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 (浙江)
外觀
唐朝上元二年(675年),分括州的永嘉縣、安固縣置溫州[1],因為在溫嶠嶺(今溫嶺縣西)南得名。天寶元年(742年),天下改州為郡,改為永嘉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溫州。屬江南東道。終唐一朝,下轄四縣:永嘉縣、安固縣、橫陽縣、樂成縣[1],轄境相當今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樂清市、瑞安市、平陽縣、文成縣、泰順縣、洞頭縣、蒼南縣、玉環縣等地。
五代時,屬吳越國。因地處沿海衝要,宋元設置市舶司。北宋屬兩浙路,南宋屬兩浙東路。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2]以宋度宗趙禥潛邸之故,升溫州為瑞安府。元朝為溫州路,明清為溫州府。
唐朝溫州轄縣 | |
---|---|
674年 | 永嘉縣[3]、安固縣[4] |
689年 | 永嘉縣、安固縣(增樂城縣[5]) |
701年 | 永嘉縣、安固縣、樂城縣(增橫陽縣[6]) |
902年 | 永嘉縣、安固縣(改為瑞安縣)、樂城縣、橫陽縣 |
- 唐朝溫州刺史
- 李懷讓(唐高宗時)
- 封言道(685年)
- 王審禮(738年)
- 韋震(開元年間)
- 永嘉郡太守
- 季廣琛(759年—761年)
- 康雲間(761年—762年)
- 李皋(763年)
- 王晃(唐代宗時)
- 裴虬(772年—773年)
- 裴士淹(774年)
- 孫會(大曆年間)
- 崔漵(建中年間)
- 裴希先(787年—790年)
- 路應(790年—791年)
- 李眾(元和初年)
- 薛乂(元和年間)
- 韋宥(元和年間)
- 韓武(元和年間)
- 韓襄(大和末年)
- 張又新(開成年間)
- 孫景商(842年—844年)
- 蘇球(844年)
- 韋庸(會昌年間)
- 李范(會昌末年—849年)
- 顏某(會昌、大中年間)
- 裴閱(851年)
- 張邕(大中、咸通年間)
- 段慶(871年)
- 魯寔(876年)
- 崔紹(877年)
- 胡璠(中和初年)
- 朱誕(中和年間)
- 朱褒(883年—902年)
- 朱敖(902年)
- 丁章(902年—903年)
- 張惠(903年—905年)
- 盧佶(905年—907年)
- 吳璋(907年)
- 鄭冊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
- 《唐刺史考全編》
註釋
[編輯]- ^ 1.0 1.1 《新唐書·卷四十一·志第三十一》◎地理五......溫州永嘉郡,上。高宗上元元年析括州之永嘉、安固置。土貢:布、柑、橘、蔗、蛟革。有永嘉監鹽官。戶四萬二千八百一十四,口二十四萬一千六百九十。縣四:永嘉,上。武德五年以縣置東嘉州,並析置永寧、安固、橫陽、樂成四縣。貞觀元年州廢,省橫陽、永寧,以永嘉、安固隸括州。安固,上。有銅。橫陽,上。大足元年析安固復置。樂成。上。武德七年省入永嘉,載初元年復置。台州臨海郡......
- ^ 《宋史·卷八十八·志第四十一》瑞安府,本溫州,永嘉郡,太平興國三年,降為軍事。政和七年,升應道軍節度。建炎三年,罷軍額。咸淳元年,以度宗潛邸,升府。崇寧戶一十一萬九千六百四十,口二十六萬二千七百一十。貢鮫魚皮、蠲糨紙。縣四:永嘉,緊。有永嘉鹽場。平陽,望。有天富鹽場。瑞安,緊。有雙穗鹽場。樂清。上。唐樂成縣,梁錢鏐改。台州......
- ^ 今浙江省溫州市
- ^ 今浙江省瑞安市安陽鎮
- ^ 今浙江省樂城縣樂成鎮
- ^ 今浙江省平陽縣昆陽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