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跏趺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趺坐
莲花坐,实际中不可能如画像或雕塑那样完美对称。

跏趺坐(巴利语:pallaṅka),是佛教印度教术语,指两脚交叠盘坐的姿势。原为婆罗门教瑜伽姿势之一,称为莲花坐梵语पद्मासन,[pɐd̪mɑːs̪ɐn̪ɐ], padmāsana),后被佛教吸收,成为禅坐的姿势。以跏趺坐方式形成禅坐坐姿的“动作”本身则称结跏趺坐

经典要求

[编辑]

大毘婆沙论》:

姿势

[编辑]

跏趺坐是指两脚交叠盘坐的姿势。两足交叠置于两股上,称为全跏趺坐双跏趺坐,俗称“双盘”。标准的七支坐法[2],采取全跏趺坐,认为这个姿势最为安定,能够有助于入定

分类

[编辑]
半跏趺坐,俗称“单盘”

双跏趺坐时,如果:

  • 先左足(脚掌)安右(大腿)上,再右足安左髀上,呈右押左,称为吉祥坐。因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时以吉祥坐修行,因此佛教徒又以吉祥坐为最佳修行方法。
  • 先右足安左髀上,再左足安右髀上,呈左押右,称为降魔坐

如果只单以左腿置于右腿上,或右腿置于左腿上,则称为半跏趺坐,俗称“单盘”。

参见

[编辑]

注释与引用

[编辑]
  1. ^ 善见律毘婆沙》:“结加趺坐者,易解。正身者,十八背骨骨相累,筋脉皮宽舒,若急坐者须臾疲劳,从禅定退。”
  2. ^ 《大手印瑜伽法要》:“七支坐法:坐如毗卢遮那佛修行仪所示,上身正直,金刚跏趺坐,制心一处,就是大手印之门。跏趺如佛端坐,手结定印,位于脐下,直竖脊椎,放松膈膜,曲颈如钩,下巴挤喉结,舌抵上腭。心念之流常随感觉而起,尤其是视觉,因此眼须不动不瞬不顾,只应注视一处,约身前一人长处。此为毗卢遮那佛七支坐法,以调身助行者入深定也。”

相关条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