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龜兔故事 (朝鮮半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龜兔故事》,又稱《龜兔之說》,是古代朝鮮半島的一個稗說故事,內容講述龜奉東海龍王之命,意圖奪取兔肝,但兔最終在危急關頭,憑着狡詐而脫險。這則《龜兔故事》與古印度經典《本生經》及《鱉獼猴經》中的故事類似,並在朝鮮半島文學裏具有重要地位。

起源及形成

[編輯]

南韓學者趙潤濟指出,《龜兔故事》與外地文化有關。這則稗說文學故事,與古印度的《札塔卡本生經》中的《龍和猴的故事》、《鱉獼猴經》中的《龜與猴的故事》,以及日本的《水母和猴的故事》的內容相似。趙潤濟又認為,這則故事在朝鮮半島民間口口傳承,最早收錄於高麗朝時編成的《三國史記》,在此過程中,把民族的心態願望漸漸融入其中,逐漸成為完全的本民族的故事。[1]

《龜兔故事》於朝鮮半島前三國時代經已出現。公元7世紀時,新羅伊湌金春秋(即日後的新羅武烈王)意圖消滅百濟,親身到高句麗請求援兵,高句麗王卻提出先割讓土地,然後才出兵。金春秋不肯屈服,反而被囚禁,處境堪虞,便賂遺高句麗寵臣先道解,要求幫助脫險。先道解便陳述《龜兔故事》,以勸喻金春秋效法兔子,假裝應承割地,以求返國。最終,金春秋獲高句麗王應允,安全歸國。[2]

故事內容

[編輯]

引錄自《朝鮮史略》卷二:

現代漢語版本(引錄自趙潤濟《韓國文學史》第二章第三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譯本):

在朝鮮半島文學中的作用

[編輯]

《龜兔故事》一類的稗說文學南韓學者趙潤濟認為其在朝鮮半島文學史中,被視為體現了韓民族的性格、思想、感情乃至理想,但亦由於它與古印度日本的經典故事有相同之處,這反映了它已不啻是簡陋而單純的民族固有之物,而是與世界文化連繫着的。[3]

《龜兔故事》亦為後來的朝鮮半島文壇提供了藝術養份,例如傳統板索里韓國語판소리;又中譯為判所里)樂曲裏的《水宮歌韓語수궁가》(韓國語:수궁가),便依據這則故事寫成的。[4]


註釋

[編輯]
  1. ^ 1.0 1.1 趙潤濟《韓國文學史》第二章第三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譯本,15-16頁。
  2. ^ 2.0 2.1 《朝鮮史略》卷二,收錄於《欽定四庫全書‧史部》第46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書影本,392-393頁。
  3. ^ 趙潤濟《韓國文學史》第二章第三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譯本,16頁。
  4. ^ (中文)藝鄉全北─判所里學習. [2008-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4). 

參考文獻

[編輯]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