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
中华鲟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目: | 鲟形目 Acipenseriformes |
科: | 鲟科 Acipenseridae |
属: | 鲟属 Acipenser |
种: | 中华鲟 A. sinensis
|
二名法 | |
Acipenser sinensis Gray, 1835
| |
异名 | |
|
中华鲟(学名:Acipenser sinensis),是一种属于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鲟属的大型江海洄游性鱼类,是中国特产的珍贵鱼类,主要栖息于中国东南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
中华鲟是古老珍稀鱼类,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纪,它们与大熊猫一样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是研究鱼类和脊椎动物演化的活化石,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活在同一水域的白鲟并称为中国的“水中国宝”、“水中大熊猫”[3]。
中华鲟形成了稳定的生殖洄游习性,有自古以来固定不变的航道:亲鱼从近海回游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产卵,孵化出的鲟苗顺流而下,漂游入海,大约十年后,幼鲟长大了,又追寻它们童年的足迹,从大海返回上游寻根产卵。[4]
中华鲟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征,使其介于软骨鱼类(鲨鱼等)与硬骨鱼类之间,又是硬骨鱼类中较原始的物种,因此在鱼类演化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体征
[编辑]中华鲟体长可达5米,体重500多千克,世界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体呈纺锤型,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可伸缩。体被覆5行纵列排列骨板,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每行都有棘状突起。
中华鲟介于软骨鱼与硬骨鱼之间,中轴为未骨化的弹性脊索,无椎体,随颅的软骨壳大部分未骨化。[5]
食性
[编辑]中华鲟属于肉食性鱼类,在江中以一些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中以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河口区的中华鲟幼鱼主要以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以及虾和蚬类为食。[5]
习性
[编辑]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平时,中华鲟栖息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中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洋里生活了9—18年后,性腺发育接近成熟时,便成群接队向长江洄游,到达长江上游四川宜宾一带和金沙江下段繁殖。每年夏秋,聚集于长江口,溯江而上至长江上游金沙江一带产卵,和幼鲟顺江而下,到东海,黄海的深水中成长。
保育
[编辑]中华鲟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中华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研究出人工繁殖的科学方法,并于1984年开始首次放流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至2005年,共向长江、珠江放流中华鲟4,537,309尾。4月28日,农业部、中国三峡总公司再次举行大型放流活动。[4]
由于人类活动,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航运、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中华鲟的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6]。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2010年将其列为极危物种[1]。
长江上修建的大坝导致水温升高,对中华鲟的繁殖产生了抑制作用[7]。中华鲟的产卵地位于葛洲坝上游,1981年葛洲坝截流后,中华鲟在坝前聚集,却无法到达上游的22个产卵场,数量开始从一万余尾减少到1980年代的2000余尾,到2008年中国农业部组织专家论证,估计野生种群已不足200尾。到2013年,中华鲟最后一处产卵场产卵消失,观测不到野生幼鱼。[8]后续建设的大坝,特别是三峡大坝和溪洛渡大坝,更进一步加剧了种群缩减[9]。
香港海洋公园
[编辑]香港海洋公园获中国大陆赠送5条中华鲟,并且于2008年6月20日公开展出[10]。其中一条名为“中华鲟5号”,于首展次日死亡,被发现身上有牙印,怀疑为同一鱼缸内的海狼(Sphyraenus)咬伤引起。事件引起小风波,香港海洋公园宣称同鱼缸混养是咨询北京专家后的决定,然而亦有指有关方面疏于对稀有动物的管理。[11][12]
不过,其后到港出席中华鲟进馆仪式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教授危起伟则表示,没有向海洋公园提供过书面意见,并质疑园方考虑不周:“内地是单独饲养中华鲟,不会与其他鱼类放在一起,海洋公园可能有处理不周的地方,以为在馆内的鱼类基于人工饲养就无攻击性。”[13]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Qiwei, W. Acipenser sin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013-03-28].
- ^ Wei, Qiwei; Ke, Fu'en; Zhang, Jueming; Zhuang, Ping; Luo, Junde; Zhou, Rueqiong; Yang, Wenhua. Biology,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of sturgeons and paddlefish in China.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1997-03, 48 (1-4): 241–255. doi:10.1023/A:1007395612241.
- ^ 漁民捕獲110公分長怪魚!證實為1.4億歷史活化石「水中大熊貓」. 联合新闻网. 2023-03-17 [2023-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1).
- ^ 4.0 4.1 中国网 - 放流中华鲟. [2008-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5.0 5.1 王明哲. 动物乐园:国家动物自然保护区. 崧博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2017.
- ^ 从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生活史剖析其物种保护:困境与突围. 湖泊科学. 20200903, 32 (5): 1297–1319. doi:10.18307/2020.0509.
- ^ 再不降低水温,野生中华鲟真的会灭绝. 科学网. [2018-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5).
- ^ 野生中华鲟濒危调查. 新京报. [2018-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5).
- ^ Huang, Zhenli; Wang, Luhai. Yangtze Dams Increasingly Threaten the Survival of the Chinese Sturgeon. Current Biology. 2018-11. doi:10.1016/j.cub.2018.09.032.
- ^ Chinese sturgeons debut in HK. [2008-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8).
- ^ 中華鱘 命喪海狼利齒. [2008-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3).
- ^ 中華鱘意外被殺海狼逼遷 農業部質疑海洋公園或處理不周. [2008-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8).
- ^ 中華鱘枉死 海洋公園強辯 內地專家質疑混養安排考慮不周. [2008-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7).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1). Acipenser sinensis. FishBase. Version 2011-12.
扩展阅读
[编辑]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鱼纲(Pisces,1988年版) | ||||
---|---|---|---|---|
目 | 科 | 中文名 | 学名 | 保护级别 |
鲈形目(PERCIFORMES) | 石首鱼科 (Sciaenidae) |
黄唇鱼 | Bahaba taipingensis | II |
(SCORPAENIFORMES) | 杜父鱼科 (Cottidae) |
松江鲈鱼 | Trachidermus fasciatus | II |
刺鱼目 (GASTEROSTEIFORMES) |
海龙科 (Syngnathidae) |
克氏海马 | Hippocampus kelloggi | II |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
胭脂鱼科 (Catostomidae) |
胭脂鱼 | Myxocyprinus asiaticus | II |
鲤科 (Cyprinidae) |
唐鱼 | Tanichthys albonubes | II | |
大头鲤 | Cyprinus pellegrini | II | ||
金线鲃 (指名亚种) |
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 II | ||
扁吻鱼 | Aspiorhynchus laticeps | I | ||
大理裂腹鱼 | Schizothorax taliensis | II | ||
鳗鲡目 (ANGUILLIFOMES) |
鳗鲡科 (Anguillidae) |
花鳗鲡 | Anguilla marmorata | II |
鲑形目 (SALMONIFORMES) |
鲑科 (Salmonidae) |
川陕哲罗鲑 | Hucho bleekeri | II |
秦岭细鳞鲑 | 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 II | ||
鲟形目 (ACIPENSERIFORMES) |
鲟科 (Acipenseridae) |
中华鲟 | Acipenser sinensis | I |
达氏鲟 | Acipenser dabryanus | I | ||
匙吻鲟科 (Polyodontidae) |
白鲟 | Psephurus gladius |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