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內鄉縣

座標33°4′2.56″N 111°50′46.73″E / 33.0673778°N 111.8463139°E / 33.0673778; 111.8463139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3°4′2.56″N 111°50′46.73″E / 33.0673778°N 111.8463139°E / 33.0673778; 111.8463139

內鄉縣

內鄉縣的地理位置
坐標:33°02′56″N 111°50′37″E / 33.04896°N 111.8437°E / 33.04896; 111.8437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河南省南陽市
面積
 • 總計2,304.84 平方公里(889.90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549,068人
 • 密度238人/平方公里(617人/平方英里)
 • 城鎮265,290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474350
行政區劃代碼411325

內鄉縣,古稱「菊潭」,是中國河南省南陽市下轄的一個。全縣面積2465平方公里,人口約55萬人,該縣位於伏牛山區南麓,南陽盆地西沿,自古有「守八百里伏牛之門戶,扼秦楚交通之要津」和「東接宛鎮、南矚荊襄、西帶丹江 、北枕嵩邙」之說。縣人民政府駐大成東路2號。

歷史

[編輯]
隋朝時河南諸郡中內鄉縣示意圖

內鄉歷史可追溯直西周時期,內鄉的管轄範圍在歷史上時有變化,較為複雜。

古代史

[編輯]

西周時屬酈國

春秋時期屬楚析邑。

戰國時期酈、析二邑被秦國吞併,屬商鞅封地。秦昭襄王35年,置南陽郡,轄有酈縣(囊括今內鄉區域),東接宛縣,南連鑲縣,西南依丹水縣,西北與析縣為鄰。

西漢時期南陽郡轄36縣,酈縣為其一,漢武帝元封元年,封左將黃同為下酈侯東漢時期酈縣屬南陽郡。

三國時期南陽郡屬魏,轄酈縣。西晉南陽國東晉恢復為南陽郡,轄酈縣。

南北朝時酈縣西北部鄰東析陽縣(今西峽以東,包括今內鄉部分區域),西南連順陽、南接冠軍,東依湟陽,南北朝政權更迭,酈縣先屬,後歸北魏西魏(西魏改析陽縣為中鄉縣)和北周

隋朝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的父親名楊忠,諱「忠」字,「中」與「忠」同音,與「內」意思相近改中鄉縣為內鄉縣,同時合併丹水縣;酈縣因境有菊水而更名為菊潭縣,縣治所位於今酈城;部分調整了博山縣縣域,三縣同屬南陽(鄧州)郡。

唐朝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廢除菊潭縣其南部劃歸新城縣,北部新置默水縣。唐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割新城3000戶,復置菊潭縣。五代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廢菊潭縣入內鄉縣,時內鄉縣轄今內鄉、西峽兩縣境域。

元朝初(公元1265年),行政中心即縣治所由西峽口遷至渚陽鎮(今內鄉縣城)。同時,淅川、博山兩縣併入內鄉,內鄉兼有今內鄉、西峽、淅川三縣境地。

明朝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復置淅川縣。淅川縣脫離內鄉縣。

清朝內鄉縣屬河南省南陽府。

近代史

[編輯]

民國時期,屬河南省第六行政區,內鄉轄域仍包括有今西峽縣境(西坪鎮除外)及淅川縣的李官橋鎮,共有9區。屬南陽府。

1945年3月28日內鄉縣被日軍侵占。

1948年5月4日內鄉被中國共產黨占領。同年5月6日分內鄉西北境新建西峽縣

1949年1月20日,撤銷西峽縣併入內鄉。同年12月15日復置西峽縣,同時將李官橋區劃歸淅川縣,而淅川縣的西廟崗、東川劃歸內鄉。

1953年3月將內鄉縣馬山口區石廟鄉的小街、架雞窩和岳崗鄉的徐營、峰子山自然村250戶分別劃歸南召縣鎮平縣

1955年農業合作化後,內鄉縣將師崗區的堰子等村劃歸鄧縣,鄧縣的胡劉營、梁營,西峽縣的張樓房、大峪、黃營以及南召縣的大、小東溝等村劃歸內鄉。

人口

[編輯]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內鄉縣常住人口549068人。[2]

自然

[編輯]

內鄉縣處於暖溫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區,為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具有明顯的過渡氣候特徵,內鄉屬長江漢水流域,共有大小河流40餘條。其中較大的湍河、默河、刁河、黃水河、螺螄河等,境內山地面積1662.9平方公里,占全縣總土地面積72.2%,南部、西部和中部為丘陵區,丘陵區內有低山分布,面積為488.7平方公里,占總土地面積的21.3%。

內鄉已勘探可開發的資源的有大理石,花崗岩、米黃玉、海泡石、石墨、金、銀、釩等22種;中藥材類資源有石斛、麝香、天麻、何首烏、杜仲、辛夷、山萸肉、柴胡等400多種。

行政區劃

[編輯]

內鄉縣下轄12個、4個[3]

城關鎮、​夏館鎮、​師崗鎮、​馬山口鎮、​湍東鎮、​赤眉鎮、​瓦亭鎮、​王店鎮、​灌漲鎮、​桃溪鎮、​岞嶇鎮、​余關鎮、​板場鄉、​大橋鄉、​趙店鄉七里坪鄉

交通

[編輯]

內鄉古為「入關通道」、「秦楚要塞」,而今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寧西鐵路 312國道、豫52省道橫穿全境,豫51、53省道縱越南北,距南陽機場65公里,境內縣鄉村三級公路縱橫交織,四通八達。

經濟

[編輯]

農業

[編輯]

內鄉農副產品種類較多,是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縣、優質小麥良種繁育基地縣、優質菸葉生產基地縣、朝天椒和伏牛白山羊生產大縣。菌、椒、羊、煙、藥果五大支柱,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內鄉的香菇,菇型圓整,質白肉厚,細嫩滑脆,香味濃郁,營養豐富,年產量上萬噸,遠銷國外;朝天椒,以其色鮮、肉厚、角尖、辣味濃而受到歡迎;內鄉的伏牛白山羊,以其肉質細嫩、肉味鮮美、板皮緻密,內鄉農科所研製的「豫麥35」,優質、高產,最高畝產可達600公斤,被農業部指定為「優質麵包專用小麥」;「馬山牌」菸葉,屬津馬布韋香型,被省政府確定為首推品牌;北部山區盛產多種優質名貴中藥材和山珍,為明清時期全國四大中藥材集散地之一,山萸肉、辛荑、杜仲等已形成規模,產量占全國20%以上,全縣宜林面積168萬畝,活立木蓄集量22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53%,是全國生態農業示範縣和聯合國綠色產業示範區。[4]

工業

[編輯]

內鄉全縣已形成造紙產業、機械加工產業、化工軟木產業、冶金建材產業、以黃金公司為主的多金屬礦產開採及加工產業、以縣地毯廠、馬山通祥地毯廠為主的工藝編織產業、以全宇藥廠為主的醫藥加工產業等多種產業類型,其中造紙產業是河南省重點扶持發展工業。[4]內鄉依託豐富的礦產資源豐富,在2010年,引進石材企業前來組團投資開發石材,計劃將內鄉建為「大石都」。[5]

名勝古蹟

[編輯]
  • 內鄉縣衙:始建於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時代縣級官署衙門。
  • 石堂山:中原道教名山,因東晉道士麻衣子再此修煉而被世人所知。
  • 內鄉文廟:又名孔廟,是河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鄧窯遺址:位於內鄉縣乍區鄉西南約10公里。鄧窯又名大石窯,為宋代北方汝窯系瓷窯。遺址坐落在高嶺土產區。
  • 茶庵遺址:位於內鄉縣城北湍東鎮茶庵村,該遺址內涵主要是仰韶文化
  • 湍河老橋:該橋由民國宛西民團司令別廷芳籌資,河南省建設廳資助,天津大幸公司承包修築。
  • 寶天曼自然保護區:總面積5400公頃,是中原地帶唯一保存完整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生態區。
  •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面積共1340.93平方公里。
  • 吳埡民居:始建於清代乾隆八年(1743年),距今已有260餘年歷史。
  • 明代菊潭公園:海拔169.3米·該園原系明嘉靖乙丑進士,安慶知府許評興建的家庭花園。

名人

[編輯]

參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中國: 河南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0-08]. 
  3. ^ 2023年内乡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4. ^ 4.0 4.1 内乡县域经济情况介绍. 新浪網. 2004年9月23日 [2010-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8). 
  5. ^ 内乡:大招商大项目撑起工业“脊梁”. 南陽網. 2010年11月11日 [2010年11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1月16日).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