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廣播電台
越南廣播電台 Radio Vietnam | |
---|---|
原文名稱 | Đài Vô tuyến Việt Nam Le Radio-diffusion National du Vietnam |
通稱 | 西貢電台(Đài phát thanh Sài Gòn)或國家電台(Đài Phát thanh Quốc gia) |
縮寫 | VTVN |
所屬國家 | 越南共和國 |
總部所在 | 越南共和國西貢市第一郡多高坊潘廷逢路3號 |
播放地區 | 越南共和國及其周邊地區 |
開播日期 | 1950年 |
停播日期 | 1975年4月29日 |
類型 | 國營廣播 |
主要語言 | 越南語 |
使用頻段 | 中波、短波 |
隸屬 | 越南共和國通信部 |
越南廣播電台(越南語:Đài Vô tuyến Việt Nam,簡稱VTVN;英語:Radio Vietnam;法語:Le Radio-diffusion National du Vietnam[1]),又稱「西貢電台」(Đài phát thanh Sài Gòn)或「國家電台」(Đài Phát thanh Quốc gia),是越南共和國(南越)的國營廣播電台,總部位於西貢(今胡志明市)。
歷史
[編輯]越南廣播電台成立於1950年,由當時的越南國政府創建,法國人實際負責電台運營。1954年,法國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中失敗後撤出中南半島,電台移交給南越政府,並得到了美國的技術援助,發射功率從原先的5kW增加到100kW。1961年,除西貢外,越南廣播電台在南越全境共有6座轉播站,分別位於順化、廣義、芽莊、大叻、邦美蜀和巴川;到1966年,這一數字增加至13座。據1964年的統計,南越全境共有約42萬台收音機[2]。
隨著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越共)發動「新春攻勢」,南越的廣播電台也成為越共的襲擊目標。「新春攻勢」後,越南廣播電台進行了重組,採取四級辦台模式:西貢電台為總台;峴港、歸仁、芽莊電台為二級電台,功率50kW;順化、廣義、芹苴和邦美蜀電台為三級電台,其中邦美蜀電台功率55kW;其餘為地方台。
1975年4月29日16時,越南廣播電台停播;翌日,越共控制的「解放電台」接管了越南廣播電台的設備,並更名為「西貢解放電台」,之後又改名為「胡志明市人民之聲」,並沿用至今[3]。
頻率和節目
[編輯]越南廣播電台共有四套頻率:
- A台為全國綜合廣播,在西貢發射,使用870、9775、6166和4810kHz播出;
- B台又稱「軍隊電台」(Đài Phát thanh Quân đội)或「軍隊之聲」(Đài Tiếng nói Quân đội),對越南共和國軍廣播,使用7260和610kHz播出[4];其中610kHz被後來的胡志明市人民之聲沿用至今,為現今亞太地區罕見的10kHz步進中波電台頻率(亞太地區通常為9kHz步進);
- C台為法語頻率,使用1090和9754kHz播出;
- D台為外語廣播,早期僅有漢語普通話(國語)和粵語廣播,1966年又增加了英語、高棉語和泰語廣播。
越南廣播電台西貢總台(A台)每天播出18小時,其餘分台和地方台每天播出時長稍短。據1964年的統計數據,當年南越11家廣播電台每天播出時長約120小時,其中80%(約96小時)的節目為越南語節目,其餘為外語和越南少數民族語言節目[2]。越南廣播電台每天23:58和7:58會播放南越國歌(1975年4月29日為7:58和15:57)。20世紀60年代,越南廣播電台的一檔流行音樂節目曾廣受歡迎[5]。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Foreign Areas Studies Division.U. S. Army Area Handbook for Vietnam.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the Army, 1962. tr 141
- ^ 2.0 2.1 Choinski, Walter Frank. Country Study: Republic of Vietnam. Washington, DC: The Military Assistance Institute, 1965. tr 58b
- ^ Đây là Đài Phát thanh Sài Gòn giải phóng.... Người Lao Động. 2005-04-12 [2017-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8) (越南語).
- ^ Đài Tiếng nói Quân đội. Thế giới Tự do, XIV(1), 1964. 36-38.
- ^ Trần Củng Sơn. Một thoáng 26 năm. San José, CA: Hương Quê, 2011. tr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