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舊址
黃埔軍校舊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 |
分類 | 革命遺址及革命建築物 |
時代 | 1924年-1927年 |
編號 | 3-21 |
認定時間 | 1988年1月13日 |
黃埔軍校舊址位於中國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內,是孫中山創辦的新式軍事政治學校「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的首個校址,包括校本部、孫總理紀念室、孫總理紀念碑、俱樂部、游泳池等建築,總面積約5.7萬平方米[1]。1984年6月被闢為紀念館,成為廣州市的知名旅遊景點。
歷史
[編輯]1924年1月28日,孫中山擇定在廣州近郊黃埔長洲島上、原廣東陸軍小學堂和海軍學校校舍舊址為陸軍軍官學校校址。1924年2月,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組織對校園進行勘測、設計、修繕,歷時兩個多月施工,校園基本整修完成,於當年5月開始辦學[2],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舉辦開學典禮。1924年8月,在島上平崗、蝴蝶崗一帶增建校舍,隨着學生增多,校舍遍布長洲島上莊、下莊一帶,占據島上近半土地,面積近4平方公里,軍校還在附近修建了中山公園、仲愷公園、中正公園、濟深公園供師生休憩。1926年3月,陸軍軍官學校改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軍校在此辦到第七期,1928年3月,黃埔軍校遷往南京,副校長李濟深在原校址仍以黃埔軍校名義繼續招生,為其第八路軍培養幹部,直至1930年9月廣州校本部停辦。
1938年,日軍占領廣州,校舍大部分建築物被日軍飛機炸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黃埔軍校舊址開始逐步維修復原。1984年6月16日,為紀念黃埔軍校建校60周年,廣州市成立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由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負責管理,館名由徐向前題寫。1988年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出資2000多萬,按照「原方位、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則重建軍校校本部,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3],建築面積為10600平方米,2004年至2006年,又對舊址進行全面維修保護。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2020年,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轉由辛亥革命紀念館具體管理。2023年3月24日,廣州市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旅遊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4]。
為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自2024年4月11日臨時封閉,進行展陳改造和環境提升建設[5][6],並於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當天(6月16日)16時恢復開放[7],其中,修復後的黃埔軍校俱樂部是首次以場景復原後的面貌向公眾開放[8]。
建築
[編輯]選址
[編輯]黃埔軍校原定以廣州市區內的「測量局及西路討賊軍後方病院」(即今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及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北校園一帶)為校址,由於當時滇、桂軍閥盤踞廣州,為避開軍閥的控制和干擾,需選擇交通不便,遠離市區的地方,長洲島位於珠江中央,四面環水,環境幽靜。島內築有多處炮台,與魚珠炮台、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能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難攻,便於學習與練武;;還有島上有清陸軍小學堂的校舍,略加修葺,即可使用,還可節省人力和資金。因此孫中山經過再三考慮,決定把軍校設在長洲島上。
正門
[編輯]軍校正門是黃埔軍校舊址中最具代表性的景觀,為一座兩柱橫架門樓的歐陸式大門,於1924年創辦軍校時於原陸軍小學門前新增建。軍校創辦時在原陸軍小學堂祠堂式大門前面增建歐陸式大門。黃埔軍校大門坐南向北,面臨珠江,中央上方橫匾上有譚延闓[9][10]所書「陸軍軍官學校」幾個大字。在二門門口掛著「殺盡敵人方罷手,完成革命始回頭」對聯,二門右側牆壁上掛有蔣介石手書的校訓「親愛精誠」[11]。門前有兩個哨崗,後面的兩間房子是衛戍室。軍校大門彩樓兩旁原掛有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額為「革命者來」。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改為總理遺囑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校本部
[編輯]黃埔軍校校本部是軍校舊址的核心部分,占地總面積9444平方米,建築面積10600平方米,主體建築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層磚木結構的走馬樓,分為三路四進,四周迴廊相圍,各層廊內相通,走廊相連,每進之間以天井相隔。在南北走向的中軸線東西兩側,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對稱。原為廣東陸軍小學堂校舍,黃埔軍校建校後,連接前後四排房舍的大通道被改為舉行各種公共活動的「大花廳」,二樓為校長室及軍校各部領導的辦公室,後進則以學生課室和宿舍為主。目前,校本部為展示黃埔軍校歷史的校史展廳,並復原了政治部、官長飯廳(大會議室)、教授部、顧問室、入伍生部、自習室、學生宿舍、教練部、戰術總教官室等二十餘個場景空間。
孫總理紀念室
[編輯]又稱「孫中山先生故居」,舊稱學海樓,為一幢2層磚木結構樓房,建築面積805平方米,原為大清海關總稅務司[12][13],曾作為教職員工的辦公處,1926年3月改作軍校校舍,孫中山來校視察時曾在多次下榻於此。1925年,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後,黃埔軍校決定在此設立總理革命博物館和總理紀念室,並於1928年11月12日開幕。1952年重建,房屋由原先的木質結構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1956年,在此設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目前,一樓復原了粵海關黃埔分關的部分辦公室,並附設「小樓昨日——粵海關黃埔分關及其舊址變遷展覽」,二樓主要為孫中山臥室的復原陳列、孫中山在廣東的革命活動展覽,以及「孫中山、梅屋莊吉與黃埔軍校」展覽。
軍校俱樂部
[編輯]位於孫中山故居西邊的黃埔軍校俱樂部,是歐式紅色建築,落成於1926年11月1日,其主體空間是一個兩層高的大禮堂,面積達1020平方米,是軍校規模最大的單體建築以及最高規格的典禮建築,用於舉,同時也是軍校師生舉辦大型會議、活動、文藝演出的場所。軍校的「血花劇社」主要在此排練和演出。禮堂講台中央和兩側分別懸掛孫中山像、總理遺訓、中華民國國旗、國民黨黨旗和林則徐焚鴉片、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犯天津、沙基慘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畫;禮堂懸掛廖仲愷、朱執信、史堅如等名人像。黃埔軍校當年的「清黨」便是在俱樂部舉行。俱樂部西側設有游泳池,是1926年軍校為適應在南方水網地帶作戰需要,由船塢改建而成,分淺、深水池,深水池直接與珠江相通。
孫總理紀念碑
[編輯]民國17年(1928年)11月,軍校在校園南面八卦山上建立孫總理紀念碑,1930年9月26日落成。紀念碑的造型獨具匠心,利用兩邊交叉而上的階梯及銅像,構成「文」字,暗含了孫文的意思。碑座正面刻有軍校校訓「親愛精誠」四個大字。碑座底層7級,上層5級,中間隔有較長的平級將其截然分開。 7級代表軍校在此辦了7期,5級則代表軍校師生共參加了五次戰役;也指軍校在長洲島辦了7期,在外地辦了5期,中國大陸共辦了12期。紀念碑身正面刻有「孫總理紀念碑」六個隸體大字,為胡漢民的筆跡。東面刻有孫中山彌留之際呼喚的七字「和平、奮鬥、救中國」。碑身背面刻有總理像讚,是孫中山一生的寫照。西面刻有總理訓詞,後來成為中華民國國歌。軍碑的正面為「孫中山紀念碑」六個隸書大字,背面為總理像,東面為總理遺訓,西面為總理開學訓詞。從山底到山頂的階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裝飾,表面鑲有校訓「親愛精誠」四個大字。 [14]
碑頂塑有孫總理銅像,孫中山銅像身穿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眾,高2.6公尺,重逾2000斤,是先生當年的日本好友梅屋莊吉出資,牧田祥哉敬作,篠原金作工場鑄造。其銅像與廣州中山大學、南京中山陵和澳門孫中山紀念館的孫中山銅像一致,分別為梅屋本人捐贈,其中南京一尊原為梅屋贈與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澳門孫中山紀念館的一尊原為梅屋莊吉贈與孫中山故鄉香山的孫中山故居,1938年被移往澳門。
在中國,一般的紀念碑多是坐北朝南,但該紀念碑卻坐南朝北,隱含著孫中山北定中原、統一中國的遺願。
2022年,孫總理紀念碑開始圍蔽修繕工作,2024年6月再次對公眾開放。
東征陣亡將士墓
[編輯]東征陣亡烈士墓座落在軍校西南的平崗,面積5萬多平方米。是1925年中華民國軍政府紀念討伐陳炯明[15][16][17]叛軍而陣亡將士修建,於1926年6月落成,葬有516位烈士遺體。墓園門口門楣上的一行字因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造型相似,素有「小黃花崗」之稱。由墓道、墓塚、紀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構成長數百米的中軸線,墓中埋葬了在兩次東征等戰役中陣亡的516名將士。墓的西邊是「十七少將墓」,安葬的是在「兩廣事變」中陣亡的、黃埔軍校出身的17位國民革命軍少將。1936年,在墓園正門前增建「東徵陣亡烈士紀念坊」。紀念坊面臨珠江,用花崗石和紅磚建成,有3個斗拱形門,上蓋琉璃瓦,門頂題字為蔣介石所題。文化大革命期間,東征陣亡將士題名碑、少將墓、涼亭等均遭到毀壞。1984年,廣州市政府撥款對墓園進行復原維修,1991年新建了東征史跡陳列室。 [18]
北伐紀念碑
[編輯]北伐紀念碑矗立在長洲島平崗,高達10米,呈方錐台形,是1929年為紀念北伐陣亡的軍校生而建的花崗石紀念碑,碑的正面刻「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學生出身北伐陣亡將校紀念碑」,東、西兩面分別刻有「捐軀救國」、「為民犧牲」等字樣,由軍校代校務何遂撰寫碑文「平岡之石齒齒兮,黃埔之水淙淙;屹豐碑以萬世兮,將以垂紀於無窮」。碑座的東、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陣亡的獨立團第一營營長曹淵等353位黃埔軍校學生的名字。但由於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失敗,大部分共產黨員陣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記[19]。 紀念碑後曾被破壞,1984年4月之後復修。
現狀
[編輯]舊址目前已免費參觀,但需通過網站或微信公眾號線上預約,每天限人數2000人,憑預約信息及有效證件入場。逢週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和特殊情況除外),週二至週日9:00到17:00開放參觀,16:30停止入館[20]。
舊址低層分別開設「黃埔軍校史蹟」、「黃埔群英館」和「北伐戰爭中的黃埔人」三個主題共六個展館。其中黃埔群英館為展示在黃埔軍校的學生和教官的油畫,其他均為展示黃埔軍校歷史內容,只是史蹟為黃埔軍校的歷史年表,黃埔人為以人物為主軸介紹黃埔軍校的歷史。
而舊址後一排房屋作為黃埔青少年訓練營成員的臨時宿舍,第二排為訓練營的集合教室。
圖集
[編輯]-
黃埔軍校大門
-
衛戍室
-
管理部
-
政治部
-
校長室
-
校長辦公廳
-
總理室
-
校長會客廳(官長集合室)
-
黃埔軍校舊址管理單位辦公室
-
官長飯廳
-
教授部
-
入伍生總隊部
-
書報閱覽室
-
自習室
-
學生宿舍
-
黃埔軍校史蹟展覽
-
黃埔群英館
-
北伐戰爭的黃埔人展覽
-
黃埔軍校走廊望大門
-
黃埔軍校講解員在作解說
-
黃埔軍校部分房屋被黃埔軍校訓練營使用
-
校舍
-
第四期學生畢業紀念冊
開放時間
[編輯]- 校本部、孫總理紀念室、孫總理紀念碑、白鶴崗炮台:周二至周日09:00-17:00(16:30停止入館)
- 東征陣亡烈士墓園:周二至周日09:00-12:00,13:00-17:00(16:30停止入館)
- 逢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和特殊情況除外)
- 觀眾須在參觀前7天內提前使用有效證件預約入場
公共交通
[編輯]遊客可從魚珠碼頭乘搭輪渡往長洲碼頭,或乘坐廣州地鐵7號線至長洲站,再換乘島內公交到達黃埔軍校舊址。
注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岭南文史】将帅根植百年名校 丰碑无愧岁月峥嵘_黄埔军校_革命_孙中山. www.sohu.com. [2024-07-24].
- ^ 将帅根植百年名校,丰碑无愧岁月峥嵘-文史广东. www.gdwsw.gov.cn. [2024-07-24].
- ^ 何代寧. 重修黄埔军校旧址的努力. 微信公眾平台. [2024-07-24].
- ^ 洪鈺敏. 官宣!广州新增8家4A级旅游景区. 南方日報. 2023-03-25 [2023-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3).
- ^ 何瑞琪. 迎接建校100周年 黄埔军校闭馆整修. 廣州日報. 2024-04-13: 06 [2024-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30).
- ^ 何瑞琪. 多处首次开放!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6月16日焕新开馆. 廣州日報. 2024-06-11 [2024-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2).
- ^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校本部6月16日恢复预约开放. 大洋網. 2024-06-05 [2024-06-13].
- ^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本周日焕新开馆 - 广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gz.gov.cn. [2024-07-24].
- ^ 劉玲玲. 《“伴食宰相”谭延闓》. 百科知識. August 2012, (15): 50–52 (中文(中國大陸)).
- ^ 雪珥. 十日都督焦大哥(二). 廣州: 南方都市報. 2011-06-16 (中文(中國大陸)).
- ^ 解思忠. 《黄埔精神的提炼概括》. 黃埔. May 2013, (3) (中文(中國大陸)).
- ^ 財政部關稅總局. 中华民国海关简史. 台北: 財政部關稅總局. 2008-06. ISBN 9570048611 (中文(臺灣)).
- ^ 历任海关首长照片. 台北: 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 [201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中文(臺灣)).
- ^ 黄埔军校外部建筑. 廣州: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1-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8) (中文(中國大陸)).
- ^ 師永剛、張凡. 《蒋介石:1887~1975(上)》.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11-03: 112. ISBN 9787507534474 (中文(中國大陸)).
- ^ 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 台北: 中正文教基金會. [2014-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4) (中文(臺灣)).
- ^ 陈炯明:维新立宪,辛亥与二次革命,闽南护法. [201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8) (中文(中國大陸)).
- ^ 东征阵亡烈士墓园:逝者长眠精神永存. 華廣網. 2011-01-17 [2013-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 ^ 黄埔军校旧址. 廣州: 中國台灣網-黃埔軍校同學會. 2014-04-16 [2017-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1) (中文(中國大陸)).
- ^ 广州市备案博物馆参观信息表(2023年6月). 廣州市人民政府.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