窟外集结
外观
(重定向自窟外結集)
佛教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 |
窟外集结,又称界外集结,佛教术语,意指在王舍城七叶窟外发起的集结,汉传佛教传说称大众部起源于此次结集,这次集结的内容多数被归入论藏及杂藏之中,大乘佛教许多经典也被认为起源于此次集结。窟外集结一般相信是一个不可靠的传说。[1]
历史考证
[编辑]根据汉传佛教的传说,释迦牟尼佛涅盘后,大迦叶尊者与五百罗汉发动第一次集结。相传,未参加七叶窟集结的弟子,发动了另一次集结,此为大众部的起源[2],这次传说中的集结,称为窟外集结[3]。
窟外集结的传说,不见于经藏与律藏,不确定这个传说的起源为何。有传闻十大弟子富楼那尊者带领了窟外集结,但是富楼那尊者在释迦牟尼在世时,已先于佛陀圆寂,不可能参加王舍城集结
在南传佛教《岛史》传说中,在第二次集结之后,东方比丘集合一万人进行另一个集结,称为大结集(大结集为大集结的意思),成为大众部的起源[4]。有学者认为,窟外集结的传说可能起源于大集结。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 ^ 杨惠南,佛教思想发展史论,东大,页110
- ^ 吉藏《三论玄义》:“言二部者。如来二月十五日入涅槃。诸圣弟子。四月十五日。于王舍城祇阇崛山中。结集三藏。尔时即有二部名字。一上座部。谓迦叶为上座。迦叶上陈如一夏。为佛以法付属迦叶。名上座部也。迦叶所领但有五百人。依《智度论》则有千人。二大众部。即界外大众。乃有万数。婆师波罗汉为主。此云泪出。常悲苦众生而泪堕也。即五比丘中之一人而年大迦叶。教授界外大众。所以有二众。迦叶有五百罗汉。前入界内结集三藏。后多人来结集三藏。迦叶并不许之。有二因缘。一者五百皆聪明人故。二者已羯磨竟故。依《智度论》。阿阇世王但设千人食。故余人来不得。”
- ^ 《大唐西域记》卷第九(一国):“大迦叶波结集西北,有窣堵波,是阿难受僧诃责,不预结集,至此宴坐,证罗汉果。证果之后,方乃预焉。阿难证果西行二十余里,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大众部结集之处。诸学、无学数百千人,不预大迦叶结集之众,而来至此,更相谓曰:“如来在世,同一师学,法王寂灭,简异我曹。欲报佛恩,当集法藏。”于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复集素呾缆藏、毘柰耶藏、阿毘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众部。”
- ^ 《岛史》:“为上座所放逐者,恶比丘跋耆等,……集一万人,而为法之结集,故名大结集。大结集比丘,违背教法,破坏根本集录,另为集录。……弃甚深经律之一分,别作相似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