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沙田坳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沙田坳邨
Shatin Pass Estate
沙田坳邨
概要
類型租住屋邨
地點香港黃大仙區
地址慈雲山慈雲山道160號
坐标22°20′57″N 114°11′43″E / 22.3492°N 114.1953°E / 22.3492; 114.1953
托建方 香港房屋委員會
入伙年份重建前:1967年-1968年
重建後:2011年
技术细节
座数2
其他信息
住宅套数1,3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单套面积187 - 429 平方英尺(ft²)
住户数1,3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認可人口3,0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地圖
地图

沙田坳邨(英語:Shatin Pass Estate[1]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黃大仙區慈雲山道160號。雖門牌和大門均位於慈雲山道,但剛好在慈雲山道沙田坳道交會處,且就位於慈雲山獅子亭「慈沙古道」九龍區入口、沙田坳道和法藏寺斜對面,故此命名為沙田坳。舊沙田坳邨於1967年10月開始入伙,只有兩座大廈,並已於2002年拆卸,重建為兩幢41層大廈,由其士(建築)有限公司承建[2],2011年2月入伙。沙田坳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設計,也是全港最後一個採用非標準型大廈配非標準單位設計的公共屋邨;往後所興建的公屋及居屋皆是採用構件式單位設計。

歷史

[编辑]
1970年代的沙田坳邨,已於2002年清拆
設有一間7-11便利店
彈簧椅及兒童遊樂場
卵石路步行徑、健體區及兒童遊樂場(2)
露天停車場

落成時稱為沙田㘭政府廉租屋邨(Shatin Pass Government Low Cost Housing Estate)[3][4],全邨共有兩座新型廉租大廈設計大廈,屬政府廉租屋邨,於1967年至1968年期間落成。市政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在1967年12月7日宣佈將沙田㘭政府廉租屋邨正名為「沙田坳邨」[5]。邨內設有1所幼稚園、1所小學(中華基督教會基慈小學)、10個街市檔位、28個車位[4]

而在1986年起,此邨亦成為香港電台主辦的「龍騰虎步上獅山」競步賽的起點,然而該比賽已隨著此邨重建而停辦。

根據香港房屋委員會的「整體重建計劃」,舊沙田坳邨於2002年8月完成清拆。到2007年重建為兩幢41層高住宅大廈,提供1278單位,於2011年落成,並已命名為和田樓及順田樓。

2010年9月16日,香港房屋委員會宣布調整兩個即將落成新屋邨的租金,經調整後的市區最高租金為每月每平方米58.6元,將適用於沙田坳邨[6]

屋邨資料

[编辑]

現時樓宇

[编辑]
樓宇名稱(座號) 樓宇類型 落成年份 層數 每層伙數 每座單位總數(伙) 建築師 承建商 提供升降機的廠商
和田樓(第1座) 非標準設計大廈
(長T型)
2011年 40 16 640 房屋署總建築師(2) 其士(建築)有限公司[2] 星瑪
順田樓(第2座)

歷代樓宇

[编辑]
樓宇名稱(座號) 樓宇類型 落成年份 拆卸年份 層數 安置屋邨
第1座 新型廉租大廈 1968年 2002年 20 慈正邨
第2座 1967年

全邨樓宇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相關樓宇已納入整體重建計劃下重建

下表列出1970年代的租金水平[4]

單位類型 住宅數量 1970年租金
5人單位 596 $57–61
7人單位 581 $77–81
9人單位 102 $100
單位總數 1279個
可容納人口 7965人

交通

[编辑]
交通路線列表
慈雲山道

屋邨興建期間的圖片庫

[编辑]

知名住客

[编辑]
  • 黃錦星:前環境局局長,4至20餘歲時曾居住第一座1923室,2022年12月參與房委會與無綫電視合作拍攝的《回家》特備節目,並返回第一座原址(即和田樓所在地)探訪。

參考文獻與備註

[编辑]
  1. ^ 由於沙田坳在殖民時期早年的官方英文名稱將「沙田」二字的粵音拼讀連寫成“Shatin”,故沙田坳邨的前身——沙田坳政府廉租屋邨和沙田坳道的官方英文名稱都使用了“Shatin Pass”的拼法,這個傳統爲沙田坳邨所沿用,與今天沙田坳的官方英文名稱“Sha Tin Pass”的拼法有所不同。
  2. ^ 2.0 2.1 業務範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hevalier
  3. ^ 「㘭」為「坳」的異體字
  4. ^ 4.0 4.1 4.2 HK Housing Authority Annual Report 1968-1971
  5. ^ 慈雲山政府廉租屋 正名沙田㘭邨. 華僑日報. 1967-12-08: 12 [2024-02-25]. 
  6. ^ 房委會調整兩個新屋邨租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房屋委員會,2010年9月16日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