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馬來西亞/存檔
馬來西亞 |
---|
年表 - 史前時期 - 英屬馬來亞 - 英屬婆羅洲 日占馬來亞 - 馬來亞聯合邦 - 馬來西亞聯邦 |
東馬 - 西馬 - 首都(吉隆坡(金融) - 布城(行政)) - 區劃 時區 - 氣候 - 環境 - 生物 |
- 政黨 - 選舉 - 軍事 - 外交 |
農業 - 貨幣 - 銀行 - 交通 - 旅遊 |
語言 - 姓名 - 人口 - 族群(馬來人 - 華人 - 印度人) |
文學 - 宗教(宗教自由)- 科技 |
飲食 - 建築 - 文物 - 節日(國慶 (獨立日) - 馬來西亞日) - 教育 - 音樂 - 電影 - 體育 |
馬來西亞主題 |
馬來西亞,全稱馬來西亞聯邦,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主權國家,由馬來西亞半島和婆羅洲北部的沙巴和砂拉越組成。該國由南海分隔為東馬與西馬兩大部分,並與泰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汶萊、菲律賓和越南接壤。[1][2]該國氣候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常年炎熱潮濕。
馬來西亞共有13個州屬與3個聯邦直轄區,總面積為329,847平方公里(127,355平方英里)[3],人口約3000萬以上。吉隆坡為該國金融與憲法法定首都,而布城是該國行政首都和聯邦中央政府所在地。馬來西亞最高領導人為國家最高元首[4],政府內閣首長則稱作首相。[5]該國政府沿用西敏議會制,行政體系由國會議員組成。
概要
[編輯]馬來西亞國名與發音 | |||||||||||||||
漢語名稱 | |||||||||||||||
---|---|---|---|---|---|---|---|---|---|---|---|---|---|---|---|
正體字 | 馬來西亞 | ||||||||||||||
簡化字 | 马来西亚 | ||||||||||||||
郵政式拼音 | Malaysia | ||||||||||||||
| |||||||||||||||
馬來語名稱 | |||||||||||||||
馬來語 | Malaysia |
馬來西亞歷史
[編輯]馬來西亞歷史 |
---|
歷史系列條目 |
馬來西亞主題 |
馬來西亞的歷史最早追溯至7世紀與14世紀之間,成立前可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歐洲殖民統治與新移民的到來。6當時,印度傳入興都教和佛教文化,在蘇門答臘的三佛齊文明達到高峰,對馬來半島和婆羅洲的大部分地區影響深遠。早在10世紀,伊斯蘭教傳至馬來半島和婆羅洲,後於14世紀至15世紀間主導該地。然而,近現代歐洲殖民宗主國葡萄牙和英國軍隊在馬來西亞領土先後宣示主權,並大量引入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勞動者,以滿足經濟需要。1942年至1945年,日軍占領該殖民統治地區長達三年八個月,此前亦加上馬來亞共產黨的成立,引發多次暴動與反抗,最終在第一任首相敦姑阿都拉曼前往英國協商後於1957年8月31日宣告馬來亞聯合邦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砂拉越、沙巴和新加坡參組馬來西亞,但由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產生政治分歧,新國於1965年8月9日離開馬來西亞聯邦,從而形成今日的馬來西亞。
以下為國史事跡列表:
歷史事跡
[編輯]條約協定
[編輯]馬來西亞政治
[編輯]馬來西亞實施的政治體系共有五項制度,分別是聯邦制、西敏制、代議民主制、選舉君主制以及君主立憲制,最高元首是該國的一國之君,同時任職軍事最高統帥,每五年將由九個州屬的世襲統治者(或當地俗稱:蘇丹)在統治者會議中遴選。
馬來西亞政府的立法部門為兩院制的馬來西亞國會,由上議院及下議院組成。70位上議員任期為三年,當選擔任職務不超過兩次;26位上議員是由十三個州屬的州議會間接選舉各選出兩位;四位上議員由最高元首在聯邦直轄區中委任(吉隆坡兩位、布城和納閩各一位);其餘的40位上議員則由首相向最高元首推薦提呈。222位下議員,即國會議員,是通過民主制國家選舉由馬來西亞公民投票遴選,當選擔任職務不超過五年。
馬來西亞選舉
[編輯]新一屆國家選舉舉行前,首相將宣布解散國會,隨後由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公布選舉日期。該國首屆正式選舉在馬來亞獨立後於1959年舉行,最近的一次選舉(第十三屆選舉)於2013年5月5日舉行。目前,現任最高元首為吉蘭丹蘇丹莫哈末五世,而現任首相為拿督斯里納吉·阿都拉薩,所屬政黨聯盟為國民陣線。
以下為馬來西亞各屆選舉系列條目:
- 1955年馬來西亞大選
- 1959年馬來西亞大選
- 1964年馬來西亞大選
- 1969年馬來西亞大選
- 1974年馬來西亞大選
- 1978年馬來西亞大選
- 1982年馬來西亞大選
- 1986年馬來西亞大選
- 1990年馬來西亞大選
- 1995年馬來西亞大選
- 1999年馬來西亞大選
- 2004年馬來西亞大選
- 2008年馬來西亞大選
- 2013年馬來西亞大選
馬來西亞政黨
[編輯]根據馬來西亞1981年選舉條例,參與馬來西亞選舉的政黨必須向選舉委員會註冊方可參與選舉。目前共有37個在冊政黨。
編號 | 政黨名字 | 成立日期 |
---|---|---|
1 | 國民陣線(簡稱:國陣) | 1973年 |
2 | 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又稱馬來西亞全國巫人統一機構;簡稱:巫統) | 1946年5月11日(舊) 1988年2月13日(新) |
3 |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簡稱:馬華公會、馬華) | 1949年2月27日 |
4 | 馬來西亞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 | 1949年8月 |
5 | 砂拉越土着保守聯合黨(簡稱:土保黨) | 1973年4月30日 |
6 | 砂拉越人民聯合黨(簡稱:人聯黨) | 1959年 |
7 | 馬來西亞民政運動黨(簡稱:民政黨) | 1968年3月24日 |
8 | 人民進步黨(簡稱:進步黨) | 1953年4月10日 |
9 | 沙巴自由民主黨(簡稱:沙自民黨) | 1989年 |
10 | 砂拉越人民黨(簡稱:砂人民黨) | 2004年 |
11 | 沙巴卡達山杜順姆魯族統一機構(又稱沙巴民族統一機構;簡稱:沙民統) | 1964年5月(舊) 1999年10月30日(新) |
12 | 沙巴團結黨(簡稱:沙團結黨) | 1985年3月5日 |
13 | 砂拉越民主進步黨(簡稱:砂民進黨) | 2002年11月9日 |
14 | 馬來西亞伊斯蘭黨(簡稱:伊斯蘭黨、伊黨) | 1955年5月31日 |
15 | 人民公正黨(簡稱:公正黨) | 2003年8月3日 |
16 | 民主行動黨(簡稱:行動黨) | 1965年10月 |
17 | 馬來西亞錫蘭國民大會 | 1958年1月 |
18 | 惠民黨 | 1995年2月16日 |
19 | 馬來西亞人民黨(簡稱:人民黨) | |
20 | 馬來西亞人民團結黨 | 1994年 |
21 | 沙巴進步黨(簡稱:沙進步黨) | |
22 | 砂拉越革新黨(簡稱:革新黨) | |
23 | 馬來西亞印裔穆斯林國民大會 | |
24 | 泛馬來西亞印度人進步陣線 | |
25 | 砂拉越工人黨(簡稱:砂工人黨) | |
26 | 國家誠信黨(簡稱:誠信黨) | 2015年8月31日 |
27 | 馬來西亞旁遮普族黨(簡稱:旁遮普黨) | |
28 | 泛馬來西亞伊斯蘭陣線(簡稱:回教陣線) | |
29 | 馬來西亞人民力量黨 | 2009年 |
30 | 馬來西亞社會主義黨(簡稱:社會主義黨) | 2008年6月17日 |
31 | 人民愛國黨(簡稱:愛國黨) | 2009年6月 |
32 | 國民安樂黨(前稱:人民公正陣線) | |
33 | 沙巴國民統一機構(或稱:沙巴統一黨,簡稱:沙統) | |
34 | 砂拉越人民力量黨 | |
35 | 沙巴人民合作黨 | |
36 | 人權黨 | 2009年 |
37 | 土著團結黨(簡稱:土團黨) | 2016年 |
馬來西亞政府行政部門
[編輯]馬來西亞內閣擁有多個政府部門,在政府部門任職工作者統稱馬來西亞公務員。
以下為內閣部門一覽(最後更新於2015年7月29日)[6]:
- 首相 (Prime Minister)
- 拿督斯里納吉
- 副首相 (Deputy Prime Minister)
- 拿督斯里阿末扎希
- 首相署 (Prime Minister's Department)
部長:
副部長:
- 財政部 (Ministry of Finance)
- 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 高教部 (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
- 青年與體育部 (Ministry of Youth & Sport)
- 內政部 (Ministry of Home Affairs)
- 國防部 (Ministry of Defence)
- 交通部 (Ministry of Transport)
- 部長:拿督斯里廖中萊
- 副部長:拿督阿都阿茲
- 衛生部 (Ministry of Health)
-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 旅遊與文化部 (Ministry of Tourism & Culture)
- 通訊與多媒體部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 & Multimedia)
- 國際貿易與工業部 (Minist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Industry)
- 國內貿易、合作社與消費部 (Ministry of Domestic Trade, Co-operatives & Consumerism)
- 人力資源部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 農業與農基工業部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Agro-Based Industry)
- 工程部 (Ministry of Works)
- 能源、綠色工藝與水務部 (Ministry Of Energy, Green Technology & Water)
- 種植與原產業部 (Ministry of Plantation Industries & Commodities)
- 鄉村與區域發展部 (Ministry of Rural & Regional Development)
- 科學、工藝與革新部 (Minist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 Innovation)
- 部長;拿督威弗烈
- 副部長:拿督阿布巴卡
- 婦女、家庭與社會發展部 (Minsitry of Women, Family & Community Development)
- 聯邦直轄區部 (Ministry of the Federal Territories)
- 城市和諧、房屋與地方政府部 (Ministry of Urban Wellbeing, Housing & Local Government)
- 部長:拿督諾奧馬
- 副部長:拿督哈麗瑪
- 天然資源與環境部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 Environment)
馬來西亞政府司法部門
[編輯]馬來西亞法庭由 馬來西亞聯邦法庭、馬來西亞上訴法庭、馬來西亞高等法庭、馬來西亞回教法庭等構成。
馬來西亞外交關係
[編輯]馬來西亞外交關係良好,使其友好國家在國內設立外交機構,同時馬來西亞也在友好國家境內設立外交機構。
國際組織成員
[編輯]馬來西亞是下列國際組織的成員:[2]
|
|
馬來西亞法律和次序
[編輯]馬來西亞軍事
[編輯]- 指揮
- 總司令: 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端姑米占·再納·阿比丁
- 軍師: 阿都阿茲(Tan Sri Dato' Sri Abdul Aziz bin Hj Zainal)
- Forces
- 馬來西亞軍事史
馬來西亞地理
[編輯]馬來西亞處於北半球和東半球之間,可細分為歐亞大陸、亞洲、東南亞以及馬來半島與婆羅洲。該國屬超級生物多樣性國家同盟,並且是一個民族國家。馬來西亞的時區為馬來西亞標準時間,和提議中的東盟統一時區 (UTC+08:00)一樣。
馬來西亞地理極點最高處位於京那巴魯山,總高度為4,095公尺(13,435英尺);最低處則是南海和印度洋(0米)。馬來西亞的陸地邊界長2,669 公里,並分別和以下國家接壤:
馬來西亞海岸線總長4,675公里,其中馬來西亞半島有2,068公里而東馬有2,607公里。馬來西亞人口為超過30,000,000人,在世界中排名第40位。馬來西亞面積為329,847 平方公里,在世界中排名第66位。
馬來西亞環境
[編輯]馬來西亞自然地理特徵
[編輯]馬來西亞大區
[編輯]馬來西亞生態區
[編輯]馬來西亞行政區劃
[編輯]馬來西亞州屬
[編輯]馬來西亞共有十三個州:
馬來西亞聯邦直轄區
[編輯]馬來西亞共有三個聯邦直轄區,郵編聯邦管轄:
馬來西亞縣份
[編輯]馬來西亞城市
[編輯]馬來西亞經濟和基礎建設
[編輯]- 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列表 (國際匯率): 38位
- 馬來西亞農業
- 馬來西亞會計
- 馬來西亞銀行
- 馬來西亞通訊
- 馬來西亞公司列表
- 馬來西亞能源
- 馬來西亞保健
- 馬來西亞礦業
- 馬來西亞科技
- 馬來西亞貧窮率
- 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
- 馬來西亞電訊
- 馬來西亞旅遊
- 馬來西亞交通
- 馬來西亞供水和衛生
經濟計劃及政策
[編輯]馬來西亞人口
[編輯]宗教
[編輯]種族
[編輯]馬來西亞文化
[編輯]
|
|
|
馬來西亞藝術
[編輯]馬來西亞體育
[編輯]馬來西亞教育
[編輯]- 基本測驗
- 小六鑑定考試 (UPSR)
- 中三評估 (PT3)
- 馬來西亞教育文憑 (SPM)
- 馬來西亞高等教育文憑 (STPM)
參見
[編輯]參考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政府
- myGovernment Portal – Malaysian Government Portal
-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er of Malaysia
-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
- 地圖
- 概覽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