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一枝梨花压海棠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枝梨花压海棠
Lolita
美版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监制詹姆斯·B·哈里斯
编剧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斯坦利·库布里克(未挂名)
原著洛丽塔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作品
主演詹姆士·梅逊
雪莉·温特斯
苏·莱恩
彼得·塞勒斯
配乐纳尔逊·里德尔(配乐)
鲍勃·哈里斯
摄影奥斯瓦德·莫里斯
剪辑安东尼·哈维
制片商Seven Arts Productions
片长152分钟
产地 英国
 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1962年6月13日 (1962-06-13)
发行商米高梅(原有)
透纳娱乐公司(现今)
预算$210万
票房$9,250,000[1]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一枝梨花压海棠[2][3]
洛丽塔
香港一树梨花压海棠
台湾一树梨花压海棠

一枝梨花压海棠》(英语:Lolita,香港、新加坡、台湾译《一树梨花压海棠》)是一部1962年出品的美国喜剧剧情电影,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改编自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1955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洛丽塔》。

剧情叙述由詹姆士·梅逊所饰演的中年男子杭柏·杭柏特(Humbert Humbert),与当年14岁的女演员苏·莱恩所饰演的桃乐莉·海兹(Dolores Haze,小名“洛丽塔”)之间所发生之老少恋。

电影由于其受争议的主题在上映后造成极大的回响,并获得当年多项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奖项的提名,而苏·莱恩也靠此片赢得该年的金球奖最佳新进演员奖(Golden Globe Award for Most Promising Newcomer)。尽管参与脚本和制作电影的纳博科夫缓和了许多性方面的呈现,饰演洛丽塔的苏·莱恩依然被影响到往后的戏路,被局限于演出性感女性的角色,也间接影响到不顺遂的感情路。在晚年时她说过:“我的人生被《一枝梨花压海棠》毁了。”库布里克则于多年后表示,倘若他完全了解审查制度的限制有多严格,他怀疑是否还会尝试制作这部电影。

电影中文译名

[编辑]

此片港台星马译名《一树梨花压海棠》乃出自中国古代民间诗句,最早可见于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九十七“王宠”条中所载浙人嘲老来纳妾者之诗句曰:“二八佳人七九郎,婚姻何故不相当。红绡帐里求欢处,一朵梨花压海棠。”[4]经学者考证,“一树梨花压海棠”句并非如传言所指出自北宋苏轼所作、用来调侃好友张先在八十岁时迎娶十八岁小妾的一首七言绝句[注 1],而只是后人比附苏轼所致。[5]

剧情

[编辑]

在一座偏僻的豪宅里,克莱尔·奎迪醉醺醺地、不知所云地弹奏肖邦的A大调波兰舞曲作品40第1号,随后他被中年欧洲法国语言文学教授杭柏·杭柏特枪杀。

四年前,杭柏特来到新罕布什尔州的拉姆斯代尔,准备在俄亥俄州比尔兹利学院开始教职之前度过一个夏天。他寻找出租的房间,遇到了一位黏腻、性欲不满的寡妇夏洛特·海兹,她邀请他住在她家。杭柏特拒绝了,直到看到她14岁的女儿桃乐莉,昵称为“洛丽塔”,杭柏特立刻对她产生了迷恋。

为了接近洛丽塔,杭柏特接受了夏洛特的提议,成为了海兹家的房客。然而,夏洛特想要独占杭柏特的时间,并告诉他她会把洛丽塔送到一个全女生的夏令营度过整个夏天。在海兹一家离开去夏令营后,女佣给杭柏特递来了一封夏洛特的信,信中她表白了对他的爱,并要求他立即搬走,除非他也有同样的感觉。信中写道,如果杭柏特在她回来时还在家里,夏洛特就会知道他的爱得到了回应,并要求他娶她。尽管杭柏特在阅读这封既悲伤又夸张的信时大笑不已,但他还是娶了夏洛特。

在孩子不在的情况下,这对夫妻关系恶化:忧郁的杭柏特变得更加沉默寡言,而夏洛特则越来越不满和烦躁。夏洛特发现了杭柏特的日记,日记中详细描述了他对洛丽塔的热情,并形容夏洛特为“令人厌恶”和“无脑”。在一阵怒火中,她跑到外面,却被一辆车撞死了。

杭柏特去接洛丽塔回家;她还不知道她的母亲已经去世了。他们在一家酒店过夜,酒店因为接待参加一个警察大会的警察们而人满为患。一个爱纠缠的陌生人硬是插入了杭柏特的谈话,不断把话题引向杭柏特那“美丽的小女儿”,她正在楼上睡觉。这个陌生人暗示自己也是一名警察,并反复强调他认为杭柏特是“普通的”。杭柏特逃过了这个人的纠缠。第二天早上,杭柏特和洛丽塔玩她在营地学到的“游戏”,暗示他们发生了性关系。第二天,杭柏特向洛丽塔坦白她的母亲并不是在生病住院,而是已经去世。悲痛的洛丽塔决定和杭柏特在一起。他们开始了一次横跨全国的旅行,在酒店到汽车旅馆过夜。在公共场合,他们以父女身份相处。

秋天,杭柏特到比尔兹利学院报到,并让洛丽塔在那里的高中就读。不久后,人们开始怀疑这对父女之间的关系。杭柏特担心她参与学校戏剧和男同学的交往。一天晚上,他回到家,发现一个爱纠缠的陌生人泽姆夫医生坐在他黑暗的客厅里。泽姆夫带着浓重的德国口音声称自己是洛丽塔学校的心理学家,并想讨论她对“生活真相”的了解。他说服杭柏特允许洛丽塔参加学校的戏剧,她被选为主角。

在观看演出时,杭柏特得知洛丽塔在谎报她周六下午的去向,她声称自己在练琴。他们吵了一架,杭柏特决定离开比尔兹利学院,再次带洛丽塔上路。洛丽塔起初反对,但突然改变了主意,并表现得非常热情。一上路,杭柏特意识到他们被一辆神秘的车跟踪,这辆车从未消失,但也从未赶上。当洛丽塔生病时,他把她送到医院。然而,当他回去接她时,她已经不见了。护士告诉他,她和另一名声称是她叔叔的男人离开了。杭柏特心碎不已,没有她失踪或下落的任何线索。

几年后,杭柏特收到一封署名理查德·T·席勒夫人的信,洛丽塔的婚后名字。她写道自己现在嫁给了一个名叫迪克的男人,怀孕了,急需钱。杭柏特前往他们的家,要求她告诉他三年前是谁绑架了她。她告诉他是克莱尔·奎迪,就是跟踪他们的人。奎迪是一个著名的剧作家,曾与她的母亲在拉姆斯代尔有过一段情。她表示奎迪也是假扮成泽姆夫博士的那个爱纠缠的陌生人,那个总是与他们纠缠不清的人。洛丽塔承认她曾对奎迪迷恋,并在比尔兹利学院与他有过一段情,然后当他承诺给她一个好莱坞合同时,她就跟他离开了医院。然而,他随后要求她加入他的波西米亚生活方式,还要参与他的“艺术”电影,她拒绝了。

杭柏特请求洛丽塔离开席勒,和他一起走。她拒绝了,并提醒他还有三个月孩子要出生,但仍为曾经的欺骗行为感到抱歉。杭柏特给了洛丽塔$13,000,并解释这是她母亲房屋出售所得。他离开洛丽塔去找奎迪对峙。字幕说明杭柏特在等待奎迪谋杀案审判时因冠状动脉血栓去世。

主要演员

[编辑]

制作

[编辑]
1962年院线广告

斯坦利·库布里克和詹姆斯·哈里斯获得了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的拍摄权,这是一部被认为无法拍摄成电影的小说。该小说于1955年9月首次在巴黎由莫里斯·吉罗迪亚斯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专门出版色情文学作品。最初被视为“淫秽书籍”的《洛丽塔》,在文学审查制度盛行的时代,出版商可能会因此面临监禁和罚款,直到1958年8月才由G.P.普特南之子出版社在美国出版,此时它已逐渐建立了文学声誉。

纳博科夫在主流出版社拒绝后将小说提交给吉罗迪亚斯。直到格雷厄姆·格林在《伦敦星期日时报》将其评为1955年三大最佳书籍之一,这本书才获得了评论回应。《伦敦星期日快报》编辑约翰·戈登回应格林,称其为“我读过的最污秽的书籍”和“纯粹的无节制色情作品”。内政部认定该书为色情作品,并指示英国海关官员扣押所有进入英国的副本。法国禁书两年(1956-58)。《洛丽塔》直到1959年才在英国出版[6]

1958年11月,当马龙·白兰度将库布里克从《龙虎恩仇》项目中解雇时,导演发布新闻稿称他“深感遗憾”地辞去了白兰度的电影,以便“开始拍摄《一枝梨花压海棠》”[7]。库布里克受柯克·道格拉斯聘请,接替导演安东尼·曼执导史诗片《风云群英会》;他和哈里斯直到1961年才将《一枝梨花压海棠》投入制作。库布里克导演的《风云群英会》由劳伦斯·奥利维尔皮特·乌斯蒂诺夫主演,他曾考虑让他们在《一枝梨花压海棠》中担任角色。部分影片在英国和纽约奥尔巴尼拍摄[8][1]

导演

[编辑]

在纳博科夫的同意下,库布里克改变了事件发生的顺序,将小说的结局移到电影的开头。库布里克认为虽然这样牺牲了一个很棒的结局,但有助于保持观众的兴趣,因为他认为小说在杭柏特“诱惑”洛丽塔之后兴趣减弱了[9]

后半部分有一次横跨美国的旅程,虽然小说设定在1940年代,但库布里克赋予其当代背景,在英国拍摄了许多外景,并在美国拍摄了一些背投场景,包括纽约州东部的阿迪朗达克山脉沿NY 9N公路的景色,以及从哈德逊河东岸的伦斯勒俯瞰奥尔巴尼的山顶景色[来源请求]

一些次要角色由加拿大和美国演员扮演,如塞克·林德洛伊丝·马克斯韦尔、杰瑞·史托文和戴安娜·德克,他们当时都在英国。库布里克必须在英国拍摄,因为电影的许多资金是在那里筹集的,条件是也必须在那里花费[9]。此外,自1961年以来,库布里克一直住在英国,并且有严重的飞行恐惧症[10]。希尔菲尔德城堡在影片中作为奎迪的“恐惧庄园”出镜。

选角

[编辑]

詹姆士·梅逊是库布里克和制片人哈里斯心目中扮演杭柏·杭柏特的首选,但他最初因百老汇的演出而拒绝,同时推荐他的女儿波特兰来扮演洛丽塔[11]。库布里克的《风云群英会》主演劳伦斯·奥利维尔被提议担任这个角色,但他在经纪人的建议下拒绝了这一角色[来源请求]

库布里克随后考虑了皮特·乌斯蒂诺夫,他因《风云群英会》获得奥斯卡奖,但最终决定不选他。哈里斯建议大卫·尼文,他接受了这个角色,但因担心电视节目《四星剧场》的赞助商会反对这一题材而退出。诺埃尔·科沃德雷克斯·哈里森也被考虑过[12]

当梅逊退出舞台剧时,他得到了杭柏·杭柏特的角色[来源请求]

克莱尔·奎迪的角色比小说中大大扩展,库布里克允许塞勒斯在整部电影中采用各种伪装。影片早期,奎迪以自负的前卫剧作家的身份出现,表现出优越感。后来他在旅馆的门廊上扮演了一个好奇的警察,在那里杭柏特和洛丽塔住在一起。接下来他是一个爱纠缠的比尔兹利高中的心理学家泽姆夫医生。他说服杭柏特让洛丽塔在放学后有更多的自由活动[13]。他还作为摄影师出现在洛丽塔的戏剧后台。后来他又是一个匿名的电话调查员。

吉尔·霍沃思被邀请扮演洛丽塔的角色,但她与奥托·普雷明格签订了合同,他说“不”[14]海莉·米尔斯被邀请扮演这一角色,但她的父母拒绝了[15]乔伊·希瑟顿桑德拉·狄塔斯黛·韦尔德也都是潜在的候选人[来源请求]

尽管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最初认为苏·莱恩是扮演洛丽塔的正确人选,但几年后纳博科夫表示,理想的洛丽塔应该是法国年幼女演员凯瑟琳·德蒙若,她在路易·马卢1960年的电影《地铁里的莎姬》中扮演了莎姬一角。德蒙若比莱恩小四岁[16]

莱恩的年龄

[编辑]

制片人詹姆斯·哈里斯解释说,14岁的苏·莱恩,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被选中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必须让[洛丽塔]成为一个性感的对象……这样观众才能理解为什么所有人都想扑向她”[17]。他还在2015年的《电影评论》杂志采访中说:“我们在选角时确保她绝对是一个性象征,而不是可以被解释为变态的对象。”[18]

哈里斯说,他和库布里克透过选角改变了纳博科夫的书,因为“我们希望它成为一个爱情故事,并且对杭柏特非常同情。”[19]

审查

[编辑]

在电影上映时,分级制度尚未实施,1930年代的《电影制作守则》规范着电影制作。当时的审查制度限制了库布里克的导演创作;库布里克后来评论说,“由于当时的制作法典和天主教正派军团的压力,我认为我没有充分地将杭柏特与洛丽塔关系的情色方面改编成剧本。如果我能重新制作这部电影,我会像纳博科夫那样强调他们关系的情色成分。”[9]库布里克通过双关语和视觉暗示间接暗示了他们关系的性质,比如杭柏特为洛丽塔涂脚趾甲。1972年的《新闻周刊》采访中(1968年末评级系统推出之后),库布里克表示,如果事先知道审查问题有多难,他“可能不会制作这部电影”[20]

影片对洛丽塔的年龄故意模糊。库布里克评论说:“我认为有些人心目中有一个九岁的形象,但洛丽塔在书中是十二岁半;苏·莱恩十三岁。”实际上,莱恩在开拍时已经14岁,拍完时15岁[21]。尽管无需删减便得以通过审查,《一枝梨花压海棠》还是在1962年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的评级中被评为“X级”,即不允许16岁以下观众观看[22]

旁白

[编辑]

杭柏特用“性感少女”(nymphet)一词来形容洛丽塔,这在小说中有所解释和使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但没有解释其含义[23]。在拉姆斯代尔高中舞会后的第二天早上,杭柏特在日记中用旁白说道:“让我疯狂的是这种性感少女的双重性,或者说每个性感少女的双重性,我的洛丽塔在这种温柔、梦幻的孩子气与一种怪异的庸俗之间的混合。我知道写这个日记是疯狂的,但做这件事让我感到一种奇怪的兴奋。只有一位深爱的妻子才能解读我微小的字迹。”

剧本改编

[编辑]

剧本的署名是纳博科夫,尽管他提供的内容(后来以缩短版出版[24][25])很少被实际用于电影中[26]。纳博科夫在小说成功后,搬到好莱坞,并在1960年3月至9月期间为电影改编撰写了剧本。初稿非常长——超过400页。制片人哈里斯评论道,“你拍不了。你都拿不动它。”[27]纳博科夫在公开场合对这部电影保持礼貌,但在1962年观看这部电影之前的一次采访中评论道,这可能会变成“像卧在救护车上的乘客看到的风景般的曲折”[28]

重拍

[编辑]

这部电影在1997年时又再次被翻拍,导演为艾崔恩·林恩(Adrian Lyne)。

注释

[编辑]
  1. ^ 坊间流传“一树梨花压海棠”句乃出自苏轼所作七绝:“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据祝淳翔、陈福康考证,可知当非。实则苏轼确有一七言律诗记述张先老来纳妾一事,题为〈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今据《东坡全集》卷五,苏诗云:“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另,张先本有和作,但今已全佚。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则录得张诗二句残句:“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此二句亦见于苏轼《仇池笔记》卷下“张子野诗”条。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Box Office Information for Lolit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Numbers. Retrieved June 13, 2013.
  2. ^ https://vip.1905.com/play/1524982.shtml
  3. ^ https://film.sohu.com/album/9374348.html
  4. ^ 陈, 福康. 也來談“一樹梨花壓海棠”. 凤凰网. 2013-10-19 [2019-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9). 
  5. ^ 祝, 淳翔. 也談“一樹梨花壓海棠”. 书城. 2013-09-05, (9): 73–77. 
  6. ^ Boyd, Brian. Vladimir Nabokov: The American Year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ISBN 978-0-691-06797-1. 
  7. ^ Hughes, David. The Complete Kubrick. London: Vrigin Pub. 2013: Paperback [3 August 2023]. ISBN 978-0753512722. 
  8. ^ Lolita. Catalog -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November 27, 2020]. 
  9. ^ 9.0 9.1 9.2 "An Interview with Stanley Kubrick (1969)" by Joseph Gelmis. Excerpted from The Film Director as Superstar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1970).
  10. ^ Rose, Lloyd. "Stanley Kubrick, at a Distance" Washington Post (June 28, 1987)
  11. ^ Portland Mason. [March 5,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3, 2012). 
  12. ^ Lolita (1962). 
  13. ^ "Kubrick in Nabokovland" by Thomas Allen Nelson. Excerpted from Kubrick: Inside a Film Artist's Maze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60–81)
  14. ^ Lisanti, Tom, Fantasy Femmes of Sixties Cinema: Interviews with 20 Actresses from Biker, Beach, and Elvis Movies, McFarland: 71, 2001, ISBN 978-0-7864-0868-9 
  15. ^ Vagg, Stephen. Movie Star Cold Streaks: Hayley Mills. Filmink. March 19, 2022. 
  16. ^ Boyd, Brian. Vladimir Nabokov: the American year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415 [30 August 2013]. ISBN 9780691024714. 
  17. ^ The troubling legacy of the Lolita story, 60 years on. www.bbc.com. [2024-05-29] (英国英语). 
  18. ^ Interview: James B. Harris (Part One). Film Comment. [2024-05-29] (英语). 
  19. ^ Green, Steph. The troubling legacy of the Lolita story, 60 years on. bbc.com.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 [3 August 2023]. 
  20. ^ 'Lolita': Complex, often tricky and 'a hard sell'. CNN. [March 6,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3, 2005). 
  21. ^ Graham Vickers. Chasing Lolita: How Popular Culture Corrupted Nabokov's Little Girl All Over Again需要免费注册. Chicago Review Press. 1 August 2008: 127–. ISBN 978-1-55652-968-9. 
  22. ^ Lolita (X).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November 1, 2011]. 
  23. ^ "Lolita (1962)" A Review by Tim Dirks—A comprehensive review containing extensive dialogue quotes. These quotes include other details of Humbert's narration.
  24. ^ Bailey, Blake. Vladimir Nabokov's Unpublished 'Lolita' Screenplay Notes. Vice. 11 June 2014 [1 September 2023] (英语). 
  25. ^ Nabokov, Vladimir. Lolita: A Screenplay. 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 26 August 1997. ISBN 978-0-679-77255-2 (英语). 
  26. ^ Leonard Maltin's Movie Guide 2013 Edition (edited by Leonard Maltin}, a Signet Books paperback published by New American Library, a division of Penguin Group), p. 834: "Screenplay for this genuinely strange film is credited to Vladimir Nabokov, who wrote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but bears little relation to his actual script, later published"
  27. ^ Naremore, James. On Kubrick. Bloomsbury. 2019. ISBN 978-1838717469. 
  28. ^ Nabokov, Strong Opinions, Vintage International Edition, pp. 6–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