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亞斯·亞伯拉罕·羅森伯格
埃利亞斯·亞伯拉罕·羅森伯格(希伯來語:אליאס אברהם רוזנברג;夏威夷語:Eliaka Apelahama Loselabeka,1810年—1887年7月10日)是美國猶太移民,他的過往存疑,但卻成為深得夏威夷國王卡拉卡瓦信賴的朋友與顧問。他19世紀80年代住在三藩市,曾販賣非法彩票,在他人眼中行為古怪。1886年他前往夏威夷給人算命為生,引起卡拉卡瓦注意後巧言令色,鼓吹夏威夷前景光明換取國王青睞,獲多項皇家任命:皇家占卜師、海關估價員、警衛。國王送他大量貴重禮物,但羅森伯格無法贏得其他皇室顧問信賴,夏威夷媒體對他大加嘲諷。
羅森伯格與國王經常長時間交談,喜歡一起喝酒。他講述《聖經》情節,鼓勵國王復興夏威夷傳統宗教,卡拉卡瓦非常嚮往,政敵對此憤怒不已。1887年6月羅森伯格返回加利福尼亞州,估計是因為身體不好或擔心夏威夷的動盪局勢,抵達三藩市後不久便死在醫院。羅森伯格離開夏威夷數周后,卡拉卡瓦被迫接受大幅削弱皇權的1887年6月憲法。皇家收藏至今保有羅森伯格呈交國王的妥拉捲軸與指針,此後與其他皇室珍寶一起展出,最終捐給檀香山的以馬內利會堂。
三藩市
[編輯]羅森伯格前往夏威夷以前的經歷缺乏確切記載[1],據信他1810年左右出生,是俄羅斯猶太人,可能曾在澳大利亞[注 1]和英格蘭生活。他三次婚姻都以離婚告終,留下許多孩子[2]。
19世紀80年代初,住在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的羅森伯格已頗富盛名,外人評價他行為古怪,樂於冒險,對小件珍奇物品很感興趣[3][4][5]。他在街頭叫賣,1884年擔任切布拉·貝思·亞伯拉罕慈善協會主席[3][6]。他一度非法販賣彩票,但在招來三藩市警察局注意後中止[5],還可能促使他前往夏威夷[2]。
夏威夷
[編輯]估計羅森伯格是從三藩市搭捕鯨船前往夏威夷,1886年12月前抵達瓦胡島[1][7]。基督教此時在夏威夷王國佔主導地位[1],夏威夷傳統宗教在君權鎮壓下式微,基督教傳教士促使大部分居民皈依[5]。但19世紀80年代卡拉卡瓦又鼓勵夏威夷傳統復興,希望催生民族主義情緒。草裙舞等夏威夷傳統在國王推動下恢復,他還觀看夏威夷傳統宗教習俗。卡拉卡瓦掌握的權力很大,不受政治因素制約。[5][8]
羅森伯格長長的白鬍子和為人處事在夏威夷很有名,認識的人都說他詼諧、充滿魅力。任何人請他占星都能聽到好消息,羅森伯格在夏威夷人氣急升。樂觀愉悅的態度結合如珠妙語,為他贏得暱稱「羅西」(字面意為玫瑰、玫瑰香,指令人積極樂觀)。羅森伯格出名後引來卡拉卡瓦接見,[1]1886年11月得以前往伊奧拉尼宮參加國王的生日慶典[7]。羅森伯格的名聲引來嘲諷,《夏威夷公報》八卦專欄經常諷刺他是「神聖摩西」[9],夏威夷歌劇院常有業餘吟遊詩人嘲笑他[10][11]。1887年2月,羅森伯格在《檀香山廣告商報》付費刊登公告,自稱遺失維多利亞女王寄給他的信,外界猜測他自導自演騙局想帶來威望[9]。
卡拉卡瓦對羅森伯格算命信以為真,這可能是因為後者吟頌希伯來語令他想到古老的夏威夷儀式[7][8][10]。1887年1月,日趨獨裁且面臨眾多醜聞的國王授權羅森伯格入宮[8][9],兩人關係密切,經常長時間交談並相互探訪,一次探視往往持續好幾天[12]。羅森伯格向國王講述《聖經》和《塔木德》上的故事[1][13],開始教國王基本的希伯來語,把從夏威夷帶來的華美妥拉和指針送給國王[1][14][10][15][注 2]。他宣稱在古希伯來文獻發現講述夏威夷的內容,令國王深受鼓舞,開始部分恢復夏威夷宗教。國王曾向許多視為先知的人求教,建立機構致力復興夏威夷本土傳統。[5]卡拉卡瓦最終宣佈羅森伯格是他的皇家占卜師[17]。
羅森伯格在皇宮有專門的算命房,國王還確保裏面放上酒,兩人一起開懷暢飲、一醉方休[10]。卡拉卡瓦一月下旬任命羅森伯格兼任檀香山海關估價員[9],但爭議四起,後者二月中旬就被海關首腦開除。一個月後國王再次任命羅森伯格上任,海關首腦次月辭職,國王的妻舅阿奇博爾德·斯科特·克萊霍恩繼任。[9]1887年3至5月羅森伯森的報酬是三百美元,表面上是海關辦事處警衛,但據傳他的工作純屬閒職[9][18]。
6月1日國王送羅森伯格金質獎章[注 3]、銀杯各一件,另有260美元[18][19][注 4]。銀杯、金質獎章正面刻字「His Majesty Kalākaua I to Abraham Rosenberg」(「卡拉卡瓦一世陛下贈亞伯拉罕·羅森伯格」),獎章背面是國王側身像,邊緣的金皇冠把硬幣與藍絲帶相連[3]。一周後國王向當地珠寶商支付100美元,但不確定是不是為送羅森伯格的禮物付款[18]。
部分皇室顧問對國王如此信賴羅森伯格深為不滿,對他非常懷疑[10],例如夏威夷總理沃爾特·吉布森就發現國王與羅森伯格交談的內容大多向他保密[7]。1887年6月憲法大幅削弱皇權,剝奪卡拉卡瓦大部分權力[5]。
返回三藩市、逝世
[編輯]1887年6月7日,羅森伯格乘「澳大利亞號」汽船離開夏威夷,預訂的是經濟型大艙[3][21]。有消息稱他是因身體不好離開,也有稱他擔心夏威夷的政治動盪[3][15]。羅森伯格離開三周後,國王簽署1887年6月憲法[13][21]。羅森伯格回到三藩市不足一個月就住進醫院,並在1887年7月10日謝世[3][17]。他臨終前說起卡拉卡瓦國王,垂死之際還在低聲念叨國王之名[17]。他葬在三藩市半島以色列余民會堂墓地[2],夏威夷[3]與三藩市報紙刊登簡短訃告[11]。
羅森伯格的遺囑要求用生石灰焚化屍體[22][注 5]。他的大部分財產留給子女[2][注 6],還要求把妥拉和指針留給兒子阿道夫,但兩件物品留在夏威夷所以沒有落實[24]。
影響
[編輯]1888年,卡拉卡瓦國王夫人、卡皮奧拉妮王后在義賣集會舉辦皇室財物展,其中就有羅森伯格留在夏威夷的妥拉與指針[25]。1891年卡拉卡瓦駕崩,妥拉和指針由養子大衛·卡瓦納納科阿繼承[1]。卡瓦納納科阿死後,遺孀阿比蓋爾·坎貝爾·卡瓦納納科阿在宗教節日把兩物借給夏威夷猶太社區,她的孫女兒阿比蓋爾·基諾伊基·凱考利克·卡瓦納納科阿後來取回物品。指針1959年作為遺物贈予檀香山以馬內利會堂,第二年開始正式用於閱讀妥拉。[11][26]妥拉曾於20世紀40年代遺失,但檀香山律師在去世客戶財物中找到後於1972年捐給以馬內利會堂[11][26][注 7]。妥拉受損後不能用於宗教事務,以馬內利會堂後來把兩物裝進玻璃展示櫃,下面安裝牌匾介紹羅森伯格[2][15][26]。
羅森伯格的妥拉是王室珍貴財產,但他去世多年後夏威夷才出現猶太宗教活動[14]。羅森伯格向卡拉卡瓦國王呈交妥拉70年後,夏威夷才建起首座猶太會堂[27]。羅森伯格自稱拉比,國王承諾送他土地新建猶太會堂,但沒有證據證明他的拉比身份[1][13]。
威廉·德維特·亞歷山大認為羅森伯格對19世紀後期的夏威夷歷史影響不利,稱他是國王「復興異教」的共犯[8]。《檀香山》雜誌2008年的文章同樣對羅森伯格評價不佳,稱他「空談起來口若懸河」,文章還把他與19世紀實業家克勞斯·斯普雷克爾斯對比,譴責兩人「淋浴在卡拉卡瓦的權力光芒下沒完沒了地強行推銷」[21]。1938年哈里·魯賓斯坦在《加拿大猶太紀事報》發文,把羅森伯格比作18世紀初猶太神秘主義者巴爾·謝姆[1]。
註釋
[編輯]- ^ 羅森伯格可能在澳大利亞收集鴯鶓蛋當希罕物品出售[2]。
- ^ 新聞工作者伯納德·波斯托20世紀60年代諮詢珠寶商後得知,妥拉和指針的「內在價值」不足100美元。但波斯托指出,兩件物品的歷史價值遠超這個數[16]。
- ^ 獎章直徑約21毫米,和半鷹金幣差不多[19]。
- ^ 260美元可能是給羅森伯格買船票回加利福尼亞州,妥拉與指針可能留在夏威夷充當貸款抵押[10][20]。
- ^ 火葬時羅森伯格的遺體放入鋅質棺材,覆蓋石灰並泡水,事後再將骨骸下葬墓地[2]。
- ^ 《加利福尼亞日報》稱羅森伯格去世時財產價值一千美元,遺孀和子女分掉七百,剩下三百留給遺囑執行人。朱利葉斯·諾德爾聲稱羅森伯格的遺產價值可能高達六千美元,除分給子女外還有慈善捐款[23][2]。
- ^ 1967年,《檀香山》雜誌發文稱大部分夏威夷人認為妥拉本是環遊太平洋期間在夏威夷停留的美國拉比所有,不是什麼皇室顧問的物品[16]。
腳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The Canadian Jewish Chronicle, 1938.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Nodel 1996,第360頁.
- ^ 3.0 3.1 3.2 3.3 3.4 3.5 3.6 Adler 1970,第55頁.
- ^ Kramer & Stern 1974,第333頁.
- ^ 5.0 5.1 5.2 5.3 5.4 5.5 The Chicago Tribune, 1891.
- ^ Daily Alta California, 1884.
- ^ 7.0 7.1 7.2 7.3 Adler 1970,第53頁.
- ^ 8.0 8.1 8.2 8.3 Alexander 1896,第16頁.
- ^ 9.0 9.1 9.2 9.3 9.4 9.5 Adler 1970,第54頁.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Nodel 1996,第359頁.
- ^ 11.0 11.1 11.2 11.3 Adler 1970,第58頁.
- ^ Thurston 1936,第32頁.
- ^ 13.0 13.1 13.2 Adler 1970,第56頁.
- ^ 14.0 14.1 Mulholland 1970,第243頁.
- ^ 15.0 15.1 15.2 Canadian Jewish News, 2011.
- ^ 16.0 16.1 Honolulu, 1967.
- ^ 17.0 17.1 17.2 Nodel 1996,第358頁.
- ^ 18.0 18.1 18.2 Adler 1970,第57頁.
- ^ 19.0 19.1 The Daily Bulletin, 1887.
- ^ Postal & Koppman 1986,第170頁.
- ^ 21.0 21.1 21.2 Honolulu, 2008.
- ^ Sacramento Daily Record-Union, 1887.
- ^ Daily Alta California, 1887.
- ^ Nodel 1996,第358–359頁.
- ^ Forbes 2003,第267–268頁.
- ^ 26.0 26.1 26.2 Canadian Jewish News, 1999.
- ^ The Canadian Jewish Chronicle, 1965.
參考文獻
[編輯]- 書籍
- Alexander, William DeWitt. History of later years of the Hawaiian Monarchy and the revolution of 1893. Hawaiian Gazette company. 1896 [2021-07-25]. OCLC 2821832.
- Forbes, David W. Hawaiian National Bibliography, 1780–1900 4.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3. ISBN 978-0-8248-2636-9.
- Mulholland, John Field. Hawaii's religions. C. E. Tuttle. 1970 [2021-07-25]. ISBN 978-0-8048-0710-4.
- Nodel, Julius. David Max Eichhorn , 編. Jewish folklore in America. Jonathan David Publishers. 1996. ISBN 978-0-8246-0384-7.
- Postal, Bernard; Koppman, Lionel. American Jewish landmarks: a travel guide and history 4. Fleet Press. 1986. ISBN 978-0-8303-0164-5.
- Thurston, Lorrin Andrews. Memoirs of the Hawaiian revolution. Advertiser Publishing company. 1936. OCLC 4823270.
- 期刊雜誌
- Adler, Jacob. Elias Abraham Rosenberg, King Kalakaua's Soothsayer (PDF). The Hawaiian Journal of History. 1970, 4: 53–58 [2021-07-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7-17).
- Kramer, William M.; Stern, Norton B. San Francisco's Fighting Jew. California Historical Quarterly. Winter 1974, 53 (4): 333–346. JSTOR 25157526. doi:10.2307/25157526.
- Postal, Bernard. The Jews in Hawaii: Early History is Linked with Royalty. Honolulu. 1967: 8–18 [202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6).
- Keany, Michael; de Jesús, Jenny; Napier, A. Kam. Rogues, Rascals and Villains. Honolulu. 2008-03-28 [202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05).
- 報紙
- The City. Daily Alta California. 1884-01-05 [202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 Royal Presents. The Daily Bulletin. 1887-06-03 [202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6).
- Wants to be Cremated. Daily Alta California. 1887-07-17 [202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 Telegraphic Brevities: San Francisco and Vicinity. Sacramento Daily Record-Union. 1887-07-18 [202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6).
- King Kalakaua led a Dual Life. The Chicago Tribune.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he San Francisco Examiner. 1891-02-15 [2016-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Rubenstein, Harry. Tale of a Torah in Hawaii. The Canadian Jewish Chronicle. 1938-04-15 [202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 Slomovitz, Philip. The Jewish Community of Hawaii. The Canadian Jewish Chronicle. 1965-04-23 [202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 Turkienicz, Anna. Hawaii's Jewish presence: Life and faith amid sun, sea. Canadian Jewish News. 1999-09-09: 42–43.
- Kramer, Lauren. Sunshine and Judaism on Oahu (PDF). Canadian Jewish News. 2011-08-11 [2015-09-2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9-2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