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波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波蘭主題

2009年4月17日(創建) — [[Portal:波蘭/更新時間|2010年10月14日 (五) 18:00 (UTC+8)

說明

本頁面用來顯示Portal:波蘭主題首頁最後的更新時間。在更新任何欄目的同時,請更新本頁面(用「~~~~~」代替頁首的時間)!

</noinclude>]](最近更新)

波蘭主題

波蘭共和國波蘭語Rzeczpospolita Polska),簡稱波蘭(波蘭語:Polska),是一個中歐國家,西面與德國接壤,南部與捷克斯洛伐克為鄰,烏克蘭白俄羅斯在東,東北部和立陶宛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北面瀕臨波羅的海

其位處於中歐平原位置,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歐與東歐間文明的交匯處,加之其在各色族羣和政權起落間所展現的獨特影響力,在嘗試融合多樣族羣、信仰和傳統等的同時,因應擴張權力和佔有資源,結果遭遇了諸鄰近實權者富有效率和具侵略的挑戰,伴隨着驚心動魄的多方爭戰其版圖也不斷地經歷變化。

波蘭人物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蕭邦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是波蘭作曲家鋼琴家,他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歐洲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蕭邦自幼喜愛波蘭民族音樂,7歲時就創作了波蘭舞曲,8歲登台演出,不滿20歲已出名。蕭邦39歲時英年早逝,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蕭邦身在國外,創作了大量愛國主義的鋼琴作品,如第一號敘事曲降A大調波蘭舞曲「英雄」英語Polonaise in A flat, Op. 53 (Chopin)c小調練習曲「革命」b小調詼諧曲波蘭語Scherza Fryderyka Chopina降b小調奏鳴曲、許多夜曲幻想曲等。蕭邦一生的創作幾乎都是鋼琴曲,被譽為「鋼琴詩人」。

波蘭地區

柯尼斯堡即如今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首府加里寧格勒,位於桑比亞半島南部,由條頓騎士團北方十字軍1255年建立,先後被條頓騎士團國普魯士公國東普魯士定為首都或首府。柯尼斯堡曾是德國文化中心之一,伊曼紐爾·康德E·T·A·霍夫曼達維德·希耳伯特都曾在此居住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柯尼斯堡在1944年遭受盟軍轟炸而損失慘重。1945年柯尼斯堡戰役後,蘇聯紅軍佔領城市。戰後,根據《波茨坦協定》,柯尼斯堡成為蘇聯領地。1946年,為紀念剛逝世的蘇聯共產黨和蘇維埃國家領導人米哈伊爾·加里寧,柯尼斯堡更名為加里寧格勒。柯尼斯堡大多數市民使用的方言是低地普魯士語。

波蘭歷史

波蘭立陶宛聯邦是在歐洲16世紀至17世紀時最大,且人口最多的國家,該國在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結為聯邦時宣告成立。它的許多特點體現出它在當時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國家。聯邦的政治制度被稱為貴族民主制或金權自由制,法律與由貴族控制的議會限制君主的權利。這個政治制度是現代民主制君主立憲制聯邦制的先驅。該聯邦的兩個主體國家在原則上是平等的,雖然事實上波蘭是事實上的統治主體。該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且呈現出一種宗教多樣化,該國以在當時少有的宗教自由而聞名,雖然宗教容忍的程度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在聯邦的滅亡前夕,它經歷了重大改革,並編撰出了現代史上最古老的憲法之一。

波蘭政治

團結工聯又常譯為團結工會,是波蘭工會聯盟,於1980年創立於格但斯克的造船廠,由列赫·華里莎所領導。在1980年代它組織了波蘭國內從天主教徒反共左翼人士結合為一股強大的反共主義社會運動,並主張非暴力的反抗模式。團結工聯的出現及持續的存在,不只是在長期由波蘭統一工人黨一黨專政的波蘭所前所未見的,也是在那些由蘇聯統治(在實際上)的東歐集團共產國家前所未見的。波蘭統一工人黨長期採取強硬共產專制,曾在1970年以機關槍掃射血腥鎮壓抗議行動,但團結工聯於1980年出現後仍持續存在,散佈並強化反共的思想和運動,影響所及遍佈全歐洲的共產國家,削弱各地共產政府的統治權威和權力。


波蘭新聞

  • 2011年10月10日,波蘭議會大選正式結果預定在周一(10月10日)公佈,目前初步計票結果顯示,以總理圖斯克為首的中間偏右的公民綱領黨票數已獲得較大幅度領先,主要反對黨法律與公正黨則承認在大選中失敗。
  • 2011年7月1日,在加入歐盟7年之後,波蘭從7月1日起接替匈牙利,擔任為期半年的歐盟輪值主席國。
  • 2010年7月4日,波蘭執政黨候選人、眾議長科莫羅夫斯基7月4日贏得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他的獲勝為波蘭推行公共財政改革掃除了一個潛在障礙。
  • 2010年4月10日波蘭總統萊赫·卡欽斯基及其夫人乘坐的一架波蘭空軍圖-154專機在俄羅斯斯摩棱斯克降落途中墜毀,機上96名乘客全部遇難。新華網
  • 2009年9月15日,《全球競爭力報告》發佈,波蘭全球競爭力排名上升至第46名。(新浪網

說明

說明

本頁面用來顯示Portal:波蘭主題首頁最後的更新時間。在更新任何欄目的同時,請更新本頁面(用「~~~~~」代替頁首的時間)!

</noinclude> </noinclude>

你知道嗎

特色圖片

約瑟夫·畢蘇斯基是波蘭軍事家,政治家和作家及被大部分波蘭人接受和愛戴的獨裁者以及波蘭第二共和國的領袖。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起,他成為了波蘭政治中的一支主要力量,和歐洲政局的一位重要人物。畢蘇斯基通過兩種互補的策略,讓波蘭更為安定:一是促使俄羅斯帝國與後來的蘇聯民族分裂的「普羅米修斯主義」;二是構建由波蘭和其鄰國構成的「海間聯邦」。圖為約瑟夫·畢蘇斯基。11月11日是波蘭獨立日。

刷新

歡迎參與

該專題於2009年4月17日 (五) 16:27 (UTC)由User:藏骨集團創建,希望各位波蘭維基人,波蘭專家維基人或是對波蘭感興趣的人進入該專題。感謝各位的加入。

加入者請至此處報名(填寫自己的用戶名和興趣(專業)所在)。

待撰條目

分類列表

同行高標

行政區劃

參與者

  1. TBG To Be Great 2009年4月17日 (五) 16:30 (UTC),波蘭10世紀~18世紀的一切。
  2. 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專攻蘇州歷史政治人物國際組織地理世界遺產圍棋語言機場等相關條目。
  3. Lightest (留言) 2009年4月26日 (日) 18:17 (UTC) 我可以小量撰寫數學家科學家等人物條目。好奇一問,樓上為甚麼提到了蘇州?

其他歐洲國家主題

維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