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
額爾齊斯河沿岸風光
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位置圖
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位置圖
保護區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位置
位置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區
最近城市阿勒泰市
座標46°31′31″N 88°57′56″E / 46.52528°N 88.96556°E / 46.52528; 88.96556
面積68.08萬公頃
建立2004年

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2004年成立的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阿爾泰山東北部。保護區管理範圍主要為額爾齊斯河烏倫古河幹流支流的主要集水區域,保護區內有以西伯利亞落葉松為主的森林,也有有12科22屬70種的珍稀植物。紫貂北山羊雪豹等珍稀野生動物也生活在這裡。2010年,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與喀納斯自然保護區一起以「中國阿爾泰山」的名義被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保護區地理信息

[編輯]
額爾齊斯河沿岸風光
額爾齊斯河沿岸風光

地理信息

[編輯]

阿爾泰山全長2,000千米,寬從130千米到200千米不等,沿西北-東南方向橫跨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蒙古西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東部。中國境內的阿勒泰山占阿爾泰山脈總長度的四分之一,長約500千米,是阿爾泰山脈的中段南麓。主要山峰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最高峰3876米,保護區平均海拔在2500米到3500米之間[刊 1]。行政區劃分上,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地處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區境內,橫跨福海縣富蘊縣清河縣三縣的山區部分。北面與東面和蒙古國接壤,西與福海縣以卓爾特河為界,南側與富蘊林場、青河林場向接。保護區南北長163千米,東西寬近48千米[刊 1]。保護區範圍為東經88°57'56.61″-91°04'05.90″,北緯46°31'31.63″-48°33'27.85″,總面積68.08萬公頃,兩河源保護區有核心面積為29.83萬公頃、緩衝區面積為19.22萬公頃以及科學實驗區為18.54萬公頃[刊 2]。保護區管理範圍主要為額爾齊斯河烏倫古河幹流支流的主要集水區域[網 1]。以森林、野生動植物、草原、草甸和濕地構成保護主體。以發源於阿爾泰山的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倫古河的源頭生態環境為保護對象[刊 2]

地質地形與地貌

[編輯]

阿爾泰造山帶是因為2.3億年前準噶爾次生殼體對西伯利亞次生殼體不斷碰撞和擠壓而形成的。弧前連續增生和陸緣裂解再拼合作用共同組成了中亞造山帶的形成機制。阿爾泰造山帶是自奧陶紀-志留紀陸緣弧英語Continental arc開始俯衝,在泥盆紀陸弧和陸緣邊緣裂解加劇,形成弧後盆地,並於晚泥盆世的時候,洋盆閉合,在早石炭世進入晚造山階段並最終到二疊紀末尾進入尾聲的一次構造運動。此次運動引起了阿爾泰山地殼橫向縮短和豎向增厚,最終形成阿爾泰造山帶[刊 3][刊 4]。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位於阿爾泰造山帶的北阿爾泰構造帶與南阿爾泰構造帶內[刊 1]

由於該地區的新生代造山運動劇烈,使得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內有多條斷裂沿北西向東南分布[刊 5]。且中國新疆阿爾泰山整體呈現西北高且寬,東南低且窄的地形特徵[刊 6]。後經過冰川或水的侵蝕作用以及乾燥剝蝕作用,使得兩河源地區也擁有廣泛存在的準平原。保護區內依然存在現代冰川活動英語Glacial motion,擁有充分發育的冰川地貌。由於受到地殼運動、古代冰川以及河流侵蝕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保護區內多有輻射狀深溝峽谷。並且形成多處山間盆地英語Intermontane、山前盆地和沿河階地的發育[刊 1]。因為兩河源地區內岩漿活動劇烈,兩河源地區發育了大量花崗岩雲母片麻岩,大量石片石屑因為長期風化聚集於山坡或沿坡滑瀉[刊 5]

氣候溫度

[編輯]

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地處歐亞大陸腹地,為大陸性寒溫帶寒冷氣候。保護區主要受到大西洋、北冰洋冷濕氣團,西伯利亞蒙古高壓反氣旋氣團和準噶爾盆地上空乾暖氣團的影響。使得保護區一年內氣溫寒冷的時候較多,高氣溫的時間較短,每年的冷暖差值較大,每天的氣溫變化明顯。保護區內年均氣溫-2攝氏度,極端高溫為33.3攝氏度,極端低溫達-51.5攝氏度。降水量隨着海拔每增高100米而增加30到80毫米,低山帶降水量200到300毫米,中山帶300到500毫米,高山帶則達600到800毫米[刊 7]。降水從北向南,從東向西減少,主要降水集中在6月到8月的夏季[刊 8]。從1980年到2005年,額爾齊斯河源地區年降水量每年增長,然而自2005年起到2015年,該地區降水量開始減少。1980年起,每年冬季及前後降水明顯增加,且占年降水量比例逐漸變大[刊 9]。保護區無霜期超過100天[刊 10]

水系

[編輯]

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內有5條年徑流量超過1億立方米的河流,發源於阿爾泰山區的河流達56條。涵養水源將近50億立方米[刊 2]。烏倫古河的源頭由發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新疆阿爾泰山東段南坡阿尤薩依山、三道海子等地的大青格里河、基什克奈青格里河、查干郭勒河、強罕河和發源於蒙古國境內阿爾泰山北坡的布爾根河等組成。烏倫古河最終流入新疆第二大淡水湖烏倫古湖。源頭最高點為都新烏拉山,海拔3863米。全流域面積37,882平方千米,河流全長811千米,年徑流量大10.7億立方米[刊 11]。額爾齊斯河發源於新疆阿爾泰山東北部南麓,地處中蒙邊界,其源頭由庫依爾特斯河與卡依爾特斯河組成,全流域面積達50,000平方千米,河流全長約500千米,平均年徑流量大105.5億立方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唯一一支注入北冰洋跨界河流[刊 12]。兩河源保護區內主要分布有總面積超過83,735公頃的三種濕地,分別是泥炭沼澤濕地、河流濕地以及湖泊濕地。其中泥炭沼澤濕地占阿爾泰山濕地總面積的一半,面積近12萬公頃,因為阿爾泰山在第二個溫暖期泥炭堆積旺盛,這使得阿爾泰山的泥炭濕地的分布範圍廣並且其厚度可達8米。保護區內河流濕地總占地面積10.1萬公頃,占阿爾泰山濕地總面積的43%。湖泊濕地面積1.5萬公頃,套查干郭勒湖、諾爾特湖、三道海子等都擁有保護區內著名的湖泊濕地[刊 13][刊 2]

包括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在內的阿爾泰山區的河流水源主要是通過雪水或冰川融化所形成的冰雪融水英語Meltwater降雨以及地下水進行補給[刊 14]。烏倫古河徑流來源主要是季節性融雪以及夏季降雨,全年水量主要出現在5月和6月的春汛時期。8月到10月為非汛期,徑流量較為平穩,冬季則為枯水期,這時候徑流量以地下水補給為主[刊 11]。與烏倫古河類似,河流水源補給主要為季節性融雪和降水,其次為地下水。汛期為5月到7月,期間的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近七成,8月到10月為非汛期,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近四分之一,11月到次年3月則純為地下水補給,僅占年徑流量的7.7%[刊 12]

土壤土地與礦產

[編輯]

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內土壤和氣候、地貌、植被垂直帶分布明顯。土壤垂直帶自下而上分別為800-1100米的棕鈣土、1100米到1800米的栗鈣土、1400米到2400米的山地灰色森林土、2300-2600米的亞高山草甸土、26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土以及山地沼澤土[刊 1]。土壤多為輕壤、砂壤,土層較厚且濕潤。按氣候、地貌、植被垂直帶來分,保護區以山地荒漠帶、山地草原帶、針闊混交林帶、針葉林帶、亞高山草甸帶、高山草甸和高山甸狀植被帶等為主[書 1]。由於過載放牧以及礦業的過度開發,使得當地草場被破壞,形成大量裸地。保護區內礦藏較為豐富,發現礦產10大類84種,2004年探明儲量的有46種。主要為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刊 15]。產量較多的礦產有白雲母長石[刊 15],其他如等金屬礦產[刊 15][會 1]煤炭雲母玉石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砂等非金屬礦產也很豐富[刊 16]。該地區也出產綠寶石、紫牙烏石、芙蓉石等寶石[刊 17]

動植物資源

[編輯]

植物

[編輯]

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保護區內分布着81科385屬967種維管植物。其中蕨類植物7科8屬19種,裸子植物3科4屬9種,被子植物71科373屬939種[刊 1]種子植物中,具有優勢英語Dominance (ecology)的科為菊科禾本科豆科等10科[刊 18]。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占有優勢,其物種數為58科312屬782種,而單子葉植物僅有13科61屬157種[刊 1]。保護區內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阿爾泰山林區山高坡陡,大部分的樹木都生長在海拔1000到2400米的16度到45度的陰坡、半陰坡或部分陽坡的溝谷地帶,主要樹木是西伯利亞落葉松西伯利亞雲杉西伯利亞冷杉西伯利亞紅松等。河谷地帶分布有少量的疣枝樺苦楊等。陽坡為灌木草原,並有歐洲山楊生長在其中[刊 19][刊 20]。保護區內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植物有5科7屬10種,分別為木賊麻黃四裂紅景天狹葉紅景天黃耆雪蓮花凹舌蘭小斑葉蘭紫點紅門蘭紫斑葉紅門蘭寬葉紅門蘭。保護區內共有12科22屬70種珍稀植物。其中被收錄於2012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有12科22屬28種,被2013年收錄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有1科3屬5種,其中2種植物被列為瀕危物種,1種被列為近危物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蒙古四國紅皮書收錄有24科43屬49種阿爾泰山珍稀植物,其中被2013年《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收錄有17種。其中綠葉柳被列為極危物種,歐亞圓柏絹柳阿爾泰大黃等9種被列為瀕危物種,西伯利亞落葉松、額河木蓼萍蓬草等7種被列為易危物種[刊 1]。除此之外,保護區內也生長着小葉樺布爾津柳粉枝柳中國黃花柳灰毛柳薩彥柳岩高蘭等禾本植物,白花酢漿草阿爾泰牡丹草顱果草等草本植物,黃芪黨參甘草野韭菜車前草阿魏等中草藥[刊 10]

因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獨特的地形和氣候條件較為符合地衣的生存,該地區地衣種類較為豐富,有明顯的優勢科屬,分布類型多樣且地理成分複雜。保護區內至少發現29科64屬201種地衣[刊 21]。其中樹附生地衣有15科30屬49種,茶漬目種類最多,其中梅衣科種類最多有9屬13種。其次為4屬11種的蜈蚣衣科海拔對樹附生地衣分布影響最大,中海拔山區因為森林鬱閉度高,濕度適中,干擾較少,所以樹附生地衣多樣性高。對樹附生地衣影響較高的其次為鬱閉度英語Tree_crown_measurement#Crown_density濕度[刊 22]。保護區內朽木生地衣有14科20屬43種,同樣也是茶漬目種類最多,有35種。海拔對朽木生地衣影響較大,高海拔地區因朽木種類多、腐蝕度高且朽木數量較多,所以高海拔地區朽木生地衣多樣性較高[刊 23]。兩河源自然保護區內的地面生地衣植物有5科6屬46種,其中以石蕊科種類最多,有32種。保護區內地面生地衣植物中以山地森林帶地衣植物擁有豐富的物種多樣性且占據優勢地位[刊 24]。而對於兩河源自然保護區內的5目20科35屬106種岩面生地衣植物來說,也是茶漬目地衣植物物種最多,且處於優勢地位。共有15科26屬81種。其次為11種的瓶口衣目和9種的黃枝衣目[刊 25]。人類活動也對樹附生地衣和朽木生地衣都產生一定的影響[刊 22][刊 23]。地衣區系中溫帶成分具有優勢,有較為明顯的環北極成分,不過也與東亞成分保持聯繫,泛熱帶和兩極成分較少。區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特點[刊 21]。另外,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的5屬7種4變種鼓藻科植物英語Desmidiaceae也曾被發現和記錄,其中就有新月藻屬英語Closterium寬帶鼓藻屬英語Pleurotaenium凹頂鼓藻屬英語Euastrum微星鼓藻屬英語Micrasterias鼓藻屬[刊 26]

昆蟲與野生動物

[編輯]

阿爾泰山兩河源保護區擁有種類豐富的昆蟲。至少有19目150科643屬1,166種昆蟲在此生存,而據推測整個保護區內的昆蟲區系可能超過4,000種。其中種類最為豐富的為鞘翅目鱗翅目,分別有25科229屬459種和29科190屬335種。13科19屬25種的同翅目、8科24屬28種半翅目、13科36屬48種雙翅目和24科43屬75種膜翅目也是相對種類豐富的昆蟲。原尾目彈尾目雙尾目纓尾目蜉蝣目蜻蜓目螳螂目襀翅目直翅目革翅目纓翅目脈翅目毛翅目的昆蟲也在保護區內被發現。另外囓蟲目食毛目虱目纓翅目蛇蛉目蚤目昆蟲也被認為在保護區內有所分布。該地區昆蟲區系以歐洲-西伯利亞種占優勢,也包含多種區系成分的地區,如泛古北種和中亞細亞種。保護區的昆蟲區系與該保護區植被區系相類似,受垂直帶英語Altitudinal zonation影響,山地荒漠亞帶以旱生型昆蟲為主,山地森林草甸帶則多見中生型昆蟲[刊 27]

阿爾泰山兩河源保護區擁有從荒漠草原到冰雪帶的完整垂直自然景觀,阿爾泰山兩河源地區還有眾多的濕地、河流、湖泊,加之保護區複雜的地形地貌、不同的氣候條件,使之為眾多野生動物提供了棲息地。新疆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擁有獸類54種。鳥類222種[刊 2]。其中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一級保護動物有:紫貂北山羊雪豹貂熊河狸白肩雕玉帶海雕金雕白鶴白鸛胡兀鷲黑鸛波斑鴇以及黑頸鶴等。二級保護動物有馬鹿猞猁盤羊兔猻鵝喉羚游隼水獺蓑羽鶴灰鶴黑琴雞雪兔雪雞駝鹿草原斑貓棕熊以及雪鴞[刊 10]。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獸類有16種,包括棕熊、紫貂、草原斑貓、雪豹、原麝、北山羊、盤羊等[書 2]。另外,黃羊野山羊旱獺麝鼠沙狐野豬河狸野兔刺蝟等野生動物也生活在這裡[刊 10]。除此之外,白斑狗魚銀鯽河鱸湖擬鯉高體雅羅魚貝加爾雅羅魚白梭吻鱸哲羅鮭細鱗鮭江鱈東方歐鯿丁鱥西伯利亞鱘小體鱘等6目9科19屬23(亞)種魚類生活在保護區的額爾齊斯河之中[刊 28][刊 29]

保護區風險因素

[編輯]

影響因素

[編輯]

自然因素

[編輯]

若干種自然因素會影響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氣候變化可能對兩河源地區的物種帶來風險。由於氣候變化,當地的極端高溫天氣明顯增多,極端高溫的溫度平均值也有所提高。而極端低溫事件的次數有所減少,極端低溫天氣的溫度也有所提高[刊 30]。氣候變暖,使得水循環加快。極端水文事件也開始變多。冬季氣溫升高,春季融雪時間提前,兩河的春季融雪洪水提前且洪峰流量增強。夏季降水增加使得當地暴雨洪水增多。冬季的降雪增加使得發生雪災的次數增多,並且讓春季的融雪洪水危害增強[刊 31]。氣溫的連年升高導致烏倫古河在夏季時蒸發量從2009到2018年間持續增加[刊 32]。另外,因為當地氣候原因,兩河源地區地處乾旱區,沿河谷地帶的植被稀少並且有沙源,在有大風的季節中,土地荒漠化必然會發生。加之夏季蒸發量的增加,使得該地區水資源消耗增多,當地的乾旱的情況更為嚴重[刊 32]。大風、洪水同樣會引發大量的水土流失等其他問題[刊 33]

氣候變化也導致草原昆蟲世代時間縮短。兩河源地區病、蟲、鼠害時常發生,這導致了當地當地植被矮化,草場退化[刊 33]。兩河源地區是蟲、鼠害頻發的地區,蟲鼠害面積占兩河源地區草原面積的40%,占兩河源地區面積的18%多。每公頃有以黃兔尾鼠旱獺長尾黃鼠等為主的鼠類超過400隻[書 3]。黃兔尾鼠數量的劇烈變動是導致草場退化的原因之一[刊 34][刊 35]。兩河源林區也面對着不同病害所帶來的威脅,以落葉松落針病雲杉雪霉病雪枯病等為主[刊 36][刊 37]。150多種森林害蟲在兩河源區域內被發現,主要害蟲物種為落葉松毛蟲英語Dendrolimus superans松線小卷蛾英語Zeiraphera griseana落葉松峭蛾英語Coleophora umbratica舞毒蛾泰加大樹蜂英語Urocerus gigas雲杉小黑天牛英語Monochamus sutor雲杉八齒小蠹吉丁蟲屬的部分物種等[刊 38][刊 39]

人為破壞

[編輯]

人類活動對兩河源保護區的影響很大。放牧是對保護區影響較大的人類活動之一,適度放牧可以維持草場生態系統的穩定,也可促進植被的生長,改善草場的環境,也能夠改善當地草地與土壤質量,增強土壤水土保持的能力。然而過度放牧則會使當地草地生態系統荒漠化,生物群落失調,草地資源退化[刊 40]。阿爾泰山是傳統的夏季牧場,林下放牧也擁有悠久的歷史。1949年,阿爾泰地區畜養牲畜46萬頭,到了二十世紀90年代,畜養牲畜數量長到了362萬頭,而到了2004年已經達到了529萬頭。二十世紀末,阿爾泰地區的草原使用權證覆蓋了阿爾泰山所有的林區。隨着牧業人口和牲畜數量的增加,傳統牧區也逐漸擴大到林區,林區與牧區的相互疊加,使得管理變得非常困難。林業和牧業的衝突日趨激烈,因為長期以來兩者的發展未能協調起來,牧民的草原證延伸到林業用地,林權證無法對其放牧行為進行有效約束,導致林權證形同虛設。另外,不符合實際的畜牧業發展政策使得過度放牧的情況雪上加霜,青河縣曾為了發展經濟提出建立「百萬頭絨山羊基地」的口號,此舉使得動作敏捷且食性複雜的山羊對當地草場帶來嚴重的威脅[刊 41]。過度放牧對草場、森林、當地水系、濕地等生態系統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刊 41][刊 20][刊 42]

另外,阿爾泰山擁有着豐富的礦產資源,100多年來人們競相前往阿爾泰山採金、開礦。然而這種活動對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二十世紀80年代,當時政策鼓勵個人前往阿爾泰山額爾齊斯河、烏倫古河等流域淘金,整個阿勒泰地區有超過200處採金點[網 2]。使得當地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當地政府為了追求經濟增長,曾一度採取了較為寬鬆的管理方式[刊 41]。一些開礦行為對額爾齊斯河與其支流造成過水質污染,在部分河流中曾出現元素超標的情況。採礦另外還會造成大面積地面裸露在外,在二十一世紀初,兩河源地區採金造成的砂石裸露達4,070公頃。在兩河河床兩側隨時可見從河床挖出的砂石。礦山的開採破壞了山體植被,在暴雨沖刷下,這些地方非常容易發生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這些災害又會加劇水土流失[刊 33]。除了造成當地水系的水質污染和沿河岸土地的裸露外,非法採金、開礦者生活、取暖使用的燃料都來自於當地森林,嚴重破壞了當地的森林生態系統[刊 41]。除了過度放牧和採礦,其他人類活動,像是一度出現過的亂采濫伐、盜獵等行為也會給兩河源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威脅。二十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砍伐林木成了經營活動,又由於林區交通條件較差,所以在交通方便的地區出現了過度砍伐的現象。因為阿爾泰山兩河源地區出產中草藥,很多人曾前往阿爾泰地區亂挖中藥材,這些人往往只挖不埋,使草場受到破壞。偷捕盜獵的情況也曾發生,北山羊、盤羊、岩羊的鹿茸是其獲利的資源。偷捕盜獵的行為直接導致紫貂、雪豹、北山羊等種群規模減小,數量減少[刊 41][刊 33]。前往兩河源區域旅遊、度假、探險、科考人數的增多,也會使得保護區面臨風險,旅遊開發往往選擇阿爾泰山夏季牧場和河谷地帶,由於遊客人數的逐年增加,受損的草地難以及時恢復,稀有植物也容易遭到損壞,生態破壞日趨明顯。另外,由於兩河源保護區地處邊境線上,邊境線鐵絲網的拉設使得野生動物遷徙道受到阻絕。每年在北山羊、馬鹿遷徙的季節,邊境線鐵絲網附近總能看到動物的屍體[刊 43][網 3]

保護區所面臨風險

[編輯]

草原退化

[編輯]

兩河源地區草場主要分為高寒草原草場、山地草甸草場、山地草原草場等若干種類型。草場面積占兩河源地區的一半以上,而在兩河源保護區內,草場超載率近40%,退化草場面積占保護區整體草場面積的近一半。該地區鼠害發生的的草場面積占總面的的40%,兩項合計占草場總面積的近90%[刊 41][刊 43]。兩河源區域內草場的草與二十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相比,高度減少30到50厘米,產草量每畝減少750到1500千克。從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到2008年,該地區乾草產量下降近20%,植被覆蓋下降超過12%。除了數量的減少,草場的質量也在下降,雜草和毒草在草場中逐漸增多,馬蘭長葉車前亞麻代替了草甸植被的禾草。2008年,因吃了毒草死亡的牲畜達幾百隻[刊 41][刊 44]。1995到2015年間,保護區內草地面積有所減少。草地的退化不僅對該地的畜牧業有所影響,鼠害和蝗災也會因此擴大和上升。草地植被的退化會影響土壤環境,失去了草地的土地在下雨時,泥沙順坡而下,山下的草地會被沙土掩埋,草地面積又會減少[刊 41]

森林衰退

[編輯]

天然森林可以保證水源涵養,從而調節河流徑流量,防止水退流失。由於當地森林受寒冷氣候影響大,樹木生長周期長,蓄積緩慢。當地森林生態系統較為脆弱,如果遇到生態系統受到破壞或損毀,恢復時間會比較長。阿爾泰林區有明顯的衰退跡象,森林的質量嚴重降低。當地幼齡樹木占比不足1%,而成熟林和過熟林占比則超過76%。說明該地區在過去幾百年間森林發育較好,但在近數十年間林木更新較少,幼林補充能力微弱。除了幼林比重小外,兩河源保護區內森林所面對的威脅還來自病蟲害的侵襲,超過100種病害在保護區天然林種被發現,蟲害的發生也使得當地森林面對成片葉子被吃光或受害的風險。氣溫升高也會使得當地森林衰退,短期內的極端溫度會使得樹木生長失衡,可能導致樹木小枝小根。從而使得生長衰退的林木逐步枯死。森林的衰退能使得保護區內小氣候乾燥,病蟲害蔓延,從而又進入加劇森林衰退的惡性循環。人類淘金和採礦的活動可以污染當地的水系,水質的污染對土壤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從而使得森林懷推的步伐加快。畜牧業過載也是森林衰退的原因,林地的新苗可能被牲畜大量啃食,土地也會因為牲畜的踐踏而裸露地表,影響林地植被的更新演替[刊 20][刊 45]。2000年到2016年間,兩河源保護區內有林地、灌木林和其他類型林地占保護區面積比例減少,疏林地面積占比增加較多[刊 46]

濕地縮小

[編輯]

人類活動和自然因素都對保護區內及兩河流域的濕地產生嚴重的威脅。例如兩河源保護區內庫爾木圖地區因金礦開採,導致沿岸植物被嚴重損毀,廢棄礦區的裸露砂石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兩岸生態環境惡化加重。兩河源地區因氣候變化、雪線上升、森林衰退等自然原因也使得保護區內的濕地面積萎縮、數量減少[刊 47]。兩河源保護區氣溫升高,濕度降低使得三道海子濕地什巴爾庫勒從1962年起,湖水面下降1.5米,水面收縮50到80米,導致湖底沖積淤泥露出,湖畔濕地面積減少。2008年,烏倫古河斷流167天,2007年,額爾齊斯河也出現部分流域斷流的現象。河流的斷流使得原本大面積相連的濕地分解成小塊的沼澤地。氣溫升高對濕地也會產生直接影響,阿爾泰山東部地表沙質多且土層薄,這就使得該地區濕地很容易荒漠化。氣溫升高導致的蒸發上升和降水量下降直接加劇了兩河源區域內濕地的退化[刊 13][刊 42]。也因為草原退化,區域內的水源涵養能力下降,這就使得每當到了下雨或融水增多之時,坡度較大的山坡處的大量泥沙順坡而下,進入河道。使得山下濕地、草場被泥沙掩埋。森林的衰退同樣對濕地有所影響,由於森林下緣上升,水源的涵養能力遭到威脅,使得靠近森林邊緣的沼澤濕地乾涸、退化[刊 42]

冰川退縮

[編輯]

因為氣候變化,當地氣溫升高,導致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流域的冰川退縮英語Deglaciation加快。額爾齊斯河流域和烏倫古河流域的大小冰川面積以及冰川數量減少很多[刊 48]。額爾齊斯河主源冰川數量從1959年的41條減少到2000年的29條,面積從1959年的超過7.5平方公里,到2000年減少到剛剛超過4平方公里[刊 49]。1986年時,烏倫古河流域曾經有8條現代冰川,面積達1.16平方千米。在烏倫古河源頭大青格里河上游就有其中的7條,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該區域僅剩下一條面積為0.15平方千米的冰川[刊 50]。1988年,兩河源地區雪線分布在3,100米左右,到了21世紀,雪線海拔至少上升了30米,冰川下方形成消融洞穴,冰川末端英語Glacier terminus出現冰洞,融水從洞中湧出。該區域內冰川退縮速度加快,面積減少,冰量減少導致當地一些河流最大徑流從1950年代、1960年代的6月份提前到5月份[刊 51]

生物多樣性減少

[編輯]

因為前述因素,影響到保護區內物種的生存。加上對一些破壞資源的現象無法可依、執法不嚴,或是僅僅各部門協調乏力,都能導致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保護區內一些珍稀特有種已滅絕或僅剩少量植株[刊 10]。而兩河流域種許多魚類是北冰洋寒溫帶洄游性魚類。然而因為河流上游含沙量的增長,導致了諸如小體鱘西伯利亞鱘極北鮭3種土著魚的消失,絕大多數土著魚數量在減少[刊 28][刊 29]。二十世紀80年代,烏倫古河水系有163個河狸家族,平均每個家族有四個以上的成員,然而到了2003年,這裡的河狸家族已經減少到135個,每個家庭的成員也只有2到4個[刊 13]

保護區建立與合作

[編輯]

為了解決保護區所面臨的威脅,政府的相關部門曾多次採取措施。面對採金開礦帶來的威脅,在保護區建立之前,阿勒泰地環保部門以及相關執法部門從1997年開始對砂金開採進行整頓,處理無證採金船若干。進入21世紀,阿勒泰地委為了保護環境開始清理河道採金活動,對採金活動開始進行規範化管理,到2001年開始全面檢查,清理超過500人次的採礦人員並清理了在河道里的採金船[網 2]。2011年,兩河源保護區開始清理非法採金行動,當年清理超過40台挖掘機,第二年保護區內的淘金者也被從保護區內清離。到2014年,兩河源自然保護區庫爾木圖區域平整3.47平方公里的廢棄礦區的砂石堆[網 4]。2019年,隨着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的進行,在兩河源自然保護區內的78個探礦權被清理,60個探礦權被註銷[網 5],到了2020年,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範圍內的77個探礦權、2個採礦權全部退出保護區[網 6]。除了停止採礦行為,對遺留礦區的植被恢復的工作也在開展,在兩河源地區內,採取疊加覆土、河水漫溢等方法,開始恢復因採礦導致的貧瘠土地[刊 52]。2018年,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恢復了14處歷史破壞點,累計平整土地58萬平方米。拆除保護區內違法房屋、油罐、油槽數十處,拆除面積8,500平方米[網 7]。保護區內林地的保護也在進行。二十一世紀初,天然林保護工程以及禁止採伐等政策的相繼實施使得阿爾泰山森林資源有的一定變化。儘管這時護林保林等相關政策得以實施,但長期以來的礦物開採等人類活動,對保護區內森林的影響依然深遠。過熟林比重大、樹齡結構依舊不合理,林區牲畜數量高等問題仍需解決[刊 53]。為了保護當地濕地,2010年,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納入濕地補償試點單位。這一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員會批覆了「新疆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與恢復建設項目」一期工程。兩個項目共投資3400萬元人民幣[刊 2]。2014年,保護區實施了作為「加強中國濕地保護體系,保護生物多樣性」項目的子項目之一的「阿爾泰山兩河源流域景觀保護區有效管理項目」[網 8]。同樣在這一年,為了結束野生動物的遷徙通道被阻斷、棲息地碎片化的情況,中蒙雙方簽訂《中蒙阿勒泰-薩彥生態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備忘錄》,《備忘錄》計劃在研究野生動物廊道,促進生物多樣性和景觀的連通性等5個方面進行合作[網 3]

除了進行解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導致的威脅的項目之外,新疆阿爾泰山兩河源地區的整體保護工作也在進行中。2004年,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書 4]。2006年,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建立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同年,「新疆阿爾泰山兩河源頭自然生態保護區管理中心」成立。2009年,「管理中心」更名為「新疆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這一年,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被納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保護區也開展了冬季雪災野生動物救助項目、農業綜合開發、植被恢復等近20個小項目。2011年,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被納入「國家天然林保護和公益林建設實施單位」。2013年,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被評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刊 2]。2016年,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被授予「全球環境基金中國濕地保護體系項目示範點」牌匾[網 9]

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也時常進行對外合作的項目。2007年到2009年,阿勒泰地區第一個中國-歐盟濕地保護項目在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實施[網 10][刊 2]。2010年1月29日,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作為「新疆中國阿爾泰山」的子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錄》[網 1][書 5]。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四國協商將阿爾泰山地區擴展申報世界遺產[網 11]。2014年2月,全球環境基金董事會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加強中國濕地保護體系,保護生物多樣性」項目,「加強阿爾泰山兩河源流域景觀保護區有效管理」項目是其中的子項目之一[刊 54]。這一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財政廳將「阿爾泰山兩河源流域景觀保護區有效管理項目」轉贈予全球環境基金,該項目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作為國際執行機構執行,執行期從2014年2月到2019年2月。項目共投資超過2554萬美元,其中全球環境基金贈款354.47萬美元[網 12]。該項目開展了眾多子項目,包括擴大了阿爾泰山及濕地景觀保護區系統,開展了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內社區共管與牧民替代生計培訓工作[網 8],對保護區內廢棄舊礦場進行修復,恢復保護區內退化土地植被、提供與蒙古薩彥塔旺保護區建立合作的機會等。[刊 54]

考察與監測

[編輯]

為了更好的保護兩河源地區的生態環境,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曾多次進行過科學考察以及對野生動植物的監測項目。2002年春季,阿爾泰山林業局組織了對兩河源地區的綜合性科學考察,此次考察對兩河源地區進行了包括地學、生物學、資源與環境、社會經濟等方面進行了考究[書 4]。2011年,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承接了「新疆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六次複查」阿爾泰山地區的工作。與中科院合作在保護區內設置67處固定樣方,對保護區內的生態環境進行長期監測[刊 2]。2014年起,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保護區內開展利用紅外照相技術英語Infrared photography監測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的項目。超過60台紅外拍攝相機被放置在了保護區的不同地方,用以了解保護區的野生動物的生存及分布狀況[網 13]。2015年7月,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作為「新疆阿爾泰山國有林區綜合科學考察項目」所考察區域之一被中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新疆大學新疆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多家單位所組成的聯合科考隊考察[網 14]。2017年,利用紅外相機記錄到保護區內的馬鹿、北山羊的數量達數百隻,一定數量的貂熊、棕熊、野豬等野生動物也被拍攝到[網 13]。2018年,新疆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該保護區內的雪豹進行監測,首次利用紅外相機拍攝到了雪豹的影像[刊 55]。2019年,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對在兩河源自然保護區進行的「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雪豹監測」項目進行撥付款[網 15]

參考文獻

[編輯]
期刊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曹秋梅; 尹林克; 王蕾; 楊美琳; 陳軍紀. 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特征.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2020, 34 (09): 137–142. doi:10.13448/j.cnki.jalre.2020.251.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新疆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 濕地科學與管理. 2014: 2–3. 
  3. ^ 李志純; 趙志忠. 阿尔泰造山带和阿尔泰山构造成矿域的形成. 地質科學. 2002, (04): 483–490. 
  4. ^ 王濤; 童英; 李舢; 張建軍; 史興俊; 李錦軼; 韓寶福; 洪大衛. 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时空演变、构造环境及地壳生长意义——以中国阿尔泰为例. 岩石礦物學雜誌. 2010, 29 (06): 595–618. 
  5. ^ 5.0 5.1 杜超輝.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类研究现状. 新疆有色金屬. 2015, 38 (01): 1–3. doi:10.16206/j.cnki.65-1136/tg.2015.01.001. 
  6. ^ 陳文俐; 楊昌友. 中国阿尔泰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雲南植物研究. 2000, (04): 371–378. 
  7. ^ 艾克拜爾·依米提; 尤慶敏; 呂海英; 馬雪; 張俊. 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鼓藻类植物新疆新记录. 西北植物學報. 2016, 36 (08): 1697–1706. 
  8. ^ 牛軍強; 袁玉江; 張同文; 尚華明; 張瑞波; 喻樹龍; 陳峰; 姜盛夏. 阿尔泰山区两种树轮宽度年表气候响应特征.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6, 10 (01): 59–67. 
  9. ^ 賀斌; 張偉; 沈永平; 羅光花; 何曉波; 康世昌. 新疆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源区不同降水观测方法对比分析及1980-2015年降水变化研究. 冰川凍土. 2017, 39 (06): 1192–1199.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王山; 努爾巴衣.阿不都沙勒克. 阿尔泰两河源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 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 (05): 83–86. doi:10.13804/j.cnki.2095-6991.2006.05.025. 
  11. ^ 11.0 11.1 努爾蘭·哈再孜. 乌伦古河流域水文特征. 乾旱區研究. 2014, 31 (05): 798–802. doi:10.13866/j.azr.2014.05.03. 
  12. ^ 12.0 12.1 李定枝. 额尔齐斯河流域水文特性. 水文. 1999, (03): 54–56, 50. doi:10.19797/j.cnki.1000-0852.1999.03.015. 
  13. ^ 13.0 13.1 13.2 阿勒泰·塔依巴扎爾; 王勤. 浅谈阿尔泰山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濕地科學與管理. 2014, 10 (04): 42–44. doi:10.3969/j.issn.1673-3290.2014.04.12. 
  14. ^ 周伯誠. 我国阿尔泰山的降水及河流径流分析. 冰川凍土. 1983, (04): 49–56. 
  15. ^ 15.0 15.1 15.2 董永觀; 邢懷學; 高衛華; 餘明剛; 丁汝福; 周剛; 張傳林. 阿尔泰成矿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礦床地質. 2010, 29 (S1): 1–2. doi:10.16111/j.0258-7106.2010.s1.010. 
  16. ^ 王廣耀; 許培春. 新疆阿尔泰地区岩浆岩的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 西北地質. 1983, (01): 8–9; 11–21. 
  17. ^ 吳彥明. 中国阿勒泰地区宝石资源评价. 珠寶科技. 2001, (02): 59–61. 
  18. ^ 曹秋梅; 尹林克; 陳艷鋒; 楊美琳; 楊更強. 阿尔泰山南坡种子植物区系特点分析. 西北植物學報. 2015, 35 (07): 1460–1469. doi:10.7606/j.issn.1000-4025.2015.07.1460. 
  19. ^ 譚征祥; 戴洪才. 略论新疆阿尔泰山地森林的经营方向. 生態學雜誌. 1985, (06): 53. 
  20. ^ 20.0 20.1 20.2 阿勒泰·塔依巴扎爾; 趙萬羽. 新疆阿尔泰山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探讨. 綠色科技. 2019, (07): 9–12. doi:10.16663/j.cnki.lskj.2019.07.005. 
  21. ^ 21.0 21.1 艾尼瓦爾·吐米爾; 阿不都拉·阿巴斯. 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地衣区系组成成分的比较研究. 安徽農業科學. 2013, 41 (05): 1894–1897, 1904.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3.05.008. 
  22. ^ 22.0 22.1 艾尼瓦爾·吐米爾; 張婷; 阿不都拉·阿巴斯. 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附生地衣群落物种分布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林業資源管理. 2013, (02): 56–63. doi:10.13466/j.cnki.lyzygl.2013.02.001. 
  23. ^ 23.0 23.1 艾尼瓦爾·吐米爾; 阿不都拉·阿巴斯. 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朽木生地衣群落的数量分类. 菌物學報. 2015, 34 (03): 357–365. doi:10.13346/j.mycosystema.130295. 
  24. ^ 艾尼瓦爾·吐米爾; 阿不都拉·阿巴斯. 新疆阿勒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地面生地衣的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樣性. 2006, (05): 444–450. 
  25. ^ 艾尼瓦爾·吐米爾; 阿迪力江·阿不都拉; 阿不都拉·阿巴斯. 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岩面生地衣群落特征的研究.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5, 29 (09): 74–79. 
  26. ^ 艾克拜爾·依米提; 尤慶敏; 呂海英; 馬雪; 張俊. 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鼓藻类植物新疆新记录. 西北植物學報. 2016, 36 (08): 1697–1706. doi:10.7606/j.issn.1000-4025.2016.08.1697. 
  27. ^ 黃人鑫; 姜婷; 劉建平; 吳衛; 歐陽彤; 季英; 阿爾泰; 康建新; 努爾·巴哈提. 阿尔泰山两河源头保护区的昆虫区系. 新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 (04): 399–406. 
  28. ^ 28.0 28.1 郭焱; 張人銘; 李紅. 额尔齐斯河土著鱼类资源衰退原因与保护措施. 乾旱區研究. 2003, (02): 152–155. doi:10.13866/j.azr.2003.02.020. 
  29. ^ 29.0 29.1 李盡梅. 我国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资源衰退的原因与对策. 中國水產. 2006, (09): 76–78. 
  30. ^ 楊海樂; 徐福軍; 葉勒波拉提·托流漢; 程傳飛; 李琴; 金斌松; 楊柳; 陳家寬. 构建新疆阿尔泰两河流域生态保护体系特殊性、重要性与已建保护地的空间格局.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6, 26 (S1): 256–259. 
  31. ^ 賀斌; 王國亞; 蘇宏超; 沈永平. 新疆阿尔泰山地区极端水文事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冰川凍土. 2012, 34 (04): 927–933. 
  32. ^ 32.0 32.1 賀斌; 賀英. 新疆阿尔泰山乌伦古河流域2009-2018年蒸发特征研究. 地下水. 2020, 42 (04): 180–181. doi:10.19807/j.cnki.DXS.2020-04-064. 
  33. ^ 33.0 33.1 33.2 33.3 武勝利; 海鷹; 巴坦. 阿尔泰山两河源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新疆環境保護. 2003, (02): 5–8. 
  34. ^ 范福來. 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与鼠害的发生. 新疆農業科學. 1987, (04): 40–41. 
  35. ^ 康相武; 吳紹宏; 楊勤業; 楊佩國; 馬欣; 劉自強. 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地理科學進展. 2004, (04): 19–27. 
  36. ^ 趙震宇. 新疆针叶树的落针病. 新疆農業科學. 1959, (11): 469–470. 
  37. ^ 劉振坤; 張新平; 岳朝陽; 燕美玉; 李新華; 王波; 段雪樵. 云杉雪霉病、雪枯病在新疆的地理分布及危害. 新疆農業科學. 1992, (02): 72–75. 
  38. ^ 葉爾娜·阿斯吾汗. 阿尔泰山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特点及防控措施. 農村科學實驗. 2018, (09): 53. 
  39. ^ 努爾古麗·馬坎; 加娜古爾·阿的里汗; 劉愛華; 岳朝陽. 杨毒蛾在阿勒泰林区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 生物技術世界. 2015, (12): 38, 53. 
  40. ^ 王楚含; 徐海量; 徐福軍; 白玉鋒; 苑塏燁; 趙新風. 放牧对草地生态经济价值的影响—以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为例. 草地學報. 2017, 25 (01): 42–48. 
  41. ^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阿勒泰·塔依巴扎爾; 趙萬羽; 陳祥軍. 阿尔泰山地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新疆環境保護. 2019, 41 (01): 10–14, 27. 
  42. ^ 42.0 42.1 42.2 杜松華. 阿尔泰山两河源头部分湿地退化与保护初探. 新疆林業. 2012, (05): 13–14. 
  43. ^ 43.0 43.1 楊海樂; 徐福軍; 葉勒波拉提·托流漢; 程傳飛; 李琴; 金斌松; 楊柳; 陳家寬. 构建新疆阿尔泰两河流域生态保护体系:保护困境与建设策略.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6, 26 (S1): 260–265. 
  44. ^ 李霞; 張厚軍; 許新勇; 陶永善. 青河县森林分类经营与生态环境建设. 新疆農業大學學報. 2003, (01): 36–39. 
  45. ^ 孫鐵軍. 两河源自然保护区森林衰退原因的分析. 新疆林業. 2011, (06): 35–36. 
  46. ^ 劉洋; 肖中琪; 張懷清; 姚博; 黃建文. 新疆阿尔泰山天然林保护工程区2000-2016年林地类型变化分析. 林業資源管理. 2019, (01): 70–77. doi:10.13466/j.cnki.lyzygl.2019.01.012. 
  47. ^ 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湿地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建议. 濕地科學與管理. 2015, 11 (03): 37–38. doi:10.3969/j.issn.1673-3290.2015.03.09. 
  48. ^ 姚曉軍; 劉時銀; 郭萬欽; 懷保娟; 孫美平; 許君利. 近50a来中国阿尔泰山冰川变化——基于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成果. 自然資源學報. 2012, 27 (10): 1734–1745. 
  49. ^ 王淑紅; 謝自楚; 戴亞南; 劉時銀; 王欣. 阿尔泰山冰川系统结构、近期变化及趋势预测. 乾旱區地理. 2011, 34 (01): 115–123. doi:10.13826/j.cnki.cn65-1103/x.2011.01.013. 
  50. ^ 努爾蘭·哈再孜; 沈永平; 馬哈提·穆拉提別克. 气候变化对阿尔泰山乌伦古河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 冰川凍土. 2014, 36 (03): 699–705. 
  51. ^ 李忠勤; 李開明; 王林. 新疆冰川近期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第四紀研究. 2010, 30 (01): 96–106. 
  52. ^ 苑塏燁; 白玉鋒; 徐海量; 徐福軍; 王楚含. 阿尔泰山采金矿区植被恢复效果初探. 土壤通報. 2016, 47 (04): 966–972. doi:10.19336/j.cnki.trtb.2016.04.30. 
  53. ^ 羅騰峰. 可持续发展下阿尔泰山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策略探析. 綠色科技. 2019, (23): 253–254. doi:10.16663/j.cnki.lskj.2019.23.107. 
  54. ^ 54.0 54.1 崔培毅; 楊藝淵. 做好一个项目 造福一方人民——UNDP-GEF中国湿地保护体系新疆“加强阿尔泰山两河源流域景观保护区有效管理”项目成果显著. 新疆林業. 2018, (04): 4–10. 
  55. ^ 新疆两河源自然保护区2018年首现雪豹行踪. 濕地科學與管理. 2018, 14 (04): 21. 
會議
  1. ^ 張輝, 唐勇,呂正航. 新疆阿尔泰稀有金属成矿特色及其控制因素.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7屆學術年會.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 210. 2019. 
網站
  1. ^ 1.0 1.1 China Altay.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0-01-29 [2021-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2. ^ 2.0 2.1 阿勒泰全面关闭河道采金. 人民網·新疆視窗. 2002-07-22 [2021-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9-10). 
  3. ^ 3.0 3.1 中蒙有望建边境野生动物廊道. ChinaDaily. 2015-01-19 [2021-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4. ^ 王永飛; 楊英春; 董亮. 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废旧矿区恢复显成效. 中國新疆. 2016-05-04 [2021-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3). 
  5. ^ 新疆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活动得到有效清理. 中國新疆. 2019-02-15 [2021-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6. ^ 关于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关闭退出公告. 富蘊縣人民政府. 2020-04-10 [2021-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7. ^ 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 新疆阿勒泰地區行政公署. 2019-01-31 [2021-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8. ^ 8.0 8.1 UNDP/GEF 新疆阿勒泰两河源项目(TOR)保护区社区共管专家任务书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21-01-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19). 
  9. ^ 全球环境基金(GEF)“加强中国湿地保护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规划型项目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中國全球環境基金會. 2016-03-18 [2021-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10. ^ 新疆阿勒泰山湿地成为欧盟资助项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2008-07-08 [2021-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11. ^ 石永春; 王寧. 中俄蒙哈四国协商阿尔泰地区扩展申报世界遗产.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13-07-04 [2021-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0). 
  12. ^ 全球环境基金赠款“阿尔泰两河源流域有效管理项目”指导委员会会议在乌召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財政廳. 2018-12-27 [2021-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13. ^ 13.0 13.1 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保护区首次拍到雪豹猞猁等珍稀野生动物.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2017-06-29 [2021-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9). 
  14.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泰山国有林区综合科学考察工作进展顺利. 中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 2015-08-03 [2021-01-09]. 
  15. ^ 【公示】绿会拟拨付“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雪豹监测”项目尾款2万元.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 2019-01-31 [2021-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書籍
  1. ^ 阿爾泰林業局. 新疆阿尔泰两河源综合科学考察. 烏魯木齊: 新疆科技出版社. 
  2. ^ 汪松; 國家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 第1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8. ISBN 7030064003. 
  3. ^ 陳明順. 阿勒泰地区草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烏魯木齊: 新疆科技出版社. 1995. 
  4. ^ 4.0 4.1 林星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編. 新疆年鉴, 2005. 新疆年鑑社. 2005: 311. 
  5. ^ 劉旭玲. 新疆自然遗产旅游保护性开发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4. ISBN 9787516153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