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太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Portal:Outer space
太空主题


  主题页面     专题     帮助我们  

简介

太空指的是恒星行星之间的空间,研究这些天体的科学就是天文学,其中一个历史最悠久的科学。人类对天文的研究早在公元前已存在,但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却始于1957年,即史普尼克1号成功发射至宇宙的那一年。于1961年,苏联太空人加加林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于1969年,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阿波罗11号任务中登陆月球,并说:“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逐渐增加,冲突却因此而起,其中包括外层空间条约星球大战计划等。

刷新以下网页内容

精选条目

类地行星,又称地球型行星岩石行星,都是指以硅酸盐岩石为主要成分的行星。这个项目的英文字根源自拉丁文的“Terra”,意思就是地球或土地,由于时尚界的流行,加上对象是行星,因此在二合一下采用“类地行星”这个译名。类地行星与气体巨星有极大的不同,气体巨星可能没有固体的表面,而主要的成分是氢、氦和存在不同物理状态下的水。截至2013年11月4日,根据开普勒太空任务的数据,银河系共有逾400亿围绕着类太阳恒星或红矮星公转,位于适居带内,且接近地球大小的类地行星存在。其中110亿颗围绕着类太阳恒星公转。而最近的一个距离地球12光年。

精选天体

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1/81。月球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埃欧,它的自转与公转同步(潮汐锁定),因此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正面标记着黑暗的火山熔岩海,中间夹杂着明亮和古老地壳的高地和突出的陨石坑。虽然它的表面非常黑暗,反射能力与煤炭相似,但它仍是天空中除了太阳之外最亮的天体。由于月球在天空中非常显眼,再加上规律性的月相变化,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文化如语言、历法、艺术和神话等产生重大影响。月球的引力影响造成地球海洋的潮汐和每一天的时间延长。月球现在与地球的的距离,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而月球与太阳的大小比率与距离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视大小与太阳几乎相同,在日食时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阳而形成日全食。

精选图片

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这种爆炸都极其明亮,过程中所突发的电磁辐射经常能够照亮其所在的整个星系,并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才会逐渐衰减变为不可见。在这段期间内一颗超新星所辐射的能量可以与太阳在其一生中辐射能量的总和相媲美。恒星透过爆炸会将其大部分甚至几乎所有物质以可高至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向外抛散,并向周围的星际物质辐射激波。这种激波会导致形成一个膨胀的气体和尘埃构成的壳状结构,这被称作 超新星残骸。


传记

约翰内斯·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开普勒是十七世纪科学革命的关键人物。他最为人知的成就为开普勒定律,这是稍后天文学家根据他的著作《新天文学》、《世界的和谐》、《哥白尼天文学概要》萃取而成的三条定律。这些杰作对艾萨克·牛顿影响极大,启发牛顿后来想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1630年11月,开普勒在雷根斯堡发高热,几天后在贫病中去世,葬于当地的一家小教堂。他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是:“我曾测天高,今欲量地深。我的灵魂来自上帝,凡俗肉体归于此地。”

你知道吗

其他专题

维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