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彩石
外觀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5年1月7日) |
斑彩石(Ammolite)是一種類似蛋白石的有機寶石。主要發現於洛基山脈的東坡,成分來源是菊石貝殼的化石殘骸,而菊石貝殼主要成分為霰石。斑彩石的商品名為Calcentin或Korit。而當地的印第安土著部落黑腳族則稱之為Aapoak(Kainah語裏小而會慢行的石頭的意思,源於石的色澤)或Iniskim(水牛石)。
簡介
[編輯]中國市場上目前能見到的斑彩石多來自馬達加斯加和北美地區,但國際上承認的真正的寶石級別的斑彩石,都來自北美的阿爾伯達、加拿大及其周圍發現的斑彩化石。這一地區的斑彩石的色彩最為艷麗,才被認為是寶石。
歷史
[編輯]1908年,一名國家地理調查隊的成員在阿爾伯達聖瑪麗河沿岸發現斑彩螺的礦化化石。而直到1981年才發現了具有商業開採價值的高質量斑彩寶石。國際珠寶聯合會(CIBJO)於1981年正式承認斑彩寶石為寶石。斑彩石(ammolite)與全球其他地區帶有輕微暈彩但顏色單調(多以褐色調為主)的鸚鵡螺化石有相當大的區別,價格更是相差百倍,請注意甄別。
特性
[編輯]斑彩石(ammolite)的摩氏硬度只有3.5,表面色層軟脆,並且越接近地表面的斑彩石顏色越暗淡,多呈暗紅或是褐色。因被空氣氧化所致。斑彩石不能直接裸露在空氣中,出土的原料在一年之內不做任何處理,顏色將慢慢變暗淡。只有覆膜才能保護斑彩石避免受到氧化和傷害。
加工方法
[編輯]目前市場上斑彩的加工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原石滴水晶膠。出土的石頭將無色部分磨掉,直接滴膠。這種加工方法保持出土狀態,多數形狀各異。且有很多凹凸不平。原料損耗小。這種加工方法不好的地方是表面為膠面,不抗刮花。另一種方法是蓋水晶面,斑彩表面有一層水晶或是尖晶,但是這種加工方法要求斑彩為純平,並且工藝複雜,損耗大。所以市場上只能見到小顆的水晶面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