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號交響曲 (布魯克納)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2月28日) |
第7號交響曲 | |
---|---|
交響曲 安東·布魯克納作品 | |
調性 | E大調 |
目錄號 | WAB 107 |
時期 | 浪漫主義 |
創作 | 1881年-1883年 |
獻給 | 路德維希二世 |
出版 | 1885年 |
錄製 | 1924年,奧斯卡·弗里德指揮柏林國立樂團 |
樂章 | 4 |
首演 | |
日期 | 1884年12月30日 |
位置 | 萊比錫歌劇院 |
指揮 | 尼基施·阿圖爾 |
表演者 | 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 |
安東·布魯克納的E大調第7號交響曲,目錄第107號,是布魯克納最著名的交響曲之一,於1881年和1883年之間寫就。作曲家將該作品獻給巴伐利亞的路德維希二世,並於1884年12月30日在萊比錫歌劇院由亞瑟·尼基什指揮萊比錫格萬豪斯管弦樂團舉行首演。此次演出是布魯克納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成功,給他帶來了少有的自信,使得布魯克納有勇氣在接下來的第8號交響曲中鋪展開更加驚人宏大的結構。第7號交響曲因其如歌版優美的旋律而有時被稱為「旋律」交響曲,但這個稱號並非作曲家自己起的,也極少在演出中使用。
分析
[編輯]配器
[編輯]
|
|
|
|
|
曲式
[編輯]此作品一共有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
[編輯]適度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三個主題的奏鳴曲式,展現了許多布魯克納典型的作曲技巧。呈示部中,第一主題在弦樂顫音中由大提琴呈現。布魯克納自稱該主題是在夢中聽見、親自在中提琴上演奏的;第二主題從B小調開始,先由雙簧管等風管樂器獨奏,再由弦樂發展至強奏;第三主題與第二主題類似,但更加活潑,發展成鏗鏘有力的銅管合奏。弦樂之後弱奏,以屬音B大調結束呈示部。發展部先從零碎的管樂獨奏開始,再由弦樂器展開漫長的移調,間中插入第三主題及第一主題的樂思回想,直到再現部開始。樂章尾聲基於定音鼓連打與低音提琴的持續低音E,第一主題在其上緩慢地漸強漸弱,最後加入弦樂顫音與銅管合奏,升華至最強的E大調終止。時長約17~20分鐘。
第二樂章
[編輯]非常莊嚴、非常緩慢(Sehr feierlich und sehr langsam)的慢板,升C小調,慢板雙變奏曲式(ABA'B'A")。1883年1月動筆,為預先悼念布魯克納崇拜的作曲家,當時身患重病的理查德·瓦格納而作。A部為瓦格納管與弦樂主導的送葬進行曲,B部則較為浪漫,也由弦樂器主導。送葬進行曲在小提琴三連音伴奏中達到C大調高潮。此段落的定音鼓、鈸與三角鐵,據說是布魯克納在接到瓦格納噩耗後加入的,但是否應該加入仍有爭議。之後進入瓦格納管合奏,並連接至沉思的升C大調尾聲。時長約20-30分鐘。
第三樂章
[編輯]很快的詼諧曲(Scherzo. Sehr schnell),A小調。間奏為F大調。定音鼓為烘托詼諧氣氛、連接各個部分擔任重要角色,因此使用得比其他樂章更加頻繁,甚至有獨奏的段落。時長約8~10分鐘。
第四樂章
[編輯]活潑而不過快(Bewegt, doch nicht schnell)的終樂章,回歸E大調,三個主題的倒裝奏鳴曲式。第一主題可視為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活潑版變奏,第二主題也與第一樂章第二主題類似,但從降A大調開始呈現。第三主題為第一主題的變奏,從A小調開始,運用了布魯克納招牌的樂隊集體強奏。發展部輕快短暫,基於第一主題,更類似過渡段落。之後三個主題倒裝,逆序再現。定音鼓在第二主題再現部分進行短暫的弱奏,並在尾聲中回歸,作用與第一樂章尾聲相似(漸強的持續低音)。尾聲結合了弦樂顫音、銅管合奏等貫穿全曲的布魯克納式配器技巧,並讓第一樂章與本樂章的第一主題互相交織作結。時長約12分鐘。
版本
[編輯]- 1883年版:首演使用的版本,但唯一留存下來的手稿包含了布魯克納、其弟子等人的修改,使得這個版本的原始樣貌無從得知,也未能出版。
- 1885年古德曼版:在1884年的首演之後,樂曲又經過了一些改動,並於1885年由古德曼出版。在這段時間裏,布魯克納的弟子亞瑟·尼基什、弗朗茲·肖克和費迪南德·洛維提供意見,讓布魯克納對樂曲進行修改。但學界仍對布魯克納是否認同這些改動保持懷疑。主要的改動都在配器和節奏方面。
- 1944年哈斯版:音樂學家羅伯特·哈斯嘗試從1883年遺留下來的手稿從1885年版本中移除尼基什、肖克和洛維的改動,以圖還原布魯克納本來的藝術意圖和構造。但由於1883年版本已經包含了許多後來加上的改動,因此也已並非原貌。哈斯版本的最大特點是慢樂章中沒有鈸、三角鐵和定音鼓:哈斯認定布魯克納決定不加入打擊樂。但音樂學者本傑明·科斯特維特認為這一推斷並不合理。[1]
- 1954年諾瓦克版:音樂學家利奧波德·諾瓦克保留了1885年古德曼版中包括打擊樂部分的大部分改動。曲譜中亦印上古德曼版的節奏符號,但都打上了括號。雖然譜中標記了鈸的使用,但部分根據此版本進行的演奏在慢樂章的結尾高潮處不會使用鈸。
- 室內樂版本:阿諾德·勛伯格的學生和朋友在1921年為維也納「私人音樂演出協會」編寫了一個供室內樂團(2架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單簧管、圓號、鋼琴四手聯彈、簧風琴)演奏用的版本。但在演出之前該協會放棄了這一嘗試,直到60年後該版本才有首演。
其它
[編輯]- 在弗萊德里克·斯波茨的《希特拉與美學的力量》(Hitler and the Power of Aesthetics)一書中提到希特拉對布魯克納第7號交響曲的評價高於貝多芬的第9號交響曲。當布魯克納的半身像於1937年在雷根斯堡的瓦爾哈拉神殿中建成的時候,現場播放了第7號交響曲的慢樂章。希特拉充滿敬仰地肅立其中。
- 1943年1月31日,一版第7交響曲慢樂章的錄音在德軍於斯大林格勒遭遇慘敗的時候亦於官方廣播頻道公佈消息前進行播放。
- 1945年5月1日,海軍上將卡爾·鄧尼茨在柏林廣播電台公佈希特拉的死訊前播放了威廉·富特文格勒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的第7交響曲慢樂章錄音(這個說法,近年已經被推翻),俗稱「帝國慢板」。
參考資料
[編輯]- 參照
- ^ Korstvedt, Benjamin M., Bruckner editions: the revolution revisited, Williamson, John (編),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Bruckn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7, 2004, ISBN 0-521-00878-6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布魯克納第7號交響曲:國際樂譜典藏計劃上的樂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