沤汪文衡殿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10月24日) |
沤汪文衡殿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台南市将军区忠兴里20邻196号 |
宗教 | 台湾民间信仰 |
主神 | 文衡圣帝 |
例祭 | 农历六月廿四 |
庙格 | 境主庙 |
建立时间 | 清治台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
沤汪文衡殿(台湾话:Au-âng bûn-hîng-tiān),位于台湾台南市将军区沤汪的寺庙,主祀关圣帝君,尊称老三关圣帝君,为沤汪地区聚落、经济、信仰中心。
沿革
[编辑]明郑永历十五年(1661年),信众李成自中国福建泉州南安深潭里十八都恭请关圣帝君渡海来台。起初供奉于今将军区北甲(今嘉昌里北嘉)李宅。
因神威显赫,附近居民倡议辟建公庙,以供各地信众参拜,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奉神示择定今现址风水宝地“狮弄球”,兴建庙宇。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信徒林严等人发起重建(瓦屋),增祀关平太子、周仓将军、马使爷及虎爷等神尊。
光绪十五年(1889年),秀才林昆冈主持文衡殿庙事,增建文昌祠。
日本昭和十一年(1936年),文衡殿董事高清分(时任將軍庄长)与高文瑞(时任佳里街长)、高文旦等人“呈奉上峰许可”(日本政府同意),取得沤汪文衡殿募款许可证明,总计“募金1万2000圆”,然后合“庙产3000圆”,于翌年(1937年)梅月(农历四月)动工,至昭和十三年(1938年)花月(农历二月)峻工落成。高清分等人并于庙内献匾“宗尼山”,取“宗法孔夫子”之意。[1]:384也是少见的三字匾。
民国五十六年(1967年),由于庙庭建筑历经风雨自然剥蚀。时任主任委员戴再生(曾任台南县议会副议长)发起募款重建,并增建鼓楼及改建东西厢庙堂。
民国七十年代,戴再生鉴于关圣帝君香火鼎盛,然而庙庭狭隘,经管理委员会决议,耗资新台币三百万余元,赎回庙庭周边土地。并成立文衡殿重建委员会筹建文衡大楼,由戴荣吉出任主任委员。将庙基升高四尺三吋六分,前殿庙阶增为九级,东西两厢房及钟鼓楼亦相对升高。于民国七十八年(1989年)孟夏四月四日卯时动工,耗资新台币五百万元,民国七十九年孟冬阳月卅日举行安座大典。
奉祀神祇
[编辑]- 正殿
- 后殿
- 文昌祠:
- 主祀:
- 马使厅
- 主祀:马使爷
- 同祀:赤兔马
- 主祀:马使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