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Z-89自行反坦克炮
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 |
---|---|
類型 | 自行反坦克炮 |
原產地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89年-2015年 |
使用方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內蒙古第二機械製造廠 (包頭447廠) |
研發日期 | 1982年 |
生產日期 | 1989 ~ 1995 |
製造數量 | 約230輛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31噸 [1] |
長度 | 8.6m |
寬度 | 3.14m |
高度 | 3.49m |
操作人數 | 4 (即駕駛員/炮長/車長/裝填手) |
裝甲 | 30毫米均質裝甲 |
主武器 | 52倍口徑12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2] |
副武器 | 1挺12.7毫米口徑高射機槍 |
發動機 | 12150LB型4衝程12缸水冷直噴式柴油機 520匹馬力[3] |
功率/重量 | 16匹/噸 |
懸掛 | 扭力杆 |
作戰範圍 | 450千米[4] |
速度 | 55千米/小時 |
PTZ-89自行反坦克炮也稱為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產品項目代號「WA320」)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的一種履帶式自行反坦克炮,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現役的120毫米口徑高膛壓自行反坦克炮。89式自行反坦克炮憑藉具有更好的穿甲表現與88式坦克(裝備105毫米口徑線膛炮)幾乎同時開始列裝解放軍部隊。產量總計約230輛左右。1999年10月89式自行反坦克炮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五十周年閱兵式。
PTZ-89主要配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機械化師的自走炮團,以營為單位提供火力支援作為反裝甲火力使用,彌補88式坦克上的105毫米坦克炮的火力不足。與西方國家研製的用於裝備快速反應部隊提供直射支援火力的自行反坦克炮用途迥異。在裝備125毫米口徑坦克炮的第三代坦克(ZTZ-99主戰坦克)列裝前,作為主戰坦克火力的補充。在裝備125毫米口徑坦克炮的坦克列裝大量使用後,此車退於二線角色。解放軍裝備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已從2015年起退出現役[5]。
背景
[編輯]1967年中國展開了第二代主戰坦克的戰技指標論證。不久作為二代坦克的主要武器,120毫米口徑滑膛炮也展開了論證和研製工作。因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火炮系統的開發被擱置。1969年「珍寶島事件」後,中國意識到了反坦克武器與蘇聯裝甲力量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並隨即在1970年代展開了大規模的反坦克武器研發工作,120毫米口徑高膛壓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就是其中的重點之一,即「兩炮研製工程」。[4] [1]
研製歷史
[編輯]1977年五機部與十幾個相關單位展開120mm口徑高膛壓滑膛炮的初步論證,並在1978年4月「784」會議下達研製任務,隨即完成三門用於測試的彈道試驗炮,並於1979年2月19日完成首度試射。1981年完成120mm坦克炮樣炮設計,為實現高膛壓確定了長身管、大藥室、身管自緊等技術特徵。但是當時隨着軍隊的調整,與之配套的新一代坦克項目下馬(最終定型的國產二代坦克裝備了引進外國技術的105mm線膛坦克炮)該炮研製瀕臨中斷。在1970年代末西方開始與中國接觸之後,西德豹2型坦克裝備的萊茵金屬公司Rh-120-44型120mm 44倍口徑滑膛砲無疑是同時期最先進、最具威力的坦克炮,更是中國為了對抗蘇聯裝甲部隊而夢寐以求的裝備,但最終引進意向沒有實現。與此同時,參考蘇制火炮,自製125mm口徑坦克炮(配合自動裝彈機)已有初步成果,後來被指定為三代主戰坦克採用。
在這種情況下,為保住科研成果也為尋找出路(鑑於同步研製的120毫米反坦克炮進展遲緩),研製工廠自行將120毫米坦克炮配以密閉式砲塔裝在83式自行加榴炮底盤上,進行了120毫米坦克炮的定型試驗,首輛原型車於1984年完成。將此120mm炮經過加長身管、增加後坐距離的修改轉為反裝甲用。[2]
1985年在靶場進行射擊表演,由於效果很好,1986年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列為國家"七五計劃"重點項目,1987年開始定型試驗,1988年到1989年小批量生產並裝備部隊試用。1990年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准這種自行反坦克炮設計定型,命名為「PTZ-89自行反坦克炮」。[4]
設計
[編輯]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採用了繼73式100mm滑膛反坦克炮來,自行研發的第2代國產120mm52倍口徑長身管滑膛炮,穿甲力略強於同期萊茵金屬公司的Rh-120/44滑膛炮,但技術上全面老舊。因身管自緊及雙基發射藥技術的欠缺,膛壓定於400MPa低於Rh-120的580MPa,藥室容積16升遠大於Rh-120的9.8升。導致火炮偏重,身管壽命不足,彈藥和裝彈機較大,不像Rh-120仍有潛力可挖並在後來的改良中全面勝出;因此沒有大批量生產,而是作為國內自主技術的一次嘗試,並應用於下一代125mm滑膛炮的研發中。配合密閉式砲塔與WZ321型履帶式車體(動力艙前置)結合而成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總體設計思想中將突出火力、提高火炮穿甲威力放在第一位,配用的120mm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可穿透2000m外的68度傾角的681靶板[2]。底盤來自83式自行加榴炮改進而來的321型履帶式底盤,故機動性能不及坦克。防護要求能防禦榴彈破片和輕武器的射擊。砲塔內設有尾艙供彈半自動裝填機構,採用整裝式彈藥,最大射速約5發/30秒。炮塔外型比較高大,推斷是因裝彈機體積所造成的,也為火炮擁有一定的射擊俯角而給炮尾預留出空間。配備擾動式簡易火控系統,具有微光夜視夜瞄與夜間行駛能力。
在戰術使用上,主要是依託預設陣地或利用地形地物掩護,隱蔽待敵,對運動中敵坦克作戰可先發制敵。[4]
相比坦克的差異
[編輯]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使用履帶式底盤,外型與一般坦克相似,但是與主戰坦克有較大差異。反坦克炮的戰術和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高鋒,其本質戰術思想在於利用相對廉價的反坦克炮,擊毀敵軍高價值的坦克,達成戰術優勢,所以反坦克炮本質是一種防禦武器,必須依託陣地防禦工事彌補裝甲薄弱,依託以逸待勞的防守位置彌補機動力不足。方能發揮其主砲威力大於坦克的優勢與之相抗衡。
原本其定位於坦克殲擊車。但1989年廠方將其定名為自行反坦克炮,在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閱兵中,亦被稱為自行滑膛炮,且位於自行榴彈炮方隊之後與自行加榴炮方隊之前。源自未獲足夠的國家支持而由廠方自行研製,遂採用較成熟的WZ 321履帶式自走炮通用底盤,而未採用88式坦克底盤重新研製,與傳統的採用坦克底盤以便與坦克一同行進並簡化維修的坦克殲擊車仍有差異,儘管廠方仍希望能受軍方青睞以便將來採用88式坦克底盤並因此預留了坦克殲擊車名稱。按照現在的定名方式,實際屬於坦克殲擊車。
89式自行反坦克炮其120毫米火炮藥室較大裝藥量也較大,身管長度也達52倍口徑,所以穿甲力較強。並沒有行進間射擊能力和較高端的射控系統。防護裝甲也和一般裝甲車差不多,防護性能較薄弱。整體造價相對於主戰坦克廉價得多。與21世紀後國際流行的輪式裝甲車火砲有類似戰鬥性能,唯其履帶平台機動力較差,對防禦陣地的依賴更大。在工程上89式提供解放軍軍工單位保存120mm滑膛砲技術的機會,並提供異於俄系砲的經驗,在工程上仍有貢獻性的價值。
因其採用負重能力高的履帶式底盤,得以安裝和無需支撐便可直接使用120mm重型反坦克炮(部分樣車甚至安裝的是當時少量進口的Rh-120/44滑膛炮),戰鬥性能遠超21世紀後國際流行的輪式裝甲車火砲。原計劃與使用105mm線膛炮的88式主戰坦克(99年閱兵中稱為中型坦克)混編,不依賴防禦陣地與坦克協同使用。後因96、99式主戰坦克的125mm火炮威力已超過120mm滑膛炮,88式坦克搭配89式自行反坦克炮混編已顯過時,所以未有大批量生產(總產量「僅」230輛),也未有進一步改用88式坦克底盤或升級自動平衡機及激光瞄準具等高端設備,新設備被優先供應96、99式坦克。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中國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揭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坦克裝甲車輛》網絡版。
- ^ 2.0 2.1 2.2 [大漠狼煙散挽弓終有時——中國120毫米高膛壓坦克炮/反坦克炮發展歷程回顧],《現代兵器》,2008.07。
- ^ PTZ89. [2012-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 4.0 4.1 4.2 4.3 浅析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技术特点与运用. [2015-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6).
- ^ 程龍. 11 月 3 日,第 39 集团军某炮兵团举行隆重仪式,送别特殊“老兵”——18 辆退出现役的老旧火炮装备。 (PDF). 解放軍報. 2015年, (11月11日): 4 [2017-04-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6-12).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