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夏承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何凡
夏承楹
出生1910年12月22日
 大清北京
逝世2002年12月21日(2002岁—12—21)(91岁)
台湾台北市
笔名何凡
国籍 大清(1910-1911)
 中华民国
配偶林海音
子女夏祖焯(子)
夏祖美(女)
夏祖丽(女)
夏祖葳(女)
亲属夏仁虎(父)

夏承楹(1910年12月22日—2002年12月21日),笔名何凡,生于北京,籍贯江苏省江宁县。记者、散文作家与译者,曾任《联合报》主笔;亦曾担任台湾国语推行委员会委员、《文星》杂志主编、《国语日报》社长与发行人。[1]

生平

[编辑]

系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的夏仁虎的第六个儿子,北平师范大学外文系毕业,进入北平《世界日报》主编“学生生活”版,兼职写作、翻译。

来台后应《国语日报》社长洪炎秋之邀请,担任编辑工作,和洪炎秋、王寿康、林良共同将一份手工业打造的报纸,推广为全国青少年优质读物,是为推行国语文普及之重要推手。曾任《联合报》主笔,从1953年12月1日起,在《联合报》副刊续写“玻璃垫上”专栏,前后长达31年之久,共完成了五千五百篇,五百多万字。

2002年12月21日因心脏衰竭,于台北市中心诊所病逝,享寿93岁。

著作

[编辑]

著有《不按排理出牌》、《何凡游记》、《人生于世》、《夜读杂记》、《何其平凡:何凡散文》等书,以及《何凡文集》二十六册(由《联合报》“玻璃垫上”专栏集结而成)。曾翻译《包可华专栏》六百篇,并在《国语日报》引入西洋漫画专栏“小亨利”及“淘气的阿丹”,并为上开漫画撰写翻译数十年,开正版支付版权引进外国漫画之先河,先进的版权意识为当时之先驱。[1]

家庭

[编辑]

其妻为《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子夏烈夏祖焯)、女夏祖美、女夏祖丽、女夏祖葳

争议

[编辑]

文化

[编辑]

1970年6月,夏承楹以笔名“何凡”在联合报“玻璃垫上”专栏连续以〈停止地方戏的烂仗〉与〈再谈减少地方戏〉等文章批评台视播出这种“粗鄙不文、荐绅羞言、哭哭啼啼、如丧考妣的地方烂戏”,并以推行国语为由要求电视台停止播出歌仔戏布袋戏[2]然而探究内文可发现,夏承楹并非无的放矢,其举出当时布袋戏和歌仔戏剧情荒谬不合理而受观众批评之处,诸如:[3]

  • 歌仔戏“金石情”中女主角身患痳疯,意图自杀,没想到喝了掺毒蛇液的毒酒后竟不药而愈。事后有教师以此测验小学生,百分之九十的学生相信毒蛇液能治痳疯。
  • 1970年4月10日的布袋戏中,肺痨病患者竟用大便臭气熏治即可痊愈。
  • 1970年5月1日的布袋戏从头打到尾,最后杀无可杀,剧中恶徒用流星镖将自己的亲生父亲打落死亡桥下。
  • 歌仔戏“三门街”中的将军李广,与其连娶的九个太太在台上打情骂俏。
  • 有时歌仔戏演员脸上流出黑水,因睫毛膏被眼泪冲下,但反而越哭嗓门越大,如丧考妣。

此外,文中亦指出,当时布袋戏和歌仔戏泛滥的结果,发生学生逃学或下课不排路队,抢过马路看戏;农夫不下田、乡民不打针等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后果不能不重视。[3]

戒严

[编辑]

何凡在1980年1月10日《联合报》的〈业成于勤〉一文中,提出对戒严的看法:“前些日子有些自命“民主人士”要求取消戒严,说是为人民争得更多的自由,包括罢工在内。其实对一般国民而言,几乎没有感到戒严的存在,因为既不宵禁,又不检查,日常生活上没有任何妨碍, 这样最低度的戒严又何必反对?” [4]

资料来源

[编辑]
  1. ^ 1.0 1.1 何凡. 《 何其平凡:何凡散文 》. 台北市: 三民书局. 2002年2月: 封面背页. ISBN 9571435597. 
  2. ^ 是谁杀死歌仔戏?炮轰“如丧考妣”、“地方烂戏”,40年前权贵这样玩残台湾文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风传媒,2017年1月10日
  3. ^ 3.0 3.1 何凡. 《何凡文集卷一六》〈停止地方戲的爛仗〉. 台北市: 纯文学出版社. 1989年12月: 126–128页. ISBN 957-527-004-5. 
  4. ^ 庄毓婷. 「天黑請回家」——談談臺灣戒嚴時代的宵禁. 故事. 2018年4月2日 [2018年4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4月10日) (中文(繁体)). 前些日子有些自命“民主人士”要求取消戒严,说是为人民争得更多的自由,包括罢工在内。其实对一般国民而言,几乎没有感到戒严的存在,因为既不宵禁,又不检查,日常生活上没有任何妨碍, 这样最低度的戒严又何必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