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爵十字軍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1年3月22日) |
諸爵十字軍(法語:Croisade des barons;匈牙利語;báró Keresztes)或稱男爵十字軍,也稱1239年十字軍東征,由時任教宗格里高利九世發起,並在1234年到1241年期間廣泛展開。教宗號召法蘭西、英格蘭和匈牙利在內的諸多貴族們在中東發起十字軍聖戰,並取得不同程度的戰果[1]。參戰者大多是男爵,本次十字軍也是少數幾次沒有國王或以上級別的封建領主參與,最高級別貴族領袖被認爲是當時的勃艮第公爵,即于格八世。此次聖戰為羅馬教廷權威巔峰的體現,即「使十字軍完全成為一項普世的、基督徒們的事業」[1]。
史學界普遍認爲本次十字軍沒有取得光榮的軍事勝利,但它仍巧妙地通過外交、軍事壓力等手段,使阿尤比穆斯林王朝內亂;並通過外交條約,取得相較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在第六次十字軍東征中更多的領土讓步。數年以後,諸爵十字軍成功使耶路撒冷王國領土恢復到自1187年以來的最大規模。
諸爵十字軍經常被認爲與拉丁帝國皇帝鮑德溫二世的國事訪問,及小部分十字軍駐扎靠近君士坦丁堡的重鎮喬爾盧盧有關。這被認爲是教宗格雷戈里九世曾經短暫試圖將聖戰目標從穆斯林手中解放聖地轉向保護拉丁帝國及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以免受東正教徒的侵害(參見東西教會分裂)。雖然相對豐富的史料,但直到近代,史學界對這次十字軍東征的相關學術研究一直很有限,部分原因是因缺乏大規模的軍事活動。。[2]
歷史背景
[編輯]1229年2月,第六次十字軍東征結束時,腓特烈二世和卡米爾簽署為期10年的停戰協議。在兵不血刃情況下,腓特烈獨自使用外交手段,獲得包括耶路撒冷、拿撒勒、西頓、雅法和伯利恆在內的領土控制權。該條約將於1239年到期,進而危及基督徒們對這片領土的控制;第六次十字軍東征在當地基督教領袖中實則不受歡迎,因為腓特烈二世被逐出教會,等同該地區人民喪失同西歐同宗的話語權。且腓特烈與穆斯林結盟,企圖為霍亨斯陶芬王朝奪取聖地的控制權,而不是選擇將領土歸還給舊耶路撒冷王國的當地貴族們。在1234年,因而教宗格里高利九世宣佈將組織新十字軍東征在1239年抵達耶路撒冷,確保天主教對聖地的控制。
為了使這次十字軍運動得到普及,教宗格里高利責成所有的基督徒均有義務參加十字軍相關的佈道活動,為祈禱聖戰結果功成。同時也呼籲基督徒們為聖戰事業捐款,此項籌款運動持續近十年。佈道運動在不同國家獲相應,如亞平寧半島諸國、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王國都對格里高利的十字軍東征表現出熱情。在匈牙利也有相當的貴族和教會機構積極地投入這場運動儅中。英格蘭和法蘭西的騎士和貴族們也支持教宗事業。
不過格里高利曾多次嘗試將這次計劃中的十字軍從聖地改道,轉而打擊巴爾幹半島的天主教異端(東正教)在拉丁帝國環的傳播。他也曾經試圖將十字軍東征目的完全轉移到拉丁帝國的君士坦丁堡,但沒有成功。以匈牙利國王貝拉一世為首的軍事精銳就拒絕前往君士坦丁堡與試圖光復拜占庭帝國的約翰三世及其盟友保加利亞沙皇伊萬-阿森二世作戰。1239年夏天,匈牙利國王貝拉允許拉丁帝國推定繼承人考特尼的鮑德溫(即之後的鮑德溫二世)軍隊進入匈牙利邊境,但拒絕與鮑德溫前往君士坦丁堡與「異端」作戰。
同時,教宗格里高利給匈牙利的多米尼克教長寫一封信,要求他在帝國境內宣道,並把十字軍對耶路撒冷的誓言換給那些前往君士坦丁堡的人,以換取寬恕。1241年2月,教宗宣佈將對每一個參加十字軍的戰士及為十字軍捐款的人們給予最大寬恕,並在同年下令將在匈牙利徵收捐款轉用於德意志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的軍事行動。
1235年,格里高利號召法蘭西的十字軍戰士前往君士坦丁堡而不是耶路撒冷作戰,考特奈的鮑德溫首先到達君士坦丁堡,其他歐洲騎士和貴族則向耶路撒冷進軍。12月16日,教宗命道明會教士科代之威廉在拉丁帝國境內宣教,以求順利十字軍東征順利。香檳公爵西奧巴德因需要獲得教宗的支持而積極響應聖戰號召,但他始終拒絕為耶路撒冷減免誓言。1238年12月,西奧巴德從格里高利那裏得到向耶路撒冷進行十字軍東征的資金同法國的男爵們及其他基督教軍事團體分別前往聖地,英格蘭的男爵們,如康沃爾的理查德和蒙福特的西蒙也分別在一年後到達。在那裏他們面臨軍事上的失敗,但取得外交上的成功。
十字軍組成及過程
[編輯]西奧巴德公爵的部隊
[編輯]西奧巴德的主力部隊約有1,500名騎士,其中包括幾百名來自納瓦拉的騎士。勃艮第公爵休四世、蒙福爾伯爵阿莫里六世、法蘭西王國宮相羅伯特·德·考特奈以及布列塔尼的公爵彼得一世也組織一部分軍隊,與他們同行的還有一些次級的伯爵。此爲本次十字軍東征的主力部隊之一。西奧巴德大部分聖戰軍隊於八月份從法國馬賽港出發,一小部分則從神聖羅馬帝國於意大利南部的港口出發。西奧巴德的軍隊並於9月1日到達阿克里與曾經在地中海因風暴失散的另一隊十字軍會師。在阿克里,他同當地的基督教權貴在當地議事堂裏舉行祈禱及作戰會議。期間,另一隊來自塞浦路斯的十字軍隊伍也加入西奧巴德公爵的部隊。
西奧巴德在氣候宜人的阿克里度過並休整兩個月時間,他還在那裏為遠在納瓦拉的夫人寫一首詩。最終在11月2日,約4000名騎士向阿斯卡隆進軍,在那裏他們建造一座聖戰進攻橋頭堡(值得一提的是,選址是在數十年前被薩拉丁摧毀的一座城堡舊址之上建造)。
此時,布列塔尼公爵同指揮官拉烏爾將其部隊兵分兩路,各自在穆斯林商隊可能經過的路線埋伏等待,這支商隊通過情報得知正沿着約旦河向大馬士革方向移動。隨後彼得的軍隊隨後在一座穆斯林的城堡外與該商隊爆發衝突,在經過一番戰鬥後,他召喚吹響號角拉烏爾的另一支軍隊前來增援。隨後穆斯林迅速被擊潰,逃入城內。彼得的部下緊跟在後面,殺害一些穆斯林並俘獲一些俘虜,還奪取戰利品和食物。
在加沙戰役和耶路撒冷攻防戰
[編輯]年輕公爵在那此的小勝,很快會在接下來的戰役中顯得黯然失色;當全軍於1239年11月12日到達雅法時,有一部分軍官想獨立進行突襲。這支抗命隊伍的首席指揮官是巴爾的亨利、蒙福爾的阿莫里和勃艮第公爵休,同時還有四個主要地方領主,即:布里安的瓦爾特、西頓的巴利安、阿爾蘇夫的約翰和蒙貝利亞德的奧多。這支獨立隊伍有大約400到600名騎士,他們不顧西奧博爾德、布列塔尼的彼得以及所有三個聖戰軍團(即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和日耳曼騎士團)的領導人阻攔,擅自將軍隊從主力軍中分離出來。
這支分離的隊伍在沙漠中行馬走一整夜,其中一部分人很快於次日在加沙城與敵軍魯肯·丁·希哈維指揮的一支埃及部隊交戰,而在西奧博爾德的部隊趕到救援之前,這支隊伍就被酣暢淋漓擊敗;其中亨利被殺,阿莫里也淪爲被俘的幾百名十字軍中一員。隨後,全軍決定戰略性撤退,暫時回到阿克里休整。
在加沙之戰後約一個月左右,因外約旦的安·納西爾·達烏德保護商隊被彼得奪取,他因為憤怒而向耶路撒冷進軍以作報復,而耶路撒冷城卻基本沒有設防。耶路撒冷的軍隊退往最後據點——大衛塔堅守一個月後,守軍向達烏德名義上投降,但條件是要保證其軍隊要安全抵達安卡城而不對其迫害。這是自1229年第六次十字軍東征以來,耶路撒冷城首次落入穆斯林手中。
參考文獻
[編輯]- Balard, Michel. La croisade de Thibaud IV de Champagne (1239–1240). Yvonne Bellenger; Danielle Quéruel (編). Les Champenois et la croisade. Paris: Aux amateurs de livres. 1989: 85–95.
- Burgtorf, Jochen. Gaza, Battle of (1239). Alexander Mikaberidze (編). Conflict and Conquest in the Islamic World: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Volume 1. Santa Barbara: ABC-CLIO. 2011: 331–32.
- Edbury, Peter W. The Kingdom of Cyprus and the Crusades, 1191–1374.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 Jackson, Peter. The Crusades of 1239–41 and Their Aftermath.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1987, 50 (1): 32–60. doi:10.1017/s0041977x00053180.
- Lower, Michael. The Burning at Mont-Aimé: Thibaut of Champagne's Preparations for the Barons' Crusade of 1239. Journal of Medieval History. 2003, 29 (2): 95–108. doi:10.1016/s0304-4181(03)00016-2.
- Lower, Michael. The Barons' Crusade: A Call to Arms and Its Consequences.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5.
- Madden, Thomas F. The New Concise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Rowman & Littlefield. 2006. ISBN 978-0-7425-3823-8.
- Narbaitz, Pierre. Navarra, o cuando los vascos tenían reyes. Tafalla: Txalaparta. 2007. ISBN 978-8-48136-488-0. Translated by Elena Barberena from the French original, Nabarra, ou quand les Basques avaient des rois (Bayonne: Diffusion Zabal, 1978).
- Painter, Sidney. The Crusade of Theobald of Champagne and Richard of Cornwall, 1239–1241. Robert Lee Wolff; Harry W. Hazard (編). A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Volume II: The Later Crusades, 1189–1311.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69: 463–86 [2021-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4).
- Painter, Sidney. The Scourge of the Clergy: Peter of Dreux, Duke of Brittan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19 [1937] [2021-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2).
- Röhricht, Reinhold. Die Kreuzzüge des Grafen Theobald von Navarra und Richard von Cornwallis nach dem heiligen Lande. Forschungen zur deutschen Geschichte. 1886, 36: 67–81.
- Siberry, Elizabeth. The Crusading Counts of Nevers. Nottingham Medieval Studies. 1990, 34: 64–70. doi:10.1484/j.nms.3.181.
- Tyerman, Christopher. God's War: A New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London: Penguin. 2006.
引用頁數
[編輯]- ^ 1.0 1.1 Lower 2005,第2頁.
- ^ Lower 2005,第4, 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