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 (台湾)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5月25日) |
在台湾,梅雨是每年5、6月间出现的一个雨季[1]。在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一带的6、7月间,中国江南适逢梅子成熟季节,故将该雨季称为“梅雨”,又因器物易发霉,故又称“霉雨”[1]。台湾至中国大陆华南地区的雨季在这一雨季之前,在中国大陆为“华南前汛期”[2][3],在台湾,自二战以后借用了“梅雨”一词来称呼[4]。本条目所说的“梅雨”如未特别说明,均指台湾5、6月间的雨季,而非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一带6、7月间、自台湾梅雨结束之后开启的雨季[注 1]。
梅雨季由大陆冷气团与太平洋暖气团在华南至台湾、琉球一带相遇并形成准静止锋而形成。且在准静止锋上,常有低压生成,伴随中到大雷阵雨[1]。
定义
[编辑]中华民国中央气象局泛称5月到6月为梅雨季,但气象学者出于研究需要,对于入梅(梅雨开始)与出梅(梅雨结束)的日期就有较严谨规范。
目前较被广泛接受的定义为:连续四天以上降雨。四天的平均日雨量超过9毫米的第一天(日雨量9毫米是台湾北部地区五、六月的气候平均日雨量),即为“入梅”的日期;而满足上述条件的最后一个梅雨个案的次一天,即为“出梅”的日期。根据以上标准,梅雨期间可以有不下雨的日子,也可以是雨量较少的日子。例如5/15~20分别下了10、0、15、10、5、10毫米,则5/17就是入梅时间(因为5/16没有下雨)。
根据气象局针对1949~2016年梅雨季所做的统计,在台湾,平均在5/17入梅、标准差为7天(也有说法是5/15或16,因统计时间不同),因此5/10~5/24之间入梅都算正常。 大尺度环流特征 梅雨监测是看水平、垂直风切变值何时同时转负为正,通常同时出现正值时就是梅雨季强降雨期开始的时候。水平风切变即气旋式风切变,通常在此季节就是指锋面低压系统。“巴士海峡的气压减去华南地区气压”,意味这之间的气压分布是否具有西风分量,代表在两区域间(即台湾周遭),存在一条锋面或低压气旋系统,是台湾在梅雨季降雨时期的最基本天气配垂直风切变 垂直风切变的定义就是“高空风减去低空风的差异”,由于冬天台湾“高空”附近吹很强的西风,又加上大半个东亚地区“低空”受东北季候风影响,因此菲律宾一带的垂直风切变很明显地具有西风分量。但随着时间渐渐进入暖季,“高空”西风带退离台湾,回到北方,而“低空”东北季候风减弱,取而代之的是西南季候风北上,垂直风切变会渐渐地转成具有东风分量的风切变,所以垂直风切变方向调转,可视为季节转换的指标。
出现规律
[编辑]正常
[编辑]梅雨开始的日子称为“入梅”或“立梅”,结束那天为“出梅”或“断梅”。梅雨开始的时间,大致上纬度越高则时间越晚。台湾梅雨季节大约是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
反常
[编辑]空(短)梅
[编辑]每一年梅雨的范围、持续时间以及雨量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某些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如果没有梅雨或降雨很少,现象称为“空梅”或“短梅”。出现空(短)梅的年份容易发生伏旱。
倒黄梅
[编辑]又称重梅。黄梅雨季过后,通常天气放晴进入炎炎盛夏。如果这个时候又转成阴雨绵绵,仿佛又回到梅季,就称为“倒黄梅”,是由于雨带重新南压所致。最多可长达10天左右。民间俗谚有云“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重梅。”台湾在2015年八月底到九月初,亦发生重梅现象,紧接着入秋第一道锋面报到。2016年更在秋台来临前发生史上最晚的九月重梅。
早/迟梅
[编辑]如果一个地区入梅和出梅的时间均较早或较晚,则被称为早梅或迟梅。
特长梅
[编辑]指的是一个地区梅雨期较往年偏长、降水量明显偏多的情况。如果一个年份的季候风偏弱,雨带停滞在台湾一带,就容易发生特长梅,引发淹水灾害。特长梅的总降雨量最多可达1500-2000毫米。
二度入梅
[编辑]5月、6月天气型态多变,锋面会在台湾上空摆荡,通常先由纬度较低的南部摆荡到北部,又再回到南部。先前预期模式显示,副热带高压较强,研判锋面不会再往南走,将慢慢进入夏季天气型态,不过有时候副热带高压变弱,导致锋面往南,形成“二度入梅”的现象。[6]
相关研究
[编辑]为了解梅雨锋面系统如何带来暴雨,以改进天气预报的技术、减少灾害的损失,行政院国科会自1983~1993年间推动了为期十年的“台湾地区中尺度实验”(TAMEX:Taiwan Area Mesoscale Experiment)计划,并邀集国内外近百位科学家,针对梅雨锋面、中尺度对流天气系统以及地形效应,于1987年五月一日~六月三十日在台湾及邻近海域进行13次海陆空联合的密集观测实验,随后并进行5年的后续科学研究。
经过了将近15年,在学术界与作业单位共同努力及合作之下,除了更加了解梅雨期的中尺度天气系统和过程以外,也有系统的在国内外一流的学术期刊中发表将近百篇研究论文,最后更进一步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成改进预报作业的方法与技术,中央气象局现行使用的“即时天气预报系统(WINS)”的建立就是其中最明显的例子。
民国八十二年以后,两岸政治环境产生了显著变化,两岸气象界经由互访交流及讨论,已经将华南前汛期及台湾地区的梅雨期暴雨问题同时列为双方共同研究的课题,并规划于1998年五至六月间在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进行密集的气象实地观测实验,即“华南及台海地区中尺度实验HUAMEX(HUAnan and Taiwan area Mesoscale Experiment)”,针对梅雨期(华南前汛期)的暴雨问题,进行资料搜集、资料交换、基础科学研究以及预报技术发展等合作工作。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交通部中央气象署. 知識與天文 - 中央氣象署全球資訊網. 交通部中央气象署. 2024-04-29 [2024-06-23].
- ^ 陈泰然.臺灣與東亞地區的梅雨(上) [J/OL].清流月刊, 2011 (4)
- ^ 国家气候中心. 2023年中国雨季大盘点. news.weather.com.cn. 2023-10-19 –通过中国天气网.
- ^ 「梅雨」為什麼叫梅雨?典故一次解惑 竟不是源自台灣. Yahoo News. 2023-05-23 [2024-06-23] (中文(台湾)).
- ^ 気象庁|令和6年の梅雨入りと梅雨明け(速報値). www.data.jma.go.jp. [2024-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6).
- ^ 今年將二度入梅? 氣象局:台灣出梅平均落在6月中. 联合新闻网. 2020-06-14 [2021-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