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喜 (佛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梵語Prīti巴利語Pīti),佛教術語,意指喜悅、快樂,是一種心所感受,與禪那緊密相關。是四無量心五禪支七覺支之一。另外,人名中的「難陀」(巴利語梵語nanda)也常翻譯為「喜、歡喜」。

概論

[編輯]

喜是一種心理的感受(),是一種快樂的正面感受[1]。在禪那中得到的喜,稱為禪悅(梵語dhyāna-prīti)。修行所應遠離的喜貪(nandi-rāga)或喜欲之喜為另一個詞。

分類

[編輯]

四喜

[編輯]

藏傳密宗中,修行氣脈明點,打通中脈的臍輪、心輪、喉輪、頂輪,相對應地獲得喜、勝喜、極喜、俱生喜,稱爲四喜。[2]

註釋

[編輯]
  1.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41:「喜謂慶慰作意相應,喜根為性。有說:以善心所中欣為自性。」
  2. ^ 四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龍欽寧提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