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叉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佛教專題 |
夜叉(梵語:यक्ष,羅馬化:Yakṣa;巴利語:यक्ख,羅馬化:yakkha),又譯為藥叉,本義「以鬼為食的神」,意譯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等。女性的夜叉稱為夜叉女(梵語:yakṣī或yakṣiṇī,巴利語:yakkhī或yakkhinī)。原為古印度傳說中的鬼神,常與羅剎併稱,後被佛教吸收,被列為天龍八部之一。
佛教認為夜叉是具有力量的鬼神,有食人或傷害人的傳說[1],居住在人間、空中與天界。居住在天界的夜叉受帝釋天管轄,負責護衛天界大門,毗沙門天為其統領,佛教護法中的執金剛神、黑大將以及五色財神也是居於天界的夜叉。
印度神話
[編輯]在印度神話中,夜叉是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梵天腳掌生出,但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害人的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稱為「真誠者」(剋星是大鵬金翅鳥)。
男性夜叉形象多變,有時被描述為迅速、怖人的武士,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夜叉女其貌甚美,一般被描繪為有著面容端正,身材姣好,纖腰巨乳、豐臀長腿的美少女,手攀娑羅樹枝條的女性夜叉,在梵語中稱為śālabañjika。
佛教傳說
[編輯]佛教認為夜叉有三種,《維摩經》註:「什曰: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在佛教中,北方毗沙門天王即率領夜叉八大將,「維護眾生界」。願意護持佛教的夜叉神稱為執金剛神,領袖是密跡金剛。著名的夜叉王有十二藥叉大將、迦毘羅神,瑜珈教中有虎伽羅、馬伽羅等。
北涼譯本《毗婆沙論》將帝釋天稱為藥叉天[4]。其妻舍脂,據《雜阿含經》記載,出身阿修羅[5],在《毗婆沙論》中也曾被稱為青衣藥叉[6]。印順法師曾認為「帝釋」可能出身夜叉,與傳說為金剛手的普賢菩薩有一致之處[7]。
投生到夜叉身的因緣,是過去行佈施,或常先損害後再利益他人,而得的果報[9]。
印度雕像
[編輯]-
來自印度秣菟羅的公元2世紀的夜叉女,現藏於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其他地域造像
[編輯]-
中國的巡海夜叉
-
柬埔寨的夜叉
-
泰國的夜叉
-
緬甸的夜叉
-
豐都鬼城夜叉鬼
其他文化
[編輯]華人世界中,「母夜叉」原指女性個性潑辣,而後逐漸誤會為醜陋。也有「外面如菩薩,內心如夜叉」,意同人面獸心。或「笑面夜叉」,比喻表面和善而心地險惡的人[10]。
引用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Dictionary of Hindu Lore and Legend(ISBN 0-500-51088-1)by Anna Dhallapiccola
-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Yaksh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BC: Yaksh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註釋
[編輯]- ^ 《一切經音義》卷5:「閱叉,或雲夜叉,皆訛也,正言藥叉。此譯雲『能噉人鬼』,又雲『傷者』,謂能傷害人也。」
-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33:「蘇迷盧頂,是三十三天住處。……山頂四角,各有一峰。……有藥叉神名金剛手,於中止住,守護諸天。於山頂中,有城名善見,……是天帝釋所都大城。城有千門,嚴飾壯麗,門有五百青衣藥叉,……防守城門。」
- ^ 玄奘譯《阿毘達磨俱舍論》卷11:「頌曰:『妙高頂八萬,三十三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剛手所住。中宮名善見,周萬踰繕那。……』論曰:三十三天住迷盧頂。……山頂四角各有一峰,其高廣量各有五百。有藥叉神,名金剛手,於中止住,守護諸天。」
- ^ 玄奘譯《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如契經說,此藥叉天於長夜中,其心質直,無有諂誑。諸有所問,皆為了知,不為嬈亂。我以甚深阿毘達磨,恣彼意問。」北涼時譯《阿毘曇毘婆沙論》卷1:「又修多羅說,此帝釋,長夜其心質直,無有諂曲。諸有所問。為了知故,不為嬈亂。我當以甚深阿毘曇,恣汝所問。」比較兩種譯本,故玄奘本所說的「藥叉天」,即是指北涼譯本中的「帝釋」。
- ^ 《雜阿含經》卷40:「比丘問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彼釋提桓因名舍脂缽低?』 佛告比丘:『彼阿修羅女名曰舍脂,為天帝釋第一天後,是故帝釋名舍脂缽低。』」
- ^ 玄奘譯《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27:「答:雖無生彼愛,而有資具愛。如天帝釋亦愛設支青衣藥叉、哀羅筏拏善住龍等。」
- ^ 印順《佛教史地考證》〈文殊與普賢〉:「依《大毘婆沙論》說,金剛手,並非帝釋,而是住在須彌山頂的一位藥叉(夜叉)。這位夜叉,即特別護持釋迦的,即初期經律中的金剛力士,大乘顯教中的金剛密跡。然帝釋自身,實也是夜叉。如《帝釋問經》說「此藥叉天,於長夜中其心質直」(唐譯《大毘婆沙論》卷一);「此鬼,長夜無諛諂」(晉譯《鞞婆沙論》卷一);「此帝釋,長夜其心質直」(涼譯《毘婆沙論》卷一)。帝釋是夜叉的傑出者,他受夜叉神群的圍繞。帝釋的夫人設支(或譯舍脂),傳說為阿修羅女,然也稱夜叉,如《大毘婆沙論》(卷二七)說:「天帝釋亦愛設支青衣藥叉。」帝釋本為吠陀中的因陀羅天,手執金剛杵,而得金剛手的美名。帝釋與金剛手的普賢,有非常一致的地方。更應該特別指出的,密咒也與夜叉語有關。……這個空行夜叉王國的帝釋,與密教世界的普賢菩薩,是怎樣的類似?我們應該記著:梵王與帝釋,文殊與普賢,都是佛的左右脇侍。」,收入《妙雲集》下編。
- ^ 《雜阿含經》第1097經:「 時,魔波旬……化作年少,往住佛前……。爾時,世尊作是念:『惡魔波旬欲作嬈亂。』即說偈言: 『汝夜叉當知,眾生群集生,諸有智慧者,孰能不哀愍?以有哀愍故,不能不教化,哀愍諸眾生,法自應如是。』」
- ^ 《舍利弗問經》:舍利弗復白佛言。世尊。八部鬼神。以何因緣生於惡道。而常聞正法。
佛言。以二種業。一以惡故生於惡道。二以善故多受快樂。
又問。善惡二異可得同耶。
佛言。亦可得耳。是以八部鬼神。皆曰人非人也。
天神者。其之先身。以車輿舍宅飲食。供養三寶父母賢勝之人。猶懷慳儉諂嫉妒者故。受天神身。如普光淨勝天神等。
虛空龍神者。修建德本。廣行檀波羅蜜。不依正念。急性好嗔故。受人非人身。如摩尼光龍王等。
夜叉神者。好大布施。或先損害。後加饒益。隨功勝負。故在天上空中地下。
乾闥婆者。前生亦少嗔恚。常好布施。以青蓮自嚴。作眾伎樂。今為此神。常為諸天奏諸伎樂。
阿修羅神者。志強。不隨善友所作淨福。好逐幻偽之人。作諸邪福。傍於邪師。甚好布施。又樂觀他斗訟。故受今身。
迦婁羅神者。先修大舍。常有高心。以倰於物故受今身。
緊那羅神者。昔好勸人發菩提心。未正其志逐諸邪行。故得今身。摩睺羅伽神者。布施護法性好嗔恚。故受今身。
人非人等。皆由依附邪師行諂惡道。以邪亂正俱謂是道。以自建立。 - ^ 成語典. [202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