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
海河 | |
---|---|
國家 | 中國 |
省 | 天津、河北、北京、河南、內蒙古、山西、山東 |
源頭 | 太行山、燕山 |
河口 | 渤海 |
流域面積 | 318,200 km2(122,900 sq mi) |
本貌 | |
長度 | 1,122 km(697 mi) |
流量 | |
• 平均流量 | 717 m3/s(25,300 cu ft/s) |
海河是中國華北地區最大水系。海河幹流起點為子北匯流口或三岔河口,終點為大沽口,幹流長度有76km、72km和73km的說法,它接納了上游北運、永定、大清、子牙、南運河五大支流和300多條較大支流,構成了華北最大的水系——海河水系。這些支流像一把巨扇鋪在華北平原上。它與東北部的灤河、南部的徒駭與馬頰河水系共同組成了海河流域,流域面積31.8萬平方公里,地跨京、津、冀、晉、豫、魯、內蒙古等7省、自治區、直轄市。[1]
名稱
[編輯]海河水系古時統稱「九河」,宋朝時,海河幹流為界河下游段,金、元時改稱直沽河、大沽河。海河這個名字始見於明末。直到清代,直沽河等名稱才逐漸被海河這個名字所取代,「海河「之名最早見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徐光啟寫的《糞壅規則》中,直到清康熙中葉界河、直沽河諸稱才為海河所替代。海河幹流之稱,是1966年在編制的《海河流域防洪規劃(草案)》中才首次這樣使用。[2]
流域概況
[編輯]各河系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發源於太行山、燕山背風坡,源遠流長,山區匯水面積大,水流集中,泥沙相對較多的河流。另一種是發源於太行山、燕山迎風坡,支流分散,源短流急,洪峰高、歷時短、突發性強的河流。歷史上洪水多是經過窪淀滯蓄後下泄。兩種類型河流呈相間分佈,清濁分明。[3]
幹流
[編輯]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的資料顯示海河幹流是永定河和大清河洪水的入海尾閭之一,是天津市區主要排瀝河道,自西向東橫貫天津市區。河道西起子北匯流口,東至海河防潮閘,全長約73 km。大清河和永定河洪水在西河閘和屈家店樞紐北運河節制閘的控制下分別通過子牙河(西河)和北運河匯入海河幹流。自1991年開始海河幹流按800 m3/s治理(海河原設計行洪能力為1200 m3/s,天津市城市防洪規劃審定時設計行洪能力降為800 m3/s,其餘400 m3/s由獨流減河承泄),目前已基本達到設計能力。[4]
但是海河幹流的長度目前仍有爭議。
《天津通志·地理志》記為73公里(紅橋區三岔河口舊南運河與北運河匯流處,至大沽口)。[5]
《河北省志·自然地理志》記為76公里(三岔河口(即舊南運河與西河匯流點))。[6]
《海河志》第一卷:海河幹流橫貫天津市區,西起子牙河與北運河匯流口(原三岔口、現金鋼橋),東流至海河防潮閘,全長73公里。[7]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在其官方網站裏稱海河的幹流自金鋼橋到大沽口入渤海灣,全長76公里,河道狹窄多彎。[8]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稱海河幹流起自天津市子北匯流口(子牙河與北運河匯流口),經天津市區東流至塘沽海河閘入海,全長73km。[9][10][11]
也有部分媒體稱海河幹流為72公里。[12]
主要支流
[編輯]海河包括了五大支流:北運河、南運河、大清河、子牙河和永定河,以及許多更小的支流,但主要支流為以下幾條支流:
- 海河北支為北運河,由薊運河、潮白河和北運河構成一水系。北支流域總面積2.96萬平方千米。
- 海河西北支為永定河,上源一為桑乾河,一為洋河,分別源於晉西北和內蒙古高原南緣,二河均流經官廳水庫,出水庫後始名永定河,全長650千米,流域面積5.08萬平方千米,90%為山區。河流含沙量大,官廳站年均含沙量60.9千克/立方米,年均輸沙量1.6億噸,有「小黃河」之稱。進入平原後,河道平緩,泥沙淤積,河床高於地面,洪水時易潰決,河道遷徙不定,故歷史上稱無定河;1696年修築永定河大堤,河床上游固定,改稱永定河。
- 海河西支為大清河,是上游五大支流中最短的幹流。大清河全長448千米,流域面積3.96萬平方千米。
- 海河西南支為子牙河,其上游一為滹沱河,源於五台山北坡的繁峙縣內;二為滏陽河,發源於太行山東坡。滹沱河與滏陽河於獻縣匯合後,始名子牙河。子牙河全長730餘千米,流域面積7.87萬平方千米。
- 海河南支為南運河,主要為人工河。其上源為漳河和衛河。[13]
河流源頭爭議
[編輯]關於海河源頭,眾說紛紜,各種典籍,莫衷一是,官方媒體、專家學者,說法也不盡相同。
據《海河志》總編輯、海河漳衛南運河管理局副局長靳懷春介紹,對海河的起源當前最有影響的兩種說法:一是《辭海》說:以衛河為源,以此計算海河全長1090公里,《中國統計年鑑》仍沿用此說法;二是《海河流域綜合規劃》說,以漳河為源,以此計算海河全長1032公里。[14]
此外,有的水利專家還認為,海河發源地應是漳河的上游濁漳河,以此計算海河全長則為1329公里。[15]
晉城市人民政府引用2021年5月14日山西省的《太行日報》發表的文章《海河之源在陵川》稱按照河流「唯遠為源」溯源原則,應以發源於太行山南麓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奪火鄉南嶺為正源。[14][16]
2022年12月12日-17日在天津衛視播出的六集大型生態人文紀錄片《海河》給出答案。通過對全流域進行宏觀梳理,從濁漳南源的發鳩山發源到三岔河口1050公里再加上從三岔河口到入海口72公里,海河全長1122公里,發源於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西部的發鳩山。海河專家靳懷堾也在紀錄片中確認了這一研究成果。[17][18][12][16]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相關資料顯示,海河幹流,又稱沽河,起自天津金鋼橋,到大沽口入渤海灣。以衛河為源,全長1,050公里,其幹流自金鋼橋以下長76公里,河道狹窄多彎。[8]但是在關於海河流域的介紹中又出現了海河全長為1050km和1090km的說法。[19]
水系形成與演變
[編輯]海河流域裏歷史上各河河道變遷很多,受其他流域河流影響明顯,而且也有很強的人工干預現象。[20][21][22]
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編輯]古黃河頻繁改道,曾北流從渤海灣入海,根據《尚書·禹貢》記載,,先秦時期黃河經過大陸澤以後,"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說明當時尾閭呈多股散漫分流入海,並受到海潮的頂托。相傳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禹對當時與黃河下游交叉通連的屬於今漳衛、子牙以及大清等水系,進行過一定程度上的治理,王莽始建國三年(公元11年),黃河由北流改為東流,主流從今山東利津入海,使華北平原各河擺脫了黃河的影響,加上東漢末年曹操開鑿運河,海河水系初步形成。 北魏熙平二年(517)前後,海河流域連年大雨,洪水泛濫,遍及今漳衛、子牙、大清、永定、潮白及薊運等水系,崔楷提出一整套抗洪、排澇、除鹼、營田等治理規劃,着重指出要多置水口,分流入海,但由於不久即停止,無從考究效果。
隋代至北宋時期
[編輯]隋代開永濟渠,是以洛陽為中心的大運河北段。唐代繼續通航。為避免海運風險,曾重修平虜渠、泉州渠等局部河段,連通鮑丘河下游運糧到漁陽(今天津薊州區)。 在唐代,漳衛水系修建了金鳳渠、菊花渠、利物渠等,子牙水系有太白渠、大唐渠、禮教渠、廣潤陂等,潮白水系有孤山陂、渠河塘等水渠等水利基礎設施。 為防禦遼的騎兵南下,北宋初年開始逐步人為地將邊界以南許多河流引入邊界低洼地帶,築塘蓄水,形成一條西起今保定市以西、東到海濱黑龍港綿延900里的淀泊帶,當時稱為"塘濼"。塘濼共分9區,南北最寬處達130~150里,最窄的地方也有8~10里,水深3尺至1丈3尺不等。今天的白洋淀、東淀以及天津以南各窪地,大都是北宋塘泊的遺蹟。 北宋熙寧二年至九年,曾引用漳河、滏河、葫蘆河以及沈苑河(今府河)等進行淤灌,但由於戰爭形勢變化,界河失去了限制作用,許多淀泊被泄去積水,周圍涸出的土地逐漸圍墾種稻,經過人工大規模擴展的淀泊群逐漸恢復到自然狀態。
金元明清時期
[編輯]金貞元元年(1153),在今北京建都,定名中都。 但因為水源缺乏,不能維持航運。為了增闢水源,接濟該河漕運,大定十二年(1172),曾試開引盧溝水(今永定河)的金口河,因水沙不能控制,未成功。泰和五年(1205),中都至通州間改鑿新鑿漕渠泰和五年(1205) , 新鑿漕渠(通惠河前身),約長50里。水源來自高粱河及白蓮潭(相當後代的積水潭)諸水,流量很小,因此由西向東採用分段攔河設閘的辦法調節水量,最末一閘位於通州城西。元明清的通惠河利用初期的船閘通航,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金為了中都的安全,極為重視盧溝河的防洪,築堤和堵口等技術都有所進步。對滹沱河、漳河等水系也多次修建防洪工程。 元代水運方面,因金代閘河淤廢,通州至都城常需陸運,郭守敬為了大都的城市供水和恢復京通水運,開發了較充裕的水源白浮等泉水,利用金閘河遺蹟重開通惠河,建閘渠化,於至元三十年(1293)終於實現京杭運河全線連接通航。 明永樂(1403~1424)至嘉靖(1522~1566)年間,曾在南運河開闢恩縣、東光、滄州、興濟四條減河,以保證運河安全。清代又在南運河、北運河上興建了哨馬營、馬廠、筐兒港、河西務等減河。 明代陸續在險工段修建石堤,大多建於嘉靖年間。
清康熙(1662~1722)年間開始修築盧溝橋以下兩岸堤防,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6)年間又加固和擴建,長達數百里。自乾隆三年(1738),曾在兩岸修建減水壩17座,分泄洪水,並利用天津城北的三角淀、塌河淀滯洪兼放淤。
近現代時期
[編輯]民國時期,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前後,在一些留學西方的學者和西方的科學技術的幫助下,海河流域做了一些工程,但由於日本侵華而被迫中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1950年開挖了潮白新河;1951年疏通和新挖了青龍灣減河,並且加固和擴建了筐兒港減河,由入塌河淀改入大黃堡窪。1951年開挖了新蓋房分洪道,使北支洪水繞過雄縣卡口直達東淀;1953年開挖了獨流減河,解除了大清、子牙二河搶道入海的不利局面;修筑北大港圍堤用以滯蓄;建成趙王新渠,溝通了白洋淀和東淀,1954年建成官廳水庫。 1954~1957年改造和擴建拒馬河流域的房淶涿灌區(古督亢地區),1952年開人民勝利渠,引黃河水濟衛河,發展灌溉。 1958~1963年此期間,共有23座大型水庫、47座中型水庫和一大批小型水庫同時開工,包括平原地區的一些蓄水工程。到1963年,已有密雲、岳城等21座大型水庫建成或基本建成。60年代初,興建了南排河除澇工程,開闢了黑龍港地區的獨流入海通道。
1964~1978年,因為受到1963年海河南系洪水和毛澤東"一定要根治海河"的指示下,新建了滏陽新河、子牙新河、漳衛新河;擴大了白洋淀分洪道和獨流減河,開挖永定新河,整治了潮白、北運、薊運三河,擴建南排河,新建北排河,整治清涼江等較大河道。
1979~1998年,完成官廳、岳城等一批大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和南水北調東線穿黃倒虹吸試驗隧洞工程;興建了引灤入津、引灤入唐、引青濟秦和引黃入衛濟冀等一批跨流域調水工程。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中線的骨幹及配套工程開工,2013年東線一期工程建成通水,2014年中線一期工程建成通水,2004年以來,先後實施了引岳濟淀、引岳濟港、引岳濟衡、引黃濟淀等生態調水措施。
目前,海河流域逐步改變了各河集中在天津入海的不利局面,基本形成了分區防守、分流入海的流域防洪格局。
流域特徵
[編輯]海河流域包括海河、灤河、徒駭河、馬頰河等水系。本流域位於東經112°~120°、北緯35°~43°之間,西以山西高原與黃河流域接界,北以蒙古高原與內陸河流域接界,南界黃河,東臨渤海。行政區劃包括北京、天津兩市,河北省絕大部分,山西省東部,山東、河南省北部,遼寧省及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流域面積為31.78萬平方公里。
海河流域的北部和西部為山地和高原,東部和東南部為廣闊平原。山地和高原18.94萬平方公里,佔60%;平原12.84萬平方公里,佔40%。流域內,北有燕山,西北有軍都山,西有五台山、太行山,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上下,最高的五台山達3058米。這些山脈環抱着平原,形成一道高聳的屏障。山地與平原近於直接交接,丘陵過渡區甚短。山地高原內有張宣、陽蔚、涿懷延、大同、忻定、長治等盆地。按成因,平原可分為山前沖積洪積傾斜平原,中部沖積湖積平原和濱海沖積海積平原。平原地勢自北、西、西南三個方向向渤海灣傾斜,其坡降由山前平原的1~2‰。,漸變為東部平原的0.1~0.3‰。由於黃河歷次改道和海河各支流沖積的影響,平原內微地形相當複雜。一般曾經是黃河和本流域泥沙含量較大的河道流過的地帶,地勢較高;在這些河道之間的清水河道流過的地帶,地勢較低,形成了相間的條形窪地,而這些條形窪地又被其它支流沖積所截割,形成若干大小不等的碟形窪地。這種高地與窪地相連的複雜地形,再加上南運河貫穿南北,使南系各河集中於天津入海,給防洪除澇等方面造成了不利條件。[23]
流域屬於溫帶東亞季風氣候區。冬季受西伯利亞大陸性氣團控制,寒冷少雪;春季受蒙古大陸性氣團影響,氣溫回升快,風速大,氣候乾燥,蒸發量大,往往形成乾旱天氣;夏季受海洋性氣團影響,比較濕潤,氣溫高,降雨量多,且多暴雨,但因歷年夏季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進退時間、強度、影響範圍等很不一致,致使降雨量的變差很大,旱澇時有發生;秋季為夏冬的過渡季節,一般年份秋高氣爽,降雨量較少。流域年平均氣溫在1.5~14℃,年平均相對濕度50%~70%;年平均降水量539mm,屬半濕潤半乾旱地帶;年平均陸面蒸發量470mm,水面蒸發量1100mm。
海河流域人口密集,大中城市眾多,在中國政治經濟中的地位重要。流域內有首都北京、直轄市天津,以及石家莊、唐山、秦皇島、廊坊、張家口、承德、保定、邯鄲、邢臺、滄州、衡水、大同、朔州、忻州、陽泉、長治、安陽、新鄉、焦作、鶴壁、濮陽、德州、聊城等25座大中城市。1998年流域總人口1.22億,佔全國的近10%,其中城鎮人口3365萬,城鎮化率28%。流域平均人口密度384人/k㎡,其中平原地區608人/k㎡。
1998年流域國內生產總值(GDP)9674億元,佔全國的12%,人均GDP7922元,高出全國平均水平(6270元)的四分之一。工業總產值1.37萬億元。海河流域具有發展經濟的技術、人才、資源、地理優勢。[3]
水文特徵
[編輯]海河流域地形沒有過渡帶,從太行山區直降到華北平原,這個地區雨季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份,尤其太行山麓常發生暴雨,洪水沖刷泥沙,到平原後水流突然變緩,泥沙淤積,所以大部分河道寬淺,河道經常變遷改道,留下許多積水窪地。華北地區年雨量分佈也不平衡,據史料記載,從1368年明代立國,燕王遷都北京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海河流域共發生387次嚴重水災,407次嚴重旱災。
歷史
[編輯]1929年4月21日,國民政府為疏浚海河曾發行短期公債[24]。1939年水災沖毀津浦鐵路,淹沒天津市,市中心和平區比較低洼地帶水深幾達2米,街道行舟將近兩個月。
由於海水倒灌不時淹死稻田,1959年在河口修建了攔河大壩,漲潮時關閘防止海水倒流。1963年太行山麓連下7天暴雨,衡水一帶一片汪洋,為保護天津市的工業,只好在上游炸堤放水,京廣鐵路和京滬鐵路全部停運,從上海到北京乘火車需繞行蘭州。毛澤東做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指示,於是下游開始挖入海減河,上游修建水庫,此後,海河流域再也沒有發生過水災,卻開始了乾旱。1970年代後,由於海河上游城市發展,用水量迅速加大,建起了一系列大中小型水庫,大型水庫就有為北京供水的密雲水庫、官廳水庫、十三陵水庫,為保定供水的西大洋水庫、王快水庫,為石家莊供水的黃壁莊水庫、崗南水庫,為邢臺供水的朱莊水庫,為邯鄲供水的岳城水庫,為林縣供水的紅旗渠等,海河下遊河道基本處於乾涸,華北平原農業用水只得開採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位於「九河下梢」的天津面臨嚴重缺水的問題。
1981年,為供津冀用水而修建的密雲水庫為保障嚴重缺水的北京供水,而停止向津冀供水,直接導致津冀兩地用水困難[25]。1981年,為解決幹流城市天津的用水,國務院決定興修引灤入津工程,引華北平原第二大河灤河的水到海河下游的天津,1983年竣工,每年引水近10億立方米,解決了天津缺水問題,為此天津市在三岔河口樹立了引灤入津紀念碑,並對上游地區進行長期經濟援助。但從此海河口閘永閉,海河幹流實際成為一個大水庫。海河和灤河河口基本不再向渤海排放淡水,造成生態系統的變化,受影響最大的是洄游性魚類。原來海河盛產優良水產,三叉河口的銀魚品質最好,和太湖的不同,是「金眼」銀魚,天津郊區勝芳(現屬河北)的螃蟹可以和江蘇陽澄湖的大閘蟹媲美,現在這些品種都已經絕跡。
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受颱風「杜蘇芮」減弱低壓環流和冷空氣共同影響,海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其中北京及周邊地區遭遇11年來最大暴雨,並在華北平原西緣的淺山區及鄰接平原區造成水災。7月28日以來,截至8月1日11時,流域面平均降水量達129毫米,降水總量超400億立方米。受連續降水影響,子牙河、永定河、大清河相繼發生編號洪水,流域16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大陸澤、寧晉泊、小清河分洪區、蘭溝窪、東淀、獻縣泛區等蓄滯洪區相繼啟用滯洪。整個京津冀地區數十萬人受災,超過一百萬人緊急疏散。此次降水過程為北京地區有儀器測量記錄140年以來排位第一的降水量。
流域文化
[編輯]海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具有豐富的史前文化,並在元、明、清三代成為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1933年,發現了距今大約2萬年前的山頂洞人遺蹟。
1972年,在河北省武安縣磁山村東南約一公里的台地上發現了磁山文化遺址。它北依北鼓山南臨河水,總面積14萬平方米,是一種新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突破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考古年代。
1978年,中國科學院考古專家在永定河支流桑乾河流域發現了小長梁遺址。這裏保存了大量古人類的文化遺存。經中美兩國科學家測定,距今136萬年,屬於舊石器時代的早期。1992年,在相當於小長梁遺址文化層下部20多米深的地層中,河北省考古專家又發現了另一個舊石器早期遺址——馬圈溝遺址。2001年10月,考古工作者對馬圈溝底部遺址進行了發掘,發現了古人類分食獵物的場景。
桑乾河流域的涿鹿是黃帝部落的定居點,並在此馴養牲畜,種植農作物,逐漸發明了畜牧業和農業。相傳,黃帝令羲和占日、常羲占月、臾區占星氣,於是有了原始的天文學;令倉頡造字、大撓作干支,於是有了最初的文字和曆法;令伶倫制樂器,開始有了音樂的最初創作。不僅如此,他們還發明了養蠶、繅絲、織帛。同時,黃帝時代開始建造「宮室」,開中國原始建築藝術之先。另外,在古代文獻中,還有黃帝族同炎帝族、黎族、苗族、夷族在涿鹿一帶爭戰並逐漸融合形成華夏民族的傳說。據記載,大禹治水活動主要在黃河流域中下游一帶,也就是今河北平原。
公元前17世紀,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王朝商代建立了。相傳,商朝的始祖曾在漳河下游一帶活動,以後又在大清河支流易水河畔放牧。開始,商朝在河南黃河兩岸定都。商朝中期,國王盤庚遷都於今河南安陽,科學文化的繁榮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河南安陽「殷墟」中,近幾十年先後出土的文物不可勝計。
公元前11世紀,西周王朝建立。西周初,周公平定了東方叛亂,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全國封藩建衛。在重要的封國中,海河流域有兩個:衛,都朝歌(今河南汲縣北),淇水一帶是其統治中心;燕,都薊(今北京市),永定河下游一帶是其統治中心,勢力遠及灤河支流青龍河源頭。春秋戰國時期,由於鐵製生產工具的使用和推廣,耕作技術的提高以及水利工程的興修,海河流域的農業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發達,形成了一些經濟都會。趙國的邯鄲、中山,燕國的薊以及衛國的濮陽,都是當時遠近馳名的城市。特別是邯鄲「北通燕涿,南有鄭衛」,溝通了中原南北之間的聯繫,促進了區內外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的發展。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海河流域社會動盪不安,戰火連綿不絕,經濟社會和科學文化發展緩慢。三國時,曹操一方面實行屯田,興修水利;另一方面唯才是舉,選賢任能。他在統一北方後,在鄴城(今河北臨城一帶)興築三台,其中銅雀台為文人聚會賦詩的場所。曹操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學家,開創了「建安文學」,寫下了《觀滄海》等千古名篇。
隋唐時期,由於國家統一、社會相對安定,海河流域人口增多,水利大興,農業發達,手工業(以絲織業、製瓷業和造紙印刷業為主)興盛,水陸交通便利,商業往來頻繁,經濟社會和科技文化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隋朝興修了舉世聞名的南北大運河,它的開鑿對鞏固中央對東南地區的統治和加強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南北朝時,南北方的經學已經產生區別。
唐朝建立後,海河流域文化燦爛奪目,宗教思想、文學藝術、史學、科學技術等領域成果輝煌,造就出魏徵、李百藥、李吉甫、盧照鄰、高適、劉長卿、賈島、孔穎達、僧一行等傑出人物。
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北宋一代,宋遼以界河為線把海河流域分成兩部分。靖康之難後,海河流域處於金朝統治之下。這一時期,在技術改進與租佃制的推動下,農業生產獲得大幅度發展;手工業分工細密,工藝先進,產品聞名於史;商品經濟水平超越以往,城市、市鎮繁榮;文化空前進步,理學、文學、史學、藝術以及科學技術領域碩果纍纍。
從元朝起,海河流域的北京成為歷代都城,海河流域便成為中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推動了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26]
海河幹流上的橋樑
[編輯]- 永樂橋天津之眼
- 金鋼橋
- 獅子林橋
- 金湯橋
- 進步橋
- 北安橋
- 大沽橋
- 解放橋
- 赤峰橋
- 金匯橋(保定橋)
- 大光明橋
- 金阜橋(蚌埠橋)
- 直沽橋(奉化橋)
- 劉莊橋
- 光華橋
- 國泰橋
- 富民橋
- 海津大橋
- 柳林橋
- 吉兆橋
相冊
[編輯]-
海河航拍圖片,法軍拍攝(1900年-01年)
-
海河航拍圖片,法軍拍攝(1900年-01年)。
-
海河航拍圖片,法軍拍攝(1900年-01年)。
-
1874年的天津海河
-
冬季海河的冰上垂釣
-
海河津灣廣場夜景
-
河東區海河東岸全景
-
流經濱海新區的海河
參考文獻
[編輯]- ^ 水利科普︱我国七大水系. swglj.qingdao.gov.cn. [2023-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1).
- ^ 海河志 第一卷. 中國水利水電. 1997: 136–137.
- ^ 3.0 3.1 流域综述.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 2003-07-31 [2023-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3).
- ^ 海河干流.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 2003-07-31 [2023-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3).
- ^ 天津市志·自然地理志. 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 2016: 43–48.
- ^ 河北省志 第3卷 自然地理志. 河北: 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 187-200.
- ^ 海河志 第一卷.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7: 136–137.
- ^ 8.0 8.1 海河.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2014-09-12 [2023-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9).
- ^ 关于海河干流长度的咨询. www.hwcc.gov.cn. [2023-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4).
- ^ 海河干流起点问题. www.hwcc.gov.cn. [2023-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4).
- ^ 海河有多长. www.hwcc.gov.cn. [2023-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4).
- ^ 12.0 12.1 大型生态人文纪录片《海河》今起天津卫视开播带您深入了解天津的母亲河. whly.tj.gov.cn. 2022-12-12 [2023-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4).
- ^ 海 河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www.igsnrr.cas.cn. [2023-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3).
- ^ 14.0 14.1 【读遍山川】海河之源在陵川 - 晋城市人民政府. www.jcgov.gov.cn. [2023-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0).
- ^ sina_mobile. 新闻背景:海河的源头在哪儿. news.sina.cn. 2003-11-18 [2023-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1).
- ^ 16.0 16.1 文化随行-《海河》第一集 人天共济. www.bhwh.gov.cn. [2023-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4).
- ^ 地鐵達人守望者. 【纪录片场】纪录片《海河》第一集《人天共济》精编:海河源头在发鸠山的精卫庙?(20221212)_哔哩哔哩_bilibili. www.bilibili.com. [2023-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4) (中文(簡體)).
- ^ 《海河》第一集 人天共济-新闻中心-北方网. news.enorth.com.cn. [2023-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4).
- ^ 海河流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2023-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2).
- ^ 海河水利史. 浙江省水利廳. 2023-01-13 [2023-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6) –透過《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 ^ 津水微言. 历史回顾:海河水利史. 微信公眾平台. [2023-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9).
- ^ 海河百科——海河流域科普知识. 微信公眾平台. [2023-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9).
- ^ 自然地理. www.hwcc.gov.cn. [2023-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4).
- ^ 《疏濬河北省海河工程短期公債條例》
- ^ 密雲水庫今天五十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北青網,2010年9月23日查閱
- ^ 海河流域文化综述. www.hwcc.gov.cn. [2023-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4).
外部連結
[編輯]- (簡體中文)水信息網 -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