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智慧型手機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使用中的三星Galaxy_S_III智慧型手機
「Smartphone」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智能手機、智能機
臺灣智慧型手機
港澳智能電話、智能手機
星馬智能手機、智能電話

智慧型手機(英語:smartphone)是一種既可用來撥打行動電話具有多功能任務處理行動運算行動裝置。它配備客製化的行動作業系統,可瀏覽網頁和播放多媒體檔案,也可通過安裝行動應用程式電子遊戲等程式來擴充功能。智慧型手機通常有許多中央處理器以及各種感測器,支援無線網路互聯。其運算能力及功能均優於傳統功能型手機

隨著行動網際網路發展,行動應用程式市場及行動商務、手機遊戲產業、社交即時通訊網路高度繁榮,產生了數以萬計的相關職業。通訊技術發展、萬物互聯概念提出[1]更是使智慧型手機成為重要的終端裝置,進駐了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民眾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歷史

[編輯]

1902年,內森·斯塔布菲爾德製成第一個無線電話裝置,這部可無線移動通訊的電話就是人類對 「手機」技術最早的探索研究。

1938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為美國軍方製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行動電話」手機。

先驅

[編輯]
IBM Simon

20世紀90年代,IBM工程師Frank Canova意識到晶片與無線技術(chip-and-wireless technology)將可以放入到手持裝置中[2]。1992年,Frank Canova開發出第一款可稱為「智慧型手機」的商用裝置Angler,並於同年11月在COMDEX電腦工業貿易展覽會上演示[2][3]。1994年,Angler的改進版由Simon Personal Communicator的子公司BellSouth公開銷售。除了能接聽無線電話外,該裝置還具備觸控式螢幕,並可傳送與接收傳真和電子郵件[4]

IBM Simon由三菱電機生產[5],它配有LCD顯示器,並支援PC卡。但它平板的設計和低水平的電池續航[6],導致銷量十分慘澹。此款產品之後,鋰離子電池開開始取代鎳鎘電池,並廣泛用於現代智慧型手機。

PDA與手機的結合

[編輯]

20世紀90年代中晚期,許多人同時擁有行動電話和PDA,它們都搭載Palm OSNewton OS塞班系統Windows CE/Pocket PC等作業系統。這些作業系統演化成早期的行動作業系統。這時期大多數「智慧型手機」都是電話與PDA的合體。結果這些裝置比傳統行動電話或PDA體積大,但能夠使用蜂巢式資料。於是,PDA與手機生產商在減小裝置尺寸方面開始了競爭。但這些智慧型手機高昂售價和昂貴的行動資料計劃費用,加上例如續航問題、擴充限制等令人無法接受的缺點。普及程度較低。1996年3月,惠普公司發布OminiGo 700LX,原型是HP 200LX掌上電腦,以諾基亞2110手機為外殼,並提供了基於ROM的軟體。它有640x200解析度併兼有四陰影灰度的LCD顯示器,可撥打和接聽電話和收傳簡訊、郵件、傳真。配有DOS5.0系統,可執行數千種軟體,包括早期版本的Windows。

到了1999年,HTC在英國電信mmO2(後改為O2)的會議室裡產生新的概念。當時通訊發展正從二G單純的語音傳輸,跨入二.五G的無線資料傳輸(Mobile Data),營運商已投資大筆資金更新裝置網路,卻苦於沒有手機能配合業務(如GPRS、藍牙都是二.五G技術)當時周永明只是帶著腦子裡的「concept」(概念)去聊,認為宏達電能做出連結行動電話通訊系統及網路資料傳輸的GPRS手機,即使當時產品連個影子都沒有,對方卻半開玩笑地當場跪下來對周永明說,「請你趕快做給我。」

「我的第一個合約是用concept簽下來的,」周永明有些嚴肅的臉難得露出笑容,因為電信營運商一向被手機品牌商伺侯的像皇帝般,他卻讓營運商低頭求貨。

雖然事隔三年半後才出貨,比起承諾的時間足足晚了一年半,但花了千萬美金投資在這產品的宏達電,仍領先全球,研發出史上第一支裝載微軟作業系統,結合網路、影音的PDA手機,讓手機不再只是一台移動的電話而已,加速促成人類的行動娛樂生活。其設計為全球第一支Windows CE的PDA,也是第一家做出世界第一支包含PDA加上電話功能之智慧型手機。

最初的智慧型手機功能並不多,主要是面向商務市場,試圖消除支援電話功能的PDA與傳統手機的區別,後來的機型增加了無線區域網路可攜式媒體播放器數位相機GPS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格洛納斯系統伽利略定位系統導航、NFC、水平重力感應器、藍牙等功能,使其成為功能多樣的裝置,智慧型手機,淘汰了絕大多數在20世紀末推出的各類可攜式電子產品。

直到21世紀初,市場上的智慧型手機主要搭載黑莓塞班Windows Mobile系統。這時的手機擁有高解析度觸控螢幕網頁瀏覽器,從而實現了顯示標準網頁以及移動網頁的功能,透過Wi-Fi行動寬頻,實現隨時隨地的便捷網際網路訪問。通常使用全鍵盤而非觸控螢幕輸入的設計,主打郵件推播和無線網路;

從2007年第一代iPhone面世,主流手機逐漸變成了正面為平面的設計,大尺寸的多點觸控螢幕取代了原來的實體鍵盤與觸控筆,系統供應商開始提供使用者下載與購買軟體程式的軟體商店,逐步具有雲端儲存和同步、虛擬助理等功能,甚至目前的所有智慧型手機都支援行動支付功能。

2018年,韓國的三星公司推出可摺疊屏幕智慧型手機,名為Galaxy Fold

日本手機文化

[編輯]

1999年,日本電信業者NTT DOCOMO開始運營I mode,這是一種新的行動網路平台,可提供每秒960位元的資料傳輸速度,並可在該平台使用線上購物等功能。Imode使用cHTML技術。I mode崛起幫它積累了大量使用者(2001年底達到四千萬使用者)。資產總額躋身世界第二,日本第一。日本手機很快便與世界其他手機在功能與服務上產生了差異。比如當時日本手機獨有的NFC、會員卡、身分證、門票、優惠券、轉帳,以及可供下載的音樂鈴聲。

早期智慧型手機

[編輯]

現有知名手機品牌

[編輯]

軟體

[編輯]

內建系統

[編輯]
使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

「智慧型手機」這說法主要針對「功能型手機」而來,對於那些運算能力及功能比傳統功能手機強的手機的統稱。

業內人士認為,智慧型手機能夠顯示與個人電腦所顯示出來一致的正常網頁,且能顯示手機版的網頁,有行動作業系統以及成熟的使用者介面,應用擴展性強,能方便隨意安裝和刪除應用程式;智慧型手機有超大高畫質觸控螢幕,能隨時用鍵盤來進行觸摸、手寫、進行多任務操作,並且擁有強大的多媒體、郵件、上網功能,能完全取代MP3MP4PDA等傳統攜帶裝置;智慧型手機能替代個人電腦處理辦公事務和其他事務,它能隨時與網路保持連接,並且能與電腦、筆記型電腦等其他裝置同步資料。

智慧型手機的新定義使得智慧型手機與傳統功能型手機能完全區分開來,不再是之前的模糊關係。同樣,Android支援多任務處理,但早期的蘋果iOS系統與微軟Windows Phone系統不支援智慧型手機應有的多任務處理,是否為智慧型手機系統有許多爭議。但隨後蘋果發布的iOS 4支援多任務處理;而微軟也發布的Windows Phone 7.5支援多任務處理,至此兩者都能認定為智慧型手機系統。

智慧型手機有別於普通帶觸控式螢幕的手機。一般普通帶觸控式螢幕的手機都用生產商自行開發的封閉式作業系統,再透過Java平台來增加其他程式,功能非常有限。

應用軟體

[編輯]

行動裝置使用者可透過無線網絡連線至應用程式商店免費或付費下載使用應用程式。

平台與生態

[編輯]

市場佔有率

[編輯]

智慧型手機品牌銷售排名

[編輯]
智慧型手機銷售量資料(按廠商分,單位為百萬)
年度 三星 華為 蘋果 小米 OPPO 其它 總計
2017[7] 317.7 154.2 215.8 92.7 111.7 573.4 1,465.5
2018[7] 292.3 206 208.8 122.6 113.1 462 1,404.9
2019[8] 295.7 240.6 191 125.6 114.3 403.6 1,371.0

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

[編輯]
智慧型手機銷售量資料(按作業系統分,單位為百萬)
年度 Android(Google) iOS(Apple) Windows Mobile/Phone(Microsoft) BlackBerry(前身RIM) SymbianNokia PalmWebOS(Palm/HP) BadaSamsung 其它 總計
2007[9] 未有 3.3 14.7 11.77 77.68 1.76 122.3156
2008[9] 11.42 16.5 23.15 72.93 2.51 139.2879
2009[10] 6.8 24.89 15.03 34.35 80.88 1.19 172.3731
2010[11] 67.22 46.6 12.38 47.45 111.58 停止開發[12] 296.6466
2011[13] 219.52 89.26 8.77 51.54 93.41 9.6 14.24 467.701
2012[14] 451.62 130.13 16.94 34.21 15.9 47.20 680.1082
2013[14] 758.72 150.79 30.84 18.61 停止開發[15] 停止開發[16] 8.82 967.7758
2014[17] 1,004.68 191.43 35.13 7.91 5.75 1,244.89
2015 1,132.4 223.4 1,432.9
2016 1,470.6
2017 停止開發[18] 1,472.0
2018 1,404.9
2019 1,371.0[8]
2020
Q1[19]
258.2 40.9 停止開發[20] 299.1
2007-2018年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的市場佔有率

幾年來,智慧型手機的銷量已經超過了市場上的其他手機。根據2012年的一項調查,大約一半的北美手機消費者使用智慧型手機,[21]在25到34歲的群體中,智慧型手機的占有率可達到62%。[22] NPD Group報告稱2011年第三季度美國18歲對於以上消費者,智慧型手機的銷量已經達到了59%。[23]

歐洲的手機市場,根據comScore的一份報告,截至2012年底,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英國五個國家的行動網際網路使用者總數達到了2.41億,其中有57%的使用者使用智慧型手機,消費者轉向智慧型手機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在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英國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均超過50%,其中西班牙以66%排名第一。2012年12月,上述五國消費者所購買的手機中智慧型手機均占75%。[24]

中國,智慧型手機的銷量於2012年第二季度超過半數[25]。根據E Market的調查,2016年時臺灣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口佔73.4%,居全世界前段。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智慧5G 万物互联-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20-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0). 
  2. ^ 2.0 2.1 Bloomberg - Before iPhone and Android came Simon, the first smartphone.. www.bloomberg.com. [2020-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0). 
  3. ^ Schneidawind, John (November 23, 1992). "Poindexter putting finger on PC bugs; Big Blue unveiling". USA Today. p. 2B.
  4. ^ Prashanth, Sai. History of first touchscreen phone. Spinfold. 2014-08-29 [2020-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9) (美國英語). 
  5. ^ Jin, Dal Yong. Smartland Korea: Mobile Communication, Culture, and Societ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https://books.google.com.sg/books?id=SjKNDgAAQBAJ&pg=PA34&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2017-02-20 [2020-02-19]. ISBN 978-0-472-0533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0) (英語).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6. ^ First Smartphone Turns 20: Fun Facts About Simon. Time. [2020-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0) (英語). 
  7. ^ 7.0 7.1 IDC公布2018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华为略逊苹果,小米跻身第四.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6). 
  8. ^ 8.0 8.1 IDC: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3.71亿部 出货量现三连降(图).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6). 
  9. ^ 9.0 9.1 Gartner Says Worldwide Smartphone Sales Reached Its Lowest Growth Rate With 3.7 Per Cent Increase in Fourth Quarter of 200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artner.com. Retrieved on 2012-08-09.
  10. ^ Gartner Says Worldwide Mobile Phone Sales to End Users Grew 8 Per Cent in Fourth Quarter 2009; Market Remained Flat in 200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artner.com. Retrieved on 2012-08-09.
  11. ^ Gartner Says Worldwide Mobile Device Sales to End Users Reached 1.6 Billion Units in 2010; Smartphone Sales Grew 72 Percent in 201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artner.com. Retrieved on 2012-08-09.
  12. ^ Palm停止開發Windows Mobile手機是個錯誤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cnBeta,2009年9月20日
  13. ^ Quarterly Device Sales In 2011. Mobile Statistics. Mobile Statistics. 2013 [25 July 2013]. (原始內容 (Infographic)存檔於2013-07-10). 
  14. ^ 14.0 14.1 Gartner Says Annual Smartphone Sales Surpassed Sales of Feature Phones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1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artner.com. Retrieved on 2014-07-24.
  15. ^ 諾基亞確認停止開發Symbian手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經濟網,2013年1月24日
  16. ^ 明年停止開發 三星bada平台即將結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數位,2012年5月4日
  17. ^ Gartner Says Smartphone Sales Surpassed One Billion Units in 2014. Gartner. March 3, 2015 [June 28,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02). 
  18. ^ https://businessfocus.io/article/12358/%E6%99%82%E4%BB%A3%E7%9A%84%E7%9C%BC%E6%B7%9A-%E9%BB%91%E8%8E%93blackberry%E6%AD%A3%E5%BC%8F%E5%AE%A3%E4%BD%88%E5%81%9C%E6%AD%A2%E6%89%8B%E6%A9%9F%E9%96%8B%E7%99%BC%E6%A5%AD%E5%8B%99-%E5%B0%87%E9%9B%86%E4%B8%AD%E9%96%8B%E7%99%BC%E4%BF%9D%E5%AE%89%E4%BB%A5%E5%8F%8A%E8%BB%9F%E4%BB%B6%E7%A7%91%E6%8A%80 【時代的眼淚】 黑莓BlackBerry正式宣佈停止手機開發業務,將集中開發保安以及軟件科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usiness Focus,2016年9月26日
  19. ^ 2020年一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整體銷量下降20% iPhone降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蘋果匯,2020年6月2日
  20. ^ 微軟12月將停止Windows 10 Mobile更新和支援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騰訊科技,2019年1月18日
  21. ^ Devindra Hardawar. The magic moment: Smartphones now half of all U.S. mobiles. VentureBeat. VentureBeat MobileBeat. 29 March 2012 [27 June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06). 
  22. ^ GENERATION APP 62% OF MOBILE USERS 25-34 OWN SMARTPHONES. Nielson. The Nielsen Company. 11 March 2011 [27 June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1). 
  23. ^ Lee Graham. As Smartphone Prices Fall, Retailers Are Leaving Money on the Table, According to the NPD Group. NPD Group. The NPD Group, Inc. 14 November 2011 [27 June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5). 
  24. ^ comScore报告:三星统治欧洲智能机市场. 騰訊科技. 2013-03-23 [2013-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3). 
  25. ^ beyondbrics. Apple in China: not as cool as before. ft.com. 2012-08-24 [2012-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8). 智慧型行動電話有哪些功能_光明日報_光明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