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北京社稷坛

坐标39°54′40″N 116°23′41″E / 39.911168°N 116.394841°E / 39.911168; 116.39484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五色土
社稷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 中国北京市
坐标39°54′40″N 116°23′41″E / 39.911168°N 116.394841°E / 39.911168; 116.394841
分类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时代
编号3—81
认定时间1988年

北京社稷坛位于北京皇城的内部,北京中轴线西侧,于太庙相对,是皇帝祭祀社神(国土之神,国家土地神)和稷神(五谷)的庙坛建筑。现辟为中山公园。北京社稷坛是现存的唯一一座祭祀社稷之用的庙坛建筑,也叫“太社稷坛”或“太社坛”。

历史沿革

[编辑]

此前的社稷坛(如南京社稷坛),“社”、“稷”分开建坛祭祀。洪武十年(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认为社稷分为二坛祭祀不合经典,故让礼官奏议,社稷共为一坛。遵照洪武十年改变的制式,永乐十八年(1420年),社稷坛于故宫一起在北京建成。社稷坛的基址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幽州城东北郊的一座古刹,在辽代扩建为兴国寺,元代是改叫万寿兴国寺,到明代在此基础上修建社稷坛。

1914年社稷坛被辟为中央公园,对普通民众开放,是北京最早成为公园的皇家园林之一。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曾停放于拜殿,1928年改中央公园为中山公园。1949年后社稷坛的建筑曾作为会长使用。1988年社稷坛被中国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024年7月27日,社稷坛作为“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的组成部分,入选世界遗产[2]

建筑特色

[编辑]

社稷坛的主体建筑有社稷坛、拜殿,及附属的戟门、神库、神厨、宰牲亭等,多是永乐年间修建。社稷坛的正门位于东侧,南、西、北不设门。

社稷坛

[编辑]
社稷坛

社稷坛是一座三层的方坛,用汉白玉砌成,自下向上逐层收缩。坛的四周砌墙,东西南北各辟一座棂星门。坛面上铺五色土,分别为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以五行学说中的五色对应五方,象征“普天之下皆为王土”。中央有一土龛,明清时立有代表社神的石柱和代表稷神的木柱各一根,后二者合为一斜顶方石柱,名为“社主石”或“江山石”,象征“江山永固,社稷长存”。

辛亥革命后,社主石被丢弃,仅保留五色土。文化大革命时期,五色土全部改为黄土,种植棉花,文革后恢复原貌[3]。此外,文革期间,公园曾对社稷祭坛四周坛墙及坛内地面进行“修缮”,当时地面采用了水泥地面[4]。文革后,水泥地面均被拆除,更换为传统地面,中山公园方面表示,文革那次修缮无论从形制、观感及效果都影响了原有风貌[4]

拜殿

[编辑]
中山堂(拜殿)

拜殿也称祭殿或享殿,位于社稷坛北部。拜殿宽五间、深三间,不作天花吊顶,所有的梁驾结构全部外露,单檐歇山顶式,殿内设供桌,祭祀时遇风雨天,皇帝在拜殿内面南行礼。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先停灵于此,后运往碧云寺。为纪念孙中山,1928年更名为“中山堂”。现存的拜殿于1923年重修,民国政府将其作为集会或举办展览的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拜殿曾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场;现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期展览《孙中山与北京》专题。

戟门

[编辑]
戟门改建而来的殿堂,现为会议厅

戟门位于拜殿以北,宽五间,是社稷坛的正门。原来戟门有三个门洞,各个门洞放置着24支长一丈一的银镦红杆金龙戟,共计72支。1900年时被八国联军劫走。民国后重修戟门为殿堂,改做通俗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会议室之用,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厅。

神库、神厨、宰牲亭等

[编辑]

这些建筑在祭祀时用于存放祭器、祭品。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 1988-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6). 
  2. ^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网. 2024-07-27 [2024-07-27]. 
  3. ^ 中山公园社稷坛为何铺五色土?象征祖国辽阔疆土. 中国新闻网. 《北京晚报》. 2012-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8) (中文). 
  4. ^ 4.0 4.1 中山公园社稷坛“换古装”重开放. 新浪. 《新京报》. 2013-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8) (中文). 

来源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