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亞斯·馬格努斯·弗里斯
伊利亞斯·馬格努斯·弗里斯 | |
---|---|
出生 | 費姆舍 | 1794年8月15日
逝世 | 1878年2月8日 烏普薩拉 | (83歲)
國籍 | 瑞典 |
母校 | 隆德大學 |
知名於 | 現代真菌命名法創始人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真菌學 |
機構 | 隆德大學(1814–1834) 烏普薩拉大學(1834–1878) |
植物命名人縮寫 | Fr. |
伊利亞斯·馬格努斯·弗里斯(瑞典語:Elias Magnus Fries,1794年8月15日—1878年2月8日),瑞典生物學家。他在六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中,搜集了歐洲各地大量的真菌標本,對其進行了科學、系統的描繪、研究和命名,編寫了《真菌研究》等一系列專著,被稱為現代真菌命名法的創始人,「真菌學中的林奈」[1][2]
生平
[編輯]求學生涯
[編輯]1794年8月15日,伊利亞斯·弗里斯生於瑞典南部斯莫蘭省的費姆舍鎮(Femsjö,今屬哈蘭省許爾特市),父親特奧多爾·弗里斯是該教區的教區長,愛好植物學,常帶着他在大自然中觀察花草,從此養成弗里斯了對植物的興趣,多年之後他寫道「他們是我不離不棄的朋友,永遠如此。」[3]十二歲時,他發現了一株漂亮的珊瑚猴頭菌(Hydnum coralloides),為了搞清楚這一植物如何分類,他閱讀了《瑞典植物志》中關於真菌分類的部分,自此對真菌類發生了濃厚的興趣。1808年由於戰火頻仍和瘟疫流行,他所就讀的語法學校關閉,有時間得以在家描繪自己所見的各種真菌,並按照自己的標準進行分類命名。
1811年,年僅十五歲的伊利亞斯進入隆德大學就讀,此時他已經可以分辨三四百種植物了。他在圖書館裏閱讀了尼古勞斯·約瑟夫·馮·雅坎的稀有植物圖譜,以及一直編寫了123年之久的《丹麥植物志》叢書;他聽了自然史教授安德斯·亞漢·雷丘斯(Anders Jahan Retzius)的課程,雷丘斯把阿爾貝蒂尼(Johannes Baptista von Albertini)和施瓦尼茨(Lewis David de Schweinitz)合著的《根據佩爾松的方法觀察在上勞希茨地區尼斯基附近田野生長的蘑菇》(Conspectus Fungorum in Lusatiae superioris agro Niskiensi crescentium e methodo Persooniana)推薦給他。他還結識了後來成為藻類研究開創者的年輕教師卡爾·阿加德(Karl Agardh),阿加德推薦他閱讀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Christiaan Hendrik Persoon)的《真菌分類》。經過廣泛的閱讀之後,他掌握了當時真菌分類的方法,也更加注意到了有很多真菌尚未被詳細描述和系統分類。
在隆德大學進行的研究
[編輯]1814年他從隆德大學畢業,因成績優異獲得在大學任教的資格。第二年他完成了《真菌觀察記錄》一書的第一部分,詳細描繪了他在大學期間採集和觀察到的多種真菌。隨後在奧洛夫·斯瓦茲(Olof Swartz)的鼓勵下,他開始採集森林過火後多產生的糞殼菌綱真菌,並以此為基礎寫成了《真菌觀察記錄》的第二部分。1817年至1819年弗里斯在濕地和林區進行了大量的野外散步,每天要行走12小時,行程達75公里,從而搜集了更多的真菌標本,寫成了《真菌系統》的第一卷。在第一卷的寫作過程中,他又採集了大量的多屬子囊菌門的真菌標本,研究的成果匯總成《真菌系統》第二卷(1822-1823)。1824年弗里斯前往烏普蘭地區採集當地真菌,被狂風暴雨困了一夜,病了幾乎一年。他後來在自傳中寫道「我已經放棄了復原的希望……但到了第二年秋天,真菌重新生長之時,我又恢復了體力,可以進行野外遠足了。」[3]
隨着自己對真菌研究逐漸為人所知,他收到了歐洲各國寄來的真菌樣品。1826年至1827年弗里斯專門對其中的地衣樣品進行了研究。1828年他前往柏林博物館訪問,研究了當地的真菌樣本,回到瑞典之後,他一方面撰寫地衣研究的論著《歐洲地衣》,一方面於1831年終於完成了他的代表作《真菌系統》。在這部著作中,他力主通過孢子的大小、顏色和形態來對真菌進行分類,並用林奈創立的雙名法系統進行命名。這一分類法一直沿用至今。1832年至1834年的夏天和秋日,弗里斯幾乎每天都會散步到林中觀察擔子菌門的真菌,冬春兩季則使用當時已經有很大改進的顯微鏡觀察盤菌亞門真菌的孢子形態,這一段的研究成果從1836年開始以《真菌系統評論》(Epicrisis systematis mycologici)為名出版,作為《真菌系統》一書的分類系統補充,由於不斷搜集到新的材料,到1838年才算告一段落。
在烏普薩拉大學進行的研究
[編輯]從1834年起,他轉任烏普薩拉大學教授。當時的烏普薩拉大學只設一位植物學教授,由約蘭·瓦倫貝里(Göran Wahlenberg)擔任,於是弗里斯只得任應用經濟專業教授,其後發表了一批應用植物學(如蔬菜和可食用菌)和農業的論著。1844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在弗里斯指導下,編制無法在乾燥地區生存的所有真菌的彩圖。弗里斯不得不繼續進行又一次大範圍的標本搜集工作,整個編寫過程達20餘年之久,最終,該彩圖的第一部分於1867年-1875年間出版。1847年弗里斯被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1851年維蘭伯格去世,植物學教授一職從一人擔任改設多人教職,弗里斯得以改任植物學教授,併兼任烏普薩拉大學植物園和博物館的負責人。1859年他從植物學教授任上退休,由約翰·埃哈德·阿雷斯科格(Johan Erhard Areschoug)接任。
晚年的伊利亞斯·弗里斯以研究帶有菌蓋的傘菌為主。1874年弗里斯發表了他的最後一部學術專著。1875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1876年他的長子,同樣是真菌研究者的特奧多爾·馬格努斯·弗里斯(Theodor Magnus Fries)擔任了烏普薩拉大學植物學教授的位置,同時也承擔起編著真菌彩圖第二部分的工作,最後的叢書收集了大約1700幅彩圖。1877年和1878年,弗里斯參加了烏普薩拉大學建校四百周年和紀念林奈誕生一百周年的活動[5]。去世之前他仍在關心真菌彩圖第二部分的編撰問題。
主要著作列表
[編輯]- 1815-1818年,兩卷本《真菌觀察記錄》(Observationes mycologicae)
- 1821-1832年,三卷本《真菌分類系統,採用已知的真菌屬和種的分類法》(Systema mycologicum, sistens fungorum ordines, genera et species huc usque cognitas)
- 1831年《最新歐洲地衣研究》(Lichenographia Europaea reformata)
- 1846-1849年《斯堪的納維亞蔬菜綜述》(Summa vegetabilium Scandinaviae)
- 1861-1868年《瑞典的可食菌與毒蘑菇》(Sveriges ätlige och giftiga Svampar)
- 1871-1874年《斯堪的納維亞地衣》(Lichenographia Scandinavica)
參考文獻
[編輯]- ^ Geoffrey Clough Ainsworth, D. L. Hawksworth & P. W. James (1971) Ainsworth & Bisby's Dictionary of the Fungi 6th ed.
- ^ The journal of mycology, Vol 2, No 8. 1886 91-94
- ^ 3.0 3.1 Autobiography of Elias Fries, Historiola studii mei mycologici 1857
- ^ 長江三角洲及鄰近地區孢子植物志
- ^ Scientific papers of Asa Gray: Selected by Charles Sprague Sargent
- ^ Fr.. International Plant Names Index.
擴展閱讀
[編輯]- Autobiography of Elias Fries, in the preface on Historiola studii mei mycologici 1857 弗里斯自傳
- http://www.mushroomthejournal.com/greatlakesdata/Authors/Fries10.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弗里斯生平
- Chisholm, Hugh, ed (1911). "Fries, Elias Magnu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leventh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The journal of mycology, Vol 2, No 8. 1886 91-94 弗里斯生平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