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八打靈再也

座標3°5′N 101°39′E / 3.083°N 101.650°E / 3.083; 101.650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八打靈再也
ڤتاليڠ جاي
 馬來西亞城市
Petaling Jaya
八打靈再也夜景
八打靈再也夜景
八打靈再也官方圖章
圖章
綽號:靈市、PJ、大紅花城
格言:和睦、迅速、準確
(Mesra, Cepat, Tepat)
八打靈再也在雪蘭莪州八打靈縣的位置:   靈市市政廳轄區   莎阿南市政廳和梳邦再也市政廳轄區(部分)   八打靈縣   雪蘭莪州其它縣份
八打靈再也雪蘭莪州八打靈縣的位置:
  靈市市政廳轄區
  八打靈縣
  雪蘭莪州其它縣份
八打靈再也在馬來西亞的位置
八打靈再也
八打靈再也
八打靈再也馬來西亞的位置
坐標:3°5′N 101°39′E / 3.083°N 101.650°E / 3.083; 101.650
國家 馬來西亞
州屬 雪蘭莪
八打靈縣
成立1954年
獲得市議會資格1997年1月1日
獲得市政廳資格2006年6月20日
政府
 • 地方政府八打靈再也市政廳
 • 市長阿茲茲
 • 白沙羅國會議席哥賓星希盟行動黨
面積
 • 總計97.2 平方公里(37.5 平方英里)
人口(2010)
 • 總計638,516人
 • 密度6,569人/平方公里(17,014人/平方英里)
時區馬來西亞標準時間UTC+8
 • 夏時制無(UTC
郵編478xx
電話區號+6-03
車輛號牌B
網站mbpj.gov.my

八打靈再也馬來語Petaling Jaya標準馬來語發音:[pətalɪŋ dʒaja]),早期稱八打靈衛星市,簡稱「靈市」或「PJ」,是馬來西亞雪蘭莪州人口最多的城市,隸屬於八打靈再也市政廳。其面積為97.2平方公里,人口於2016年為638,516。該市北臨士拉央,東臨吉隆坡,南臨梳邦再也,西臨莎亞南。靈市是吉隆坡最早的衛星城市。自1952年開埠以來發展迅速,成為巴生谷主要的經濟中心及人口聚集之地。2006年8月20日,八打靈再也升格為大城市,成為馬來西亞第11座擁有市政廳資格之城市,亦是馬來西亞第二座「非首府」的城市[註 1]

名稱來源

[編輯]

八打靈再也的名稱由來,是源自一種稱為八打靈樹(英文:Petaling Tree;學名Ochanostachys amentacea)之名稱,此樹種屬於鐵青樹科,原產於馬來西亞,也常見於印尼新加坡等熱帶地區。在未開埠之前,此地長滿許多的八打靈樹,因而得名,而「再也」(Jaya,馬來語意為「成功」)一詞,則是政府在新市鎮計劃成功之後而加上,隨後沿用至今。

歷史

[編輯]

八打靈再也的發展與吉隆坡息息相關,根據八打靈再也市政廳的歷史資料顯示,此地原是一塊位於舊巴生路旁,占地1,200英畝的橡膠園-「埃芬漢園丘」(Effingham Estate),並由一家英國企業所持有。當時,在橡膠園附近已有一座八打靈村(Kampung Petaling),村民都是在附近錫礦場工作的華人。[1]

二戰之後,吉隆坡被定為馬來亞聯合邦首都,進入了發展迅速的步伐,吉隆坡的人口從1920年的8萬在1951年已增至20萬的人口。人口的快速增長,也使得吉隆坡市區外圍佈滿了許多非法木屋,尤其以秋傑路(Jalan Chow Kit)、蕉賴與啤律(Jalan Peel)一帶的非法木屋問題最為嚴重。1951年,英殖民政府為了緩和吉隆坡市區人口過於擁擠,並解決和重新安置非法居住者計劃,政府開始設立「1951年聯邦房屋信託」(Federal Housing Trust 1951),並委託聯邦城鎮發展部(Federal Town Planning Department)設計及規劃如同當時英國已流行的新市鎮,並選定介於吉隆坡巴生港口之間的八打靈作為馬來西亞第一座新市鎮。1952年,聯邦政府開始在今日稱為「八打靈再也舊區」(PJ Old Town)的區域興建800棟房屋,也宣告了八打靈再也的開埠。[1]

原先八打靈再也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八打靈再也舊區」,其範圍南以舊巴生路(Jalan Kelang Lama)為界,東臨鄧普勒路(Jalan Templer),銜接至本查拉路(Jalan Penchala),再由雪蘭莪路(Jalan Selangor)、奧特曼路(Jalan Othman)和巴剎路(Jalan Pasar)與其他地區隔開,原本預計將其發展成能容納七萬人的新市鎮。為有效地解決吉隆坡市區人口過剩的問題,之允許迫遷的居民居住在此地。1954年,聯邦政府開始實行土地開放政策,允許八打靈再也的土地開放,大大促進此地的發展。八打靈再也的房屋面積迅速擴大至3000英畝,房屋數量增加至3200棟。後來,隨著銜接吉隆坡市區、八打靈再也和巴生港口聯邦大道第一階段公路的開通,亞松大醫院(Assunta Hospital)、渣打銀行、大華戲院等其他設施在八打靈再也舊區設立,使得許多原先居住在吉隆坡市區的華人人口大量遷至此地。[1]

1954年,才開拓兩年的八打靈再也,因人口激增,而被正式在憲報上頒布為衛星市。在1957年,作為八打靈再也政府行政中心的「八打靈新鎮」(PJ New Town)正式被開發。1964年,人口已經激增至十萬人的八打靈再也成為自治地方政府,並在1977年進一步升格為八打靈再也市議會[1]

2006年6月20日,八打靈再也正式被升格為市政廳,成為雪蘭莪州境內第二座城市。目前八打靈再也的人口約為619,925人(2010年數據[2]),持有房屋產業數則為217,930個。[3]

氣候

[編輯]

八打靈再也是馬來西亞最為潮溼的城市之一, 全年氣候溫暖,日均高溫超過三十度且多雨,年均雨量超過2,700公釐(110英寸),沒有明顯的旱季,但是六月和七月相對乾燥。大部份的月份降雨量都超過200公釐(7.9英寸)。這裡大雷雨和暴風雨相當常見,也是世界上落雷數最高的地區之一。

八打靈再也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32.5
(90.5)
33.3
(91.9)
33.5
(92.3)
33.5
(92.3)
33.4
(92.1)
33.1
(91.6)
32.6
(90.7)
32.7
(90.9)
32.5
(90.5)
32.5
(90.5)
32.1
(89.8)
31.9
(89.4)
32.8
(91.0)
平均低溫 °C(°F) 23.1
(73.6)
23.5
(74.3)
23.8
(74.8)
24.2
(75.6)
24.4
(75.9)
24.2
(75.6)
23.7
(74.7)
23.7
(74.7)
23.7
(74.7)
23.7
(74.7)
23.6
(74.5)
23.4
(74.1)
23.8
(74.8)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189.8
(7.47)
210.1
(8.27)
273.5
(10.77)
298.9
(11.77)
243.1
(9.57)
128.7
(5.07)
141.1
(5.56)
168.9
(6.65)
198.1
(7.80)
280.1
(11.03)
330.3
(13.00)
261.2
(10.28)
2,723.8
(107.24)
平均降雨天數(≥ 1.0 mm) 11 12 16 16 14 9 10 11 13 17 18 15 162
數據來源:世界氣象組織[4]

行政區劃

[編輯]
八打靈再也城市分區

八打靈再也可以分為東南西北4個區域。其中北部由八打靈再也北區(即白沙羅區,PJU)組成,包括靈北1區、1A區和2至10區;南部由八打靈再也南區(PJS)組成,並包括靈南1區至7區、8區和10區(雙威鎮和PJS7、9和11等屬梳邦再也市議會管轄);西部由SS(梳邦-雙溪威)開頭的區域組成,包括SS1至11區,而美陽花園、東南亞花園和白沙羅英丹皆位於此;東部則是八打靈再也最早開發的地段,也是城市中心所在,並有舊區和新區之分。這些區域還可以再細分為更小的小區(kejiranan),例如SS5D。 有一些區會有自己的名稱,如格拉那再也哥打白沙羅等。[5]

人口

[編輯]

2010年,在八打靈再也市政廳的範圍內共有619,925名居民。截止2015年,人口總數已經超過55萬,而巴生谷都市區總人口達到150萬。

在1956年之前,77%遷移至八打靈再也的居民是華人,到了1966年,華人還是佔了八打靈再也人口比例的63%,近年來,隨著大量馬來人及各國居民遷移至八打靈再也,使得當地華人比例逐年下降,目前占市內的39.6[2]

地標

[編輯]
從吉隆坡一側看橫跨在馬來西亞聯邦高速公路上的雪蘭莪牌樓

雪蘭莪牌樓Kota Darul Ehsan)為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為答謝雪蘭莪州蘇丹願意將吉隆坡劃分為聯邦直轄區,而特意為雪蘭莪州所興建。此牌樓聳立在聯邦大道之上,其摩爾式大理石弧形城門設計融入了蘇丹阿都沙末大廈(Sultan Abdul Samad Building)與舊國家皇宮的建築特色,在牌樓兩側各豎立了一尊大炮。除了作為八打靈再也的地標外,也標示著雪蘭莪州吉隆坡的分界線[6]

白沙羅白蒲大道附近有多家商場以及珍珠白沙羅商圈,約有20間商場矗立在靈市內。

商業

[編輯]

早期八打靈再也的商業活動多聚集在八打靈舊區,自80年代起,八打靈新鎮、哥打白沙羅萬達鎮、SS2、格拉那再也等各新興區域的相繼冒起,使得八打靈再也的商業活動的分佈相對平均,加上交通發達、基礎建設完善和各級學校分佈密集之故,八打靈再也稱為了中產階級及中上階級的居住之地,其工商服務業非常發達。

隨著吉隆坡人口的外移、消費形態的改變以及八打靈再也市民消費能力較高等因素,使得許多大型複合式購物中心、霸級市場、高級商業辦公室、酒店、會展中心等陸續在境內各處開設。八打靈再也的購物中心主要分佈在各條高速公路的周邊,其著名購物中心包括萬達廣場(1 Utama)、宜家家居IPC 購物中心The Curve伯樂泰廣場(Paradigm Mall)、3白沙羅購物中心(3 Damansara)、Sunway Giza Mall等。

交通

[編輯]

八打靈再也是交通建設最為完善的城市之一,擁有發達的連外路網。因位處吉隆坡與巴生港之間,自60年代起,許多新建設的高速公路開始途徑此地,包括聯邦大道南北大道白蒲大道西部疏散大道(Sprint Expressway)、新班底大道(New Pantai Expressway, NPE)等高速公路。鄭宏傑路和楊旭齡路是市內少數以華人命名的道路 。[7]

馬來亞鐵道(KTM)旗下的2 巴生港線自1995年開始為八打靈再也南部的居民服務,在境內共設有五站,包括八打靈站(Petaling)、鄧普勒路站(Jalan Templer)、甘榜拿督哈倫站(Kg. Dato Harun)、斯里斯迪亞站(Seri Setia)和斯迪亞再也站(Setia Jaya)。

1998年開通的輕快鐵5 格拉那再也線亦有五座車站位在境內,分別為再也花園站亞洲再也站百樂花園站幸福花園站格拉那再也站梳邦谷站(Lembah Subang)、阿拉白沙羅站(Ara Damansara)和格林瑪麗站隨著格拉那再也線延長線在2016年6月的開通而啟用[8]

哥打白沙羅站(Kota Damansara)、蘇麗雅站(Surian)、珍珠白沙羅站(Mutiara Damansara)和萬達鎮站(Bandar Utama)已在2016年尾隨着9 加影線的開通而啟用。目前建造中的萬達鎮-巴生線(LRT 3)也將從萬達鎮出發延伸至巴生市,預計2025年完工。

教育

[編輯]
吉隆坡德國學校英語German School of Kuala Lumpur

馬來亞大學緊鄰八打靈再也,使得八打靈再也稱為馬來西亞的主要教育中心之一,境內擁有超過23所大學和學院,著名學府包括位在17區的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瑪拉技術大學(MAR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八打靈校區、拉曼大學八打靈校區等。

因人口密集之故,八打靈再也境內也分佈著許多的小學與中學,吉隆坡德國學校(German School Kuala Lumpur)是其中一家位在八打靈再也的國際學校。

宗教場所

[編輯]

八打靈再也信仰各種宗教的居民都能找到各自的宗教場所。其中市內的大型清真寺分別坐落於鄧普勒路、17區、14區、SS1區和百樂鎮。位於鄧普勒路的蘇丹阿都阿茲沙占美清真寺(Masjid Jamek Sultan Abdul Aziz Shah)是八打靈再也最古老的清真寺。

佛教的信仰中心則有位於加星路的著名泰國佛教寺院「Wat Chetawan」,此寺院創建於1957年。SS23東南亞花園的千百家佛教居士林是由在家佛教居士於1985年所成立的。其他的佛教道場則有位於加星路的寶林法苑、八打靈觀音亭、園林小築與修成林。

道教民間信仰也有不少廟宇與神壇位於八打靈再也,比如主祀九皇大帝的八打靈十七區斗母宮與位於SS9A的雙溪威靈應殿、主祀「洪聖大王」的海洲洪聖宮廟、位於千百家新村的阮梁聖佛宮與其他宮廟。

羅馬天主教信徒的教堂則包括位於加星路的聖方濟各沙勿略堂、鄧普勒路的聖母升天堂以及美陽花園的聖依納爵堂。一座衛理公會教堂坐落在第五區。一座聖公會和一座路德會教堂都位於北方路。神召會喜信堂教會位於加星路。2005年,海洋公園的前紅寶石電影院變成了百樂鎮衛理公會教堂。The Grace神召會則位於美嘉花園的SS23/6E路。

友好城市

[編輯]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若把美里作為算入、靈市是馬來西亞第一座非首府的城市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1.3 八打靈再也舊區‧屋屋價價漲百倍. 光明日報. 2011-09-11 [2018-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1). 
  2. ^ 2.0 2.1 TABURAN PENDUDUK MENGIKUT PBT & MUKIM 2010. 馬來西亞國家統計局. [2017-12-15] (馬來語). 
  3. ^ primuscoreadmin. Background. 八打靈再也市政廳. 2015-09-16 [2018-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5). 
  4. ^ World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 —Petaling Jaya. 世界氣象組織. [7 Ma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5). 
  5. ^ 八打灵再也东区.黄金地段置产热点. 星洲網. 2018-01-28 [2018-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6. ^ 馬來西亞觀光局 官方網站 -. 馬來西亞觀光局 官方網站 - 雪蘭莪牌樓. [2016-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1). 
  7.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622040441/http://www.sinchew-i.com/special/JalanKooChongKong/index.phtml?sec=57&artid=200112230250
  8. ^ 格拉那再也及安邦轻快铁延长线.30日全面运作. 星洲網. 2016-06-21 [2016-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9. ^ 9.0 9.1 9.2 9.3 Sister City Programme. Sustainable Petaling Jaya 2030. [21 Dec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2月21日). 
  10. ^ 10.0 10.1 10.2 Pencapaian Sepanjang 2012 (Program Sister City). 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MBPJ. 24 October 2012 [21 Dec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2月21日) (馬來語).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