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鎮 (東莞市)
清溪鎮 | |
---|---|
鎮 | |
坐標:22°50′57″N 114°09′21″E / 22.84928°N 114.15574°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上級行政區 | 東莞市 |
村級區劃單位數 | |
人口 | |
• 總計 | 312,641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行政區劃代碼 | 44 19 00 115 |
郵政編碼 | 523000 |
電話區號 | +86 (0)769 |
GDP | 359.21億 |
清溪鎮,是中國廣東省東莞市下轄的一個行政建制鎮,亦雅稱鹿城。位於東莞市東南部,與深圳、惠州接壤。總面積143平方公里,歷史上,由於該鎮地處四面環山之盆地,因而較為偏遠落後。自改革開放後,該鎮發展訊速,經濟以外向形製造業為主,清溪鎮在2005年全國千強鎮中名列第45位。其後被定為「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2019年,中國百強鄉鎮第38名。文化方面,清溪鎮於1999年2月被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麒麟舞之鄉。 鎮人民政府駐香芒東路222號。
名稱釋義
[編輯]明萬歷47年(1619年),禮部尚書李孫宸巡視至清溪,因清溪峰巒疊嶂,群山環抱,溪水南流,清澈如鏡,因此而觸景生情,作詩一首,其中有「矚目河湛清溪水,源頭出處隱山中」一句,清溪因此而得名。
鹿城之名,據《東莞市清溪鎮志》記載因古時清溪活一群群山鹿,其後大批中原漢人陸續遷入清溪,發現大批鹿群常常聚集在河流繞經的山丘,鳴叫聲動聽悅耳,於是清溪得名鹿城這個美譽。其後歷經明清兩代的開發,鹿蹤影逐漸在清溪絕跡,只留下一些關於鹿的地名。現今清溪亦以梅花鹿作為鎮徽,市中心亦有梅花鹿像作地標。
歷史
[編輯]秦朝以前,清溪是百越所居之地,甚少受中原文化影響。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後,清溪屬南海郡管轄。秦朝末年,趙佗創立南越國,清溪屬於南越國領地。前111年,漢武帝滅亡南越國後,置九郡,清溪屬南海郡地。西漢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南海郡改隸交州。三國時期,清溪屬於東吳領地。東晉設東官郡,清溪為東官郡管轄。唐朝至德二年清溪為東莞之轄地。唐代以前,清溪因位置偏僻,一直都是人煙稀少的荒蕪之地。五代時,清溪為南漢之地。宋代時屬廣南東路。紹聖年間,被眨至惠州的蘇軾曾登上清溪北部的銀瓶山,為美景所陶醉,作下了「銀瓶山水天下流,風景美麗醉東坡,東坡攀登銀瓶山,讚嘆風景勝羅浮」一詩。
據《東莞市清溪鎮志》記載,自北宋末年因北方戰亂,不少中原漢人南遷至清溪,如北宋靖康年間遷入的漁樑圍朱氏(舊稱五樑圍),為本地最早落戶的村落之一。南宋嘉定年間,廣州刺史鍾天柱葬於清溪葵湖村蒲蘆嶺。元朝時,清溪歸江西行省管轄。明朝時,該鎮為廣州府東莞縣文順鄉管轄,崇禎年間建立了清溪老墟,為當地鄉民集散買賣之地。 清代廢除遷海令後,清溪為新安縣管轄,至嘉慶重歸東莞縣管轄。自明清起,不少移民遷徙清溪,如明代洪武年間由常平鎮白石崗遷入的長山頭村殷氏、洪武年間由惠東梁化遷入的茅輋村林氏、明代中期由梅縣遷來的鹿湖壩王氏、明正德年由寶安龍崗高橋遷至的大稔布林氏、明嘉靖年遷來的牛湖李氏、明天啟年厚街王氏、長樂黃姓、寶安縣密湖崗林氏遷來組成河伯橋村、明末從長樂遷至的深圳仔黃氏、明末清初從清溪鐵場分支的田心崗呂氏、明崇禎年遷來的香園埔李氏、清康熙年由揭西縣河婆圩遷至的羅裙埔劉氏、清康熙年遷來的油甘坪村、清乾隆年由九鄉婆嶺分遷的清廈廈屋村曾氏、清道光年從清溪九鄉新屋廈遷至的牛路頭曾氏、清道光年從寶安龍崗西湖塘遷至的橫龍村王氏、清光緒年間從五華縣大田和惠陽縣山徑及草洞遷至的角嶺張氏、清光緒年梁氏從清溪鐵松鄉鐵矢嶺村分遷至鐵橋布、松崗西村和廈泥摸泥墟的張氏、九鄉婆嶺曾氏、民初從大布圩、香園埔、大稔布三村14戶李姓組成的聚星圍李氏等等,明清時大批的移民遷入令該鎮人口迅速增加。
清溪因位於東莞縣、歸善縣和寶安縣間的山區交界,對外交通相對閉塞,經濟較為落後。清咸豐年間,清政府的稅捐名目繁多導致民不聊生,加上當地山高林密的地形易守難攻,不堪重負的部分清溪鄉民以上官倉村的余禮年、鐵矢嶺村的李亞統為首,加入洪門揭竿而起,在清溪北部的小山寨扎頂據險自守。1867年冬,清軍出動2000多人,在火槍、土炮的配合下向寨扎頂大舉進攻。清軍死傷一百多人,攻山不成,於是放火燒山。起義鄉民戰死、燒死的有四百餘人,寨扎頂的洪門隨之解散。清末民初,因當時戰禍頻生與土匪橫行,其中塘廈有一條住滿了土匪的村落,經常全村出動搶劫,因此周邊許多村落都紛紛建造碉樓(坊間多稱炮樓,現存53座)作防禦之用,以維護自身安全,保護本村、本族利益。
中華民國建立後設立籌辦處,民國24年設鄉公所為東莞縣第四區轄,名清溪鄉。1924年,清溪籍華僑李潤亨及楊奎章等地方鄉紳集資,建成一個稱為清溪新墟的市場,取代簡陋的清溪老墟。新墟建有五條街道,約120間商店。墟市仿傚當時香港深水埗騎樓式的建築,因而被稱為「小香港」。當時每逢"三、六、九"墟日時,當地村民會來到清溪新墟集散買賣。
1944年間中共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曾在鐵場村廣緣庵建立根據地,依靠銀瓶山易守難攻的優勢多次抵抗日軍進攻。國共內戰期間,清溪境內較大的戰鬥有青塘、三峰、土橋、豆腐陂(沙梨園)、柏朗、浮崗村、神徑灣等。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清溪犧牲63人。其中抗日戰爭犧牲30人。解放戰爭犧牲33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與塘廈合稱新三區,1958年併入塘廈公社,1959年析出成立清溪公社,1983年9月撤公社建區,1987年5月撤區建鎮,沿革至今。1988年東莞升格為地級市,清溪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為數不多的地級市直轄鄉鎮。改革開放後該鎮「三來一補」企業大量增多,形成日後的工業雛形。1986年間該鎮開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不久清溪鎮經濟進入了近30年高速成長期,此期間該鎮國民生產總值一般年增長20%以上,「打開山門」不過是近30年的事。2005年,全國政協委員劉家琛提議將清溪鎮劃入深圳,發展成產業轉移和工業後勤基地,使深圳有足夠土地空間。
因該鎮為地級市直轄鄉鎮,此特殊的行政區劃,致其政府的職能實際與縣級的職能更為相似。以公安部門為例,一般只有縣級行政區才設公安分局,鄉級行政區僅設派出所,然其的編制卻是公安分局,若干村、社區間又設派出所,各村、社區、工業區還設警務區及自組的治安聯防隊。
地理
[編輯]清溪鎮位於東莞市東南部,與深圳市、惠州市接壤。2003年。總面積143平方公里,位於東江流域,水利資源豐富,有大小水庫14座,其中茅輋、契爺石為超1000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為經濟發展和工業、生活用水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全鎮林地面積有72376畝。該鎮地勢四周環山中間的盆地,歷史上對外交通相對閉塞。
經濟
[編輯]改革開放前,當地只有一個稱為清溪新墟的簡陋市場,為當地村民集散買賣之地。改革開放以來,清溪經濟發展迅速,逐步從貧窮落後的山區農村發展成為現代化工業城鎮。2009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38.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4.5億元,總量位居全市第8位,全鎮已投產的外資企業800多家。全年鎮級財政收入6.75億元,各項稅收總額12.2億元。其中,外向型經濟蓬勃發展,2009年的外貿出口總值48.3億美元,其中以電腦製造企業為首的高技術產業蓬勃發展,具完善的配套能力和較大的生產規模,清溪鎮逐步成為國內最大的電腦產品製造基地之一。近年來,清溪大力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大力培育生態旅遊經濟,建設森林公園和生態農業園,推動經濟多元發展。
農業方面亦已由傳統農業轉為向生態型、城市型農業方向發展,呈現出"山頂造林,山腰種果,山腳養殖,山坑種花、種菜"的主體農業生產模式。全鎮林地面積72376畝,其中經濟林31821畝;非經濟林40555畝。全鎮種植荔枝、龍眼等優質水果土地面積1.2萬畝,魚塘850畝,花卉面積1750畝,種植蔬菜面積4750畝,培育生態公益林5.5萬畝(含國營清溪林場),水庫面積6000畝,年蓄水供應4000萬立方米。農業已形成了花卉、蔬菜、水果三大農業生產體系,花卉業更成為農業的亮點。由於清溪的蓄積水資源豐富、清淨,適合發展優質花卉生產,目前全鎮共引入玉山蘭花場、安華園花場、繽紛花場、御花園花場等7家擁有先進栽培技術及設施的大中型花卉生產企業,劍蘭、百合、鬱金香、蝴蝶蘭、文心蘭等大批優良品種落戶本鎮。2003年,全鎮農民人均所得為8673元。
2009年該鎮國民生產總值(GDP)達138.3億元人民幣。
城鎮建設
[編輯]自改革開放以來,清溪鎮不斷改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能源通訊等城市建設。全鎮綠化率達42.3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5.75平方米,全鎮共修建了100多公里高等級公路,。亦有3座11萬伏的變電站,年供電量達8億度。鎮內五間供水廠日供水能力達20萬噸。亦創建了擁有400多床位和先進診療設備的清溪醫院,鎮內各村開設20多個醫療門診部。清溪還建立了有線廣播電視台,並興建佔地四萬平方米的文化中心。為加強重點工程建設,完善城鎮配套設施。自2006年以來,清溪鎮每年建設一批重點工程項目。目前已有龍林高速清溪連接線、第二小學、第三小學、清溪湖、清溪大道、北環路、文化公園、中心幼兒園、健康服務大樓、香芒西路改造、鐵場公路改造、清溪河上元段整治、長山頭污水處理廠等重點工程項目建成投入使用。2010年,清溪鎮確定了清溪森林公園配套工程、清溪湖配套工程、清溪湖水廠、敬老院、博物圖書館、清溪法庭、茅輋水庫下遊河道整治、上元路升級改造、商業街延長線等工程為重點建設項目。
由於富裕的本地居民和外資公司及投資者構成了強大的購買力,促進清溪的房地產業的發展。近年來,清溪鎮先後開發的碧月灣花園、金陽商貿廣場·步行街、大綠地·金豪花園等優質項目,銀行、醫院、學校、大型超市、郵電、酒店等配套設施齊全。
清溪鎮在2005年首屆全國千強鎮評選中名列第45位。先後被定為「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並獲得「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鎮」、「國家衛生鎮」、「全國出口創匯百強鎮」、「廣東省教育強鎮」、「五個好」鄉鎮黨委等稱號。
2005年,全國政協委員劉家琛提議將清溪鎮劃入深圳,發展成產業轉移和工業後勤基地,使深圳有足夠土地空間。
人口
[編輯]2003年該鎮戶籍人口約3萬人,非戶籍人口約35萬人。 戶籍居民由有兩大族群組成,其一為以本地話(屬粵語的莞寶方言)為母語之本地族群,800多年前中原戰亂頻繁,其先民逐遷徙至此而成。另一為以客家話為母語的客家族群,為明清兩代陸續遷入。另外,至少有近九千名清溪藉僑胞定居香港。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清溪鎮常住人口為344303人。
行政區劃
[編輯]清溪鎮轄區內區劃為20個村、1個社區,下有106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地位於清溪社區。中心城區包括清溪社區、重河村、清廈村等。該鎮所轄社區和村之面積、人口如下表:
鎮轄居民、村民委員會 | 面積 | 戶籍人口 | 行政區劃 |
---|---|---|---|
清溪社區 | 5平方公里 | 6000多人 | 下轄楊屋、黃麻布、鵪鶉藪、連屋、金龍、劉屋、鹿湖灣、黃屋、竹頭龍等11個居民小組,是清溪的商業、文化和政治中心。 |
重河村 | 8.4平方公里 | 2600多人 | 下轄重木、河柏橋、楊梅崗、楊梅坑、廈塘、火草洞、油甘坪、三埡圳、新圍、沙埔共10個村民小組 |
大埔村(舊稱 大布) | 1.8平方公里 | 約700人 | 下轄大埔、南方等3個村民小組 |
土橋村 | 3.5平方公里 | 500多人 | 下轄土橋新圍、土橋老圍、大崗廈共3個村民小組 |
謝坑村 | 3.2平方公里 | 約700人 | 下轄岑屋圍、龍口、江窯(舊稱 鷓鶓塘)、新圍、老圍共5個村民小組 |
荔橫村 | 1.8平方公里 | 1400多人 | 下轄荔枝墩、橫湖、百家圍、鐵橋埔、梁頭圍、角嶺共6個村民小組 |
清廈村(舊稱 廈屋村) | 2.3平方公里 | 約1500人 | 下轄老墟(即清溪舊墟)、鹿湖壩、廈屋共3個村民小組 |
大利村 | 7.8平方公里 | 2500多人 | 下轄利和、風吹簾、茅輋、聚星圍、香園埔、祿樹、葵湖等9個村民小組 |
九鄉村 | 7.6平方公里 | 1700多人 | 下轄金口(舊稱 鉗口賚)、牛湖、婆嶺、竹樹廈、新屋廈、高田唇、大稔布共7個村民小組 |
鐵場村 | 7.3平方公里 | 760多人 | 下轄上圍、下圍、垻尾等村民小組 |
鐵松村 | 5.6平方公里 | 2500人 | 下轄鐵矢嶺、松元圍、千秋嶺、小近布、禾長崗、鍾屋圍、水尾塅上圍、水尾塅下圍、缸廠、深圳仔共10個村民小組 |
青皇村(舊稱 青堂) | 6.5平方公里 | 約1100人 | 下轄青塘、皇坑、黃屋、劉屋等村民小組 |
三星村 | 2.5平方公里 | 1000多人 | 下轄百家輋、呂圍、劉屋圍(舊稱 河貝圍)、李友堂、牛路頭共5個村民小組 |
廈泥村(舊稱 磨泥墟) | 1.5平方公里 | 800多人 | 下轄磨泥墟、旗嶺嚇、鄭圍、花邊嶺、江背、光頭埔等自然村並分為5個村民小組 |
三中村 | 9平方公里 | 約1700人 | 下轄三中上圍、三中下圍、老中坑、新中坑、連塘湖、分水凹、湖篤尾、沙角共7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 |
上元村 | 4.3平方公里 | 900多人 | 下轄上官倉新圍、上官倉上角、上官倉下角、松元嚇共4個村民小組 |
松崗村 | 3.9平方公里 | 1200多人 | 下轄松柏墩、西村、田心等4個村民小組 |
浮崗村 | 3平方公里 | 1900多人 | 下轄老圍、新圍、柏朗、光朗、馬落洋、田螺澗共6個村民小組。 |
羅馬村 | 7.2平方公里 | 1800多人 | 下轄羅裙埔(舊稱 祿家圍)、馬灘、天生湖等4個村民小組 |
長山頭村 | 4.6平方公里 | 1100多人 | 下轄長山頭、白欖樹、三家、大嶺、老圍等6個村民小組 |
漁樑圍村(舊稱 五樑圍) | 2.5平方公里 | 1000多人 | 下轄有漁樑圍、朱屋、謝屋共3個村民小組 |
旅遊
[編輯]南山曾公祠建於清朝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由位於清廈廈屋村曾氏族人所建。曾公祠為三進三開間,分前堂、中堂和後堂,在一進和二進之間另有東西兩廂,中堂和後堂之間有一天井,為三進古祠堂建築格局。整個清廈廈屋村客家圍屋群以曾公廈為中心建成,屬於典型的客家建築風格。曾公祠及整個圍屋群建築風格基本保留完好。2003年被評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場客家圍建於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5年),為本地大姓韓姓族人的祖居。共由四座圍屋組成,分別是上圍、下圍、壩圍、雞公田圍,其中最古老的是上圍。圍屋坐北向南,圍牆用灰砂等築成,佈滿內大外小的射擊孔,客家圍的四角建有望樓。圍前有一個半月形的水塘,客家人稱之為風水塘。2004年,鐵場客家圍被評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
廣緣庵位於鐵場村,是建於明朝崇禎年間的佛教寺院。當時一位尼姑游至清溪,被清溪的山水所吸引,欲在此地清淨修行、領悟佛學、傳播佛法,於是便在銀瓶山下建庵,取名廣緣庵,意為廣結善緣。抗日戰爭時,廣緣庵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之根據地,被譽為「革命的小延安」。1982年,廣緣庵被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譚公廟位於大利茅輋村,供奉著譚公神像。茅輋村小組林氏先祖從惠東梁化遷至清溪,亦把譚公信仰也帶來清溪,是清溪最早建立的廟宇,被譽為清溪第一廟。
武帝廟位於清廈廈屋村,建於明崇禎元年1628年,供奉關公,迄今已有380多年歷史。當時本來一起修建的還有文帝廟,但由於經展經濟,文帝廟已經被清拆。
龍嶺古廟位於上元村上官倉下角,由當地余氏建於1859年,文革時被拆毀,1985年復原重修,供奉蔡大王爺。
清溪森林公園於2010年開園,地處清溪鎮北部山地,距清溪鎮區3公里。內有「東莞第一瀑」之稱的黃茅田瀑布、有「東莞第一峰」之稱的銀瓶山、冷水坑瀑布、龍潭水庫(清溪鎮)、清溪年代最久遠的古油茶園、夫妻樹、雙尾山瀑布、獅子岩、爆石等景觀。
文化
[編輯]文化範疇,可區分為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該鎮居民以客家人為主,官方、坊間多以客家文化作傳統文化。兩族群間經歷了近千年的相互磨合及同化,如非刻意作區分,兩者間不會有意識上的隔閡。
客家族群
[編輯]客家人源自北方,屬中原文化,客家先民縱使經數千年的由北至南的遷徙,然而依舊繼承著傳統文化。宗祠是其維繫客家凝聚力、弘揚傳統的一大媒介,宗祠此建築的作用,其一為祭祀,先宗之靈位及骨灰安放以此,每至清民節坊間便有盛大的祭祀活動。其二為弘揚傳統,祠內的文獻中,有記載先民來自何方、遷徙經過、定居於此的緣由等。客家人又以族譜為紐帶維繫著代代後裔。遺憾的是,宗祠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成為了破除迷信運動的打擊對象,大部分宗祠在此期間遭大肆破壞,祠中大多碑文遭塗鴉及損毀、古籍文獻遭焚毀,族譜大多無繼、先宗之靈位及骨灰亦難逃厄運。當今所見的宗祠,一般為重建所成。
客家傳統文化中,民間藝術具有悠久的群眾基礎,如舞麒麟、唱山歌。
舞麒麟是相似於舞獅的一種民間藝術,麒麟舞取形於代表祥瑞、國泰民安的麒麟,在客家傳說中凡麒麟踩過之方就會帶來幸運。最早源自中原,隨客家人的遷徙傳入清溪,現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麒麟頭部多以竹紮作框,附以彩紙,色彩鮮艷。麒麟身則以彩布為主,畫藝精美,由二人舞蹈,形態逼真。
在清溪鎮舞麒麟以大利村和鐵松村最為出名。每逢喜慶節日都有舞麒麟的活動,表演舞麒麟和武術。麒麟舞者身穿麒麟袍,顏色、圖案與麒麟配合,舞動造型精美的麒麟達到人與麒麟合一之境界。武術方面,套路融合了南拳和洪拳的風格,以單拳、雙拳、單刀、長、短棍、藤牌的順序進表表演,最後是快耙。 一直以來,客家人把舞麒麟看作是增添喜氣的事,將制麒人、擅長舞麒麟的民間藝人尊為師傅。跟中國大多數民族民間藝術一樣,清溪的客家山歌和麒麟武術也遭遇了近20年的沉默。但值得慶幸的是,舞麒麟活動由於政府的推動及保護,近來逐漸復興中。
清溪鎮舞麒麟曾於全國首屆麒麟舞大賽、廣東省第二屆民間藝術大賽和第六屆中國民間藝術節上獲金獎;2007年,獲邀參加澳洲雪梨華人春節大巡遊,2008年,參加第二屆「文化中國2008維也納金色大廳青少年文藝晚會」並獲演出金獎。清溪鎮被廣東省文化廳授予「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稱號;2008年,被授予「中國麒麟文化傳承基地」。
唱山歌雖不及舞麒麟活躍,亦曾獲得粵贛閩桂客家山歌邀請賽、廣東省首屆民間歌會金獎。
本地族群
[編輯]屬嶺南文化的本地族群,為廣府民系,粵語(莞寶片)為其母語。本地族群與香港新界的圍頭話、深圳的廣府居民口音接近。本地族群因占該鎮人口比例不大,文化傳統長期受忽視。但坊間至今仍保留一些傳統習俗,如重陽祭祀等。
該鎮21村(社區)中,除漁樑圍的朱姓、大埔村的尹姓、土橋村的黃姓、長山頭村的殷姓等為本地族群聚居外,其餘村或社區的居民大多為客家族群聚居。2005年。該鎮3萬居民中約有2.5萬以客語為母語,占居民總數8成以上。
清溪著名土產和小吃
[編輯]荔枝、白花芒果、客家狗肉等客家菜
清溪聯外高速公路
[編輯]S29 從莞深高速公路
S22 惠塘高速(龍林高速公路、惠莞高速公路) S22 從莞高速清溪支線
S86深圳外環高速(東莞段)
G0422 武深高速公路(博深高速)
清溪鎮內道路
[編輯]X231 清溪大道
X233 聚富路 香芒路
G228 清鳳路 埔星東路 埔星西路 銀瓶路 東環路
S358 塘清東路(接塘廈鎮)
清溪鎮內道路建設歷史
[編輯]近年來 東莞發展迅速
不僅讓清溪徹底擺脫了沒有高速的歷史
還讓清溪 一夜之間變得四通八達
搖身一變成交通強鎮!
隨著從莞、從莞高速清溪支線、博深、
深圳外環等4條高速四側合圍,
作為深莞惠幾何中心的清溪,
融入深莞惠一體化的交通進程正在加速。
清溪通過「四通八達」工程優化內外交通的項目,
已有20個建成通車。
高速公路連接線
[編輯]G0422 武深高速 清溪東站:
S29 從莞深高速 清溪大道(清溪)站:
清溪站出入口連接線(接 清溪北環路)
S29 從莞深高速 清溪謝坑站:(塘清站)
G220 塘廈東深二路(深圳方向) 清溪連塘路
S22 惠塘高速 清溪支線 清溪湖站:
清林路 (接 X886北環路 往鎮中心方向)
清溪名人
[編輯]黃萬順,生於1911年,土橋村人,清溪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1939年組織民兵抗日。1941年,國民黨企圖消滅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部隊。國民黨保安第八團向共產黨根據地進攻並處決了清塘區區委書記黃萬順。黃萬順在刑場上,高唱《國際歌》並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犧牲時年僅三十歲。
楊子城,生於1879年,重河楊梅崗村人。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從小聰穎,16歲參加鄉試,獲得甲級第一名成績(秀才)。先後留學上海復旦大學及日本早稻田大學,並以成績優異畢業。並在日本參加了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1911年參加了廣州起義。日本軍佔領惠東寶後,得知楊子城曾在日本留學,懂日文和日語,所以多次到楊梅崗村要找楊子城當翻譯和響導。他都避而不見,決不為敵人效勞。1950年病逝,享年71歲。
楊作光,生於1919年,楊梅崗村人。參與香港的抗日戰爭,曾在香港開一間理髮店,每天日間打工,晚上到南方學院讀夜校。當年該學院的院長叫林煥平,鐘點教授有郭沫若,翦伯讚等,楊作光是中共黨員,他在學院的同學中宣傳內地解放區窮人翻身的情況,宣傳革命道理,鼓勵學生黨有志的熱血青年,積極投身中國革命。假日裡,同學們租一些進步電影給群眾放映,以作宣傳。 1948年12月某日,楊作光於內地聯繫妥當後,讓高源,週林,李魯,伍廣林,衛寶珍,詹北靈等六人,扮作不同身份的人,從香港搭船返江門。在江門吃過飯後到杜阮某交通站住了一夜。次日,總部接納從香港來的6個人,然後分派工作
謝乃堅,生於1914年,三峰村人。193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38年,參與組織惠東寶邊區抗日游擊隊第二大隊。1957年至1981年,先後調任粵中行署商業局副局長、佛山專員公署辦公室副主任、佛山地區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1981年8月離休。
張松鶴,生於1912年,浮崗柏朗村人。中國著名雕塑藝術家。1949年在北京人民美術工作室專事雕塑創作,先後兼任北京師範大學美工教授、人民英雄紀念碑塑組和四川古代雕塑藝術考察團團長。1954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藝術工作者,受名譽和物質獎。1958年調任北京藝術學院教授、雕塑教研組組長,先後借調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郵電學院、山東師範學院、湖南大學等院校塑造巨型毛主席像。1972年調北京中國畫院從事專業創作。1977年參加毛主席紀念堂的毛主席漢白玉座像雕塑工作。1978年起先後被選為全國政協第五屆、第六屆委員會委員。
溫惠仁,生於1934年,東莞市清溪鎮人。法屬大溪地華人首富,大溪地養殖珍珠工業的開拓者之一,被譽爲「大溪地珍珠大王」,先後任珍珠産商職業工會(SPPP)主席、大溪地珍珠國際宣傳協會前任主席。擁有全球最大的大溪地珍珠生産商和出口商、8家大型珍珠養殖場、一家珍珠博物館。
林錦華,生於1917年,磨坭圩光頭埔村人。清溪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日軍轟炸時失足墜崖犧牲,生前任中共寶安縣大鵬區區委書記。
張喜,生於1922年,青皇村人。1942年,張喜參加了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1947年在寶安觀瀾被國民黨槍決。
黃海珠,生於1929,土橋村人。黃海珠12歲參加了革命, 15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時參加廣東抗日游擊隊。期後參加過南麻、臨朐、諸城、濟南、豫東、淮海、南下解放廣東等戰役。1955年被授予大尉軍階,1960年晉升為少校軍階。榮獲自由獨立勳章和解放勳章各一枚。先後任珠江軍分區寶安情報站站長、公安十師台山要點站站長、深圳邊防檢查站偵察股長、番禺縣兵役局科長、三水縣人民武裝部副部長,1979年病逝。1980年批准為革命烈士,葬於廣州革命公墓。
楊揚,生於1921年,原名楊新福,楊梅崗村人。1941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4執行任務時犧牲。
楊良,生於1916年,原名楊運良,楊梅崗村人。1939年,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46被國民黨搶殺。
張慕良,生於1918年,松柏墩村人。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死於國共戰鬥中。
黃金富,生於1945年12月8日。在18歲時到香港生活,創立了多間上市公司。
鎮內交通
[編輯]鎮內公交路線:
1、羅馬天生湖-羅馬村委會
2、清溪總站-鐵矢嶺村
- 清溪總站—長山頭村委會
浮崗路口—荔橫村委會—天和百貨—聚富—大新商場—清溪醫院(郵政局)—鎮政府(公安分局)—建設銀行—中心市場—肯德基—麥當勞—第二中學—河柏橋村—千秋嶺村—鐵松村委會—威華鞋廠—鐵矢嶺村
3、清溪總站-九鄉村委會
- 清溪總站—烏鴉落洋村-浮崗市場—發展銀行—金陽廣場(天和百貨)—大新商場(工商銀行)—清溪醫院(郵政局)—鎮政府(公安分局)—建設銀行—中心市場(農業銀行)—肯德基—麥當勞—文化廣場—銀湖工業區—大利村委會—茅輋新村—鐵矢嶺路口—九鄉村委會
4、清溪總站-大埔村委會
- 清溪總站—烏鴉落洋村-浮崗市場—發展銀行—金陽廣場(天和百貨)—大新商場(工商銀行)—清溪醫院(郵政局)—鎮政府(公安分局)—建設銀行—中心市場(農業銀行)—肯德基—麥當勞—文化廣場—清廈村委會—勞動局—交警中隊—三星村委會—漁梁圍路口—瑞豐廠—米德蘭廠—大埔村委會
5、清溪總站-三中市場
- 清溪總站—烏鴉落洋村—浮崗市場—發展銀行—金陽廣場(天和百貨)—大新商場—清溪醫院(郵政局)—鎮政府(公安分局)—建設銀行—中心市場—肯德基—麥當勞—文化廣場—清廈村委會—勞動局—交警中隊—廈坭村委會(塘廈路口)—土橋村會—台聯廠—南區加油站—實盈廠—三中市場
6、清溪總站-新中坑村
- 清溪總站—烏鴉落洋村—浮崗市場—發展銀行—金陽廣場(天和百貨)—大新商場—清溪醫院(郵政局)—鎮政府(公安分局)—建設銀行—中心市場—肯德基—麥當勞—文化廣場—清廈村委會—勞動局—交警中隊—廈坭村委會(塘廈路口)—第一小學—金臥牛廠—長榮廠—謝坑村委會—金龍工業園—新中坑村
7、清溪總站-青皇村委會
- 清溪總站—長山頭村委會—浮崗市場—荔橫村委會—天和百貨—聚富—大新商場—清溪醫院(郵政局)—鎮政府(公安分局)—建設銀行—中心市場—肯德基—麥當勞—第二中學—河柏橋村—科技路—致通廠—富榮廠—銀湖工業區—三星村委會—廈坭村委會—土橋村委會—翊凱廠—青皇村委會
8、清溪總站-清溪和惠陽新墟約場交界處
- 清溪總站—烏鴉落洋村—浮崗市場—發展銀行—金陽廣場(天和百貨)—大新商場(工商銀行) —清溪醫院(郵政局)—鎮政府(公安分局)—建設銀行—中心市場(農業銀行)—肯德基—麥當勞—文化廣場—銀湖工業區—大利村委會—銀瓶路—清溪醫院大利分院—鐵松村委會—鐵場村委會—清溪和惠陽新墟約場交界處
9、長山頭-青湖工業園
- 長山頭白欖樹-長山頭市場-長山頭公園-長山頭村委-清溪汽車站-羅馬路口-吉祥鞋廠-烏鴉落洋村-浮崗市場(宏信酒店)-崗朗村-發展銀行-金陽廣場-大新商業廣場-清溪醫院-清溪鎮政府-建設銀行-清溪中心市場-麥當勞(華潤商場)-煌都酒樓-清溪文化廣場-清廈村委-政府公務樓(禦鹿華庭)-晨光學校-三星村委-朱屋村-聯業廠-謝屋村委-青湖工業園
參考資料
[編輯]- 清溪概況,東莞在線。
- 清溪概況,東莞市清溪鎮政府網站。
- 清廈廈屋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東莞日報。
- 清溪概況,東莞市清溪鎮政府網站。
- 「清溪」香格里拉之美 匯景御泉香山採風(組圖),深圳新房網-搬房網
- [圖文]清溪:客家悠韻鹿鳴崗的傳說[永久失效連結],中國客家網
- 清溪,中國.東莞.旅遊
- 清溪雕樓:嶺南奇觀 客家圖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how China看中國
- 清溪鎮交通指南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清溪公交,東莞交通,東莞本地寶,東莞權威資訊門戶
- 清溪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