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身 (魯凱族)
外觀
紋身(魯凱語:Kia pacase ku kinawmasane),是臺灣魯凱族的一種紋身習俗,擁有着與排灣族、賽夏族相同的胸紋,但不包含着泰雅語族的紋面。
簡述
[編輯]人手紋
[編輯]從前有位叫做Supulunga的傑出英雄,他馘首眾多,於是為了紀念自己獵首功績,因此將魯凱族的第一個紋身-人首紋刺在自己的胸上,成為男性族人競相學習的對象與行為[1]。。
其他版本
[編輯]手紋
[編輯]從前有對姊妹與父母、叔父同住,一日父母摘採藥草時遭到敵人獵首,叔父前去復仇而就此一去不返。姊妹倆長大後前去尋找叔父,於路上遇一老人,老人不願回家並幫姊妹倆留下紀念,當臍皮脫落之時接妹倆從窯出來,在清洗身體時身上出現美麗花紋。而後成為女性族人競相效仿的對象,但僅於手臂上有手紋[2][3]。
社會意義與位置
[編輯]魯凱族過去極為盛行象徵着美觀、財富、出草功績,與貴族特權的紋身習俗,在其位置上也有所講究,用以區分貴族與平民的尊卑[4][5]:
1、紋於胸部,僅限男性
2、足部一處刺於脛部
3、雙手背部,僅限女性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何廷瑞. 〈臺灣土著諸族文身習俗之研究〉. 《考古人類學刊》.
- ^ 《臺灣山胞各族傳統神話故事與傳說文獻編纂硏究》.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人類學系. 1994-04-30 [2022-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6).
- ^ 許功明.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稻鄉. 2003-01-01 [2021-06-06]. ISBN 978957962885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6).
- ^ 杜奉賢、謝政道、吳明訓、劉高興. 《高屏山麓-魯凱人文采風調查計劃》.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2003-12 [2021-06-06]. ISBN 000000000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6).
- ^ 喬宗忞. 臺灣原住民史-魯凱族史篇.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01-05-01]. ISBN 978957028296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