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福安宮
外观
三峽福安宮,位於臺灣新北市三峽區民權街32號,為一道教廟宇,主祀福德正神。根據桃園廳志記載,廟宇創建於乾隆三十八年(即西元1785年),迄今已超過200年[1],與三峽祖師廟、三峽興隆宮,合稱為三峽區的三大古廟,是附近民眾多年以來的宗教信仰中心[2]。前後經歷八次翻修,於1996年四月的第八次重建,由委員會敦請教授李乾朗設計與規劃而成,廟身以抗蟲耐腐的黑檀木結合傳統工藝雕刻而成;屋頂之瓦楞則採陶瓷碗的剪裁拼貼,並黏貼上交趾陶完成[3]。另外,民權街南界與八張交界處亦有一座土地公廟,由於三峽市集發展於這兩座土地公廟間,故有「街頭街尾土地公」之說[4]。
修建數次 | 時間 | 內容 |
---|---|---|
第一次 | 清乾隆五十年(西元1785年) | 八月重修。 |
第二次 | 嘉慶二十五年(西元1820年) | 三月重修。 |
第三次 | 道光十三年(西元1833年) | 由於北部大地震,故修繕之。 |
第四次 | 光緒十五年(西元1889年) | 修繕。 |
第五次 | 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 | 於日軍焚街後重修之。重修後之建物,包含正殿6坪、左、右廂房分別10.5、18.5坪,共35坪,及廟庭170坪。 |
第六次 | 日本大正五年(西元1916年) | 為改正三角湧街區,將廟宇前後庭與左廂房切為街路。 |
第七次 | 民國六十五年(西元1976年) | 李梅樹重建祖師廟時,為使兩廟和諧,以石堵加設神龕取代原門牆。 |
第八次 | 民國七十九年(西元1990年) | 因中山路排水系統的施工,拆除廟宇。六年後,由信眾提議原址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