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瑞典—美国关系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瑞典-美国关系
双方在世界的位置

瑞典

美国
代表机构
瑞典驻美国大使馆瑞典语Sveriges ambassad i Washington美国驻瑞典大使馆瑞典语USA:s ambassad i Stockholm

瑞典-美国关系,是指瑞典王国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两者的联系起始于17世纪的瑞典在美殖民活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瑞典是首批承认美国的国家之一[1],双方于1783年签订《友好通商条约英语Treaty of Amity and Commerce (United States – Sweden)[2],并于1818年时正式建立邦交,这样的关系维持了数百年[3],延续至21世纪,两国在科技学术国防等议题上均进行过合作和交流。除此之外,瑞典人民自19世纪起便开始大量旅居美国英语Swedish emigr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4],至2013年时已有4百多万人口的瑞典裔美国人社群[5]

早期关系

[编辑]

美国建国前的17世纪时,瑞典已经开始前往北美洲活动,并建立了殖民地。1638年,第一批瑞典人从特拉华登陆北美[1],接着于特拉华河流域(今威尔明顿)修筑堡垒[6],并将之取名作克里斯蒂娜堡英语Fort Christina,成为当地最早的瑞典人聚落[7]。瑞典并以特拉华河为中心,开拓了名为“新瑞典”的在美据地,然而这块区域在1655年时纳入荷兰的统治范围[8]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虽然瑞典政府并未派兵赴美,但仍有瑞典籍佣兵部队大陆军协同作战,还曾有一名瑞典贵族——埃克瑟·冯·费尔森伯爵英语Axel von Fersen the Younger投入战争末期的约克镇围城战役[9]

瑞美两国于1783年缔结《友好通商条约英语Treaty of Amity and Commerce (United States – Sweden)》,图为瑞方代表古斯塔夫·菲利普·克罗伊茨英语Gustaf Philip Creutz

战争结束之后,新建国的美国于1782年9月28日指派时任驻法国公使本杰明·富兰克林兼当驻瑞典公使,但他在任期间并未赴瑞,而是派驻于巴黎。同年,瑞典驻法公使古斯塔夫·菲利普·克罗伊茨英语Gustaf Philip Creutz联络了富兰克林,并提出两国缔约交好的建言。当富兰克林向美国国会转达此一意向之后,国会随即授权让他与瑞方进行洽谈。1783年4月3日,两国于巴黎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英语Treaty of Amity and Commerce (United States – Sweden)[3],瑞典凭着该份条约的签署,成了欧洲首个承认美国独立的未参战国家[8],并于同年9月22日派遣查尔斯·赫尔斯泰特英语Charles Hellstedt出任首位驻美领事。1784年2月6日,美瑞两国又在巴黎交换条约批准书[3]

19世纪及20世纪

[编辑]
一艘从瑞典哥德堡开往美国的移民船,1905年。

1818年4月29日,美国驻瑞典全权公使强纳森·罗素英语Jonathan Russell向瑞方递交到任国书,两国自此建立了邦交[3]。19世纪的瑞典有着广布全国的贫困现象,造成人口外流,但却也强化了美瑞之间的联系。1840年至1920年间大量瑞典人民侨居美国,最初集中于中西部州份,但之后也逐渐在美东美西等地的工业都市落脚。1910年时,芝加哥的瑞典居民在数量上甚至超越瑞典国内第二大城哥德堡[8]

1947年,瑞典与美国的外交关系提升至大使层级,H·费里曼·马修斯英语H. Freeman Matthews在9月20日成为首任美国驻瑞典大使,并于同年12月5日呈递国书[3],而瑞典首任驻美大使则为赫尔曼·埃里克森瑞典语Herman Eriksson[10][8]。1952年4月12日至16日间[11]瑞典首相塔格·埃兰德成为首位赴美访问的瑞典政府首脑,他会晤了美国总统杜鲁门,并前往明尼苏达州伊利诺伊州密歇根州等地的瑞侨社区探视[8]。埃兰德之后又于1954年11月、1961年3月和1963年11月三度访美,分别会见了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等总统[11]

1960年代的瑞典适逢冷战,又在地理位置上接近苏联,美国遂视之为西方世界在北欧的重要前缘国,以及关键的军、工基地,促使两国在此期间的关系深化。瑞典国防学院瑞典语Försvarshögskolan于2009年发布的学术论文指出“(冷战时期)瑞典的‘守卫者’角色使其成为波罗的海一支重要势力,以及能够抗衡苏联在此区之政治、军事优势的天然屏障。而美国也透过与瑞典在高科技兵器、军事技术及情资等方面的国防合作,对这样的角色给予了支持”。冷战情势随着越南战争升温时,斯德哥尔摩美国大使馆瑞典语USA:s ambassad i Stockholm内更是派驻了许多中情局特工和美军武官[12]

1968年,瑞典教育大臣英语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Sweden)奥洛夫·帕尔梅(后任首相)与北越苏联大使阮寿真越南语Nguyễn Thọ Chân上街反对美国越南战争中的行动,事后瑞美关系一度紧绷。

然而过了1968年,瑞美关系也一度趋向紧张化。在时任瑞典教育大臣英语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Sweden)奥洛夫·帕尔梅北越苏联大使阮寿真越南语Nguyễn Thọ Chân上街参加反战示威后,美国即于同年2月召回驻瑞大使威廉·渥梅克·希斯英语William Womack Heath,使大使职位空缺至1970年2月[13]。1972年12月时,当上首相的帕尔梅在电台中发表演讲,将当时美国空军正在进行的对越轰炸行动比做纳粹德国利迪策捷克斯洛伐克实施的暴行,美方事后称其发言为一“严重侮辱”,总统尼克松也叫停了派遣新任大使赴瑞履新的安排。美国驻瑞使馆政治处参赞亚瑟·奥森(Arthur J. Olsen)擢升为临时代办、主持馆务直至1974年5月为止[14]。除此之外,帕尔梅在首相任内亦曾欢迎拒服兵役的美国青年前往瑞典,造成美国政府的不快[15]

英瓦尔·卡尔松在1986年上任首相之后,美瑞关系已经从越战时期开始改善。1987年,卡尔松受到了美国总统里根待见,成为继埃兰德之后第二位获邀进入白宫的瑞典首相[15]。1988年,瑞典与美国共同庆祝了美洲首个瑞典拓居地建立满350周年[16]。于1991年接替卡尔松上任首相的卡尔·比尔特也在1992年和1993年抵美、访问老布什克林顿两位总统[11]

21世纪

[编辑]
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白宫会见美国总统小布什,摄于2007年5月15日。

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发生后,瑞典政府随即对美国传达同情之意,支援了美国领导的阿富汗入侵作战[17][18],并派遣瑞典国防军部队驻在当地。然而,当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勃发时,瑞典反对美国在缺乏联合国国际法背书的情况下,前进伊拉克从事战争[19],并视这种措施为人权的破坏。尽管如此,瑞典军情保安局英语Swedish Military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Service在伊战期间仍与美方进行过情报交流[20]

飘扬于斯德哥尔摩美国国旗瑞典国旗,摄于2013年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访瑞期间。

2006年10月6日,新上任的中间偏右派首相弗雷德里克·赖因费尔特在递送给瑞典国会的政策声明书中,表示他领导的新届政府将致力于“跨大西洋关系的强化”[21]。同年6月,瑞典和美国签订了一份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寻求两国在可更新能源、永续性发展等攸关共同利益的领域上携手[22],美国驻瑞典大使馆也在同年发起美瑞替代资源伙伴活动[16]。2010年时,瑞典政府和美国大使馆将两国在环保及能源上的合伙关系扩大为“瑞美绿色联盟”(SAGA[22],替双方的学者、企业、决策者、立法者、传媒界和民间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共同促成永续性目标[23]

2013年9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前往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G20会议前,先至瑞典进行了一次短暂访问,而成为首位正式拜访瑞典的美国总统[24][25]。奥巴马访瑞期间晋见了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并与首相赖因费尔特举行了会谈和联合记者会[26]。赖因费尔特在记者会上称瑞典与美国之间“有着特殊的历史、经济联系,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与美国的贸易在瑞典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7][5]。曾任首相的外交大臣比尔特也表示奥巴马访瑞“有望将瑞美关系推到一个新高度”[25]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U.S. Relations With Sweden. Bureau of European and Eurasian Affairs英语Bureau of European and Eurasian Affairs. [2014-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英文)
  2. ^ By the United States in Congress assembled, a proclamation : Whereas in pursuance of a plenipotentiary commission, given on the 28th day of September, 1782, to the Honorable Benjamin Franklin, a treaty of amity and commerce between His Majesty the King of Sweden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 on the 3rd day of April, 1783, concluded ....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2014-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5). (英文)
  3. ^ 3.0 3.1 3.2 3.3 3.4 A Guide to the United States' History of Recognition, Diplomatic, and Consular Relations, by Country, since 1776: Sweden.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2014-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英文)
  4. ^ Swedish Immigration to North America. Augustana College, Illinois英语Augustana College (Illinois).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1). (英文)
  5. ^ 5.0 5.1 Slack, Megan. President Obama and Prime Minister Reinfeldt Hold a Press Conference.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英语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2013-09-04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8). (英文)
  6. ^ Thorne, Kathryn Ford, Compiler, & Long, John H., Editor: New York Atlas of Historical County Boundaries; p. 5; The Newbury Library; 1993.(英文)
  7. ^ Survey of Historic Sites and Buildings: FORT CHRISTINA, Delaware.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4-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9). (英文)
  8. ^ 8.0 8.1 8.2 8.3 8.4 Close ties that go way back. Government Offices of Sweden瑞典语Regeringskansliet.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3). (英文)
  9. ^ US-Sweden today: The ties that Carl built. The Local英语The Local. 2013-08-08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2). (英文)
  10. ^ Diplomatic Representation for Sweden.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3-08-12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5). (英文)
  11. ^ 11.0 11.1 11.2 Visits By Foreign Leaders of Sweden.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9). (英文)
  12. ^ Research reveals depth of Sweden-US Cold War relations. The Local英语The Local. 2009-05-17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英文)
  13. ^ Andersson, Stellan. Olof Palme och Vietnamfrågan 1965–1983. olofpalme.org.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瑞典文)
  14. ^ Martin, Douglas. Arthur Olsen, 82, Reporter and Envoy, Dies. The New York Times. 2003-02-06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8). (英文)
  15. ^ 15.0 15.1 George de Lama. Reagan, Swedish Chief Mend An Old Friendship. Chicago Tribune (The New York Times). 1987-09-10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3). (英文)
  16. ^ 16.0 16.1 Sweden Country Study Guide 1. US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ublications. 2011: p. 27. ISBN 1-4330-4780-2.  (英文)
  17. ^ Utrikesminister Anna Lindh med anledning av terrorattacken i USA. Utrikesdepartementet.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11-09). (瑞典文)
  18. ^ Riksdagens snabbprotokoll 2001/02:13 Onsdagen den 17 oktober. Sveriges Riksdag.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5). (瑞典文)
  19. ^ Helma Gerritje Engelien de Vries. Insiders and Outsiders: Global Social Movements, Party Politics, and Democracy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ProQuest. 2007: p. 226. ISBN 0549452230.  (英文)
  20. ^ Sweden 'helped US bomb Iraq in 2003': report. The Local英语The Local. 2012-09-03 [2014-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4). (英文)
  21. ^ Statement of Government Policy presented by the Prime Minister, Mr Fredrik Reinfeldt, to the Swedish Riksdag on Friday, 6 October 2006 (PDF), Swedish Riksdag, 2006-10-06 [2014-10-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年5月15日) (英文)
  22. ^ 22.0 22.1 White House Facts on U.S.-Sweden Collaboration on Clean Energy.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英语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IIP. 2013-09-04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4). (英文)
  23. ^ Swedish American Green Alliance (s.a.g.a). 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Stockholm瑞典语Sveriges ambassad i Washington.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2). (英文)
  24. ^ Slack, Megan. President Obama Visits Sweden. The White House. 2013-09-04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英文)
  25. ^ 25.0 25.1 刘仲华、商璐. 奥巴马成为首位正式访问瑞典的美国总统. 人民网. 2013-09-05 [2014-10-23]. (简体中文)
  26. ^ Slack, Megan. President Obama and Prime Minister Reinfeldt Hold a Press Conference. The White House. 2013-09-04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1). (英文)
  27. ^ 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瑞典. 大纪元. 2013-09-09 [2014-10-22]. (繁体中文)