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長沙行政區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華民國建立以後,湖南省治長沙府治與長沙縣同治。1913年撤長沙府,1933年設「長沙市」,分治。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長沙歷經多次調整;1951年自長沙縣析置望城縣,1959年望城縣併入長沙縣,長沙縣劃歸長沙市管轄。1977年,自長沙縣復置望城縣,長沙市轄二縣。1983年寧鄉縣瀏陽縣劃歸長沙管轄。1996年長沙市轄區調整,撤銷原東、南、西、北與郊五區,新設立芙蓉、天心、嶽麓、開福與雨花五區。2011年撤銷望城縣,設立長沙市望城區。截止2011年,長沙市下轄6市轄區2縣,代管1縣級市;共計170個鄉級行政區劃,其中59個街道,87個鎮和24個鄉。2017年撤銷寧鄉縣,設立寧鄉市

長沙市各區縣市
長沙市基層區劃概況
區縣 面積 年末人口(2010) 鄉級區劃(2011) 村級區劃(2010)
常住
人口
戶籍
人口
合計 街道 合計 社區 行政村
總計 11,819.46 7,040,709 6,501,248 170 24 87 59 1,816 590 1,226
市區 1,917.65 3,615,684 2,939,662 78 3 23 52 724 418 306
芙蓉區 42.40 523,989 406,641 13 1 12 77 63 14
天心區 73.64 475,196 400,566 10 1 9 78 65 13
嶽麓區 530.97 801,720 627,763 17 1 5 11 166 79 87
開福區 187.01 567,140 419,868 13 3 10 126 96 30
雨花區 114.21 723,989 540,510 10 10 121 85 36
望城區 969.42 523,650 544,314 15 1 14 156 30 126
縣區 9,901.81 3,425,025 3,561,586 92 21 64 7 1,092 172 920
長沙縣 1,997.15 979,420 788,566 22 3 16 3 269 42 227
寧鄉市 2,905.92 1,166,136 1,365,916 33 12 21 422 47 375
瀏陽市 4,998.74 1,279,469 1,407,104 37 6 27 4 401 83 318

民國時期

[編輯]

1949年8月,長沙市劃分為八區即城東區、城南區、城西區、城北區、文藝區、金盆區、嶽麓區、會春區,下轄82個、1838個

2011年6月20日之後城區分佈圖

1949年之後區劃的主要變更

[編輯]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1950年,廢除「保甲」。
  • 1955年,劃分為東、南、西、北城區四區,組建306個居委會、2909個居民組,區名去掉「城」字。
  • 1957年,新設郊區,城區四區轄26街道東區6、南區5、西區8、北區7),275居委會,2766居民組;郊區轄7鄉1鎮,44村。
  • 1958年,撤消,建立人民公社,郊區建萬年紅、東風、嶽麓3個公社,18個大隊;城區轄4區、25街道、233居委會、2731居民組。
  • 1958年,長沙縣、望城縣劃歸長沙市管轄,1959年2月,撤消郊區,1959年3月,望城縣併入長沙縣;長沙市轄25街道5鎮26個公社、227居委會、2489居民組。
  • 1977年,恢復望城縣建置,將原長沙縣拆分為長沙、望城兩縣。
  • 1978年,長沙市轄5區2縣,16縣轄區,84公社6鎮,29街道,1132大隊,308居委會。
  • 1983年,瀏陽寧鄉湘陰劃歸長沙管轄,旋即湘陰復歸岳陽地區
  • 1984年,公社制度(公社、大隊和生產隊)取消,恢復鄉村建制(鄉鎮、村、居民組)。
  • 1993年,瀏陽撤縣改市。
  • 1995年,四個縣(市)「撤區並鄉」,長沙市轄5區、3縣和1市,38街道、67鎮和53鄉,648居委會和3091
  • 1996年,城區區劃調整,撤銷原東南西北和郊區五區,設立芙蓉、天心、嶽麓、開福和雨花5區,芙蓉區主體為東區大部、天心區為南區大部、開福區為北區大部、嶽麓區為西區大部,雨花區主體為郊區大部、原東區和南區劃入部分。
  • 2008年,望城縣含浦坪塘蓮花和雨敞坪鎮等4鎮成建制劃歸嶽麓區管轄,4個鎮的行政建制、人口、面積、所轄村(居)委會個數、政府駐地均不變;雷鋒鎮劃歸高新區代管(湘民行發[2008]3號)。
  • 2011年6月,撤銷望城縣,設立長沙市望城區,原望城縣行政區域為新設立的望城區行政區域。

截至2011年,長沙市轄6個市轄區、2個和1個;59個街道、87個鎮和24個鄉;1,236個行政村和578個社區(2009年)。

  • 2017年4月,撤銷寧鄉縣,設立寧鄉市,以原寧鄉縣的行政區域為寧鄉市的行政區域,寧鄉市由湖南省直轄,長沙市代管[1]

1995年撤區並鄉鎮

[編輯]

1983年,長沙市四個轄縣中,39縣轄區,223鄉(含116個未改鄉的公社)、14鎮,2891個行政村(含1352未改行政村的大隊)、48居委會(即社區),18847村民組和322居民組。其中長沙縣9縣轄區,41鄉和1鎮,523村和8居委會,5679村民組和23居民組;望城縣7縣轄區,1鄉、5鎮、33公社,12村、443大隊、20居委會,228村民組和6299生產隊、191居民組;瀏陽縣11區,5鎮、65鄉,1004村、13居委會,12940村民組、70居民組;寧鄉縣12區,3鎮、74公社,909大隊、7委,12873生產隊,38居民組。1990年,四縣共39區,201鄉和20鎮,2894村和67居委會,37713村民組和404居民組。1995年撤區並鄉,四縣(市)調整為113鄉鎮4街道,其中長沙縣調整為21鄉鎮(14鎮7鄉),望城縣21鄉鎮(14鎮7鄉),瀏陽市40鄉鎮街道(4街道17鎮19鄉),寧鄉縣35鄉鎮(17鎮18鄉)。

長沙縣

[編輯]
1995年以來長沙縣歷年鄉級區劃調整
序號 1995年撤區並鄉調整後 1995年撤區並鄉調整前區域 原所屬區 其他變更
1 星沙鎮 星沙鎮(望新鄉)和螺絲塘鄉 黃花區
2 江背鎮 江背鎮、梅花鄉和五美鄉 江背區
3 黃興鎮 黃興鎮和仙人市鄉 榔梨區
4 黃花鎮 黃花鎮、回龍鄉和谷塘鄉 黃花區
5 春華鎮 春華鎮、大魚鄉和茶葉鄉 路口區
6 路口鎮 路口鎮和麻林鄉 路口區
7 高橋鎮 高橋鄉和范林鄉 金井區 ——
8 金井鎮 金井鄉、官佳鄉和脫甲鄉 金井區
9 福臨鎮 福臨鄉和雙起鄉 福臨區
10 安沙鎮 安沙鄉(原鼎功鄉)、
唐田鄉和水塘鄉
安沙區
11 暮雲鎮 暮雲鎮 跳馬區
12 榔梨鎮 榔梨鎮 榔梨區
13 果園鎮 果園鄉 路口區  
14 北山鎮注1 北山鄉、石常鄉和牌樓鄉 北山區 自北山鄉更名
15 青山鋪鎮注1[2] 廣福鄉 福臨區 自廣福鄉更名
16 跳馬鄉 跳馬鄉、團然鄉和石門鄉 跳馬區
17 干杉鄉 干杉鄉 榔梨區
18 雙江鄉 雙江鄉 金井區
19 白沙鄉 白沙鄉 金井區
20 開慧鄉 開慧鄉 福臨區
撈刀河鎮注2[3](已劃入開福區) 撈刀河鎮和沙坪鄉 北山區 1996年劃入開福區

寧鄉市

[編輯]
1995年以後寧鄉市歷次鄉級區劃調整
序號 調整後鄉鎮名稱 其他調整
1 玉潭鎮3[4] 城關鎮 -
2 白馬橋鄉3 白馬橋鄉 -
3 城郊鄉3 城郊鄉 2007年自雙江口鎮劃入
茶亭寺、石頭坑2村注4[5]
4 歷經鋪鄉3 歷經鋪鄉 -
5 道林鎮 道林鎮、金華鄉和善山嶺鄉 -
6 花明樓鎮 花明摟鄉、楊林橋鄉和朱石橋鄉 -
7 東湖塘鎮 東湖塘鄉、西沖山鄉和麻山鄉 -
8 夏鐸鋪鎮 夏鐸鋪鄉和龍鳳山鄉 -
9 雙江口鎮 雙江口鄉和檀樹灣鄉 2007年將茶亭寺、石頭
坑2村劃歸城郊鄉4
10 煤炭壩鎮 煤炭壩鎮、煤炭壩鄉和賀石橋鄉 -
11 壩塘鎮 壩塘鄉、油麻田鄉和溈烏鄉 -
12 雙鳧鋪鎮 雙鳧鋪鄉和麥田鄉 -
13 老糧倉鎮 老糧倉鄉、唐市鄉和毛公橋鄉 -
14 流沙河鎮 流沙河鄉、草沖鄉、瓦子坪鄉和大田方鄉 -
15 黃材鎮 黃材鄉、沙坪鄉、月山鄉和井沖鄉 2005年崔坪鄉撤銷併入
16 橫市鎮 橫市鎮、雲山鄉和鐵沖鄉 -
17 巷子口鎮 巷子口鄉、官山鄉和直田鄉 -
18 龍田鎮 龍田鄉和七里山鄉 -
19 灰湯鎮 灰湯鄉和東務山鄉 -
20 回龍鋪鎮注1 回龍鋪鄉和萬壽山鄉 -
21 諧樂橋鎮1 諧樂橋鄉和東務山鄉 -
22 菁華鋪鄉 桃林鄉和洪侖山鄉 -
23 大屯營鄉 石家灣鄉和三仙坳鄉 -
24 金洲鄉 全民鄉和泉塘鄉 2007年全民鄉更名為金洲鄉[6]
25 朱良橋鄉 朱良橋鄉和蓮花山鄉 -
26 資福鄉 資福鄉、珊瑚鄉和檀木橋鄉 -
27 南田坪鄉 南田坪鄉和停鍾鄉 -
28 楓木橋鄉 楓木橋鄉和洞庭橋鄉 -
29 大成橋鄉 大成橋鄉、成功塘鄉和油麻田鄉 -
30 喻家坳鄉 喻家坳鄉和湧泉山鄉 -
31 青山橋鄉 青山橋鄉、田坪鄉、花園鄉和心田鄉 -
32 沙田鄉 沙田鄉和五里堆鄉 -
33 溈山鄉 溈山鄉 2005年祖塔鄉撤銷併入
- 祖塔鄉(已撤銷) 祖塔鄉 2005年撤銷併入溈山鄉
- 崔坪鄉(已撤銷) 崔坪鄉 2005年撤銷併入黃材鎮

瀏陽市

[編輯]
1995年以後瀏陽市歷次鄉級區劃調整

序號

1995調整後鄉鎮 1995年撤區並鄉前區域 其他調整
1 荷花辦事處 荷花鄉和牛石鄉
2 關口辦事處 關口鄉
3 淮川辦事處 淮川辦事處(原城關鎮)
4 集裏辦事處 集裏辦事處
5 棖沖鎮 棖沖鎮、青草鄉
6 古港鎮 古港鎮和寶蓋鄉
7 沿溪鎮 沿溪鎮和大光鄉
8 張坊鎮 張坊鎮、上洪鄉和人溪鄉
9 大圍山鎮5[7] 大圍山鄉、東門鄉和中嶽鄉 2005年白沙鄉併入
10 文家市鎮 文家市鎮和岩前鄉
11 鎮頭鎮 鎮頭鎮、岳龍鄉和北星鄉
12 普跡鎮 普跡鄉和金江鄉
13 北盛鎮 北盛鎮和烏龍鄉
14 沙市鎮注5 沙市鎮和秀山鄉 2005年赤馬鎮併入
15 淳口鎮5 淳口鄉和路口鄉 2005年山田鄉併入
16 社港鎮 社港鎮和大洛鄉
17 官渡鎮 官渡鎮
18 大瑤鎮 大瑤鎮
19 金剛鎮 金剛鄉
20 永和鎮 永和鎮
21 永安鎮 永安鄉和豐裕鄉
22 中和鎮注1 中和鄉和山棗潭鄉
23 橙潭江鎮注1 橙潭江鄉、山下鄉和大聖鄉
24 洞陽鎮注1 洞陽鄉和坪山鄉
25 太平橋鎮注1 太平橋鄉
26 沿溪鎮注1 沿溪鄉
27 達滸鎮注1 達滸鄉
28 柏家鎮注1 柏家鄉
29 龍伏鄉 龍伏鄉和泮春鄉
30 高坪鄉 高坪鄉、船倉鄉、石灣鄉和楊潭鄉
31 七寶山鄉 七寶山鄉和昇平鄉
32 小河鄉 小河鄉和鳳溪鄉
33 葛家鄉 葛家鄉
34 楊花鄉 楊花鄉
35 官橋鄉 官橋鄉
36 蕉溪鄉 蕉溪鄉
37 三口鄉 三口鄉
赤馬鎮注5(已撤銷) 赤馬鄉 2005年撤銷併入沙市鎮
山田鄉注5(已撤銷) 山田鄉 2005年撤銷併入淳口鎮
白沙鄉注5(已撤銷) 白沙鄉 2005年撤銷併入大圍山鎮

望城區

[編輯]
1995年-2011年撤縣設長沙市望城區期間的區劃調整
序號 1995年調整後鄉鎮名稱 1995年調整前鄉鎮名稱 原所屬 其他調整
1 高塘嶺鎮 城關鎮 城關鎮
2 丁字鎮 丁字鎮、丁字鄉和書堂鄉 霞凝區
3 橋驛鎮 橋驛鄉、黑糜峰鄉和楊橋鄉 霞凝區
4 茶亭鎮 茶亭鄉和西湖鄉 銅官區
5 靖港鎮 靖港鎮和靖港鄉 靖港區
6 星城鎮 大湖鄉和谷山鄉 高塘嶺區
7 烏山鎮 烏山鄉 高塘嶺區
8 銅官鎮 銅官鎮 銅官區
9 喬口鎮 喬口鎮 靖港區
10 東城鎮 東城鎮 銅官區
11 白若鋪鎮 白若鋪鄉和友仁鄉 白若區
13 格塘鎮 格塘鄉 靖港區 2010年改為建制鎮
14 黃金鎮 黃金鄉和白馬鄉 高塘嶺區 2011年改為建制鎮
12 雷鋒鎮 雷鋒鎮 白若區 2008年10月改由長沙高新區代管
15 新康鄉 新康鄉 靖港區
雨敞坪鎮 麻田鄉和稽山鄉 白若區 2008年9月劃入嶽麓區
坪塘鎮備註[8] 坪塘鎮、太平鄉和白泉鄉 坪塘區 2008年6月劃入嶽麓區
含浦鎮備註 九江鄉和學士鄉 坪塘區 2008年6月劃入嶽麓區
蓮花鎮備註 蓮花鄉、五豐鄉和桐木鄉 蓮花區 2008年6月劃入嶽麓區
天頂鄉備註 天頂鄉 白若區 1996年4月22日劃入嶽麓區
霞凝鄉備註 霞凝鄉 霞凝區 1996年4月22日劃入開福區

1996年城區調整

[編輯]
2008年7月之前的城區圖

備註與資料來源

[編輯]
  1. ^ 国务院批准宁乡撤县改市,由湖南省直辖长沙市代管. 澎湃新聞. [2017-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2). 
  2. ^ 注1:1995年「撤區並鄉」時合併為鄉,之後改為建制鎮,更名前後轄域未變。
  3. ^ 注2:1996年4月2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29號)將望城縣霞凝鄉、長沙縣撈刀河鎮劃歸開福區管轄,望城縣天頂鄉劃歸嶽麓區管轄。
  4. ^ 注1:1995年撤區並鄉時,原城關鎮、歷經鋪鄉、城郊鄉和白馬鄉區域按寧鄉照建市規劃,為城區部分;到2007年為止,玉潭鎮和城郊鄉已基本城市化,為寧鄉縣城市商貿和工業集中區;歷經鋪鄉和白馬橋鄉已部分城市化
  5. ^ 注4湖南省民政廳[永久失效連結],《2007年湖南省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公告(7號)》
  6. ^ 湖南省民政廳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7-08.,《2007年湖南省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公告(4號)》
  7. ^ 注5湖南省民政廳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9-02.,《2005年湖南省行政區劃調整公告(3)》,對瀏陽市鄉鎮行政區劃作如下調整:將白沙鄉與大圍山鎮合併,設立新的大圍山鎮,鎮人民政府駐東門市(原大圍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將沙市鎮與赤馬鎮合併,設立新的沙市鎮,鎮人民政府駐沙市集鎮書院路(原沙市鎮人民政府駐地);將山田鄉與淳口鎮合併,設立新的淳口鎮,鎮人民政府駐淳口集鎮淳農路(原淳口鎮人民政府駐地)
  8. ^ 2008年6月,湖南省民政廳批准(湘民行發[2008] 3號):將望城縣含浦坪塘蓮花3鎮成建制劃歸嶽麓區管轄,3個鎮的行政建制、人口、面積、所轄村(居)委會個數、政府駐地均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