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 (隋朝)
外觀
開皇九年(589年)由零陵郡置,治所在零陵縣(今湖南省永州市)。轄境相當今湖南省祁東縣以西的湘江(包括瀟水)流域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湘江上游(包括灌江)以及夫夷水上游地區。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平定蕭銑,置永州,領零陵縣、湘源縣、祁陽縣和灌陽縣。武德七年(624年),省灌陽縣。貞觀元年(627年),省祁陽縣,四年,復置。開元時,屬江南西道。天寶元年(742年),改為零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永州。曾分今湘江支流瀟水中、上游置道州。五代十國時,馬楚又分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置全州。
宋朝時,永州轄境僅有今湖南省祁東縣、祁陽縣、東安縣、永州市等地,屬荊湖南路。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為永州路。
唐朝永州轄縣 | |
---|---|
618年 | 零陵縣、營道縣[1]、永陽縣、梁興縣[2]、湘源縣、灌陽縣[3]、馮乘縣 |
621年 | 零陵縣、營道縣[4](改屬南營州)、梁興縣(改為唐興縣,改屬南營州)、湘源縣、灌陽縣(廢除永陽縣,新增祁陽縣[5],馮乘縣改屬賀州) |
624年 | 零陵縣、湘源縣、祁陽縣(廢除灌陽縣) |
627年 | 零陵縣、湘源縣(廢除祁陽縣) |
630年 | 零陵縣、湘源縣(重設祁陽縣) |
757年 | 零陵縣、湘源縣、祁陽縣(重設灌陽縣) |
- 唐朝永州刺史
- 蓋彥舉(貞觀年間)
- 強寶質(貞觀年間)
- 宋昉(貞觀年間)
- 冉仁才(貞觀年間)
- 唐臨(659年,未任)
- 高履行(659年)
- 周萬才(唐高宗時)
- 孟嶷(唐高宗時)
- 蕭繕(689年)
- 乙速孤行儼(696年—699年)
- 束良(707年)
- 蕭執珪(712年—713年)
- 徐堅(開元初年)
- 賈某(開元年間)
- 零陵郡太守
- 宇文審(唐肅宗時)
- 韋采(唐肅宗時)
- 劉迥(廣德年間,未任)
- 獨孤愐(765年)
- 竇泌(766年)
- 王邕(767年—768年)
- 王庭璬(769年)
- 盧某(大曆年間)
- 田承嗣(775年—777年,未任)
- 李承晊(貞元初年)
- 鄭叔則(789年)
- 盧建(791年之前)
- 陽履(797年—800年)
- 戎昱(貞元年間)
- 李敬仲(貞元年間)
- 韋某(805年)
- 馮敘(806年)
- 崔敏(808年—810年)
- 崔簡(811年,未任)
- 韋彪(812年—813年)
- 崔能(814年—815年)
- 韋正武(819年)
- 韓曄(821年)
- 蕭革(826年)
- 李有裕(830年—833年)
- 李衢(834年)
- 李坦(840年—841年)
- 李縻(843年)
- 張渾(會昌年間)
- 韋宙(856年前後)
- 鄭史(862年)
- 蕭某(咸通年間)
- 孫繹(咸通年間)
- 崔沆(873年—874年)
- 鄭蔚(乾符末年)
- 唐世旻(894年—898年)
- 李唐(898年)
- 司空荷(唐昭宗時)
- 楊貽德(唐末)
- 裴淑
- 周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