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风暴乌娜拉
热带风暴(日本) | |
---|---|
热带风暴(美国) | |
形成 | 2013年8月19日 |
消散 | 2013年8月19日 |
最高风速 | 10分钟持续: 65公里/小时(40英里/小时) 1分钟持续: 65公里/小时(40英里/小时) |
最低气压 | 1000百帕(毫巴);29.53英寸汞柱 |
死亡 | 无 |
损失 | 无 |
影响地区 | 无 |
2013年太平洋飓风季和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
热带风暴乌娜拉(英语:Tropical Storm Unala,日本气象厅编号:1314,中太平洋飓风中心编号:CP022013,台湾译名:皮瓦)为2013年太平洋飓风季第十个被命名的风暴,以及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四个风暴,是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继强热带风暴佩娃后,第二个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从中北太平洋进入西北太平洋的风暴,而“乌娜拉”自形成至消散并无造成显著破坏或死亡。
气象历史
[编辑]2013年8月11日,自中美洲西岸沿海有一呈东北偏东—西南偏西走向的季候风槽线[注 4]向夏威夷群岛南部反常西行,该区域形成三股扰动,每股相距约10个经度,其中位在夏威夷群岛东南方海面上的扰动被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0C[5]。
受惠于良好的环境影响,此热带低压在8月19日上午8时由中太平洋飓风中心直接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时给予编号“02C”[注 5]及命名为乌娜拉(Unala)[7]。
其后,乌娜拉在8月19日下午2时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北太平洋海域,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发出最后的警报,并改由日本气象厅(JMA)发报[8][9]。日本气象厅在当日下午2时将其评定为热带风暴,沿用中太平洋名称乌娜拉[10]。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将其评定为热带风暴[8]。
但受到环境的影响,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下午8时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并发出最后的警报[11]。而日本气象厅则在翌日上午2时降格为热带低压[12],并在上午8时认为系统已成为低压区逐渐消散[13]。
在事后调整中,美国太平洋圣婴观测中心(PEAC)指出,乌娜拉、佩娃与热带低压03C皆有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14],日本气象厅亦于年鉴指出乌娜拉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后,以热带风暴的强度移动至威克岛东方海域上空并于当晚减弱消散[15],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则指出乌娜拉进入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后仅维持六小时热带风暴的强度[16]。
各机构认知异同
[编辑]跨区问题
[编辑]乌娜拉在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过程当中引起了定位认定差异,中太平飓风中心在8月19日认为乌娜拉已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交由日本气象厅发报,而在事后的调整报告当中却认定乌娜拉在跨越国际换日线之前便已经逐渐减弱并消散[17]。日本气象厅在事后的调整报告中却认为乌娜拉是以热带风暴的强度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并成为跨洋气旋中报数最少的热带系统[18],香港天文台则在当年年鉴指出,乌娜拉以热带低压的强度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19]。
消散问题
[编辑]在事后的调整报告当中,佩娃与乌娜拉的互动引起认定问题,日本气象厅认为乌娜拉自行消散[15],而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则认为乌娜拉受到藤原效应的影响,并并入至佩娃的系统当中而逐渐消散[17]。而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在8月19日发表的“例行卫星监测报告”中表示乌娜拉迅速减弱的主因是佩娃所造成的[20]。
注释
[编辑]- ^ “赤道东风带”位于3000米以上高空,空气由副热带高压流向赤道附近之低压,在科里奥利力作用之下形成偏东风。此乃地球三股行星风系中的其中之一,有导引热带气旋向西移动的作用,一般该热带气旋采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行进[1]。
- ^ “辐散”是指空气由一个中心向四周散开,通常只有气旋式辐散,形成原因和辐合的机制相若,只是一般是在高压系统发生。高空亦能有高压,所以高空亦能有辐散,高空辐散足够又有水汽时即可能降水,形成原因和辐合相若[2]。
- ^ 东风带[注 1]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低压波动,在天气图或气流图中以倒V字低压槽表示,乃“东风波”。其由东向西传播,槽前有辐散[注 2]现象,槽后则有辐合;因此东风波左方受下沉气流影响天气晴朗,右方则因辐合上升而出现对流性的不稳定天气。有大约一成的热带气旋就是在东风波之扰动中生成[3]。
- ^ “低压槽”指狭长状的低压,或从低压中心向高压处伸展而等压线呈V字形的地方。槽后方气流下沉,槽前方气流上升而有辐合运动,有利对流及雨带的发展。槽线活动的观测在热带气旋预测上有广范的应用,例如西风带中的长波槽(东亚大槽位于东经120-150度)将推动热带气旋转往东北方向行进,而东风波[注 3]、热带对流层上部槽所带来的高空辐散会有利热带气旋发展[4]。
- ^ 中太平洋飓风中心是中太平洋海域的区域专责气象中心(RSMC),负责该区域内的热带气旋正式编号与命名工作。其编号有正式编号与通用编号二种:前者系由二个英文字母及六位数组成,前两位为洋域代码(CP代表中太平洋,中间两位代表热带气旋当年在洋域内之形成次序,后四位为当年公元纪年(2013);后者则由二位数及一个英文字母组成,前两位数系指热带气旋于当年在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区域内形成次序,英文字母为洋域代码(C同前述之CP范围),此编号系统每年重新开始,故无专属性。换言之,“CP022013”及“02C”皆指乌娜拉是2013年第2个于中太平洋区域内形成的热带气旋,惟注意“02C”指称乌娜拉仅限于2013年[6]。
参考资料
[编辑]- ^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氣象名詞查詢表.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6) (中文(台湾)).
- ^ 香港天文台. 氣象小常識:輻合和輻散. 香港天文台. [2015-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5) (中文(香港)).
- ^ 财团法人气象应用推广基金会. 什麼是東風波?. 财团法人气象应用推广基金会.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31) (中文(台湾)).
- ^ 张泉涌编著 (编). 《圖解大氣科學》. 台北: 五南出版社. 2017. ISBN 9789571188102.
- ^ Thomas Birchard.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Unala (DOC).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报告) (Honolulu, Hawaii: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5-01-10 [2015-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7).
- ^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使命. 美国海、空军. 2011 [2011-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26) (英语).
- ^ TROPICAL STORM UNALA ADVISORY NUMBER 1 Issued: 500 PM HST SUN AUG 18 2013.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13-08-16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 ^ 8.0 8.1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NWS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HONOLULU HI 200 AM HST MON AUG 19 2013.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13-08-19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5) (英语).
- ^ TROPICAL STORM UNALA ADVISORY NUMBER 3.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13-08-18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8) (英语).
- ^ Marine Weather Warning for GMDSS Metarea XI 2013-08-19T06:00:00Z.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2013-08-18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8) (英语).
- ^ WTPN33 PGTW 191500.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13-08-19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0) (英语).
- ^ WTPQ22 RJTD 191800.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13-08-19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英语).
- ^ Marine Weather Warning for GMDSS Metarea XI 2013-08-19T00:00:00Z.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2013-08-19 [201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6) (英语).
- ^ Pacific ENSO Applications Climate Center. Pacific ENSO Update 4th Quarter, 2013 Vol. 19, No. 4 (PDF).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8-03) (英语).
- ^ 15.0 15.1 日本气象厅. Annual Report on the Activities of the RSMC Tokyo - Typhoon Center 2013 (PDF).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8-08) (英语).
- ^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民國102年北太平洋西部颱風概述 (PDF).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05) (中文(台湾)).
- ^ 17.0 17.1 CENTRAL PACIFICHURRICANE CENTER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UNAL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7) (英语).
- ^ Typhoon Best Track 2013-09-27T07:00:00Z.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8) (英语).
- ^ 二零一三熱帶氣旋年鑑 (PDF). Hong Kong Observatory.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01) (英语).
- ^ NASA Sees Tropical Storm Unala Develop and Weaken Quickly,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2013-08-19 [2017-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7)
参见
[编辑]同期出现的热带气旋:
外部链接
[编辑]- (英文)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东京区域专责气象中心年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美国中太平洋飓风中心:乌娜拉的热带气旋报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日语)日本气象厅:1314最佳路径数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3年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路径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2C最佳路径数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乌娜拉最佳路径图
- (朝鲜文)韩国气象局:2013年年终热带气旋报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简体中文)中国国家气象中心:2013年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繁体中文)中华民国交通部中央气象局:侵台台风数据库——輕度颱風尤娜拉、乌娜拉最佳路径图、民国102年气象年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繁体中文)香港天文台:2013年8月热带气旋概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