2、A3、B3、A4、B4,也记为1、2、3、4、5、6、7、8。不同语言的发展模式有一定差别,以齿龈音为例:
*ˀn | *n̥ | *ˀd | *t | *dʱ | *d | *n | 原始侗台语 |
ˀn | n̥ | ɗ | t | t | n | 水语,仫佬语(*ˀn变n),毛南语(*n̥变n);壮语红水河土语部分地区(来宾、马山、上林、鹿寨、贺州等地;*n̥变n) | |
n | ɗ | t | t | n | 侗语(*ˀd南部并入l,北部并入n);布依语,壮语北部方言(红水河土语部分地区除外;富宁话*ˀd并入n;连山土语*ˀd并入l),壮语邕南土语(除上思话外,*ˀd并入n)、崇左话 | ||
n | d | t | tʰ | t | n | 壮语左江(不含大新话、崇左话;天等话*ˀd并入n)、德靖、砚广、文马(*d仍为d)土语,侬语,掸语(*ˀd并入n),傣那语(*ˀd并入l,n和l混同),傣担语,傣端语,傣仂语,北泰语 | |
n | d | t | tʰ | tʰ | n | 壮语大新话,标准泰语,老挝语 |
阴调 | 阳调 |
- 部分语言中声调的进一步演变:阴调受声母影响进一步分化,派生出A1'、B1'、C1'、D1',或者记为1'、3'、5'、7';促声调根据元音长短又分化成两类:D1S、D2S、D1L、D2L,或者记为7、8、9、10;借词使声调增加;一些声调发生合并;促声调依附于舒声调,可以认为不再是独立的声调。
谱系
[编辑]Ethnologue给出的谱系如下:
- 侗台语族 (Kam-Tai) (59)
参看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梁敏、张均如,《侗台语族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