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陳餘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陳餘(?—前205年),秦末大梁(今河南開封)人,代王趙國太傅井陘之戰敗予韓信,被殺死。

簡介

[編輯]

陳餘之父仕於魏國。早年,陳餘遊學趙國苦陘,精通儒術。趙國富豪公乘氏把女兒嫁給陳餘。這時陳餘結識了張耳,年少的陳餘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張耳,並且效法藺相如廉頗,結為刎頸之交。

前225年,秦國滅亡魏國,秦王政(秦始皇)聽聞此兩人是魏之名士,懸賞得張耳千金,陳餘五百金。張耳、陳餘改名換姓,一起到了地,作里監、門吏以謀生。兩人相對。里吏一次因故鞭笞陳餘,陳餘想反抗,張耳阻止了他,使他受笞。里吏走了之後,張耳在桑下數落陳餘:「我原先怎麼跟您講的?今天難道打算因小小的羞辱,而死在一個小吏手中麼?」陳餘同意了他的話。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大澤鄉起事,占據陳郡,張耳、陳餘投奔陳勝。陳勝大喜,封張耳、陳餘為官。陳勝要自立為王,張耳、陳餘主張立六國宗室為王。陳勝不聽,張耳、陳餘想脫離陳勝,便建議進攻趙地。陳勝任武臣為將軍,張陳二人被任為左右校尉,率士卒三千人攻趙。武臣從白馬津強渡黃河,范陽蒯通說降范陽縣令,連得趙地十餘城。八月,武臣率義軍趨至邯鄲。這時陳勝在陳地稱王,陳餘等人亦勸武臣自立為趙王。

武臣稱王,以張耳為右丞相邵騷左丞相,陳餘為大將軍。陳勝希望武臣去援救駐兵戲水(今陝西臨潼)的起義軍將領周章,承認了武臣稱王。武臣卻只想割據一方,派韓廣北攻燕國李良常山太原。李良兵力不足,返回邯鄲求援時,遇見武臣的姐姐飲酒歸來,李良誤以為武臣的姐姐羞辱自己,一怒之下,殺死了武姐,一不作二不休,又殺武臣、邵騷,追殺張耳、陳餘。陳餘擊敗李良。李良投奔秦將章邯。武臣已死,張耳、陳餘等立舊趙國公族趙歇為趙王,定都信都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章邯攻殺項梁後,派部下王離進攻趙國,攻克了邯鄲。王離圍攻張耳、趙歇所在的鉅鹿,張耳向常山的陳餘求援。陳餘北收常山數萬人,率援軍到鉅鹿城下見章邯軍勢強,不敢進攻,屯駐於鉅鹿之北。張耳派部下張黶和陳餘的親族陳澤作為使者求援,斥責他不顧刎頸之交。陳餘說自己不能白白送死,要活下了為張耳、趙歇報仇。最後借五千兵給張黶、陳澤,讓他們進攻章邯軍,結果五千人全軍覆沒。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項羽率軍北渡漳河,與秦兵爆發了鉅鹿之役,俘虜王離,解鉅鹿之圍。十二月,張耳見陳餘,責其不肯相救,陳餘怒解印綬,推給張耳,起身去廁所解手,張耳一時不知所措,幕僚對張耳道:「此乃天賜於你,若不取,反受其害。」張耳收下陳餘的印信,得到其兵權,陳餘只能獨自與在軍中友好的數百人漁獵於河邊、沼澤,從此二人失和。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此時張耳同各路諸侯入關中。項羽素聞張耳之名,乃分趙地北部,立張耳為常山王,改封趙歇為代王。但因先前張耳、陳餘有隙,且項羽只讓陳餘分得南皮旁的三縣,令陳餘聞知大怒,對別人說:「張耳與我功勞相等。今張耳為王,我卻封侯,項羽對我不公。」陳餘使門客夏說說服齊王田榮出兵,助其三縣之兵襲擊常山王張耳。

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張耳敗走,投靠漢王劉邦,陳餘復立趙歇為趙王,而其自立為代王,號成安君,但不赴代國,而是留在趙國以太傅的身份輔佐趙歇。漢王劉邦招降陳餘,陳餘要見到張耳的首級才肯降,劉邦斬了一個面貌相似張耳的人,用其首級誆騙了陳餘,於是陳餘降漢。在彭城之戰後,陳餘知道張耳根本沒死,便反叛劉邦。

漢高祖三年(前204年)十月(秦國曆法,按夏曆公曆仍是前205年),韓信曹參消滅魏豹後,與張耳出井陘擊趙。陳餘對於南路劉邦的進攻十分憂慮,但不聽李左車之言。在井陘之戰中,韓信神妙的運用兵法背水一戰,大勝。陳餘被劉邦斬殺,卒於邯鄲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史記/卷089》,出自司馬遷史記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漢書·卷032》,出自班固漢書

參考資料

[編輯]

傳中主要記述了傅、靳、周三人隨從劉邦征戰及升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