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玉
台湾玉 | |
---|---|
基本资料 | |
类别 | 矽酸盐 |
化学式 | Ca2(Mg,Fe2+)5(Si8O22)(OH,F)2 |
性质 | |
颜色 | 浅绿至深绿色 |
晶体惯态 | 块状 |
晶系 | 单斜晶系 |
解理 | 无 |
断口 | 参差状 |
莫氏硬度 | 5.5-7.0 |
光泽 | 玻璃光泽、油脂光泽 |
条痕 | 白色 |
透明性 | 半透明 |
比重 | 2.9-3.1 |
折射率 | 1.62 |
台湾玉(英语︰Taiwan Jade),又称丰田玉、台湾闪玉、台湾碧玉或台湾软玉,是一种闪玉,色泽呈浅绿至深绿,产于花莲县的荖脑山地区。最早于1956年被廖学诚鉴定出来,1965年开始大量开采,1978年因产量减少而逐渐没落。
世界各地出产闪玉的国家很多,在中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波兰、澳洲、纽西兰和韩国等皆有产出。[1]1960-1970年代是台湾为闪玉加工的全盛时期,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台湾生产的绿色闪玉而闻名全世界,因得“台湾玉”之名[2]。
发现历史
[编辑]1932年,日本人在花莲荖脑山打猎时发现石棉,石棉是隔热效果最好的绝缘体,在二次大战期间日本人进入山区大量开采石棉作为战备物资。然而,当时与石棉共生的闪玉被视为毫无价值的废石,成堆倾倒于溪谷中。1956年,台湾省立工学院(国立成功大学)矿冶系香港侨生廖学诚于暑假参加救国团的台湾东部矿产调查大队,在丰田附近的河床上捡到废石,带回实验室磨成薄片研究,鉴定出那些废石即为“台湾玉”。1965年,香港大学地理地质系主任戴维斯(Dr. Davies)由当时任职台湾省地质调查所的谭立平陪同,前往勘查位于丰田的矿场,证实当地有丰富的玉矿,于是掀起一股采玉热潮。[2][3][4]
矿物组成
[编辑]台湾玉主要是由含镁之透闪石(Ca₂Mg₅Si₈O₂₂(OH)₂)或含铁之阳起石(Ca₂Fe₅Si₈O₂₂(OH)₂)的角闪石类矿物所组成,颜色有浅绿至深绿色,当含镁量多时,颜色偏浅;含铁量多时,颜色偏深。台湾玉最大的特色是含有较多黑色的铬铁矿,另外会与石棉、滑石、黄铜矿、铬尖晶石、钙铝榴石等矿物共生。[2][1]
分类
[编辑]国立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谭立平教授等人于1978年发表《台湾花莲丰田软玉矿床之矿物研究》一文,将台湾玉分成三大类:[5]
- 普通闪玉:又称普通玉,是最常见的闪玉,有玻璃光泽、半透明,其组成矿物的结晶粒度为40-150微米。
- 猫眼闪玉:又称猫眼玉或台湾猫眼,市面上称为猫眼石,是一种呈现猫眼现象的台湾玉。结晶粒度有时超过1000微米。
- 蜡光闪玉:因光线漫射产生蜡状光泽、不透明至半透明,结晶粒度通常小于15微米。
另外,有一种特殊的闪玉被称为龙纹玉,是三种闪玉同时存在,普通闪玉和蜡光闪玉呈现深绿和浅绿色条带交错,而在两者交界处会出现薄层的猫眼闪玉。[1]
地质成因
[编辑]台湾位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的隐没带上,位处花莲至台东间之花东纵谷即为板块接触碰撞的缝合带,在此缝合带上及附近的岩层因而产生各种不同的地质作用,包括变质作用、火成作用及热液蚀变作用。当地壳深处的超基性岩或橄榄岩中的橄榄石与辉石,和地层中的水作用产生蛇纹石类等矿物(蛇纹岩化作用),在板块碰撞抬升过程中产生高温,伴随脱水作用将蛇纹岩换质成闪玉。[2][6][7]
产状与分布
[编辑]台湾玉的产地位于花莲县丰田的荖脑山地区,该地区的地质为台湾最古老的岩层—大南澳片岩,年代可回溯至古生代二叠纪到中生代之间。台湾玉主要产于蛇纹岩和片岩的接触带,经热液换质作用而成[1]。由锆石的定年推测台湾玉是在距今3.3±1.7百万年前生成,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玉[8]。台湾玉在地层中,矿脉一般呈不规则细脉状或扁豆状,厚度以0.1-0.5公尺为主,局部宽可达1.5-2.0公尺,长20-30公尺[9][10]。根据《软玉矿床探勘开发计画研究报告》指出,台湾玉的矿床总储量可能为611,100公吨,若以60%可采率计算,可开采量为366,660公吨。[9]
开采
[编辑]1960-1970年代为台湾玉开采与加工制造的全盛时期,每年平均开采量超过1500公吨,全台加工厂超过800家,从事玉石相关行业人员高达五万人以上。当时,台湾加工生产的闪玉数量占全世界的八成左右,每年平均销售金额约为新台币50亿元,使台湾成为世界珠宝加工及出口王国。[2][11]
1980年代后因闪玉市场萎缩,价格大幅降低,加上大量引进加拿大闪玉,导致台湾玉矿场陆续停止开采。[10]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方, 建能; 余, 炳盛; 宋, 圣荣; 郭, 力维; 陈, 惠芬; 黄, 翠梅. 前世今生臺灣玉. 国立台湾博物馆. 2020.
- ^ 2.0 2.1 2.2 2.3 2.4 方, 建能; 林, 淑雅. 惜墨如玉:新品種寶石—臺灣墨玉. 国立台湾博物馆. 2014.
- ^ 余炳盛; 方建能. 臺灣玉風華再現 (PDF). 台湾博物季刊 (国立台湾博物馆). 2014, 33 (2): 42-47 [2023-04-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4-12).
- ^ 李, 光中; 刘, 镇辉; 陈, 勤忠; 张, 朝胜; 许, 玲玉; 王, 鑫. 臺灣產業文化資產體系與價值:臺灣煤礦、臺灣閃玉篇.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5.
- ^ 谭立平; 王执明; 陈其瑞; 田沛霖; 崔伯铨; 俞震甫. 臺灣花蓮豐田軟玉礦床之礦物研究.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刊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1978, 1.
- ^ 方建能; 陈韵婕; 余炳盛; 曾保忠. 臺灣蛇紋石玉. 台湾矿业 (中华民国矿业协进会). 2012, 64 (3): 1-8 [2023-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2).
- ^ 何恭算. 從地質觀點認識臺灣玉 (PDF). [2023-04-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4-12).
- ^ Yui, T.F.; Usukia, T.; Chena, C.Y.; Ishidab, A.; Sanob, Y.; Sugaa, K.; Iizukaa, Y.; Chena, C.T. Dating thin zircon rims by NanoSIMS: the Fengtien nephrite (Taiwan) is the youngest jade on Earth (PDF).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2014, 56 (16): 1932-1944 [2023-04-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4-12).
- ^ 9.0 9.1 谭, 立平; 陈, 其瑞; 秦, 启文; 曾, 保忠. 軟玉礦床探勘開發計劃研究報告(上冊). 台湾省矿务局. 1983.
- ^ 10.0 10.1 谭, 立平; 魏, 稽生. 臺灣非金屬經濟礦物. 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 1999.
- ^ 谭, 立平. 寶石學. 徐氏基金会.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