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拉維亞弟兄會
摩拉維亞弟兄會(或譯作莫拉維亞弟兄會)是一個西方基督教新教教派,14世紀末起源於波希米亞(今捷克),正式名稱為弟兄合一會(Unitas Fratrum[1],與德克薩斯州的Unity of the Brethren不同),有時稱為波希米亞弟兄會。
歷史
[編輯]摩拉維亞弟兄會起源於14世紀末的揚·胡斯運動,胡斯反對羅馬天主教的一些習俗、作法,希望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的教會回到他認爲的初期教會更簡單的傳統:禮儀使用本地語言,平民信徒同領餅和酒(天主教會只給平民餅),以及摒棄煉獄的思想。這個運動得到王室的支持,但最終在羅馬教廷的權威下屈服。胡斯被處以火刑。1457年,他的追隨者在Kunvald組織了波希米亞弟兄會。他們在馬丁·路德之前一百年已經開始反對羅馬天主教。
1618年以後,由於反宗教改革而引發第二次布拉格拋窗事件,隨後造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費迪南二世與當地新教領主的衝突,進而引發三十年戰爭的波希米亞階段。白山戰役後,先前支持他們的當地貴族被處決或驅逐,由親天主教的領主所取代,弟兄會被迫轉入地下,散布到低地國家,主教夸美紐斯在那裡嘗試指導一次復興。殘餘的最大的一個波希米亞弟兄會位於波蘭的萊什諾(德語: Lissa) ,那裡在歷史上與捷克聯繫密切,在摩拉維亞還有一些孤立的小團體。
主護村復興
[編輯]1722年,已經在地下狀態中在摩拉維亞生存了100多年的波希米亞弟兄會的一個小團體來到了樂於幫助窮人的德國虔信派貴族尼古勞斯·路德維希·青岑多夫在德國東部的土地,得到同意在那裡定居,在距離Berthelsdorf三公里處建立了一個村莊,名為「主護村」(Herrnhut)。後來也有路德會、浸信會、和其他宗會來避難的人。在1727年他們由於宗教方面的爭執分裂為對立的派別,但是在1727年8月13日,主護村的居民們在禱告之後經歷了一次戲劇性的改變,學習彼此相愛,他們歸因於聖靈的澆灌,類似於使徒行傳中記載的五旬節的經歷。
此後主護村迅速成長為18世紀基督徒復興運動的中心:
- 開始長達100年的一天24小時的不間斷守望禱告(continuous prayer)
- 夜間報時歌Daily Watchwords
- 開始海外的宣教運動
現狀
[編輯]全世界現有信徒大約825,000人。
摩拉維亞弟兄會仍然熱心於傳教,例如在加勒比地區。在德國的摩拉維亞弟兄會,中心仍然位於主護村,在教育和社會工作方面仍很活躍。在美國的摩拉維亞弟兄會主辦摩拉維亞學院和神學院。現在世界上摩拉維亞弟兄會最大的集中地位於坦尚尼亞。
摩拉維亞弟兄會的格言:
- "In essentials, unity; in nonessentials, liberty; and in all things, charity." (英文)
- "在根本的事上合一;在非根本的事上自由;在所有的事上有愛心。" (繁體中文)
組織
[編輯]教省
[編輯]
|
儀式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來源
[編輯]- 書籍
- Gollin, Gilliam Lindt. Moravians in Two Worlds (1967)
- Langton; Edward. History of the Moravian Church: The Story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Protestant Church (1956).
外部連結
[編輯]- 《見證的火炬,附錄二 莫拉維亞教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線上閱讀
- 普世摩拉維亞弟兄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摩拉維亞弟兄會西印度群島東部教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美國的摩拉維亞弟兄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國的摩拉維亞弟兄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阿拉斯加的摩拉維亞弟兄會
- 加拿大的摩拉維亞弟兄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拉布拉多的摩拉維亞弟兄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德國的摩拉維亞弟兄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荷蘭的摩拉維亞弟兄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摩拉維亞音樂基金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Zinzendorf.com" - 新生鐸夫有關信息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4-7禱告" - 當代受摩拉維亞弟兄會100年守望禱告啟發的運動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捷克的摩拉維亞弟兄會
- 摩拉維亞弟兄會眼中的拉布拉多因紐特人[永久失效連結]
- 摩拉維亞弟兄會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