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波兰起义 (1918年—1919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波兰起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19 年波兰起义期间,黑色国防军与波兰军队作战
日期1918年12月27日–1919年6月28日
地点
大波兰地区
结果 波兰胜利
领土变更 根据《凡尔赛条约》,普鲁士波森西普鲁士上西里西亚东部和贾乌多沃地区归波兰
参战方
 波兰第二共和国 魏玛共和国 威玛共和国

1918-1919年大波兰起义波兰语powstanie wielkopolskie 1918–1919 roku;德语:Großpolnischer Aufstand)是一个波兰人军队在大波兰地区反对德国的统治,这次起义对凡尔赛条约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条约承认波兰为独立国家,波兰第二共和国由此诞生。

时代背景

[编辑]

1795年波兰遭到第三次瓜分之后,波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自1795年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中间发生了多起争取独立的起义,但这些起义均被镇压。1806年耶拿-奥尔施泰特会战之后,被打败的普鲁士被迫将一部分领土割让给拿破仑,拿破仑将这块土地让波兰人建立了华沙公国。8年之后华沙公国再次被普鲁士和沙俄帝国瓜分。生活在大波兰地区的波兰人的土地被没收,其地区加速德国殖民化。

一战结束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了关于民族自决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并成为巴黎和会的指导性纲领,但是关于波兰独立的建议,最初没有设定可以普遍接受的国境线。除了沙俄帝国之外,18世纪末被普鲁士吞并的波兰大部分地区在一战结束时仍是德国的一部分,波兰其馀的领土在奥匈帝国境内。德国的部分地区包括大波兰地区,其中波兹南是一个主要的工业城市,居住在该地的波兰人超过60%[1],一战结束之后,这些波兰人都希望生活在重新建立的波兰国家之内。

起义

[编辑]

1918年11月9日威廉二世退位,这标志著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终结,取而代之的是魏玛共和国,希望波兰拥有主权的波兰人开始认真准备起义。

1918年12月27日,在著名钢琴家伊格纳西·帕德雷夫斯基( Ignacy Paderewski)发表爱国演讲后,波兹南爆发了起义,他于1919年成为波兰总理。

起义部队由波兰军事组织的成员组成,他们组建了Straż Obywatelska(公民卫队),后来更名为Straż Ludowa(人民卫队),其中包括许多志愿者,他们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到达巴扎尔酒店,从那里发起起义,是来自Wildecka kompania Straży Ludowej(维尔达人民卫队)的 100 人强大的部队,由率领。执政机构是Naczelna Rada Ludowa(最高人民委员会)。最初,委员会成员,包括Stanisław Taczak上尉和将军Józef Dowbor-Muśnicki反对起义,但他们改变主意支持 1919 年 1 月 9 日的起义。

1918年11月11日停战协议的签署使得德国军人士气低落,从而引发了德国内部社会冲突,德国新政府不得不镇压本国的德国十一月革命行动,而无暇顾及波兰人的起义,这个时机对起义者来说是有利的。

到 1919 年 1 月 15 日,波兰人已经控制了该省的大部分地区,他们与德国正规军和非正规部队(如格伦茨舒茨)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战斗一直持续到2月16日协约国和德国之间的休战续签。停火也影响了大波兰的前线,但尽管停火,小规模冲突一直持续到1919年6月28日最终签署《凡尔赛条约》。

历史评价

[编辑]

起义是波兰最成功的两次起义之一,另一次是1806年的波兰大起义,以拿破仑的军队进入波兰一方对抗普鲁士而告终。许多大波兰起义者后来参加了反对德国统治的西里西亚起义,起义始于 1919年末,结束于1921年。这次起义的成果是自1795年以来波兰再次成为了一个欧洲的独立国家。

起义对《凡尔赛条约》的签署产生了重大影响。条约不仅将起义者获得的地区划归给波兰,还将很多德国人居住的比得哥什莱什诺拉维奇等城市以及波兰走廊也划归给了波兰,这些土地是在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之前的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一部分,这些土地将使波兰有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由于《凡尔赛条约》使德国失去了一些领土,从而在德国滋生出了复仇主义的思潮[2]。比如:但泽地区和东普鲁士地区以及波兰走廊等都成为了阿道夫·希特勒的政治纲领的一部分。1934年新上台的纳粹政府虽然与波兰签署了《德波互不侵犯条约》,承认了两国新边界。但是波兰强人领袖毕苏斯基去世之后,随著德国吞并奥地利、并通过慕尼黑协定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等一系列扩张行动,德国向波兰提出修改条约遭到波兰拒绝,最终德国于1939年4月28日单方面退出该条约,并于同年9月1日入侵波兰。

参考文献

[编辑]
  1. ^ "Historia 1871–1939" Anna Radziwiłł, Wojciech Roszkowski Warsaw 1998
  2. ^ Boemeke, Manfred F.; Feldman, Gerald D.; Gläser, Elisabeth, eds. (1998). The Treaty of Versailles: A Reassessment After 75 Years. Publications of the German Historical Institut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