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仙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仙洲
出生1894年
 大清山東省長青縣
逝世1988年10月22日(1988歲—10—22)(93—94歲)
 中國山東省濟南
墓地 中華民國臺灣
國籍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效命 中華民國
軍種 中華民國陸軍
服役年份-1947
軍階 中將
部隊國軍整編四十六師
國軍第73軍
參與戰爭第二次國共內戰(被俘)

李仙洲(1894年—1988年10月22日),原名李守瀛,字仙洲。山東長清縣大馬頭村(今屬齊河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早年

[編輯]

早年曾在濟南武術傳習所學習,後任小學教員。1924年4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年11月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教導第一團排長。

東征北伐

[編輯]

1925年參加東征,升任七連連長。1926年7月,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二師四團一營營長。

1928年4月參加第二期北伐,任第一集團軍第一軍教導團團長,擔任蔣介石的警衛工作。北伐完成後,任第一師第一旅副旅長。

1930年5月,參加中原大戰,任第三師第九旅十三團團長,1931年任三師九旅旅長,參加進攻中共。後調任第二十一師副師長。

1934年,升任二十一師師長。1935年率部進入山西。1936年2月,率部參加阻截中國工農紅軍東征。

抗日戰爭

[編輯]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李仙洲奉命開赴華北,增援宋哲元的第二十九軍。先後參加南口、忻口戰役。在忻口戰役中他被日軍子彈擊中,隨後很快失去知覺,後醫生稱穿胸傷一般當時就沒命,但是他的子彈應是在呼氣時心臟和肺收縮時打穿的,因而只是皮肉傷,實屬奇蹟。

1937年8月以李仙洲第21師和高桂滋第84師合編為第17軍,1938年升任第九十二軍中將軍長兼21師師長。

1939年秋,率部由湘北移防鄂西北的襄陽、隨縣等地。1941年春,移防皖北阜陽,在渦陽、蒙城、太和一線同日軍作戰。同時,所部還與皖北新四軍彭雪楓部發生武裝摩擦。

1942年2月,升任二十八集團軍總司令,並兼任九十二軍軍長和魯西挺進總指揮。

1943年4月,率部進軍山東,在魯西、魯南地區對日軍作戰。在李仙洲部隊同日軍作戰時,魯西及魯南地區的八路軍部隊與李仙洲部隊發生衝突。

抗日戰爭期間參與組建國立二十二中學,並任校長。參見:中華民國抗日戰爭時期的國立中學

第二次國共內戰

[編輯]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調至濟南任第二綏靖區中將副司令長官。1947年2月指揮整編四十六師和七十三軍從明水、淄川進攻萊蕪、新泰,準備南北夾擊華東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發起萊蕪戰役,李仙洲所率七個師6.5萬餘人全部損失,李仙洲本人被俘,事後王耀武怒罵道:「就算六萬頭豬,也不會半天全被捉去。」[1]此後作為戰犯被關押改造教育,於1960年1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釋放。

政協委員

[編輯]

此後,歷任山東省政協秘書處專員,省政協委員、常務委員,民革山東省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等職。1978年2月起任五、六、七屆全國政協特邀委員。1983年12月,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會顧問;後又被選為民革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和常務委員。1984年6月,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後,被推選為理事,任南京黃埔軍校同學會名譽會長。1988年10月22日在濟南逝世,終年94歲。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六万国军"被围歼 老兵回忆"那一仗 为啥败得那么惨".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4-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