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伦敦地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伦敦地下铁
London Underground
概要
地区 英国伦敦
交通类型电气化都市轨道系统
线路11
车站272个(有服务)
260个(有产权)
年客流量每年约12.65亿人
(2013至14年度)[1][2]
网站www.tfl.gov.uk
运营
开始运营1863年1月10日,​161年前​(1863-01-10
运营单位伦敦交通局
技术
系统长度402公里
轨距1,435毫米标准轨
动力方式630V-750V直流电第四轨受流
系统地图

  • 非官方线路图参照当前官方版本包含了地铁、地上铁(各色空心线)、轻铁(深青色空心线)、电车(浅绿色线)和伊利沙伯线(紫蓝色空心线)。
伦敦地铁标志
该隧道形象地显示了伦敦地铁称为“管子”的原因。该列车位于北线1995年型列车)。
伦敦地铁维多利亚线2009年型列车

伦敦地铁伦敦地下铁(英语:London Underground)是英国伦敦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于1863年1月10日通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下铁系统。地铁车辆在伦敦城中心地底运行,至郊区在地面运行,其中地面运行线路占55%。伦敦地铁在英语中别称“The Tube”(管子),名称来源于车辆在像管道一样的圆形隧道里行驶。

今日伦敦已建成总长402公里的地铁路网,其中160公里在地下,计11条线路、272座运营中车站,每日载客量平均高达304万人。2004至2005年度总载客人次为9亿7600万。2003年起,伦敦地铁成为伦敦交通局一部分,该公司同时运营市内巴士(包括伦敦著名的红色双层巴士)及伦敦地上铁系统。

伦敦地铁是国际地铁联盟成员[3]

历史

[编辑]

建立

[编辑]

伦敦地铁最初的一部分:都会铁路,是世界上首条市内载客地下铁路,该条铁路在帕丁顿(今帕丁顿站)和临时的法灵顿街站(今法灵顿站西北)间运行。尽管铁路计划在1854年就获批,但由于财政等各种原因遭一再推迟。地铁最终于1863年1月10日正式运作,开张当天即有四万人乘搭该线路,列车每十分钟一班。到1880年,扩展后的大都会铁路每年运载四千万名乘客。与此同时,其他线路也迅速跟进,1884年,内环线(今环线)竣工。早期线路均使用需要顶部通风良好的蒸汽火车,隧道既浅又大,随后电气化铁路使新隧道可以比原本隧道建得更深更窄,同时也采用和发展了盾构技术。首条电力运行的深层隧道-伦敦城与南伦敦铁路(City & South London Railways,今北线一部分)于1890年建成。

伦敦地下电气铁路公司年代

[编辑]

20世纪初,当时六间运营商经营不同地铁线,乘客换乘十分不便,有些站的乘客必须在地面行一段里程到另一站台转车。与此同时这些铁路系统的运营成本也十分昂贵,为了扩展线路到郊区和将早期蒸汽运作的线路电气化,很多公司开始寻找资本家来寻求资金。这当中成果最显著者为美国大亨郑京士,他在1900到1902年间获得了大都会区域铁路(今区域线)和当时在建的查令十字、尤斯顿暨汉普斯特德铁路(今北线的查令十字支线)。耶金斯后来也获得了大北方及河岸铁路、布朗普顿与皮卡地利铁路(随后合并为大北方、皮卡地利及布朗普顿铁路,今皮卡地利线核心部分)和贝克街-滑铁卢铁路(随后成为今贝克卢线),郑京士于1902年4月9日将这三条线路合并成为伦敦地下电气铁路公司。该公司也拥有一些有轨电车线路并于后来继续购买了伦敦巴士总公司,这壮大的新公司当时在民间称为“合体”(The Combine)。1913年1月1日,伦敦地下电气铁路公司将另外两条独立的地铁线——城市及南伦敦铁路、中央伦敦铁路并入,后者建立于1900年7月30日,是重要的城市东西贯穿线,现为中央线一部分。

伦敦客运委员会年代

[编辑]

1933年,伦敦客运委员会(London Passenger Transport Board,LPTB)成立,地铁、大都会铁路、所有市营与独立巴士、有轨电车线路全部并入委员会,委员会规模与先进伦敦运输公司类似。委员会推出线路扩张计划(1935-40 New Work Plan),旨在扩展部分线路,并取得当时仍由他人运营线路的控制权。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迫使计划终止。到了1940年代中期,德国空军发动伦敦大轰炸迫使许多地铁车站充当防空洞

伦敦地铁中较旧的地下隧道

伦敦公共交通管理局(1948-1962)年代

[编辑]

战后交通拥挤情况持续恶化。后来经过精心规划的维多利亚线,呈东北-西南对角线穿越伦敦中心区,吸引了大量战后扩张引起的过量交通,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

大伦敦议会年代

[编辑]

1970年1月1日,大伦敦议会接手地铁事务。1975年2月发生沼泽门地铁撞车事故,数十人死亡。1977年皮卡地利线延伸到希思罗机场

1979年银禧线通车,它由从贝克街站查令十字站的新隧道和部分贝克卢线路段组成。

伦敦区域交通局年代

[编辑]

1984年,伦敦区域交通局成立。1994年4月,英铁滑铁卢及伦敦城铁路转交伦敦地铁运营,并改称滑铁卢及城市线。在1999年,银禧线绿园站经码头区延长至斯特拉特福站,同时停止服务绿园站至查令十字站路段。延长段车站是伦敦地铁首批设有高站台门的车站。

国王十字站大火

[编辑]

1987年11月18日,国王十字站发生大火,未熄灭火柴点燃了垃圾和自动扶梯木面油脂,31人死亡。事故后整个地铁系统开始禁烟,换走了木质自动扶梯,以及采取了大量其他预防措施来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伦敦交通局年代

[编辑]

2000年,伦敦交通局成立。

非接触式电子票证智能卡牡蛎卡自2003年开始使用。2007年,东伦敦线停止服务,由伦敦地上铁取代并延长。2009年12月,环城线延长至咸思密。2014年9月,其他类型的非接触式电子票证智能卡也可用于支付车资。

2005年炸弹袭击

[编辑]

2005年7月7日,一系列炸弹在伦敦地铁车厢内爆炸,爆炸涉及到利物浦街站罗素坊站英皇站、雅哲华道站与帕丁顿站。同时一辆位于塔思铎广场的双层巴士也在此次爆炸中遭到袭击。事件导致52死,700多伤。两周后的7月21日,第二轮规模较小的爆炸发生在牧林墟站、华隆街站、木球会站的地铁车厢和和在修迪治的一辆巴士上。后来发现四颗炸弹均未成功引爆。

票务

[编辑]
牡蛎卡
伦敦地铁、地上铁、码头区轻铁和伊利沙伯线标示了收费区边界、站外换乘计划和设置了粉红验票机车站的线路图

地铁站内有售票窗口及自动售票机,可以接受VisaMasterCard美国运通发行的卡片或现金购票。伦敦地铁站一律采用自动验票闸门,但各站出入口均有职员驻守提供协助。交通局鼓励乘客使用非接触式的牡蛎卡(Oyster card)、信用卡、签账金融卡,或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Wallet等移动支付感应过闸门,在地铁站、电车、巴士和大部分火车站付款。如果以现金购买单程票,收费会比牡蛎卡及感应式信用卡昂贵,另外巴士不收现金,只能使用牡蛎卡及感应式信用卡。牡蛎卡能够储值旅游定期票(travelcard)及小童/学生/学徒/长者/伤残/退伍军人适用优惠,其他非接触式付费如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以及信用卡直接感应支付的话系统会自动结算行程并以最低价位收取。

伦敦地铁使用伦敦轨道运输收费区计算票价,票务与伦敦地上铁轻铁伊利沙伯线和部分大伦敦内的英铁通勤服务兼容,即是说不论中途有否换乘上述任何铁路系统都当一程计算。第一收费区大部分在市中心,其边界刚好超过环线的环形段。第六收费区大部分在伦敦偏僻的地方,包括希思罗机场。收费区一到六覆盖了整个大伦敦区域。大伦敦区以外也有大都会线延伸到收费区七至九。穿梭的收费区数量越多,票价亦相应增加。如果起点或目的地车站同时位处两个收费区,票价以穿梭最少收费区计算,例如从诺丁山门站(第一和第二收费区)往邱园站(第三和第四收费区),这段旅程当作第二区往第三区。使用随收随付卡乘搭收费区适用的铁路可享有近似定期任搭票的即日车费上限,如果乘客在同一日(凌晨4:30至翌日4:29,适用于通宵地铁时段)或星期一至星期日的车费超过一个指定上限就不会再从随收随付卡扣除金额。车费上限同样按穿梭多少收费区、是否来往第一区和是否在繁忙时段有异,又牡蛎卡与其他非接触付费的车费上限计算有出入导致牡蛎卡在某些场合下会套用较昂贵的普通成人车费上限。部分特殊区域不支援牡蛎卡,仅能以感应式信用卡出入站。

指定两个或以上车站的付费区虽然不相连,但它们之间设定了站外换乘网络(out-of-station interchange),即是说乘客在这些指定车站之间以同一张随收随付卡出站再进站换乘,整段旅程就当作一程计算。

来往第一区的票价最贵(非公众假期周日下午4:00至7:00从其他收费区进入第一区当作非繁忙时段),以外收费区分繁忙时段(非公众假期周日的上午6:30至9:30及下午4:00至7:00)和非繁忙时段(全部以外时段包括周末通宵服务时段),非繁忙票价较为便宜。为了鼓励乘客换乘地上铁以绕过经常挤拥的第一区,交通局在第二和第三收费区的地上铁车站内设置了粉红验票机让使用随收随付卡的乘客确认该旅程没有进入过第一区而收取较便宜的车费。

设施

[编辑]

站台信息

[编辑]
西敏站站台

楼梯电梯自动扶梯进入地下站台,按照线路图找到所乘线路和方向。站台有电子屏幕显示等候时间及该车终点,首节车厢上也会显示终点。伦敦地铁线路复杂,同一条线会有不同线路、不同终点,还有区间车,必须看清才上。

车辆到站门自动打开,过一定时间自动关闭。到站时,大部分市中心车站会发出广播:“Please mind the gap between the train and the platform”(请小心列车与站台间之空隙),港铁列车到站时也有类似的英文广播。“Mind the Gap”(请小心空隙)这一短语俨然成为伦敦地铁的听觉标志。车内有该线列车线路图以及伦敦城中心换乘图。车在行驶当中晃动很厉害,必须抓紧坐好。根据到站站台位置,两侧乘降门都有可能打开,要注意安全。

到达目的地车站后,寻找写有黄字“出口”(Way out)的标志到验票口即可离开。换乘站都有明显的标志指引通向其他线的线路。

通风与冷却

[编辑]

1906年,贝克卢线启用时,自称最高气温只有16度,惟隧道后来却变得更热。1938年,通风系统获准安装,托登罕宫路站电梯槽安装了冷却系统。2006年欧洲热浪时,隧道气温曾升至47度。

2006年6月,维多利亚站安装了地下水冷却系统。2012年,绿园站站台也安装了地下水冷却系统。

伦敦地铁系统亦因列车内无通风以及空调系统为人诟病。

电梯/自动扶梯

[编辑]
金丝雀码头站的自动扶梯

深层隧道线路刚投入服务时,乘客必须用电梯前往站台。所有电梯均有人看守,1920年代在一些人流较少的车站内,售票处甚至就在电梯内,或将电梯设计成可由售票处职员控制。1911年,伯爵宫站安装了伦敦地铁首条自动扶梯,该梯连接区域线和皮卡地利线站台。自此以后,很多深层隧道车站均由安装电梯改为自动扶梯。1921年,伦敦地铁录制了录音提醒乘客在自动扶梯上靠右,以腾出左面空间予其他乘客通过。1920至1930年代,很多电梯由自动扶梯取代。1987年国王十字站大火后,所有自动扶梯由木制改为金属,以减低火灾风险。2015年,所有木制自动扶梯更换完毕。

整个地铁系统共有426条自动扶梯,当中最长的在天使站,有60米长。而最短的在斯特拉特福站,垂直里程为4.1米;电梯则有184部,数字在近年更因建设无障碍车站而不断增加。在未来十年,将会有超过28个车站加装电梯,届时无障碍车站数目将超过100个。

Wi-fi及移动网络

[编辑]

2012年夏天,维珍移动在伦敦地铁很多站点试行免费无线热点覆盖,但服务无法扩展到隧道里。试行成功使计划延伸到2012年底,并最终成为了一项提供给维珍移动以及其他用户的付费服务。[4]

曾有计划在2012年奥运会之前扩建移动网络,但经济与技术问题使计划最终放弃;[5]然而,2020年3月,银禧线西敏和简宁镇间部分车站和隧道开始提供4G信号。业者的下一阶段采购将很快展开,以便在整个网络的其余部分提供4G服务,让整个伦敦地铁网络在2020年代中期达成移动网络覆盖。[6]

线路

[编辑]
地理布局准确的伦敦地铁全收费区地图
地理布局准确的伦敦地铁第一收费区(中央区域)地图

伦敦地铁共11条线路、270座车站,其中16个在大伦敦外,全长402公里(250英里),是全球线路长度排名第4的地铁系统,地铁隧道有浅有深。

环线区域线哈默史密斯及城市线,和大都会线为浅层隧道线路。隧道仅位于地面以下,而且体积与英铁相近。哈默史密斯及城市线、环线、大都会线和区域线分别共用大部分地铁站和路轨。

贝克卢线中央线银禧线北线皮卡地利线维多利亚线,和滑铁卢及城市线则为深层隧道线路。列车体积较小,并在直径约3.56米的圆形隧道内行驶。这些线路大部分均使用独立路段。地图

伦敦地铁路线
线路名称 启用年份 线路类型 长度 车站数目 备注
贝克卢线
Bakerloo Line
1906 深层隧道 23公里
14英里
25 可以特价购买来往哈罗及威尔德斯通站的单程和来回车票
中央线
Central Line
1900 深层隧道 74公里
46英里
49 每天晚上8时后,西莱斯里普站北阿克顿站劳顿站埃平站伍德福德站海诺特站等路段皆暂停服务
周末有限度通宵服务(见通宵地铁
环线
Circle Line
1884 浅层隧道 22公里
14英里
36
区域线
District Line
1868 浅层隧道 64公里
40英里
60

|2022 |

哈默史密斯及城市线
Hammersmith & City Line
1863 浅层隧道 14公里
9英里
29 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下铁路之一。
银禧线
Jubilee Line
1979 深层隧道 36公里
23英里
27 周末通宵服务
大都会线
Metropolitan Line
1863 浅层隧道 67公里
42英里
34 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下铁路之一。
北线
Northern Line
1890 深层隧道 58公里
36英里
52 在非繁忙时段,大部分列车通过英伦银行支线来往莫登站,如需往返查令十字支线,须在坚宁顿站转车
卡姆登镇站只在周日13:00至17:30开放,但仅限转车和出站
周末有限度通宵服务(见通宵地铁
皮卡地利线
Piccadilly Line
1906 深层隧道 71公里
44英里
53 周末有限度通宵服务(见通宵地铁
维多利亚线
Victoria Line
1969 深层隧道 21公里
13英里
16 周末通宵服务
滑铁卢及城市线
Waterloo & City Line
1898 深层隧道 2公里
1.5英里
2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暂停服务

停办线路

[编辑]

东伦敦线(East London line)作为伦敦地铁的其中一条客运线路自1913年运营至2007年为止,地图上曾以鲜橙色线标示。经过铁路基建升级和伸延工程后于2010年作为伦敦地上铁的温德鲁什线启用至今。

服务时间

[编辑]

地铁在平日深夜暂停服务,但自2016年起,部分线路开始在星期五及星期六深夜提供通宵服务。列车每日约由早上5时服务至约深夜1时,而周末头列车将较迟开出。地铁在深夜时间将暂停服务以作日常维修,但部分线路在除夕夜或有公众活动(如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会延长服务时间。部分线路更会定期在周末关闭维修。

地铁在平安夜只提供有限度服务(如部分线路提早暂停服务),而在圣诞节更会全线关闭。自2010年起,地铁在圣诞节翌日亦只作有限度服务。

通宵地铁

[编辑]
通宵地铁包括地上鐡通宵运营部分的线路图(2017年)

原定2015年8月会有5条地铁线提供周末通宵服务(Night Tube),但由于相关线路驾驶员所属公会不满意伦敦交通局提出的执勤待遇调整而发起罢工,令计划推延到2016年8月19日实行并缩减到两条线路投入通宵运营。参与通宵运营的线路不一定完整运行。在英国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肆虐期间,通宵地铁临时停运。

视觉形象

[编辑]
伦敦地铁红色圆圈中间蓝色横杠的标志可以追溯到1908年,至今仍然在使用

伦敦地铁路线图及其圆形标志是经典设计,为全英国乃至全球所熟知,标志亦常出现在纪念品中。

圆形标志

[编辑]

人们对伦敦地铁圆形标志,即早年称作“牛眼”(Bulls-eye)或“枪靶”(Target)的红色环状标志最早的使用并不清楚。现仅知该标志最早在伦敦交通中的使用是在19世纪,作为伦敦巴士总公司的标志,当时中间的横杠标有“GENERAL”(“总”)字样。1908年,标志获伦敦地下电气铁路公司采用。标志中间文字改成“UNDERGROUND”(即“地铁”)作为早期的企业形象标识。1919年,爱德华·约翰斯顿微调了标志。

现在,伦敦地铁所有站台均有圆形标志,并在中间配以站名。在2013年,伦敦交通局更将圆形标志配上不同颜色并用于其它交通工具,例如伦敦公交伦敦轻轨电车伦敦地上铁码头区轻便铁路。2018年启用的横贯铁路亦用了圆形标志。

线路图

[编辑]

现在普遍流传的伦敦地铁路线图PDF文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最早由电子工程师哈利·贝克于1931年设计并向地铁公司自荐,于1933年得到采用而发行了70万份。该图设计极具创新,与一般道路地图不同,特色为该图只显示地铁站位置、连接和线路,而不按实际地理位置所绘,因此地图可以只用直线及45度角作基本设计元素,加上每条线路有独特颜色,使查找和使用极其方便。这设计思想是拓扑学的好例子,现在应用于全球各大城市的铁路网,并影响到巴士线路图的设计。

现今为了标榜地铁系统与其他同属伦敦交通局的铁路网互通,特别是由于制定了出站免费换乘以疏导乘客,线路图不再只标示地铁本身的网络,而是加入了码头区轻便铁路伦敦地上铁和横贯铁路伊利莎白线

字型

[编辑]

爱德华·约翰斯顿在1916年同时也为伦敦交通公司设计了一套无衬线体,字体后来加入小写字母的新版本“New Johnston”沿用至今,字体特点在于在小写字母“l”底部有卷曲,与多数无衬线体不同;另一特点是i和j的圆点、以及句点等标点符号皆为菱形。伦敦交通公司声称拥有字体版权,但也有字体与新约翰斯顿体十分类似,如Paddington。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Transport for London, Windsor House, 42-50 Victoria Street, London SW1H 0TL, [email protected]. tfl/what-we-do/london-underground/facts-and-figures Facts & figures 请检查|url=值 (帮助). [201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2. ^ [http ://www.bbc.co.uk/news/uk-england-london-27606195 BBC News - Tube passenger numbers reach record high of 3.5ma day] 请检查|url=值 (帮助). BBC News. [201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3. ^ 国际地铁联盟(CoME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4. ^ 地鐵站台上的Wifi(英文). London for Transport. [18 Ap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5). 
  5. ^ Mulholland, Hélène. Plans for mobile network on London underground shelved. The Guardian (London). 1 April 2011 [1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9). 
  6. ^ Matters, Transport for London | Every Journey. 4G on Jubilee line tunnel section from March 2020. Transport for London. [2021-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英国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