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惠州戰役 (1923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惠州戰役

孫中山使用蘇制火炮轟擊惠州城照片
日期1923年5月20日-12月2日
地點
中國粵東南
結果 孫中山軍攻擊未果撤離,守城粵軍勝利
參戰方
北洋政府 粵軍
支援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
北洋政府 舊桂系
北洋政府 滇系
支援 蘇聯
指揮官與領導者
陳炯明
楊坤如
葉舉
林虎
洪兆麟
孫中山
許崇智
劉震寰
劉玉山
兵力
6,000

惠州戰役發生於1923年5月20日-12月2日,地點則是在中國粵東南一帶[1]。是北洋政府時期大型戰鬥之一。惠州戰鬥的交戰兩方為孫中山的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軍隊、桂軍及滇軍,另一方則為本來陳炯明部之粵軍。戰鬥結束,原陳炯明部仍佔領粵東,孫中山東征計劃遭到嚴重挫折。

背景

[編輯]

1922年六一六事變後,陳炯明與孫中山決裂。1922年底,孫聯合駐廣西之滇軍、桂軍及駐西江之部分粵軍趕走陳炯明,奪回廣州[2]:33。1923年1月16日,擁護孫的滇軍楊希閔部、桂軍劉震寰部、和倒戈粵軍合組西路討賊軍擊敗陳炯明部,陳炯明退守東江[3]。2月21日,孫抵廣州,重建大元帥府。當時陳炯明佔據東江一帶及潮州、汕頭等地,與孫成相持之局[2]:33。4月下旬,陳炯明餘部乘沈鴻英叛亂之機,由暗中活動改為公開叛變,楊坤如、熊略率兵7000人迫走姚雨平,據惠州市惠陽區。[4]:13

5月2日,孫中山令劉震寰、劉玉山、陳天太等部桂軍從北江移駐東菀、石龍一帶,鞏固東江下游,滇軍楊希閔攻占軍田,進抵琶江[5]:550。5日,滇軍胡思舜克黎洞、連江口,陳炯明部楊坤如率部開至石龍附近[5]:567。6日,胡思舜克英德[5]:578。7日,陳軍林虎向梅縣的許崇智進攻[5]:590。9日,滇軍克韶關,沈鴻英逃往南雄,北江戰事暫告結束,[5]:605。10日,葉舉、洪兆麟秘密進人惠州城,設總司令部於百花洲,遙戴陳炯明為總司令,由洪兆麟暫代,葉舉為總指揮,楊坤如為前敵總指揮,並率部進攻增城、石龍。孫、陳雙方戰端乃開。[4]:14

13日,劉玉山部收復博羅[5]:639,15日,陳軍林虎部攻占梅縣[5]:655,16日,桂軍劉震寰部為陳軍練演雄部所敗,由寶安退深圳[5]:656,18日,國民革命軍克肇慶,沈鴻英部逃離,西江戰事結束[5]:659

經過

[編輯]

5月20日,孫中山下令開始進攻惠州[5]:662[6]:202-203,25日,陳炯明率軍擊敗潮汕的許崇智,旋即派兵赴惠州[5]:686,27日,再攻惠州未果[5]:693。5月28日,滇桂軍包圍惠州城,搶占城外制高點飛鵝嶺[5]:701。29日,聯軍向惠州城猛攻,逼近城門及西湖。陳軍閉城門堅守。晚,陳軍鍾子廷旅繞至聯軍後路,與城內陳軍展開夾攻,聯軍潰敗,退往平湖。[4]:166月4日,直系軍閥吳佩孚為解除陳炯明困境,命令江西督軍方本仁、粵軍叛將謝文炳配合沈鴻英進犯粵北。本日,沈鴻英攻陷韶關,並繼續南下;8日,攻陷英德。[4]:166月5日,孫文偕蔣中正視察前線,要求各部於三日後展開總攻。8日,在孫中山的親自督戰下,各部在飛機的掩護下向惠州城展開進攻,進攻持續二十餘日。26日,孫中山特派中央直轄警備軍軍長姚雨平兼惠州安撫使。27日,東江聯軍三路會攻惠州,飛機隊散發傳單,聯軍用大炮猛轟,同時用地雷將城基炸開一缺口,轟斃守軍數百人,聯軍衝鋒隊千餘人由缺口沖入,被守軍機槍猛烈射擊,傷亡過半,餘部退回。[4]:185月30日,陳軍突襲廣州,被擊退[5]:709

6月1日,孫中山親自到東江督師,調胡培德部增援[5]:713,6日,孫中山至博羅,部署第二次進攻[5]:764。9日,孫中山督師總攻惠州,未克[5]:772。12日,北江滇軍張武旅叛變,楊希閔率部退至河頭[5]:778,27日,陳炯明從香港返回潮汕[5]:882,28日,滇軍大破沈鴻英於北江[5]:895,30日,陳炯明派軍進攻閩南[5]:904。7月4日,滇軍克復韶關,沈鴻英逃入江西[7]:10,陳炯明親率林虎部8000人由梅縣取道興寧援救惠州。孫中山急調北江滇軍蔣光亮、胡思舜兩部馳赴東江增援。[4]:196日,許崇智部在惠州城外擊退陳炯明[7]:19

16日,聯軍總攻惠州。劉震寰部攻惠城南門,劉玉山部攻惠城北門,東西兩門因水漲不能攻,只由城外雞山及北面、下馬莊等處開機槍射擊。架設在距城約9里的十五生大炮開炮轟擊,共發9炮,僅一彈落惠城中。各軍在飛機、大炮、機槍、地雷配合下進行強攻,並有敢死隊數百人用雲梯、繩索板攀登城牆,但為守軍所阻,未能攻下[7]:86。18日,陳炯明在河源派3000餘人直攻博羅,攻惠州城之許崇智部及劉震寰一部調往博羅增援。困守惠城之楊坤如乘機開北門衝出,劉震寰部敢死隊數百人乘機沖入城內,經激戰,敢死隊被逐出。是晚,陳軍夜襲劉震寰部,劉部退十餘里。[4]:197月下旬,粵軍林虎等部攻入閩南。26日,孫中山赴石龍督師[7]:125

8月初,粵軍攻克漳州,逼近廈門[6]:203。23日,孫中山遷大本營至石龍[7]:283,陳軍圍困博羅。6日,孫中山親率軍援救博羅[7]:360,10日,陳軍撤離,博羅解圍[7]:377,陳炯明返回海豐[7]:380,12日,聯軍克南雄[7]:389。9月20日,孫中山親赴飛鵝嶺前綫[7]:425,24日,親督師攻惠州,不克[7]:442,29日,陳炯明之南路軍攻陷廉州[7]:462

10月下旬,葉舉洪兆麟率主力部隊分兩路西進救援惠州,林虎則率部經河源進攻回龍、埔前、古竹一帶。在葉舉的指揮下,援軍一路經白花芒、一路經三多祝、惠陽包夾圍城孫軍。孫軍於10月27日向博羅、樟木頭潰退,楊坤如則趁勢出城追擊,惠州之圍遂解,陳炯明隨即進入惠州設立司令部[6]:203-204。23日,陳炯明試圖進攻廣州[7]:616,11月3日,孫中山抵石龍督師[7]:641,5日,林虎占領虎門[7]:650,旋為許崇智大破[7]:658,8日,各路聯軍返回廣州[7]:665,12日,陳軍占領石龍,再次逼近廣州[7]:676,18日,兩軍在廣州東郊交戰,陳軍敗退[7]:702,26日,聯軍收復石龍,增城解圍,陳軍全部退回惠州[7]:741

影響

[編輯]

此次惠州戰役,孫中山利用的是楊希閔所率的滇軍和劉震寰所率的桂軍。然而楊、劉當初之所以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戰爭,只是利用孫中山的威望進占廣東地盤。廣州既下,對於繼續東征打仗缺少意願,所以消極怠戰,役間不聽調遣。孫中山痛感自己沒有真正可靠的革命軍隊,所以決心創辦黃埔陸軍軍官學校[8]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中華民國國防大學編,《中國現代軍事史主要戰役表》
  2. ^ 2.0 2.1 王爾敏校訂. 現代教育研究社編輯委員會 , 編. 《會考版中國歷史(中學五年級適用)》. 香港: 現代教育研究社. 1993. ISBN 962-11-2588-X. 
  3. ^ 〈人物誌-陳炯明〉. 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 [2010-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1).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孫大元帥東征暨國民革命軍東征紀事》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 (編).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十二年一月至六月. 臺北: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1977-12 [2021-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7) (中文(繁體)). 
  6. ^ 6.0 6.1 6.2 宋其蕤、馮粵,松,《廣州軍事史》下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 (編).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十二年七月至十二月. 臺北: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1977年12月 [2021-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7) (中文(繁體)). 
  8. ^ 二十年代惠州那场攻守战前后. 惠州市人民政府駐廣州辦事處. [2021-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30). 

參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