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雅各的天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雅各之夢 (1792) , 雅克·雷圖英語Jacques Réattu

雅各的天梯希伯來語סֻלָּם יַעֲקֹבSūllām Ya‘aqōv)是一個出自聖經創世紀》第28章的意象。當時雅各正被自己的兄弟以掃追殺,遂準備投靠舅舅拉班。逃亡路上,暮色將至,雅各以石為枕,露宿荒野。不久,雅各夢見一個梯子直通向天,在天梯高處有眾天使上下往返。上帝耶和華出現在天梯頂端,祂與雅各對話,向他許諾了豐饒的未來。[1]

關於雅各的這個夢境存在有許多爭論,但大多數闡釋都認同亞伯拉罕諸教的理解,即這個夢將雅各與作為上帝選民的責任與義務聯繫到了一起。

原文

[編輯]

有關雅各的天梯描述出自《創世紀》28:10-19[2][3]

10 雅各出了別是巴向哈蘭走去。

11 到了一個地方,因為太陽落了,就在那裏住宿。便拾起那地方的一塊石頭,枕在頭下,在那裏躺臥睡了。

12 夢見一個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頭頂着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

13 耶和華站在梯子以上,〈或作站在他旁邊〉說,我是耶和華你祖亞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

14 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

15 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那裏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

16 雅各睡醒了,說,耶和華真在這裏,我竟不知道。

17 就懼怕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

18 雅各清早起來,把所枕的石頭立作柱子,澆油在上面。

19 他就給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就是神殿的意思〉但那地方起先名叫路斯。

——《創世紀》28:10-19

闡釋

[編輯]

猶太教

[編輯]
雅各之夢英語Jacob's Dream(1639),胡塞佩·德·里貝拉所作,藏於普拉多博物館

猶太教的經典《妥拉》為雅各的天梯提出了多種闡釋。根據拉比註釋的創世記英語Genesis Rabbah,天梯象徵了猶太人在達到彌賽亞英語Messiah in Judaism之前所將要遭受的流亡。第一個天使代表了巴比倫的70年流亡,這個天使「爬上」了70級階梯,而後「墜下」。然後代表波斯流亡的天使爬上幾級階梯,也跌落,再之後代表希臘流亡的天使也跌落了。只有第四個天使,它代表羅馬/以東(守護者是以掃本人)的最終流亡,它一直爬到了天梯的高處,進入雲端。雅各害怕自己的後代再也無法從以掃的統治中解脫,但上帝向他許諾了終結的降臨,以東同樣也將無可避免的覆滅。[4]

另一個對天使「上下往返」的米德拉什闡釋認為,雅各作為上帝選民,他的行為總是有天使伴隨。當他即將離開迦南(也即未來以色列的土地)邊境,此時被指派守護聖地的天使返回天堂,而守護其它土地的天使由天梯降入世間,繼續伴隨雅各。而當雅各再次返回迦南,聖地天使又回到他的身旁。

還有一個解釋認為,雅各所休憩的地點是現實中的摩利亞山,未來耶路撒冷聖殿的建造處,此處被認為是連接天堂與世間的「橋樑」。[5]於是,天梯也就成為了這座相連的「橋樑」的象徵。並且天梯的意象也暗指了猶太教經典《妥拉》作為天堂與世間的另一連接。這一解釋還指出,天梯的希伯來語sulam (סלם)和《妥拉》給出的聖山的希伯來語Sinai (סיני) 有同樣的希伯來字母代碼,這個證據也被認為意義重大。

希臘化猶太教英語Hellenistic Judaism哲學家斐洛在作品《論夢》第一卷中敘述了關於雅各天梯的寓言式闡釋。他給出了四種不相互排斥的闡釋:

  • 天使在天梯上的往返象徵了靈魂於身體的進入與脫離(有人認為斐洛參考了轉世的概念)。
  • 天梯象徵人的靈魂,而天使則象徵上帝的羅各斯,它在憂慮時將靈魂提升,在悲憫時將靈魂放下。
  • 雅各的夢描繪了不同人生「實踐者」(積德或負罪)的不同後果。
  • 處於移動之中的天使象徵了人類持續的、不斷變化的事務。

偽典雅各之梯英語Ladder of Jacob》於公元70年耶路撒冷圍城戰英語Siege of Jerusalem (70 CE)第二聖殿被毀後不久寫成,其內容基於聖經中對雅各天梯的描述。這份文本現存只有古教會斯拉夫語版本,它闡述了族長英語Patriarchs (Bible)梅爾卡巴神秘主義影響下的經歷。

耶路撒冷北部定居點伯特利英語Beit El的一處山頂被認為是雅各看見天梯的地點,許多旅行者會在住棚節時到此遊覽。[6]

基督教

[編輯]
雅各之夢 (1805),威廉·布萊克所作,藏於大英博物館

在《約翰福音》1:51,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將要在天上看到,你們看見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後世解釋認為,耶穌的這段話暗示了他與雅各所夢見的,連接天與地的橋樑相關。耶穌是這座天梯與地面的交匯點,雅各在夢中看見了天堂與世間的聯結,而帶來這種聯結的正是耶穌本人,他將夢中的天梯引向了現實。19世紀的衛斯理宗神學家和聖經學者亞當·克拉克英語Adam Clarke寫道:

上帝的使者上下往返,這可以被理解為,上帝以基督肉身顯現的方式帶來了天堂與世間的永恆交流。我們蒙福的主就是上帝與眾凡人之間的調解者,就如國王向外派出的傳信使臣。[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雅各的天梯常被天主教早期教父提及。公元2世紀的愛任紐曾把基督教會形容為「通往上帝的梯子」。[8]

公元3世紀的俄利根曾解釋說,基督徒的一生需要攀爬兩座天梯,其一為靈魂在世攀爬的禁慾天梯,藉此達成德行;另一則為靈魂死後的旅程,循着上帝的光向天堂攀登。[9]

公元4世紀的聖額我略·納齊安也持有類似觀點,他認為在天梯的上升意味着人世的苦行。[10] 同時代的尼撒的貴格利也說,摩西爬上天梯、進入天堂依靠的並不是雙手,於是這也賦予了天梯一種神秘主義的意味。這種對於天梯的苦行解釋也出現在聖若望的作品中,他寫道:[11]

就這樣一步一步爬上去,通過雅各的天梯到達天堂。於我而言,幻象中的天梯似乎意味着德行的上升。我們從地面上升到天堂,需要的不是物質累積,而是品德的修正與提升。

這種對天梯的苦行類比經由約翰·克利馬科斯英語John Climacus神聖攀登的天梯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雅各的天梯被雕刻在英格蘭巴斯修道院的西面,上面描繪了天使攀爬天梯的情境。

伊斯蘭教

[編輯]

伊斯蘭教中,雅各被尊稱為先知族長。伊斯蘭學者將雅各的天梯之夢[12]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等同。[13] 雅各的天梯被認為是上帝的眾多象徵之一,許多人認為雅各天梯的形式展現了伊斯蘭教的精髓,即對遵循「直路」的強調。20世紀的伊斯蘭學者馬丁·林斯英語Martin Lings從伊斯蘭神秘主義視角出發,闡述了天梯的意義:[14]

雅各在夢中所見的,連通天堂與世間、天使上下往返的天梯,就是創造宇宙的那個天梯;而它同時也是「直路」,因為宗教的意義就在於從創造的終點返回其起點。

藝術作品

[編輯]

另見

[編輯]

參考書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創世紀 28:1-22
  2. ^ Genesis 28 / Hebrew - English Bible / Mechon-Mamre. mechon-mamre.org. [2022-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2). 
  3. ^ 圣经 (和合本)/创世记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22-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6) (中文(簡體)). 
  4. ^ The Four Exiles - Arba Galuyot. www.betemunah.org. [2022-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6). 
  5. ^ Temple of Jerusalem | Description, History, & Significance | Britannica. www.britannica.com. [2022-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0) (英語). 
  6. ^ Sukkot Music Events Abound in Israel. Israel National News. [2022-05-14] (英語). 
  7. ^ Clarke, Adam. The holy Bible, from the authorized tr., with a comm. and critical notes by A. Clarke. 1817 (英語). 
  8. ^ Irenaeus, Adversus haereses, III,24,1
  9. ^ Origen, Homily n. 27 on Numbers, about Nm 33:1–2
  10. ^ Gregory of Nazianzus, Homily n. 43 (Funeral Oration on the Great S. Basil), 71
  11. ^ Philip Schaff: NPNF1-14. Saint Chrysostom: Homilies on the Gospel of St. John and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 Christian Classics Ethereal Library. www.ccel.org. [2022-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5). 
  12. ^ Story of Ya'qub (Jacob), The - SunnahOnline.com. sunnahonline.com. [2022-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2). 
  13. ^ Murata, Sachiko; Chittick, William C. (1994). The Vision of Isla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p. 85.
  14. ^ Lings, Martin. The Book of Certainty. p.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